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优秀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56:51

《秦兵马俑》优秀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解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

2、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5、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

(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

6、想亲眼目睹这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是怎样的风采吗?

(播放图片)

7、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8、作者亲眼看到这些兵马俑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一读课文:

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对秦兵马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用横线划下来。

2、出示第一句:

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指导朗读。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举世无双?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理解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

(指导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配乐及图片)

3、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

2、讨论交流:

⑴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⑵ 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3、指导朗读1~4句:

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

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 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出示字幕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激情升华

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到展厅时,心情激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对秦兵马俑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拓展阅读

1、最大的麦穗

一、要求

1、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时间

三课时

四、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家。有一天,他让他的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育他的生们,那么,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育他的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2、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3、结合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1)指名读。

(2)理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两手空空?结合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时体会。)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含义。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米亿年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这段话。

4、指导朗读第二段。注意读好难句子。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事来生们,含蓄地告诉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生们听懂了吗?下面我们习第三段。

三、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评议指导。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从老师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默读这一段,找出能说明道理的重点句子,并想想其中的意思。

3、指名说句子。

出示:

追求应该战士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2)请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指导生造句

1、自由读课后习题4中的句子,体会前后两小句之间的联系。

2、指名用虽然但是、即使也造句,集体评议。

五、总结课文

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2、《我的长生果》

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谈话导入

①同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们运用平时的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3、《琥珀》

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生对科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生的形象思维,使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生想象力。

4.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难点:体会科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汇报预习

1、出示琥珀图片(或者实物),简单介绍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3、字词汇报

读准字音:松脂 渗出 拂拭 澎湃

看准字形:辣 湃 拭 黏

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习琥珀的样子

通过父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琥珀,那么,这块琥珀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琥珀图,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出示琥珀图片)德国作家柏吉尔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进行了科的推测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阅读课文

1. 请同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并试着把这段分成两层。

生活动)

(松脂球的形成、琥珀化石的形成)

2、请大家默读第一部分,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几个 条件?

(天气炎热、松树、苍蝇蜘蛛巧遇、大滴的松脂不断滴下来)

习的过程种,重点研读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描写松树的句子;w w w.x Xjx sj.CN

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3、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又是那样传神。

5、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现在请同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几个条件,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赏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琥珀推测 松脂球 天气炎热

老松树

苍蝇、蜘蛛巧遇

松脂不断滴下来

化石 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

点击查看更多《秦兵马俑》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9365.html

热门阅读

  1. 高一历史周教学计划范文
  2.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思想以及艺术
  3. 做好年度幼儿园年检工作的通知
  4. 初中毕业给同学的201祝福语精选
  5. 爸爸优秀日记
  6. 参观监狱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7. 陈克《临江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8. 雪觞落满心愁散文欣赏
  9.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
  10. 银行的借款协议书
  11. 郭沫若经典爱情诗歌赏析
  12. 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3. 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
  14. 优美伤感句子
  15. 像山那样思考之湖山沉思板块教案
  16. 高中暑假学习计划范文
  17. 相亲遭遇臭男人百姓故事
  18. 冬天的古诗有什么
  19. 纪念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短信
  20. 感恩节的英语祝福语有哪些
  21. 201年新年第一天祝贺词
  22.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言
  23.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资料
  24. 有关爱国的诗句大全
  25. 解读语文读后感
  26. 3世界气象日给朋友的祝福语
  27. 2018年给女友的情人节祝福语
  28.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美文
  29. 减轻课业负担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始的教育论文
  30. 古诗长歌行
  31. 我喜欢你枫株湖畔美丽的杜鹃花的散文
  32.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自查报告优秀范文
  33. 网站运营年工作计划范文
  34. 汉语专业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35. 小学四年级关于清明节扫墓作文
  36. 圣诞送爱人祝福语
  37. 一个潸然泪下的感人故事
  38. 实用的建筑公司总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39. 动作描写的句子
  40. 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9:55:00
本页面最近被 59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天津,TA在页面停留了 12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