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5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独立解决。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拓展阅读

1、北京版六年级数上册《购物的数

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才是有用的数。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了就可以以致用,可以让生真正体会到数的价值。

1.在了解生活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解决实际题,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习、分析比较,培养生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题的能力、合情思考能力。

3.激发生对数的兴趣,使生能够辩证、全面地思考、对待实际生活题, 用数知识解决实际题。

在了解生活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1、多种方案的算。

2、合情推理。

多媒体课件一套。

一、创情境,复习打折算方法。

1.谈话导入。

2、为生创到快餐厅看菜单的情境,引导生从合算的角度选择套餐。

出示,如下图。

A套餐

原价:12.5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

原价:11.8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

原价:10.80元

现价:10.00元

(1)如果你去吃快餐,你选哪一种最合算?为什么?

(2)A套餐相当于打几折?

(3)B套餐也打8折,应付多少元?

二、分析比较,初用打折技能。

实际生活的打折多种多样,要反复算、比较,才能够选择出最好的.*方法。

1.创情境。

现在许多餐厅可以自己带饮料消费,餐厅的饮料可挺贵,要想合算我们不妨去超市逛一逛,买一些饮料再去吃饭。

甲商场 买大送小

乙商场 一律九折

丙商场 满30元一律八折

2.了解超市的优惠政策。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

生:买大送小就是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前提是必须买大瓶的饮料。

打九折就是买100元钱的饮料现在只要付90元钱。

满30元打八折就是买饮料的总价必须达到30元才能打八折,不到30 元不打折。

2、《彩那天》

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其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存根、号码、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课前准备】

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直奔

1、导入:

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2、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二、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1、习三~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⑴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彩后表情的句子。

生汇报习情况,品析词句:

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彩获车──神情严肃)

②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

们,为什么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

(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⑶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2、习六~八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

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习情况:

(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⑶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们说说吗?

引导生从两个方面来说:

①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

②对家庭的责任感。

⑷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①出示图朗读投影:(同们,文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②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

(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③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⑸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一、习第九自然段

1、朗读:

(出示投影)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⑴朗读思考:

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⑵引导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来归纳“诚信”一词。(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⑶同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二、想象拓展

1、到这里,同们应该注意到,文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2、同们,车被开走了,家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三、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2、齐读心句。(投影)

四、总结拓展

1、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XXX

3、《彩那天》

材分析】

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

章叙述线索清晰,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习。这篇课文情节性强,十分适合朗读训练。

1、知识与技能目标:生能认识并理解课文精湛、器重、属于、情形、道德、迷惑不解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掌握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树立诚信意识并在日常生活践行。

体会文作者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理解诚实和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文的重道德难题

第一课时

一、情境表演,导入新课

1、师说出不同的情境生做出在该情境下会有的表情,包括考试满分,被爸妈批评,*奖。

2、让生观看文父亲彩后的凝重表情的图片,让生猜测图人物的表情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告知是奖之后的表情,激发生探究为何奖后有凝重表情的兴趣,进而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初读课文第一遍,交代两个任务

1、生自由读课文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讲字词,生讲述文内容概况,师小结并引导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再读课文,明确框架

师引导生小组讨论,整理出整个文章的脉络框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的生活很拮据,但是母亲常安慰我们。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父亲是出色的汽车修理厂技工,技术精湛,他梦寐以求有自己的汽车。

第三部分(第3~9自然段):父亲面临道德抉择的题并用实际行动选择了道德。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我对母亲的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四、深入研读,剖析内容

阅读文章第一、二段,让生找出本段描写作者家庭情况的句子,生朗读找出的句子,引导生理解拮据一词、母亲对于财富的理解以及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一(第1段): 作者家的生活很拮据,但是母亲常安慰我们。

二(第2段):父亲是出色的汽车修理厂技工,技术精湛,梦寐以求有自己的汽车。

三(第3~9段):父亲面临道德抉择的题并用实际行动选择了道德。

四(第10段):我对母亲的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点击查看更多《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4872.html

热门阅读

  1. 安慰伤心的人句子
  2. 只要你明白就好了情感美文
  3. 201小学生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
  4. 长征教案四教学反思
  5. 药店员工药店自查报告参考
  6. 初一开学第一课教案
  7. 今年的第一次买茶的优美散文
  8. 201年给朋友的周末祝福短信
  9. 18岁杂文随笔
  10. 开学典礼班主任代表发言稿
  11. 高考结束励志祝福语大全201
  12. 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助人为乐
  13. 2015年学习沈浩精神心得体会
  14. 客户晚安祝福语大全
  15. 《奇妙的“眼睛”》教案设计
  16. 新年快乐的诗句
  17. 挂钩帮扶承诺书范文
  18. 用宰相造句   
  19. 厨房里的辩论会的故事
  20. 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报告
  21.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
  22. 有关于宝宝满月酒的贺词
  23. 描写山水风光的诗精选
  24. 林逋名言精选
  25. 赞美荷花的一些诗句
  26. 编辑打字员述职述廉范文
  27. 面向全校节约能源口号征集活动策划书范文
  28. 物资部工程师述职述廉范文
  29. 晕车日记400字范文
  30. 新农合宣传标语
  31. 美丽铁岭读后感
  32. 情感散文:我沉入大海与你相见
  33. 最新平安夜送朋友的祝福语
  34. 国庆节的故事和由来
  35. 高校公共体育的德育实践论文
  36. 描写爱人离别伤感的句子
  37. 公司元宵节温馨祝福语
  38. 电影《风催客泪》的剧本
  39. 二年级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40. 幽默激励句子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24 03:38:44
本页面最近被 65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四川,TA在页面停留了 12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