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的爱国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30:32

著名人物的爱国小故事

1.报国心切的廉颇: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可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么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可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马上回去领兵参战!”

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直没等到。原来那个使者接受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希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2.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提起抗日名将杨靖宇的死,人们无不崇敬。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他和抗联战士们面对日本侵略者残酷的封锁和围剿,忍受着冰天雪地的折磨,在林海雪原里顽强地战斗着。1940年初,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发现了杨靖宇,派人追捕他。

杨靖宇带领战士们连日奔走,身上多处受伤,饿了吃草根树皮,渴了抓把雪团。最后,身边的战士都牺牲了,他一个人在密林中和敌人周旋,双手握枪,连毙敌人。左手受了伤,就用右手射击。敌人向他喊话,让他投降,他回答的是一连串子弹。直到胸部中弹,他才不屈地倒下。

敌人把杨靖宇的遗体送到医院解剖,要看看他靠吃什么顽强地打了这么多天。结果他的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在场的日本人被他的英雄气魄震惊了,不得不表示敬佩。

杨靖宇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践踏祖国的强盗的无比仇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困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4.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拓展阅读

1、勤学好问的

北宋大文学家、*家范仲淹曾给后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历史上的文学家、*家。

2、勤学好问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李白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春秋时代,孔子被们尊为“圣”,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问这问那。有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陶弘景菜园求学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云亦云。

3、迪生的50个字

大工业城市底特律,距离休伦镇70多公里。迪生12岁时,由美中部延伸过来的铁路穿过休伦镇,通到了底特律。

一天,迪生听说从休伦到底特律的列车需要一个男孩在火车上当报童,兼卖水果和食品。迪生觉得,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晚上,迪生对南希说:“妈妈,我想到火车上卖报。”

“你说什么?”妈妈十分诧异。

“我想独立生活,自己赚钱后,买实验材料,搞发明。”

“这不行,”妈妈摇着头,“等你再长大点儿,我会答应的。”

“妈妈,我已经不了,都12岁了,您很早就说过,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非常可贵,我想就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

妈妈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说道:“你真的想好了吗?”

迪生说:“想好了。妈妈,我如果是一麻袋麦,这袋麦已经有80磅重啦!”

妈妈点头说:“既然如此,就试一试吧。祝你成功。”

第二天早晨,迪生如愿以偿,顺利地拿到了铁路公司的工作许可证。从此,迪生每天早晨7点钟上火车,10点钟火车到达底特律后,就到报社去*报纸,在火车返回休伦的途中,将报纸卖完。如果没卖完,就到休伦镇再接着卖。这样,加上他去底特律时卖水果、食品赚的钱,除了买书和实验材料外,还可补贴家里的部分开支。

虽然是个报童,迪生却一点儿也没有忘记当发明家的理想。每当看见新鲜的东西,他总要反复观察、琢磨,直到搞清楚为止。

一天,迪生在底特律的一家杂货店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台印刷机。他马上被印刷机吸引住了。由于每天都要到报社,他对报纸的采编、印刷等工序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他脑子里。

迪生向店主说:“大叔,请您把这台印刷机卖给我吧!”

“你买印刷机干什么?”

是呀,买来干啥呢?真要自己办报吗?《底特律时报》的记者、编辑、工共有一百多,而一个办报纸,就算一周出一期,能行吗?

那天夜里,迪生想了很久。

最终,他买下了那台印刷机。

迪生为自己要办的报纸确定了方向:采编铁路沿线工作的以及他们的家庭所发生的情。他把各地所发生的情收集起来,每周一期,还给报纸取了个响亮的字——《先锋周报》。《先锋周报》的报头下面,正规地印着:主编托马斯·阿尔瓦·迪生。报纸篇幅虽,内容却很丰富,很受读者欢迎。迪生每份报纸卖8美分,每期大约卖出四百多份。

一天,一位来自英伦敦的工程师在火车上买了一份《先锋周报》后,便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当他看到报童从车厢前部折返路过时,便问道:“《先锋周报》的主编迪生是怎样一个?”报童答道:“我就是。”工程师简直不敢相信:“就是你?如果真是你,总编还要出来卖报?”迪生笑道:“实际上,从采编到排版,从校对到印刷,都是我一个。”工程师惊讶不已:“如果真是这样……实在不可思议!一个承担一种报纸的全部工作,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你可真是副其实的先锋啊!”说完,工程师向迪生订了1000份《先锋周报》。

不久,世界第一流的《伦敦泰晤士报》登出了介绍和赞美《先锋周报》的文章。迪生的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大西洋彼岸。

4、历史

刘基,字敬舆,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后代。刘肥可是被我们大鼎鼎的吕雉太后带大的,虽然后来他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汉惠帝刘盈的礼遇。刘盈敬他是长兄,就算当了皇帝,见到刘肥也依然主动把上座让出来,还给他敬酒。不过也就是因为这一幕,才让吕雉对他起了杀心,还好刘盈替他挡住了那杯毒酒,否则就没有千年后的刘基了。

刘基是汉末军阀扬州牧刘繇的长子,史载其姿容美好,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深得孙权喜

最初,刘繇和孙策大军对抗,不过失败了,于是他带着家投奔了豫章刘表。刘繇去世的时候,刘基只有十四岁,为父亲办葬礼的时候,刘基就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他不收刘繇下属们馈赠的礼,一切行为都合乎礼节。都说长兄为父,刘繇死后,刘基就成为了几个弟弟们的依靠,他带着他们隐居乡里,日子过得很拮据。后来孙策经过豫章,也为刘繇治丧,还把刘基兄弟带回了东吴,礼遇他们。

221年,孙权称吴王,刘基被升任为大农令。有一次,孙权举办宴会,邀请了很多谋士武将。在宴会上孙权表现得很是兴奋,还收起了架子亲自起身劝酒。可是宴会上的虞翻却意装醉,孙权来劝酒时他就趴在地上,孙权一离开他就又坐起来。

虞翻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孙权,再加上喝了酒的缘,孙权拔出佩剑就要杀掉虞翻,在场的无不惊恐,一动不动。只有刘基在这个时候还敢说话,说的还是替虞翻求情的话。刘基拦住孙权说:“大王喝醉了就要杀掉有的贤士吗?就算虞翻真的有罪,他在这种情况下被杀,天下间谁肯信?再说大王素来敬重贤士才使得那么多前来归附,今天您打算一下子功败垂成吗?”

孙权正在气头上,他愤怒的说:“曹孟德(曹操)都能杀孔文举(孔融),我杀个虞翻怎么了!”刘基不怕死的继续劝:“曹操是曹操,大王是大王,曹操轻易杀掉士,如今已遭天下非议。大王还打算效仿他?如今大王更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推行德义?”孙权听了刘基的话,是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放下剑,饶了虞翻一命。

又有一次,孙权在游船上行酒宴,夏季炎热,这大雨也是说来就来,孙权用御盖遮住了自己,又赶紧命令侍从也遮住一旁的刘基,船上的其他*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想来也是,如果不是因为被孙权深深宠信着,刘基有几个胆子敢拦住孙权*?孙权称帝以后,刘基被封为光禄勋,与顾雍分掌尚书务。孙权是个长寿之,刘基可不是,他比孙权早*整整二十年。刘基死后,孙权替儿子孙霸求娶了刘基之女,不但赏赐了府宅,还时不时就赏赐钱财宝,荣宠不衰。另外,刘基的弟弟刘铄、刘尚也受到了孙权的礼遇。

5、历史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点击查看更多著名人物的爱国小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27450.html

热门阅读

  1. 利用时间的名言警句摘抄
  2. 2016年春节的俗语对联
  3. 同学聚会发言稿650字范文
  4. 创意生日的祝福短信大全
  5. 《经典阅读推荐》教学设计模板
  6. 2018狗年春节祝福句子
  7. 老师请公平地看待我小学生作文
  8. 吃年夜饭的作文
  9. 给爱人的新年祝福语
  10. 服务心得体会范文
  11. 神经质的妈日记
  12. 牵挂打油诗六首
  13. 孤城十里凄清诗歌
  14.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儿童唐诗
  15. 大班下学期班务计划范文
  16. 珍惜你所拥有的美文
  17. 社交场合中自我介绍礼仪修养
  18. 新年祝福语 公司201
  19. 《昨天今天和明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 克雷洛夫寓言:农夫与马
  21. 世界名人故事大全
  22. 2016年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推荐
  23. 幼儿园关于天线宝宝主题的教案
  24. 怎样活才会有意思美文摘抄
  25. 诗人杜甫与中国和谐文化精神
  26. 企业文化学习心得
  27. 描写思乡的古诗句大全
  28. 经典游记散文
  29. 有关春天的诗句古诗
  30. 超拽个性的签名
  31. 有关辞旧迎新的古诗句
  32.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及课后反思
  33.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件
  34. 表现出思乡之情的诗句
  35. 重建我灵魂的工程师发言稿
  36. 去游乐园玩五年级记事作文450字
  37. 大学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
  38. 历史课《亚洲经济的发展》说课稿范文
  39. 刘禹锡《缺题》古诗翻译赏析
  40. 简单的平安夜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21:46:24
本页面最近被 24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澳门,TA在页面停留了 6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