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充满奋斗感的教师》读后感
在没有读《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之前,自己一直想做一名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在读之后,我知道了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还要教给孩子“一杯水”的知识。怎样使孩子学到一杯水的知识,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心里还要充满着奋斗感。而这里的奋斗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感觉或行动。而是从很多方面去体现出来的。例如:怎样去做一超越失败的教师、怎样去做一名挑战自己的教师。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里提到做一名永不放弃的教师,怎样做到永不放弃——那便是在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而不是劝自己放弃,给自己找理由放弃的人,自己都先放弃了那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做一名超越失败的教师——当自己失败了这并不可怕,自己应该反而高兴。因为自己最起码自己去努力做过了,虽然失败了,可是在这做的过程里自己可以反思到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在下一次准备的时候便不会出现同样的失误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的经验哪来的成功收获?没有失败过的人这次也许成功了,可是我们能保证不会发生偶然吗?在这世界上没有*的事情和*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相信自己我可以,那就一定没有问题的!
做一名挑战自己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我虽然没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但是我有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也许我所努力做的事情有可能有经验的教师以前就做过了,现在再做一遍便觉得没什么了或者还可以做得更好。可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却没有接触过,当我去想到这个想法或创意的时候说明我进步了,我努力去做过了。在这做的过程中是我成长了,做过的事情在反思中就又会有新的想法,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做出一件作品或布置一次区域都能使自己充满奋斗感,因为我又学到了一种知识,也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心里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多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充满奋斗感的教师。首先肯定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没有问题的!其次要告诉自己因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只要自已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最后便是——贵在坚持!
拓展阅读
1、《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精华所洋溢的幸福感。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精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www.**)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平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现在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2、读《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后感范文
故事是这样的:简•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幼小的简•爱被寄养在舅父的家里。舅父去世以后,简受尽了歧视和虐待。后来,她被送进了雷渥德*院。*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家伙。简在*院里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在她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好友海伦患病去世以后,简厌倦了*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到了一份为桑芬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的职业。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 有一次,简在睡梦中发现主人的房间里着了火,简叫醒男主人并帮助扑灭了火。在长期的接触中,简对男主人产生了好感,其实,男主人也静静地爱上了简,当主人向她求婚时,她答应了。婚礼在教堂里悄然举行,忽然,一位不速之客作证:罗切斯特在15年前已经结婚。简悄然离开了庄园,做了一所女校的校长。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竟是自己的表兄,简决定和表兄妹平分这份遗产。圣约翰是位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和他一起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在与罗切斯特彼此的心灵感召中,她又重新回到了庄园,但那座宅子已成为废墟,疯女人纵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为了救这位名义上自己的妻子受伤致残。简找到了罗切斯特并和他结了婚,过上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我可以感觉到夏洛蒂.勃朗特撰写这本书时的心情.那是十分阴郁低沉,布满心酸和惧怕的,既有与生活愤然抗争的勇气,又夹杂着对变幻莫测的复杂世界的敬畏.简爱和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一样,走的是一条曲折而艰辛的路,这条路没有任何人引导,谈不上多少光明,而是在黑暗中缓慢摸索,这样的道路只有经过许多碰壁,幻灭甚至流血之后才能够依稀辨认出来.
很少有简爱这样坚强,绝不与不合理的现实相妥协的灵魂.这是《简爱》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是不可亵渎的灵魂之美.贪恋富足,虚荣无知,是许多现代女性之通病,而简爱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代表了善之极限.
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就如《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一样,它是那么的唯美,那么的空灵,是屏弃了任何外衣的心灵的爱情.个性极强的她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形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火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平等需要自己去争取,平等不会白白让你取得.想要平等,必须有劳动,有付出,有汗水,有坚定的信念.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
3、读《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后感范文
读《西游记》章节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守在电视机旁边,模仿着孙猴子的动作。诚然,《西游记》确实就有这么强大的吸引力。原因是它比《红楼梦》更有动作性,它比《水浒传》更浪漫与善良,它比《三国演义》更通俗易懂。
然而,正是电视剧的广为流传才引得极少数人去看原著,大多数人会觉得看书主要以看情节为主,既然已了解故事,就不必看原著了。但《西游记》之所以能被成为名著,能够跻身古典四大名著,定是因为它有超凡的魅力。
(一)袈裟之争
记得否,曾有只黑熊怪和一位老和尚争夺袈裟,最后老和尚烧死火中,黑熊精被观音菩萨收去受山。唐僧和悟空才得以继续西行。
但再挖掘一些,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原来是悟空虚荣心强,向老和尚炫耀自己的袈裟。这才引起这些事情。可见,炫耀才是罪魁祸首。我们为人处世,应当以低调的态度,谦虚的品质,勤奋实干的精神,来对待生活中的功名与利益,对待诱惑与嘲讽,这样才能拥有朴实、淡泊、安宁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炫耀自己、自吹自擂,就会容易招来祸害。远至晋朝陶渊明,近至现代闻一多,都是淡泊宁静的人。而他们,都能“赢得生前身后名”。
接着,导火索被点燃,老和尚的贪念就将这火花传导下去。可怜那老和尚,一生念经信佛,修生养性了几十年,却终也没能战胜贪欲。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我们看来,这和尚多傻啊,为了一张袈裟放火烧了寺院,还使自己葬身火海。而黑熊精也很不理智。其实,黑熊精本质上不同于别的妖精,他并不害人,一心想修成正果,却也因贪恋袈裟而弃善投恶。其实,利益与钱财对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它们只会使我们的人生行囊越来越重,最后压死自己。把心胸放宽点吧,把一切尘俗的东西看得轻些,让自己美好的生命宣泄在天地间,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愉快自在。
(二)是杀是留
《西游记》中还有这么一个情节,悟空在一家投宿时,发现强盗杀害了人,在第二天的路途中,又逢强盗来拦路打劫,于是悟空便一棒打*强盗,却遭到师傅的指责被赶出了西行的队伍。由此才引发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对于这些强盗,是杀是留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
从悟空的角度出发,杀或许是对的。因为如果悟空不杀了强盗,那么强盗还会继续祸害
好人,那些无辜的百姓还将遭到伤害。诚然,对于邪恶势力我们应当除恶务尽,不抱有幻想,也不应有所妥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了保护和善的人民,这些强盗是应当除掉的。可以说这样的*是善意的,正如士兵保卫国土一样。不因手刃恶人而耻辱,反而以此为荣,以此为自己对世界的奉献。
但换一个角度,强盗或许十恶不赦,但他们有没有改过的可能?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他们肯悔改,又为什么非要杀了他们,当你一刀挥过时,手上沾的依旧是鲜血。有人说:“强盗本性难移,怎么会悔改行善?一切只是徒劳!”那么敢问,唐僧师徒四人一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取得真经拯救世人,净化世人的心灵,教人行善,引导世人回归正途,从灵魂深处挽救强盗这些恶人。如果为了这个目而前行,就不应该手沾血腥,杀死强盗,这样做就有违取经的初衷了。
第一种说法具有现实主义,第二种说法具有浪漫主义。第一种可以说是直接将邪恶清除,而第二种却是将邪恶转变为正义与善良。结果不言而喻,必定是第二种好,但要完成第二种却极为困难,正是如此,西天一路才如此多惊险与荆棘。
(三)钵盂换经
在《西游记》如此多的故事中,我还有一个情节理解不清。那就是当唐僧到达西天,在领取真经时,竟然要付款!无奈!唐僧将紫晶钵盂抵当。难道连神佛也那么爱慕钱财?难道在我心中豁达、脱俗、赐福人类、品德高尚的神也„„?为什么作者在这么一个浪漫主义故事的最后要加上这样的一幕?难道师徒四人一行八十一难还不足以换取一部真经,来普度众生?
在苦苦寻觅答案中,日月轮回,我也渐渐长大,闪着寒光的双眼中,暗室也被世界的污垢染得漆黑。
终于当我再次看到你——那最为家喻户晓名著时。我明白了。其实世界并非那么的光明与善良,光的另一面就是暗。人生路上有那么多崎岖坎坷,有时即使你付出全部的努力,却仍得不到回报,甚至被人误会,为了你心中的信念,你必须承受苦难与折磨,正如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雨飘摇,因为他们那个矢志不移的信念——取回真经,拯救世人,他们再苦再累也不后悔。而且,你不能索要别人的给予,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承认你的付出,去支持你的付出,你不能因为自己付出过努力就奢望别人会同情你,被你感动。你的付出不能成为你得到施舍的理由!正如唐僧,即使千辛万苦,但他还是要付出他该付的。况且,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施舍,而那些不善的人会理解你的付出吗?他们对于你的努力或许只会置之一笑,或者视若无睹,或者挖苦嘲笑。所以,为了成功,就必须忍辱负重,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唐僧明白这一切,他胸怀广阔、慈悲为怀,真正能做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所以他成功了,他完成了唐太宗交给自己的任务,也达成了普度众生的愿望。
人生之路苍苍茫茫,无尽的诱惑、失败、讽刺、痛苦以及那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在等着我们,只有拥有高尚的人格与优秀的精神品质,我们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魏泽校
学校:珠海市香洲区第九中学班级:初一十一班
电话:2631126
邮政编码:519075
指导老师:朱莹老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