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集体活动教案
《切西瓜》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1、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2、吃过西瓜。
3、毛毛虫的头饰。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西瓜长得什么样?我们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
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
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
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
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
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教师扮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请2名幼儿扮演毛毛虫的朋友练习从三处切西瓜进行游戏。
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师:毛毛虫和他的朋友们高兴的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也给你们准备
了好吃的水果,咱们一起到我家里去吧。
拓展阅读
1、幼儿园活动教案幼儿园活动设计教案
圆柱力量大
大班幼儿对“桥”并不陌生,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搜集过许多桥的图片,了解桥的形状、结构,发现桥墩都是圆柱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最适合做桥墩的原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用广告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柱体上摆放不同书里的书本,通过讨论、比较记录、探索等方法获得相关经验。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1、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评析: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2、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幼儿探索)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评析: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3、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2】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多,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少?(引导幼儿发现将书的中心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更加稳定,同时操作时还要注意轻拿轻放。)
(评析:本环节既给了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探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胆质疑能力。)
2、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师:小朋友在纸筒上摆放书时一边摆一边数,并把结果记录在纸筒标记的下面,记好后再选另一个形状的纸筒摆放。听清楚了吗?
幼儿探索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顶的书数量最多。
小结:刚才,我们在同样大小纸张变成的三棱柱纸筒、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上顶起的书数量最多,圆柱纸筒是大力士。
(评析:每人一张记录表,提醒幼儿在不同的纸筒摆放书本时要及时
数一数、记一记,做到记录及时、有效、准确,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分析,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探究二:在三个圆柱纸筒上摆放书,探索纸筒的不同摆法及承受力大小。
师:这儿有三个圆柱纸筒和许多书,怎样摆放力量大?两个好朋友一组去试一试。
小结:三个圆柱纸筒在一起,可以顶起更多的书,如果摆法发生变化,顶起的书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评析:从一张纸到一个纸筒、从一个纸筒到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再从一个圆柱纸筒到三个圆柱纸筒,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不断增加的探索难度,促使幼儿之间两两合作,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循序渐进,兴趣盎然,对纸的承受力的发现和认知也随之逐步深入。)
1、摆一摆,体验圆柱组合的神奇
【1】一人挑战
师:一个圆柱纸筒力量大,三个圆柱纸筒力量会更大,现在我要用五个圆柱纸筒接受更大的挑战。怎样摆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吗?
【2】全体挑战
师:这儿有许多圆柱纸筒,还有一块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个小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奇迹。
(评析:当思维被调动之后,幼儿创造的灵感源源不断,操作活动也从手部动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摆一摆、站一站、试一试等动作的变化带动了探索范围的变化,新的科学概念在探索、实践、验证中悄然建构。)
3、看一看,了解圆柱功能的运用
【1】欣赏桥墩照片
师: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伟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链接生活经验
圆柱的作用有很大,桥墩的建筑都需要圆柱来帮忙,生活中哪儿还用到圆柱呢?
1、巧用素材,发掘价值
桥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幼儿对“桥墩都是圆柱体”这一现象感兴趣。本活动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充分发掘其隐含的教育价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符合【指南】【纲要】的精神。
2、设置情境,体验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特点,让他们在“玩”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体验快乐。我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申与放大,创设了充满趣味、不断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体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学道理。
3、自主操作,挺升经验
该活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摆一摆、看一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有趣有意义的操作、尝试、猜想、比较中逐步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总结经验,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并实现系统性、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要求,自主获得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2、幼儿园小班7+1教案
(一)国学
准备:《三字经》、白板上每天更新当天所学内容,逐天增加。
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的背景。
2、教师念一句,幼儿跟读一句。
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念一句,解释一句。
4、整体开始诵读。
(二)综合智能训练
1、吹泡泡
目标:孩子在多个同类物体中比较大小,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准备:作业纸 过程:(1)、出示作业图,请幼儿比较说一说小姑娘在干什么,并且比一比泡泡的大小。
(2)、请幼儿按要求给泡泡涂色
“小朋友正在吹泡泡呢!泡泡五颜六色,请按要求给泡泡涂色并完成其他任务好吗?A、找出比红泡泡大的泡泡,然后涂上黄色。 B、找出比红泡泡小的泡泡,然后涂上绿色。 C、圈出第二大的泡泡。 D、圈出第三小的泡泡”
(3)、分小组互相检查
2、手指操
内容参见《智力开发手指操》数字篇1“数手指”与2“握手数数”
(三)、阅读识字
(四)、巧手工坊
课题:天空
目标:能大胆运用颜色,有耐心完成作画 准备:画有小鸟底图的作业纸,彩笔
过程:
1、请幼儿讨论回答,天空中有什么,是什么颜色?导入活动
2、出示作业纸,事先用七彩颜色涂好的天空
3、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天空涂上,成为属于自己的天空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5、展览与点评
3、幼儿园小班7+1教案
2月份第三周小班kid7+1
一、 领域:想象力语言力
二、 主题:会想到什么
三、 教育目标:通过色彩的大胆运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教育活动:(1)操作准备:练习册第一册,彩笔数支。
(2)引入:请小朋友看看苹果,会想到什么颜色。和红色花朵一样的红,请幼儿给苹果涂上红颜色。
请小朋友看练习册第三页,说一说有什么图案。问一问幼儿看到小鸡会想到什么颜色,请幼儿给小鸡涂色。
请小朋友看一看例图的颜色,并在图上涂上相符的颜色。
(4)延伸:请小朋友把练习册第五页带回家和家长一起来完成,请家长问一下幼儿看到红色想到了什么,并要求家长记录幼儿说的名称。做完后,第二天交给老师保存。
五、教学总结:学习如何涂色以及图什么样的颜色是本次操作主要的任务,所以请家长在家多和幼儿说一说不同的颜色,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蜡笔进行涂色。
教学日期:2011年2月21日
教学老师:姣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