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故事:美军忆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他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师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二百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当时的事实是,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喋血岭”和“伤心岭”,尽管他们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预计以二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联合国军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凌晨三点半,战斗打响。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以寡抵众以弱胜强
美军三百二十多门重炮、二十七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
这一天里,敌军向上甘岭发射三十余万发炮弹、五百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十月十八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残,最多的还有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十九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
597.9高地九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把它掏空,修成了一个地堡,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约有四五十米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拖着伤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顶住往里压,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十六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连长万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通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并未喊出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他爬起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誓死守护主峰
二十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二十一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道: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战斗进入了坑道战。电影《上甘岭》里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的故事。十月二十四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一百二十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名战士。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十月三十日,我方再度反攻。
我方动用了一百三十三门重炮。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炮弹,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十月十四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炮弹的狂轰。
五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凌晨,联合国军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
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十一月一日,联军再度反扑,打到二日拂晓,反被我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9高地全部表面阵地。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十个连也全部打光。十一月十五日,联合国军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3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送回: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一百九十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四十多万发炮弹,而且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此役之后,我方再没遭遇到美方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三十八度纬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
拓展阅读
1、荀首是谁?为什么邲之战中他的表现这么勇猛?中国历史故事
荀首,是我国春秋晋国的卿大夫,位列六卿,是荀林父的弟弟。他的氏是荀,名为首。因为受封在知,所以他也跟了一回潮流,以邑为氏,称为知氏。荀首的谥号为庄,往往被人们称作知季、知庄子。荀首的家族在晋国至少是已经有三代的权贵之人了,他的父亲是荀逝敖、爷爷是荀息、哥哥是荀林父,在晋国的地位杠杠的。
荀息是晋献公时期的卿大夫,深受晋献公的信任,晋献公在临终之前,专门将立他与骊姬所生子奚齐为君一事交付给了荀息。可以看出,在晋献公心中,荀息是可托付之人。然事实证明,荀息对晋献公的忠心的确不假,奚齐被里克等臣子作乱所杀后,荀息非常伤心,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晋献公交给他的任务,后来他又立少姬的儿子卓子为君,卓子也被杀掉了。荀息这才感到绝望,于是在家中自尽谢罪先王晋献公去了。
荀逝敖则是公族大夫,职位没有父亲荀息和儿子荀林父的高,但是他还是很有福气的,不然不会父亲和儿子都不需要他操心呢?
在邲之战中,晋国和楚国打了起来,晋军因为准备不足,所以很快中军元帅荀林父就宣布了退兵。为了鼓舞战士们加紧时间渡过黄河,结束这场恶战,他还提出要奖励先过河的人。正是因为逃命最重要,晋国士兵们甚至用刀去砍掉同伴抓着船体的手指,就是为了自己能够上船。总之,在这场仗中,晋军一败涂地,晋国晋景公不得不交出霸主的地位。
这场仗应该怎么形容呢?晋军这边简直就是一边倒的劣势。人家楚军是楚王带着打仗的,而晋军这边却是一位刚刚上任的中军元帅,仅仅只是晋国的正卿而已;还有,楚军已经和郑国打过一仗,并且已经把郑军拉到了楚国阵营中,除了郑军,还有陈国、蔡国等国的军队加入了战斗,所以晋国相当于要同时面对几个国家的联合攻击,打得赢才怪呢!
打不赢就跑,荀林父可能是这样想的,但是当初他犹豫不决,始终不下达命令,这才使得军中的先氏以及魏锜、赵旃不听命令,前去挑衅楚军。楚军见他们带着人,带着士兵,就以为是晋军攻打过来了,于是才迎击的。荀首害怕事情被魏锜、赵旃闹大,就派了儿子荀罃去追赶那两个人。当荀罃赶到的时候,楚军和魏锜、赵旃已经打起来了,他们以为荀罃带的人是后面的部队,也攻击了荀罃的队伍。这场仗就这样开始了,毫无预兆,荀罃等人只带了很少的人,他们以为只是出来追个人,哪里想要到要带多少人呢?很快荀罃就被楚军捉住了。
荀首见自己的儿子出去那么久还没有回来,他带着的这一支部队已经厮杀到了黄河边。荀林父让荀首赶紧过河,但是他预感到儿子有危险,所以带着荀氏的亲卫军又杀了回去。这一路,荀首不断的呼喊儿子的名字,为了找儿子,荀首的这支队伍特别能战斗,可以说是在楚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找儿子的半路上,荀首俘虏了公子谷臣、射杀连尹襄老,是晋军三军中除了郤克那一支部队,另外一支有战绩的队伍。
最后,荀首没能找到他的儿子荀罃,因为荀罃已经被楚军抓住了,而荀首之所以选择抓住公子谷臣,是想要准备将来换回儿子荀罃的筹码。杀了连尹襄老,完全就是荀首为楚军抓了自己儿子所讨的利息。荀首在战斗中能够不顾自身安危而去救儿子,看得出来荀罃在荀首心中的地位很重。荀罃被楚国一抓就是好几年,邲之战是公元前597年,到荀罃回国的那一年,已经是公元前588年了。差不多十年有余的时间,荀首的儿子就这样一直在楚国做人质,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2、赵雍说逆子在历史上是怎么回事 赵雍为什么要说逆子中国历史故事
赵雍在历史上的名声一向不错,但是他也是一个全身充满矛盾的人。他是胆识过人的明君,也是爱妻顾子的慈父;他是征战四方的铮铮铁汉,又是柔情似水的温暖男子。赵雍的性格很复杂,这是他受到人喜爱的原因,也导致他最终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公元前326年秋,赵武灵王之父赵肃候逝世。赵雍受命于危难之际,赵国的处境不太好。来参加父亲葬礼的人,个个心怀不轨。赵国的群臣在葬礼上面露难色,哭丧着一张脸。邯郸,赵王城,龙台之上。赵雍却异常镇定,他的目光淡然扫过了人群,瑟瑟的秋风将旗杆吹得簌簌作响。突然,他爆发出了一阵笑声,这笑把其他的诸侯主都惊到了,也让赵国的大臣错愕。
十五岁的赵国的新任国君,在这个危*头,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竟然成功说退了五国的军队。赵雍的能力可见一斑。赵雍他自己会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赵雍很争气,他是赵语的唯一一个孩子。他是赵国未来的希望,当赵语第一次见到他的儿子时,他就知道赵雍注定是个不凡之人。事实上,赵雍也完全沿着父亲的轨迹成长。赵雍谦恭有礼,勤勉好学,年纪轻轻一表人才。赵语觉得赵国的江山后继有人了,公元前326年秋,赵语怀着对赵雍的期望,在遗憾和憧憬中死去。赵雍正式成为赵国的新主人。
赵雍所面临的是周围如豺狼般的诸侯国,此时的形势是战国最艰难的时期。赵雍在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又要马上投入到新政的发展中。他极力讨好各国君主,为的就是给赵国的发展赢得时间和机会。为了能够稳定国外的局势,他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主动要求与韩国联姻,韩宣惠王思考过后答应了这门亲事,这是一桩*联姻,对于韩国公主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韩国公主和赵雍都没得选择。
赵雍在结婚后,更加成熟了。他学会了作为君主的担当,也知道作为一个丈夫应尽的职责。婚后韩国夫人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他是赵雍的长子被称为赵章,赵章很受父王的宠爱,因为赵章总会让赵雍想起年轻时的自己,在赵章的身上,赵雍看到了赵国的未来。赵章德才兼备,勇敢有魄力,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十五岁的时候,还跟随他的父亲赵雍,一起平定了中山国,受到众人的称赞。赵章后来顺理成章成了太子。
后来韩国公主*,赵雍又爱上了另一个叫吴娃的女子,这个女子是赵国近臣的女儿,他和吴娃生下了赵何,吴娃当上了皇后,却在不久后就*,赵雍思念成疾。把对吴娃的爱全部放在了幼子赵何身上,不仅立赵何为太子,还把王位早早给他,自己退居二线帮助赵何打天下。于是家的和谐、平衡,被赵雍的偏爱给打破了。尽管赵雍试图以一国两主的措施进行弥补,也挽救不了赵章和赵何两兄弟自相*的结局。
公元前295年,赵雍和两个儿子在沙丘游玩,赵章想趁此机会夺回属于自己的位置。奈何此次篡位事情暴露,赵章兵败后躲在赵雍的行宫里,就算赵雍再护着赵章,年事已高的赵雍无权也无力维护赵章,拥戴着赵惠文王李兑、赵成等人就把赵章揪出来杀掉了。但赵成、李兑得逞之后并没有命令撤军,为了避免以后赵雍找自己的麻烦,不让主父离开。然后李兑等人请示赵何该怎么做,赵何不敢亲口诛其父,李兑、赵成便擅自围困赵雍,让他不得出宫,两人对主父断粮断水达三个月之久,最后主父被活活饿死。
赵何在明知父亲被围困后,三个月竟然不闻不问,显然是想借他人的手除掉父亲这颗眼中钉,也难怪被赵雍骂其不孝,但这一切能怪谁呢?全是赵雍作茧自缚,咎由自取。
3、思美人楚怀王为何流放屈原?屈原到底犯了什么罪?皇帝故事
由马可、张馨予主演的《思美人》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本剧以诗人屈原为主线,讲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作为男主角的屈原当然是备受瞩目的,但剧中那位两次流放屈原的楚怀王也受到了很高的关注。观众们不明白,楚怀王难道不是看中了屈原敢于直率谏言,以及屈原那一身的才华,才最终下定决心要重用屈原的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会变得不信任屈原,甚至还把屈原流放两次呢?这让大家疑惑非常,屈原到底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罪,才会遭受如此惩罚?
在本剧的开篇,其实就透露出了楚怀王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多疑。就算屈原的父亲屈伯庸在祭祀刺杀的事件上为保护楚怀王而以身挡剑,就算屈氏是楚国三大贵族之一,就算屈伯庸对楚国无比忠诚,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嫌疑的。在屈家大门前,楚怀王受到了屈原的好友无明的刺杀,楚怀王听闻那把刺向他的剑是屈原的剑,当即就变了脸色,让人将屈原抓了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一直审问屈原,是不是也知道刺杀他的事情,还认为屈原也是主谋或者是帮凶。就这样的一位君王,我都替屈家不服,白眼狼,这一定是白眼狼!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楚怀王是一个多疑的人,就连他身边最得力的大臣他也是信不过的,更何况是年轻冲动的屈原呢?
不过,归咎起来,屈原自己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那就是他在楚国实施变法*的动作太大,损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导致楚国旧贵族们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他。楚国贵族众多,新老贵族加起来就构成了整个楚国的*集团,屈原想要*,想要破除楚国各种朋*和*羽,想要让*清明,这就是和整个楚国贵族作对。这是胆魄的体现,但也是屈原最不明智的地方。楚怀王难道不知道楚国需要*才能强大吗?他是知道的,否则他就不会重用屈原。很明显,楚怀王是想借屈原之手,拔掉楚国贵族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君权。屈原就是楚怀王的一把枪,他做的事情得罪了全楚国的贵族,最后受益的却是楚怀王,自己落得流放的*。
楚国贵族因权益而倾轧的情况早就存在了,而且朝堂上派别林立,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常常令楚怀王的君权受到威胁。在剧中,靳尚、公子子兰等人受到了秦国张仪的蛊惑,接受了张仪献给他们的黄金和美女,一起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屈原。屈原遭受的两次流放,地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两次流放几乎都和公子子兰这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304年,这是屈原被第一次流放的时间。在这一年,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等旧贵族的谗言,远离了屈原,还将屈原流放到了汉水。这一次流放一共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中,屈原的内心备受煎熬。公元前296年,这是屈原被第二次流放的时间。楚怀王依然是受到了公子子兰的蛊惑,将屈原给流放到了江南。屈原的许多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在诗中,屈原将自己的志向和忠诚全部融入了进去,并期望楚王能够理解自己。
早期,楚怀王是很喜欢屈原的,所以才让他监管内政外交事务。屈原在任期间,明法度,举贤能,力主*,瓦解旧贵族,民心所向的同时,让楚国的国力迅速提升起来。楚怀王看重屈原,所以屈原才有权力做到这些。但也正是由于楚怀王对屈原的过度的看重,才招来了心怀不轨的人的嫉妒和暗算。再加上,楚怀王后来听信了谗言,对屈原的信任不复存在,这才能下令流放屈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2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