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金陵驿》其一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7:01

文天祥《金陵驿》其一全诗赏析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的诗意民: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此句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翻译: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

拓展阅读

1、五岳寻仙不辞远下句 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思及

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长。

登高壮观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为写景名篇。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也表现了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人因*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2、王勃《送卢主簿》古

年代:唐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送卢主簿》是首送别,但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人用了“松竹”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二字包含了人自勉自况的意思。这首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同的是:对即将离别的友人,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担忧他的离去,而是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所以,他才能把这首写得那么催人向上。这自然是由于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使然。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炎帝神农氏有哪些传说?炎帝世系及炎帝子孙有哪些?炎帝(Yandi;YanEmperor),华夏始祖之,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另有八世炎帝之说,世、二世炎帝均生活于宝鸡,并辐射至两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于湖南炎县。

炎帝与黄帝是华夏族(汉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县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厉山,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能说话,五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下,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下,务利之已矣,不望报;不贪下之财,而下共富之;不以智能自贵于人,而下共尊之。”为人们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成长于姜水。相传他牛头人身,是以羊为的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神农的子孙)。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姜水流域,就是现在的宝鸡市清姜河,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人,即八十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子”。史学界日趋支持另种说法,炎帝同黄帝样是种帝位,而炎帝系世代居住在渭河流域的姜水,后期神农氏部落执掌炎帝之位,而黄帝族部落,公孙姓,兴起于渭河流域的姬水,而此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无力征讨号令下,黄帝开始征讨诸侯,积蓄实力,在阪泉也即涿鹿(河北)与炎帝神农氏决战,炎帝神农氏战被击溃,黄帝得以号令下诸侯,流放炎帝神农氏于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从黄帝号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农的部属,扬言为炎帝报仇,纠集部众与黄帝战,数次击败黄帝,最后被黄帝利用计谋击败并杀,黄帝后又先后平定蚩尤余部--刑氏叛乱,最终下,同时考虑到炎帝众望所归,民望犹盛,后来将召回辅政,合并炎帝神农氏部落,后称炎黄部落...

3、秋江晚泊翻译秋江送别二首·二唐

【**--阅读答案】

【作品介绍】

《秋江送别二首·二》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的第56卷。

【原

作者: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更多古章敬请关注的王勃的集栏目。

王勃的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今存90多篇。王勃的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1卷,并抄录中逸13篇(实为12篇,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罗氏序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繁体对照】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壹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4、净沙秋思原

意象是指出现在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人常常在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性。在同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情感指向趋于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致性、单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幅完整的图画。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定的顺序来。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个意象“夕阳西下”,是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部统摄起来,造成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

5、净沙秋思原

马致远《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中“古道”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董解元《西厢记》中有曲【仙吕·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经入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是从《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曲主题。他删了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带山如画,使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性。

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是名词和形容词,无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

点击查看更多文天祥《金陵驿》其一全诗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16449.html

热门阅读

  1. 201三年级圣诞节作文
  2. 最新软件系统销售合同书范本
  3. 彩色的翅膀教案设计范文
  4. 2016中学生国庆作文600字大全
  5. 描写同学情谊的句子
  6. 小学五年级作文400字:元旦联欢晚会
  7. 狡猾的狐狸幼儿故事
  8. 公主童话故事《孔雀公主》
  9. 孩子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10. 美人鱼的故事:红蜡烛和人鱼姑娘
  11. 短幽默有趣的小品剧本
  12. 中国寓言:澄子夺黑衣
  13. 《问道课堂》读后感范文
  14. 2016年有关圣诞节祝福语
  15.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读后感范文
  16. 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17. 金婚祝福语
  18. 雪鲁迅教学设计
  19. 完小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 关于最后的最后情感美文
  21. 2016关于母亲节的作文
  22. 抬起头让泪水看到阳光杂文随笔
  23.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论文
  24. 关于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25. 关于总结范文
  26. 我们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了经典语句
  27. 清明那些事儿优秀作文600字
  28. 小学生小品剧本 搞笑
  29. 最经典国庆节短信祝福语有哪些
  30. 小暑节气祝福语大全201
  31. 街道办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32. 学校名师讲坛的活动总结
  33. 男朋友520送女朋友的祝福语
  34. 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工作实施计划
  35. 小学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教务期末安排通知
  36. 关于《小松鼠找花生》的教案设计
  37. 过年快乐散文
  38. 大学毕业老师送学生的祝福语
  39. 关于春节作文
  40. 基层选调生的诗歌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9:42:03
本页面最近被 44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2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