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锤乐教案
【活动设计】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本次活动中,我们借用“小锤”这样一个充气玩具,配上这首节奏感强、欢乐逗趣、含音乐重复点的外国儿童歌曲,带动幼儿玩小锤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教学中创设小锤“找朋友”和“捶你喽”的情景,吸引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游戏,并在不断递进的游戏中保持参与兴趣,自始至终地享受在“锤捶乐”游戏的愉悦和逗乐中。
【活动目标】
1、与锤子愉快互动,随A段音乐合拍地玩“身体接触”游戏。
2、游戏感知B段音乐,能在“说唱”部分的“嘣”处做出捂、跑等快速反应。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始终,充分享受捶击游戏的愉悦与逗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剪辑于德国儿童歌曲《Es tanzt ein Bi-Ba-Butzemann》。
2、教学用“充气锤”两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随音乐玩“身体接触”游戏。
难点:唱的“嘣”处时幼儿能做出跑、捂、捶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以“充气锤”激趣导入。
1、幼儿猜猜、教师逗引表现出对锤子的兴趣。
师:今天来了个小客人,它胖胖的、软软的、锤在身上特别舒服,瞧,它来了!这个锤子今天是来找好朋友的,它是怎么找的呢?
2、教师用小锤在音乐声中与幼儿互动,感受与小锤接触的乐趣。
师:刚才锤子跟我说,原来你们都是它的好朋友。
二、尝试在“充气锤”的引逗下游戏。
1、玩小锤“找朋友”游戏,幼儿在小锤的邀请下互动。
(侧重点:幼儿尝试练习小锤“找朋友”的方法——抱住小锤跟我走。)
师:小锤子找到谁,你就抱着它走出来,它还会送你回去哦!
抱住小锤跟我走,回去罗!
2、玩小锤找朋友“抱锤转圈”游戏,幼儿在教师的哼唱中练习。
(侧重点:幼儿自主转圈游戏后,教师引导幼儿在慢速和快速的哼唱中玩“抱锤转圈”的游戏,并在最后回到原位。)
师:你们会转圈吗?起立,转一个,哇,真的都会转圈,请坐。呆会小锤子找到的小朋友,请你抱着它走出来转一圈,它才会送你回去哦!
3、完整随A段音乐游戏。
师:现在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来玩一下小锤子找朋友的游戏。
4、听辨B段音乐,感受说唱部分节奏的娱乐。
(侧重点:幼儿自主听辨“C-D-嘣”节奏,大声模仿说唱,表现出“嘣”处节奏的动感和喜乐。)
师:小锤子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好高兴啊,它想请你们来听一个非常好玩的声音,这个好玩的声音是怎么唱的呢?
我们一起听着好玩的声音把这个“C-D-蹦”唱一唱。
5、玩小锤“捶你喽”游戏,幼儿在教师的哼唱中练习“嘣”处游戏的方法。
(侧重点:教师通过小锤的引逗,幼儿玩中学、玩中练,逐步掌握“嘣”处捶、捶了“捂”的游戏规则。)
师:“C-D-蹦”,这个声音像小锤子在干嘛?
当听到哪个声音的时候,小锤子才会锤下去?
变变变,瞧,我变出了一个大手锤,小朋友,你们的小手锤变出来了么?让我们一起来说“C-D-蹦”,当说到“蹦”的时候用你的小手锤随便锤身上的每一个部位。
这一次,我们一起说“C-D-蹦”,当到“蹦”的时候,老师会修道你的身边,你可以用你的小手锤来捶捶我
你们锤到我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小锤子着急了,它也想来锤一锤,当锤子锤到你的身体,请你赶紧用手捂住被锤的地方。
6、完整随B段音乐游戏。
师:跟着音乐来锤一锤。
三、完整随乐玩“锤捶乐”游戏。
1、师幼随乐完整游戏(座位上)
师:完整来一边,先玩小锤子交朋友的游戏,再让小锤子来捶捶你。
2、圆上完整游戏,充分享受捶击游戏的快乐
(侧重点:巩固练习游戏玩法的同时,教师将小锤捶击的部位改在幼儿**股上,高涨幼儿的游戏激情;同时提出新的游戏玩法,引导幼儿在“嘣”处完成一锤即跑至圆上的任意位置,增加游戏性。)
师:小锤子请你起来快速站成一个圆,看看小锤子会锤到哪里,别忘了用手捂住哦。
这次小锤子锤到你的时候你可以跑哦,跑到这个圆上的其他位置上,如果小锤子没有锤你不能跑。
3、圆上完整游戏,激励幼儿尝试参与持锤游戏。
(侧重点:游戏中教师将小锤交给有兴趣的幼儿,接着玩B段游戏,尝试完成“嘣”处捶,幼儿参与互动游戏让幼儿真正体验到自我娱乐和娱乐他人的快乐。)
师:这回老师会在“C-D蹦”的时候将小锤子交到一个小朋友的手上,这个小朋友可以在“蹦”的时候去锤其他小朋友,看看我会交给谁。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并告知幼儿游戏的名称。
师:瞧,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锤子,这次我要请两个小朋友同时出来,可是这里太小了,我们到外面去找更多的人来玩这个游戏好么?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另外一把小锤,加大游戏难度将两个小锤分别交给两名幼儿,继续到户外玩游戏。
拓展阅读
1、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合集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小百科: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2、有关奥尔夫音乐教案合集
活动构思:
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
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
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
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
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幼儿数量)
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
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习初步感受轮流的含义,教案《奥尔夫音乐教案》。
6.排图片
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片中出现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受自然现象轮流出现的情况。
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对4|4拍强弱的规律和感受
二、利用说白节奏进行语词的创作游戏
三、感受顽固节奏
活动准备:
教学CD、幼儿用书、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感受
1、故事导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只小狗......"
2、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5、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音乐练习,并在说白的时候拍手。
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身体乐器的创编。
二、强弱规律的游戏
1、教师做出强弱的声音。如跺脚与拍手。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白并结合强弱。如:跺脚时说小、拍肩时说眼睛。
3、引导幼儿创编强弱的动作。
(1)身体乐器---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
(2)生活乐器---地板、桌子、等物体为节奏型伴奏。
三、感受顽固伴奏
1、语词创作:运用幼儿用书的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语词的创作。
如:小黄狗,眼睛花天天都要去看花,
我爱花我看花就是不要去摘花
2、语词的呼应:
问:小黄狗怎样叫?答:汪汪汪汪汪汪汪叫
3、出示节奏卡,结合节奏卡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
1)先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2)分组练习
一组:说白节奏型一组:顽固伴奏
四、乐器合奏
1、出示乐器
2、乐器练习
1)一起练习说白节奏型
2)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3、乐器合奏:说白节奏型与顽固伴奏。
幼儿用书使用说明:
1、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节奏型转化为音符节奏型,画在小狗的下面
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的语词创编。
3、请幼儿把小狗的节奏型演奏出来,并注意强弱拍的表现
4、请家长在右上角记录小朋友的创作表现
3、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国功夫》幼小衔接音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雄壮有力的曲风,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风格。
2、了解、喜欢中国工夫,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二、活动重点
在对音乐风格、歌词内容进行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表现。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PPT课件
2、有关中国工夫的图片和媒体资料。
3、邀请叔叔现场表演。
4、人手一份红绸带。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交流有关中国功夫的信息。
A、听音乐,引出律动《我们跟着音乐走》,在律动结束时,用“最后我们一起亮个像”引出主题:中国功夫。
师:今天我带来了好多中国功夫的图片,小朋友一起看看,图片上有哪些中国功夫的动作,去学一学、做一做。(幼儿模仿交流各自看到的动作,激励幼儿大胆学做)。
(二)初步欣赏歌曲、体验乐曲的风格。
1.教师:刚才我们都练习了好多中国功夫的动作,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听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第一遍欣赏)
听完后提问:你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歌曲雄壮有力的曲风)。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请几位幼儿回答后,教师告诉幼儿歌名“中国功夫”)
(三)进一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
1、教师:歌曲《中国功夫》真好听。我为这首好听的`歌配上了美丽的图画,我们再来听一遍(多媒体)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可让幼儿园尝试学唱最基本的几句歌词)。你们喜欢中国功夫吗?为什么?那么你们说说学中国功夫有什么用呢?
(中国功夫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体育运动,它能锻炼身体还能防身自卫。中国功夫有很多种,主要有武术和气功。我们常见的武术散打、太极拳、猴拳、螳螂拳、醉拳、少林拳等等,有的武术要用器具武器来练习,拿宝剑的就叫剑术、拿到的就叫刀术、还有棍术、枪术等等,现在中国功夫传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还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功夫。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功夫也已经成为一个比赛项目,这样,会有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功夫,了解中国)
2、中国功夫棒不棒?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幼儿园的叔叔也会中国功夫,我们一起欢迎叔叔来给我们的表演中国功夫(第三遍欣赏歌曲,配合表演帮助幼儿感受)。提问:叔叔的功夫真厉害,你刚才看见叔叔做了哪些动作?我们来问问叔叔这是什么动作,我们一起学好不好?
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跟叔叔学中国功夫的动作(鼓励幼儿动作有力,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四)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自由创编与表演
1、配上漂亮的红绸,把我们学的中国功夫表演一下。我们一起做一个神气的中国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幼儿人手一根红稠带,播放音乐,自由表演,激励幼儿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2、想不想知道,刚才谁最棒最神气的?我们等会儿一起去看看我们表演的录象吧!
将幼儿创编、表演时的录象回放,欣赏自己与同伴的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中国功夫的无穷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