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庐山瀑布》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16:56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 “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拓展阅读

1、《》听课感慨

》是唐代伟大诗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 作品。“挂前川”时,让她们想象“千丈青衬着一道银”。在我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她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我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

》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一首诗,我们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所做,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祖国大好河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学生读的倒是熟练,但是却毫无感情可言;另外多次重复的读,也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致使课堂倒是出现了“书声琅琅”的表象,但却没有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近日,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何祖娇老师执教的一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七读显特色。

在学习课文的整个流程中,何老师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她安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任务,读有目的: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读通句子、、、、、、直到七读古诗,拓展延伸。环环相扣,丝丝相融,浑然天成。让人不由得感叹和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还很欠缺,老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对今后学习古诗是不无裨益的,起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何老师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形式多样,让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师生双边活动非常和谐。

二、品诗达有效。

一节课是否有效,我认为重要的是看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在这节课中,文本是相对静止单一的,甚至是非常刻板枯燥的。但何老师很好地避免了机械地重复。在上课伊始,何老师就利用课件出事了很多张美仑美奂的图片。这些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个课堂先是鸦雀无声——他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然后是不由自主的一声“哇!”——他们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学生们心中,他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想要了解,渴接触的兴趣。再通过对诗句中的字词如“挂”“川” 的理解,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感悟等,学生已然对诗的意境与那些图片融为一体,自然也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这节课,学生读诗有节奏,通顺流利;品诗达意境,如身临其境;学习有方向,步步周到,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是有效的课堂。

这节课上出了语文味,上出了语文课真正的特点,体现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特色,实实在在,不虚与委蛇,不流于形式,在我的心中,它就是一节不一样的《》!

2、的赏析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我国名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香炉:即香炉峰,在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川:河流,这里指

三千尺:形容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遥:从远处看。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色绢绸悬挂在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五十岁左右隐居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的香炉峰。此峰在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挂前川”。“遥看”四字照应了题目《》。“挂前川” 是说像一条巨大的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中的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中全景:顶紫烟缭绕,练悬挂,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飞流”表现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3、教学案例反思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 正确读诗

片段一

(配乐播放风光片,简笔画出。)

师: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青水秀……

师:是呀!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第二次上时,被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激活想象 进入意境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 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 熟读成诵

片段三

师: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深深吸引。站在这下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的这种心境?

生:“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

师:中陶醉了,我们在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吗?(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师:谁会背这首古诗?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生:诗人赞美了的壮美。

生: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川的热爱。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反思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情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情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4、《》教学设计优秀

第一课时

1、学习古诗《》、《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1、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的另一首诗歌《》。

⑵ 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⑶ 反馈:

”: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炉”偏旁。知道“”是我国名,在我国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着名的风景区。“香炉”指的香炉峰。

⑷ 根据注释自学,读诗句,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⑸ 反馈: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不理解?

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① 诗句中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象?从哪儿看出的?读题。(出示插图)

② 作者来到,被所吸引,写下了这首着名诗句。作者在哪儿看?你从哪看出的?(“”即远看,“遥”即远。)

③ 作者在远处遥,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读诗句,理解句意,想象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意境。可以不按诗句的顺序来谈,谈一句,指导读一句。遇有曾经提出问题的地方,注意反馈提问的学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挂前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前。(板书:产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陡峭的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使人怀疑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④ 读古诗,说说作者笔下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⑤ 你们愿意欣赏壮丽的景象吗?(放录像)

壮观美丽,作者不由地对它赞叹,面对,吟出这首诗歌。谁愿意背诵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的赞美之情?指名背诵。愿意表达自己对表达赞美之情的同学站起来背诵。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引导学生归纳:知作者、明题意、解诗意、赏意境、懂感情、会背诵)

三、学习《行》

1、按以上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学懂的同学准备向大家汇报,以下方法自选:

⑴ 可以说说诗中描写的意境。

⑵ 可以有语气地朗读或背诵。

⑶ 可以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2、班内反馈

⑴ 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被后人称为“小杜”。

⑵ 题目意思:在中行走。

⑶ 作者在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

3、学生自选方式进行汇报。教师注意引导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⑴ 远上:路向上延伸。斜:读 xiá。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在“径”下板书:小路。)

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顶。

⑵ 第二行:在高高的峰上,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由“云生处”可看出之高。)(在“生”下板书:形成、出现)

⑶ 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

⑷ 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

4、朗读、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着名诗人的《》,我们又了解了一位唐代着名诗人:杜牧。学习了他的《行》。两首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河,但的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课下我们可以读读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

【板书】

日照香炉生紫烟,(产生)

遥看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望庐山瀑布》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1454.html

热门阅读

  1. 难忘的同学作文400字
  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500字
  3. 关于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500字
  4. 创唯星生产的实习报告
  5. 外贸业务跟单个人简历
  6. 关于马的七言诗句
  7. 关于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的范文
  8. 高一上学期年级组的工作发展计划
  9. 工具公司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0. 房产买卖合同模板
  11. 怀念父亲散文
  12. 李白《望庐山瀑布》
  13. 大暑节气的问候短信祝福语大全
  14. 佛法的解释及造句
  15.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真好吃
  16. 施工单位半年工作总结
  17. 第二学期美育工作总结范文
  18. 201年新春给父母的贺词
  19. 老家的小河小学作文
  20. 锄禾第一册优秀教案
  21. 吴渊《沁园春梅》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2. 201年经典高考祝福语100句
  23. 工厂管理的激励口号有哪些
  24. 八年级《错过》教案设计
  25. 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2016
  26.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500字
  27.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
  28. 鸡年拜年祝福语 201拜年吉祥话大全
  29.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教案设计
  30. 关于水电清包工合同的模板
  31. 关于相思之苦的诗句
  32. 煤矿生产流水线的实习报告
  33. 我们的六一记学校的六一演出作文
  34. 形容内心平静的句子
  35. 护蛋行动小学日记300字
  36. 热爱生命的好句子
  37. 关于抒发思念的诗句
  38. 领导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39. 榜罗印象散文
  40. 幼儿园安全工作承诺书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20:01:39
本页面最近被 57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西,TA在页面停留了 9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