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7-19 14:42:31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

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谦让的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尊老爱幼的教材。

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这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一定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尊重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茫茫书海中,我的双眼被诗意的书名——《许愿树巷的叶子》所吸引。我情不自禁地翻开了它……

16岁女孩袁佳和唯一的亲人妈妈住在治安差的“贫民窟”——许愿树巷。这一夜,刚领完工资的妈妈在回家途中遭到打劫,住进医院生死未卜。这时,一个陌生男子出现了,他自称是袁佳的爸爸。迷惑的袁佳通过妈妈的日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叶子(袁佳)的亲妈早已魂归天国,陌生男子的确是她父亲,而妈妈——养母,她是爸爸的前妻。她蒙着巨大的耻辱收养了叶子……

合上书,我被袁佳的妈妈深深地震撼了!她竟一手抚养了“两个曾给她带来耻辱和伤害的人所生的娃娃,而且非常非常爱她”。这本书正好折射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妈妈经常凶我们,经常唠叨我们,但是她还是掏心掏肺地对我们好,一心一意地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用炽热的心去爱她。

有一次,我和妈妈为了一件事闹翻了——我想去同学的生日会,但妈妈千方百计地阻挠我,狠狠地凶了我一顿,我便赌气不理她,妈妈也不理我。往日热闹的家变得冷冰冰的。我平静下来仔细想想,妈妈只是担心我的安全才不让我去的,我不但不理解她还错怪了她,想想怪不好意思的。几天没听到妈妈的唠叨,还真是有点不习惯呢!正如书里袁佳说的,“被妈妈唠叨和凶一顿,其实也是幸福的。”

读了这本书,我对母爱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重新认识了妈妈的唠叨,我可越来越爱妈妈了!

孔融让梨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听过,但以前太小,只是听一遍就过了,现在长大了,回想一下,还是有不少感悟。

在文中,年仅四岁孔融就懂得让梨,别看这个小小的举动,更能显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品质,连四岁的孔融都懂得让梨,当时的中国成为“文明礼仪之邦”也就不足为奇了。再看看现在的中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文明礼仪之邦”的称号早已荡然无存,在一次学校组织韩国考察的活动中,校长和学生在经过一个地方时,看见一块牌子上用中文写着:请不要随地吐痰。这让大家都很生气,于是去找来了当地的负责人,负责人告诉他们,因为韩国人很少随随地吐痰,大部分吐痰的都是中国人。还有一件事,也让中国人抬不起头,在某个小学举行完升旗典礼后,整个升旗的地方成了垃圾的“海洋”,到处是果皮纸屑,让人不堪入目,而在日本,几千人在开完会后,整个场内没有一点垃圾,引人注目,这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文明礼仪是中国要面对的一大难体,所以08奥运会有一句话: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应该深深体会这句话,我就体会到了*对我们的希望很大,所以我门都应该讲文明。

让我们一起努力,再度成为文明礼仪之邦吧!

拓展阅读

1、内容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兄弟们都要互相谦,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客人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小站起来给大家分。他先拿个最大的给客人;然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他才在一大堆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古文]

,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宙次子。四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置于寿台之上,母令分之。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巨,唯己独小,何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现代文]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洽。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子,父亲叫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看了看盘子中的,发现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意问:“盘子里这么多的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给*吃。”

,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四岁,能。”就是出自这个典

意义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向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另一则]

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微笑着说:“500年前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子姓,老子姓李,说明、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2、《雷锋的600字

自从了《雷锋的》这本书以来,他一直动着我。雷锋是一个充满爱心和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他的习惯。雷锋也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当别人晚上休息时,他努力学习。下班,他挤出时间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雷锋走了一千英里,把火车做得很好。这是真的。有一次雷锋从抚顺坐火车去沈阳。当他看到火车上有很多人时,他把座位给了一位老人。当他看到列车员正忙着的时候,他帮忙扫地,倒开水,帮助乘客拿着他们的东西下车。从这一点我意识到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许多关于雷锋的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我们国家有用的人才。

雷锋叔叔在任何职位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他心中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所以无论多么困难,他都能克服它。个性是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永远学习。将来,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应该像雷锋叔叔一样反复思考和讨论。如果你真的不懂,你应该问老师。只要我们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努力工作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我们一定能学好每一节课。

去哪里,去哪里学习。学习者的优点弥补了他们的缺点。学习的敌人是自我满足。如果你想努力学习,你决不能自满。生活中所有的大的和好的情都是由小的和不显眼的情积累起来的。成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不努力工作,不坚持很长时间是不可能的。”

在与同学相处时,如果他们有困难,他们应该帮助他们。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帮助你。否则,当有困难时,学生不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自伤,而且尴尬。

学会锻炼身体,成为一个有用的民族,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3、《雷锋的600字

自从看了雷锋的,它一直动着我。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体现,他见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雷锋做好,对他来说很平常,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所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他说:“我是一颗螺丝钉,*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没错,雷锋说到做到。

*把他分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做完工作,他还会去帮助别人做。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又挤出时间来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雷锋还很虚心接受别人提出来的意见,他也认真对待别人给他的批评。有一次,他开着推土机把一条小名铁道撞坏了,教雷锋开推土机的李师傅把雷锋批评了一顿。这可是雷锋第一次**出,好是他第一次挨批评呀!但他没有灰心丧气,接受了李师傅的批评教育,并利用休息时间把铁道修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忠于*”这首《学习雷峰好榜样》的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世上有许多关于雷锋的,它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习雷锋。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并不是去学他不顾生命抢救国家财产,而是去学习他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别再犹豫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学习雷锋好榜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4、《雷锋的600字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大树,你是否撒下了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颗最小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仍然坚守着你的岗位?”

雷锋的精神就像春天那绵绵的细雨,以潜在的巨大力量滋润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有时候,我觉得雷锋离我们是多么的遥远。我相信这样的情景大家一定并不陌生:两手一摊“拿钱来!”如果没有好处的想他去帮忙,这比登天还要难!

可是有时候我又会觉,其实雷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记得那是去年10月29日的晚上,我看见乡下一个路口发生了一场重大的车祸,两位行人倒在血泊之中,司机拦了好几辆车都不停。遇难者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一位司机正巧路过这里,他毫不犹豫地将两位遇难者扶到自己的车上,立即送到了医院。遇难者得救了但他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悄悄地走了。像这样的好**我们身边有不少呢。在那些部队之中,许许多多的创业者,在六十年代他们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了那些艰苦边远的地区,担负起了艰巨的国防科研任务。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雷锋的影子,我看到了老黄牛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不正闪耀着雷锋的思想吗?

是的,正是这些像雷锋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们支撑着一个大厦,支撑着我们国家的大厦!他们从没有奢望过什么,只是但他们看到这座大厦越发宏伟、越发坚固时,他们笑了,欣慰地笑了。雷锋的精神不正是在这些人中得到发扬与伸延的吗?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的服务中去。”这人肺腑的语言能不使人流泪、能不使人心灵震撼吗?雷锋**从小做起,走一路,好做一路。难怪人们称颂:“雷锋出差一千里,好做了一火车”雷锋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做了一辈子的好。在他牺牲的那一天,他还期盼着去看看田大娘,再为乡亲们做做

我们把雷锋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流传世,发扬光大,为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份春色。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那种坚持不懈,以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我要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发扬、传承下去。所以,我要从身边的助人小做起,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点击查看更多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3960.html

热门阅读

  1. 我不忍心化作一缕青烟诗歌
  2. 大学生纸箱厂实践报告书
  3. 课题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心得
  4. 201年公司企业鸡年元旦祝福语
  5. 我为植树造林添份力的作文550字
  6. 校园话剧剧本《友爱之间》
  7. 搞笑对联集锦
  8. 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
  9. 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10. 有关秋游的小学日记
  11. 三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12. 关于感恩的优美句子
  13. 2015年学校新年晚会贺词
  14. 大学生毕业后的感触随笔
  15.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范文
  16.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效应探讨论文
  17. 才子唐伯虎的诗词
  18. 我最敬佩的老师随笔
  19. 关于财富的名言
  20. 抒情的诗朗诵稿
  21. 201春分经典祝福语
  22. 201年金鸡献瑞迎新春祝福语短信
  23. 描写风景的诗5首
  24. 2018狗年拜年吉祥话祝福语
  25. 201最新在线学法心得体会
  26. 女儿婚礼父母祝福致辞范文
  27. 高一新生国防教育的活动总结
  28. 运动会加油稿100字集锦
  29. 白色情人节暖心祝福语
  30. 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作文2500字
  31. 初一亲情作文500字
  32. 元宵节的短信祝福语
  33. 寒假手抄报内容
  34. 贺春节的祝福语
  35. 祝自己生日快乐祝福语
  36. 亲爱的陌生人想问你们现在过得好吗情感美文
  37. 生命唯美励志散文
  38. 关于爱情诗词
  39. 新闻通稿怎么写
  40.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5:54:38
本页面最近被 59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香港,TA在页面停留了 14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