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发布时间: 2025-07-20 23:20:04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拓展阅读

1、描写关于句汇编

(唐)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寒食习俗的句,最著名的一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朝为子推。

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唐】孙昌胤

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几处有新烟。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宋】黄庭坚

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2、写在的追思关于的作文800字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唐代大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日()。这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每当这个特殊的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死去的亲人。前后,每个家庭都会在长辈的带领下,为先祖扫墓,既是为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也是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

祭奠祖先,表达的是子孙对亲长的追思,这种情感显示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它不仅是思念的情感和行动,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对先人永怀感恩之心,感谢先人赋予我们生命并给予荫庇,并借祭奠将这种思想传继给后代,让他们珍惜眼前的亲人,笃行孝道!“无客不思家”,,唤起的是怎样一份对家对亲人的深切的牵挂!

缅怀先烈,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头顶的红旗是怎样的灿烂?在灿烂的恢弘里,叠印着那枪林弹中挺起的坚毅身躯,那弥漫硝烟中发出的震天吼声,那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淮海战场上隆隆的枪炮声,那关天培、邓世昌、杨靖宇、董存瑞无畏的气概,刀刻般铸写不朽历史篇。,我们缅怀先烈,回眸英雄事迹,聆听生命长眠、精神永垂的乐音,解读抛*、洒热血的豪情……在心底巍然矗立一座民族气概的丰碑。

对于人们而言,是一种精神世界的遨游,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追寻中国文化的本源,感悟文化的精髓,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同又是一种对生态的寄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就是人们对生态的真切感悟。

所蕴含的感恩、和谐、积极、新生的内容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不是一个哀伤的日,而是庄重、感恩、怀日。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抛*洒热血,而是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因此,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始终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春风,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

3、白居易《夜》赏析

第一句,“好风胧月夜”,描写出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人迷醉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之夜,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独绕回廊行复歌”,则写了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人处在如此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遥听弦管暗看花”,交待出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妙在未写之夜的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过了”,别有韵味,此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也展现了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4、初中的600字作文优秀

,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听到这首杜牧的,就让我想起了

说到的习俗,历史最悠久的就要数扫墓了。这天,我和亲戚们一起来到了安息堂。安息堂很大,让人没有一丝恐惧。走上台阶,一眼望去,一楼有许多房间。我一言不发,跟着大人默默走进其中的一间。我的目光不断在放骨灰盒的架子上盘旋着。找到了,爷爷的照片!他微微笑着,好像在高兴我们来看他了。接着,我们来给爷爷烧纸钱,我也参加了进来,心想:爷爷,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要收好。我一定会用好成绩来报答你的,不辜负你的期盼。那烧进去的纸钱像白蝴蝶一样,翩翩向天堂飞去,带着每个人的祝福飞去。离开了安息堂,我们来到了我的老家——陶中房。

来陶中房干什么?当然是踏青啦!那里有大片大片的菜地,许多娇艳的花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被花儿包围着,还有许多蝴蝶围绕着花儿飞舞,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一路走过去,有野花、油菜花、蝴蝶兰……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正当我陶醉在着迷人的花世界中,妈妈的喊声把我吸引过去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团的棉花呀!我轻轻的采下一朵棉花,哇,这还是我第一次摸到棉花呢!真让我大开眼界。放眼望去,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美不胜收。闻一闻,有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再闻一闻地上的野花,香味纯净疏淡,还带着泥土的芳香。

该回家了,我们告别了田野,告别了村民。真是一个神圣而又难忘的日子。

5、关于重阳

重阳佳,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关于重阳(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游·重阳1

词牌名:少年游|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重阳酝未熟无菊绝句2

朝代:唐朝|作者:薛涛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

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暗池塘。

重阳二首·九日登临两鬓华3

朝代:元朝|作者:方回

此身生死国兴亡,摇落年年本是常。

无奈潘郎解凄怨,满城风近重阳。

重阳吟五首·此身生死国兴亡4

朝代:唐朝|作者: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

谿上还随觅句行。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立大名。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烟描水写老秋容,岭外秋容也自浓。

如见大宾新露菊,若歌商颂晓风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

莫问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

点击查看更多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6453.html

热门阅读

  1. 眼角的泪是爱曾来过的光校园故事
  2. 心已渐渐冬眠诗歌
  3. 《苏珊的帽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4. 张小娴《悬浮在空中的吻》
  5. 新春贺词模板
  6. 故乡是一盏灯散文
  7. 有关看淡人生的诗句
  8. 一暴十寒的故事
  9. 沁园春辛弃疾诗词
  10.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范文
  11. 2016年猴年新年贺词
  12. 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 李清照
  13. 初一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14.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诗词翻译赏析
  15. 学校班级卫生检评总结范文
  16. 3白色情人节给女朋友的祝福语
  17. 国际儿童节祝福语
  18. 满江红题冷泉亭翻译赏析
  19. 2015有关学习的英语谚语集锦
  20. 含山方言的歇后语
  21. 读《弟子规》有感范文00字
  22. 2015公司年会主持词范文
  23. 感恩教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24. 小学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
  25. 《北风和小鱼》教案设计
  26. 拜师结对总结的发言稿
  27. 教师在高三家长会上发言稿
  28.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20首
  29. 我爱祖国手抄报内容应该写什么
  30. 另一种方式的“飞翔”征文
  31. 八年级上《老子二章》的教案
  32.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2500字
  33. 一组语文组长竞选发言稿
  34.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35. 团队精神的口号
  36. 教育技术培训的心得体会
  37. 高中学生军训计划和安排
  38.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征文500字
  39. 安全工作的协议书
  40. 201年元旦跨年祝福语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07 20:10:24
本页面最近被 76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9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