《女娲造人》语文教学设计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2、学生寻找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讲述
3、关于神话,关于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如果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三、拓展延伸
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四、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拓展阅读
1、二年级下语文《6、千人糕》优质课教学设计
《千人糕》是一篇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单单让学生领会到珍惜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领会到要学会团结合作。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环节,我由美食引出话题,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个个都有发言的欲望,带着这种亲近的感觉和兴趣自然地走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成功过渡的作用。
2、根据学习提示自主朗读课文之后,我检查孩子的自读情况时,采用同桌之间互查,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省力。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涣散无力,没有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孩子。
2、在处理课后习题中,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学生回答片面,语无伦次。
3、本课的多音字较多,学生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在读文的过程中,字音误读。
改进措施:
1、时刻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实施课堂口令。
2、提高自身授课激情,让学生听课不觉得乏累。
3、理清授课思路,让学生听得清晰明了,知道学生组织回答用语,使之连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注重对多音字的识记认读,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把音读正确、把句读连贯。
2、二年级下语文《6、千人糕》优质课教学设计
《千人糕》这个活动,带领学生逐渐步入各种“社会劳动场景”中。《千人糕》这个主题让学生产生好奇什么是千人糕呢?是千人制作的蛋糕吗?
……以一块普普通通的、有形可见的糕点,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个复杂的、艰辛的社会劳作过程中。比如:做糕点的米,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然后要拿到磨坊磨成粉;糕点中方的糖是甘蔗、甜〈WWW.NIUBB.NET〉菜等熬出来的;熬糖又需要铁锅、煤……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劳作系统,做出来一块普通的糕点。这是学生以往根本没有想到过的。
当然,这些还只是故事表面所表达的内容,其实《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而且明白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好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珍惜他的劳动成果。我们也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但这个故事的教育性十分明显,而趣味性却不强。所以我在讲述故事时,尽量淡。
3、二年级下语文《6、千人糕》优质课教学设计
《千人糕》是部编版教材第四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故事共有十一个自然段,浅显易懂。课文通过爸爸地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课文的重点是认读生字、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难点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我讲的是本课第一课时。
一、我的教学流程
环节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我指导课题中“糕”读音,了解形声字“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理解“糕”,达到音、形、义的结合。读准课题的读音。学生看课题质疑,走进文本。
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我出示默读的具体要求,默读课文,生边读边想: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指名看插图交流。
经过皇甫主任对我课的点评和指导,我明白了有默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很好,落实了本课课后习题的要求,但在低段教学的初读课文时最好采用自由出声朗读的形式,这样可以有效巩固生字的读音,默读可以放在第二课时文段理解中处理。另外,学生初读课文后在看插图交流“了解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时应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尊重并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环节三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活动一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指名读一至五自然段,学生说出这部分内容所含生字,师出示标红,相机指导。
出示选一选,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区分“买与卖”。出示园地课后习题两句话,根据语境体会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
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重视多种形式识字和积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在识记生字时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儿歌法记生字,有的用分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
遗憾的是我在教学区分形近字“买与卖”时,对本课生字“买”进行了追本溯源,出示该汉字的甲骨文,但没有对“卖”进行同样形式的讲解,就出示生活中具体语境让学生进行选择,有重视语用的意识,但比较突兀,练习缺乏梯度。
活动二:老师范读第六至十一自然段。学生听读。集中识字,夹米糕游戏、小猴过河游戏等多种形式会读“糕、特、嘛、”等十六个生字。通过给生词组词,达到对文字的运用,正确认读十六个生字。多种识字形式,学生比较喜欢。
环节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通过生观察识记、师范写、生练写、评价等方式,正确、规范、端正书写“能、桌、味、买”4个字。
在生字教学中,通过反思我明白最好随文识字的同时进行书写,这样可以保证生字音、形、义的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达到了吗?
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认识“糕、特、嘛、买”等16个字。正确、规范、端正书写“能、桌、味、买”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插图,说出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
皇甫主任评点我的课时提出,整体来说识字教学比较扎实有效,不足时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互动交流的时间少,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着重调整改善。
三、怎样完善课堂?
基于皇甫主任的点拨,我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是需要“读出来”,我需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流利地朗读课文”,才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我会多建立一些奖励机制,例如:给表现好的学生奖励红花,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贴表扬贴纸等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听老师讲课,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