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教案四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51:54

长征教案四教学反思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纪录片。

2.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教师调控,补充),红军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挥笔作诗《长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5课。(教师板书)

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

(学生读文,边读边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2展示学习情况

指名读文,学生互评,理解个别词语(读音注意“礴”,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5长征教学设计四,长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拓展阅读

1、《回延安》课文优秀设计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生了解诗人热爱**圣地延安、热爱**事业和**人民的想感情。

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一首陕北民歌入题,让同们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回延安》的讲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搂定(l u) 白羊肚手巾(d ) 糜子(m€閕)

黍类(sh ) 油馍(m€螅 ? 气喘(chu n)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

(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5)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三、作者作品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习、工作。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习了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的*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赏析课文。

生朗读,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

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2.总体感受诗歌。

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交由生讨论。)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的程。

五、感受全诗中心。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回延安》,并为之配一首合适的乐曲。

2.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下一节课交流。

2、《回延安》课文优秀设计

目标

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特点。

2体会诗歌的集中性

3领会诗人对*、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的深情。

4向延安人民习,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理解比兴方法的运用

两课时安排

一、导入:

们,当你踏上你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贺敬之于1940年到达延安**胜地,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诗人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胜地延安,此时正好是十年时间,那么,当作者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的心情如何,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熟读、演唱,体会诗人流露的真情。

1、自由读、体会诗情,弄懂本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第一部分:跳荡、激烈。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部分:热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2、弄懂感情基调基础上齐诵,再次体会。

3、大家都读了两遍,我们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进而介绍“信天游”的知识,并用《信天游》曲调演唱。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每句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段,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复演唱。

三、讨论:

1、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2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感情线索:

3,小结

4,作业

3、幼儿园美术《荷花》设计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尝试用遮挡的方法画荷花。

2、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重点:

活动中尝试画荷花。

习遮挡的画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塘美景图

1、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观一个美丽的荷塘,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荷花、荷叶、青蛙、小鱼、小鸭子)

2、师:池塘里开满了美丽的荷花,那么,荷花是怎样的?它是什么颜色的?(荷花的花朵是由一瓣一瓣的花瓣组成的,颜色以粉色为主,下面连着荷叶。)

师小结:

夏天到了,荷塘里开满了荷花,风一吹来,荷花轻轻摆动,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荷花有大,有小,有深粉色,有淡粉色。美丽的荷塘,吸引了青蛙、小鱼和小鸭们,它们在快乐地玩耍着,荷花张开了笑脸,唱起了欢乐的歌。

3、师:荷花这么美,我们快把它画下来,让荷花也开满我们的室。

二、荷花开了

1、PPT演示,师讲解。

——荷花怎么画呢?

(1)看,一朵荷花是由许多小花瓣组成的,它们像好朋友一样围在一起:先画中间的这一瓣,然后左面来了一个“好朋友”,手拉手靠在一起。

——咦,这里怎么少掉了一部分?(原来让中间的这瓣遮住了)

(2)原来画被遮挡的部分,是要跳过去画的。

难点:画遮挡的方法。

(3)左面的“朋友”画好了,右面也来了“朋友”,这样来了许多“朋友”,大家围在一起,重重叠叠,一朵荷花就完成了。

2、师示范讲解。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怎么画荷花的?(示范纸上事先画有花茎和荷叶)

(1)先用炫彩笔画出中间的这一瓣花瓣,然后左面、右面画上它的“朋友”,注意被前面花瓣遮住的部分要跳过去画。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示范。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3)在画好的荷花下面,用蜡笔画出花茎,花茎上满了一根根的小刺。

(3)在花茎处再画上一片荷叶或几片荷叶。

(4)最后给荷花喝喝水:用毛笔蘸点水,在容器口上舔一舔,在画好的荷花上仔细地涂一涂,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荷花渐渐“开放”)

——喝过水的荷花,发生了什么变化?

3、幼儿创作,师巡回指导。

(1)帮助个别幼儿画遮挡的部分。

(2)提醒幼儿多画几朵荷花,大大小小,深浅不一。

(3)提醒幼儿毛笔蘸水要适量。

(4)丰富画面的内容。

三、作品展示

1、幼儿将完成的作品自由摆放在相框中陈列。

2、师生共同欣赏,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4、《回延安》课文优秀设计

(一)知识

1.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2.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2.诗歌的朗读技巧。

重点难点

1.习诗歌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放手让生通过阅读,找出修辞句品味,这是习的重点。

2.习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及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是习的难点。

3.大量的口语和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话语是习的疑点。

第一课时

1.检查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板书课题、解题、简介作者。

2.听录音,要求生注意有关字的正确读音并体会感情;然后生分读,师简评朗读效果。

3.生自拟、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了解作者的路。

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余人轻声跟读。

(2)要求生找出用得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讨论这些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生齐读第一部分。

5.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二部分。

(1)女生、男生交替读第二部分。

(2)结合预习提示讨论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讨论、分析第2、3、4节的意以及比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生齐读第二部分。

6.生自由朗读第一、二部分,力争能当堂背诵。

7、总结、扩展

诗歌第一部分通过“莫”“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默写有关拼音、词语。

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三部分。

(1)生自读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

(2)师点拨、生讨论夸张、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最后师总结归纳。

3.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部分。

(1)指名朗读,要求考并能找出本节的中心句——“母亲延安换新衣”。

(2)讨论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总——分——总”;讨论夸张、排比、拟人、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的。

(3)总结归纳,然后生齐读。

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五部分。

(1)师范读,生轻声跟读,然后明确:本节是抓住延安在中国**史上的地位,进一步深化主题的。

(2)结合自读提示,讨论诗人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的贡献的,体会末两节的含义。

5.齐读三至五部分。

6、总结、扩展

诗歌三至五部分先画出一个亲人欢聚的特定场面,然后写“老爷爷”“社主任”“团支书”三代人的欢喜和变化;然而选取典型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起兴,使人产生联想,然后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翼,飞跃了较的历史跨度,极简练地写了从“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延安对**的贡献。

7、布置作业

点击查看更多长征教案四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26960.html

热门阅读

  1.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2. 关于赞美女人的经典语句
  3. 口袋上的谢字美文
  4. 燃气炉北门岗合同模板
  5. 关键是选择正确的路的故事
  6. 简洁的满月酒红包祝福语
  7. 办公的租房合同范本
  8. 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实习工作报告
  9. 医学生求职自荐信范文
  10. 送给父母生日祝福短信
  11. 2015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心得体会
  12. 有关友情的伤感句子
  13. 哲理正能量的句子
  14. 元宵节诗句有哪些
  15. 关于给特殊孩子的爱师德师风演讲稿
  16. 巩汉林超经典小品剧本
  17. 《我学写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8. 《勤奋的孩子有钱赚》读后感
  19. 什么好像是什么造句
  20. 写在除夕的诗歌
  21. 周作人茅盾鲁迅与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论文
  22. 迎元旦的手抄报
  23. 铁钉哲理故事
  24. 201年清明节祝福语集锦
  25. 送别友人诗句大全
  26. 《北京欢迎你》教学设计范文
  27. 查理大帝的故事
  28. 2015卫生系统履职尽责心得体会
  29. 《做人当本然》读后感
  30. 关于青年节的由来与传说
  31. 我的岁月是我未完成的路美文
  32. 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大全
  33. 当能力遭遇滑铁卢美文
  34. 害羞只不过是一个坏习惯励志美文
  35. 育新小学六年级班务工作总结范文   
  36. 用优雅打败情敌的美文
  37. 2018年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38. 5月5日立夏养生短信
  39. 2015七夕最浪漫表白句子
  40. 关于花的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13 10:43:26
本页面最近被 53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2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