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51:10

《幸福是什么》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运用前后对比来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义。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出示小诗小结:

幸福是帮妈妈做完家务时的满足

幸福是考满分时的兴奋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拓展阅读

1、课文《捎口信》

佚名

1.会用“时间在地方干,请谁怎样”以及“时间干”、“谁请谁干”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会两种传话方法。

难点: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小品引人,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小品表演。

奶奶:冬冬,你告诉姐姐把花栽了。

冬冬:噢!

冬冬:姐姐,奶奶要你把花栽了。

姐姐:(把花盆里已开的花摘了下来,蹦跳着跑到奶奶跟前。)

奶奶:(一看),你怎把花摘下来了?(奶奶有点不高兴,一脸的疑惑。)

姐姐:(噘着小嘴,有点不服气,嘴里不停嘟味着。)

旁白:原来冬冬听错了话,错把栽花说成了摘花。

zāi zhāi

书:栽花摘花

2、讨论:姐姐怎会去摘花的?

3、小结:要听清对方说的活,才能把话传正确。

4、揭示课题。示题:20、捎口信(听说训练),读题正音,理解题意。(捎:带,捎口信就带口信。)

二、明确要求,听讲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训练认真听,听明白。

①老师说一句话,早上,明明背着书包来上

②指名生回讲这句话。

3、听通知,讲通知。

①听老师讲一个通知,记住通知的时间、地点、事情,并能正确清楚地回讲一遍。

通知内容: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校里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

生复述。(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事。)

③重点训练改说通知。

a.告诉生回家后不能照老师的原话讲,讨论应该怎对爸爸、妈妈讲?

b.全体生各自习改说通知。

c.同桌对说。

d.指名回讲。

④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捎口信游戏,举行比赛。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生在干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要轻,不能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人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1次比赛,选定两个小组先比,内容: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老师先轻轻地把口信传给两个小组的第一个生。接着老师发口令:开始。胜组发一面小红旗。请胜组的代表说说为能得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2次比赛。每个小组都参加比赛,内容:老师今晚要到你家去,请你家长不要出去。(比赛程序同前)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在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2004

2、《孙权劝》的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1、导入:

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书课题)

2、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

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书)。

初 谓 岂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

5、分角色朗读:

① 先同桌练习

② 再请三位同朗读

③ 讨论

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6、小结:

孙权的话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

8、巩固拓展:

① 试背课文(比赛)

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启示?

全班讨论

9、作业

3、《七月的天山》的

⒈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⒊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与天山有关的资料。

时间 1课时

一、创情境。揭题课题

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生自,自主感知

⒈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⒉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课件),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整体感知

⒈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⒊理情脉络

第一段(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骑马上天山。

第二段(2):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第三段(3):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段(4):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

第五段(5):七月的天山胜似春天。

或:2-4合为一段: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描绘了天山的美景。

四、合作习,自读自悟

⒈自读课文,感悟顺序

⑴课文按照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由山外到山里。)让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师: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

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就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⑶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方法写的?(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⒉引导阅读,自主感悟

⑴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⑵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⑶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五彩缤纷” ——描其色;

“像……锦缎……霞光……彩虹……” ——绘其艳;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 ——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⑷重点句子理解。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影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的丰富,比喻的贴切。)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确切形象的比喻。)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五、总结全文,概括章旨

⒈师总结:天山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⒉总结写法(见上)

⒊概括中心:《七月的天山》通过描绘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夏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六、语言积累,拓展训练

⒈引导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⒉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⑴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值得研读的句子。

⑵摘抄美词句

⒊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七、作业布置

⒈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⒉继续完成小练笔。

八、

初进天山 水

移步换景 往里走 树

走进深处 花

4、《那树》

对于初中生来说,《那树》一篇略有难度的文章,不理解主题有多难,而难在文章意趣较多,可探究的地方太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强化研读,或许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节课以“读”为突破口,通过多角度朗读,通过与文本充满情感的交流,来激活生、激活文本,以欣赏到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

1、深情朗读,与作者来一次心灵交流;

2、细细体会,让自己有一次情感升华;

3、赏析语句,师生共度一次习之旅。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一个自然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人和自然其实也可以共处得如此和谐。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有那一棵树,他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那棵树的一生。

二、明示目标

三、那树的故事

请大家细读课文,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思考: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用简明的一段话讲述那树的故事……

四、那树·人(沉醉朗读)

(这一篇美的散文,我们在读这样的文章时,大家能做到深情朗读吗?其实,美文就该美读,正所谓:文者,情也。它作者才情的挥洒,只要我们投入习的热情、心中的激情,就一定能与文章来一次心灵的交流。读出来,那里别有洞天!)

我们听了那树的故事,了解了它的一生,特别它的付出与它最后的结局,能引起我们怎样的感情呢?(赞叹、痛苦)

1、请大家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

2、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红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3、请大家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

4、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的句子(用蓝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5、思考:大家用了不同的感情读出的句子,分别写了那树的内容?(试概括)

赞美──树对人类的赞美(荫庇)

痛苦──树的悲惨的命运(被伐)

6、在那树的命运遭遇中,人如何对待它的呢?

请大家找出人类对那树的愚妄无知的句子(用黑笔划出来),用适当的语气读出来。

五、那树·文明(深沉思考)

1、老树面对人类的.*,老树无语,*也沉默,老树终究没有“死复绿”。想一下,当我们的大陆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时候,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对那树的命运,我们不得不深思着那树的遭遇给我们的启发,就如何协调自然与文明的关系,那就──“那树”·文明。

(请大家在书本空白处表述好自己的态度。)

2、明示作者的态度。

3、明示老师的态度。

一条没有树的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赶路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一点?树物质的,也空间的;树情绪的,更文化的。感谢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让我们产生了常日里难得出现的思考,涌起了久违的情愫。

六、课后作业

我与那树的故事……

点击查看更多《幸福是什么》的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17448.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春节的作文精选
  2. 祝贺同事生日祝福语
  3. 你好阳光新的一天句子
  4. 201高考结束的祝福短信大全
  5. 医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
  6.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扩写小故事集
  8. 小星星教学设计范文
  9. 2016年幼儿园感恩节短信祝福语
  10. 圣诞树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
  11. 过年风俗作文2000字
  12. 最新装饰材料购销合同书
  13. 家长为高考考生加油的祝福语
  14. 《笑猫日记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读后感优秀范文
  15. 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坚持美文
  16. 有关桥的诗句
  17. 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900字
  18. 浅谈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论文
  19. 不经意间在山巅在海边杂文随笔
  20. 初中排比句摘抄
  21. 大一新生军训自我鉴定评价500字
  22. 书写不平凡的平凡演讲稿
  23. 跟想念有关的诗句
  24. 谨而信的弟子规故事
  25. 班级读书活动的计划
  26. 午日刚阳情感美文
  27. 快乐元旦的手抄报资料
  28. 春节短信祝福语大全201
  29. 2019元宵节微信祝福语
  30. 关于杜鹃花的古诗句
  31. 在母校校庆大会上的发言稿
  32. 记叙文:母亲和大黑的故事
  33. 元旦辞旧迎新的诗句
  34. 关于国庆节微信祝福语
  35.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36.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37. 酸的和甜教学设计
  38. 人生真理名言18则
  39. 杜甫的诗全集
  40. 陋室铭教学案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21:51:16
本页面最近被 92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重庆,TA在页面停留了 17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