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8-09 12:06:02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杜甫的诗作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出生于贡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篇内容很丰富,风格也是多样的。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特征,并且也是历来被人们所共识的风格。 作为钟爱于杜甫诗歌的读者之一,我在这里仅以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寓主观于客观,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力

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1、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描绘和集中反映

我们知道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作品中的一条主线, 他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和集中的反映,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当我读到杜甫在深陷长安时写的《春望》这首诗时,我被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了。“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使诗人一下笔就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本来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时此刻却成了增添国破家亡这种情感的景物了。一个“深”字,真实地写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人因为感慨时才见花开而溅泪,人因离别之恨,才会听见鸟鸣声而惊心。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加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仅深刻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而且还善于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已被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诗人。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的**。表现了他对天下寒士无限的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

2、通过细节描写丰富诗的形象性

杜甫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 往往能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在我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时,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矛盾,从而揭示其社会的本质。在《兵车行》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就是一个细节描写,这一句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杜甫以诗为武器,抨击了黑暗的社会现实,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奏响了为人民大声呼吁的激昂号角,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

杜甫以他爱国*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站在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

1、雄浑苍劲的意象表达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杜甫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是很广阔的,他通过多种多样的意象,表达出了他诗歌的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

当我读到杜甫的《成都府》这首诗时,就深深地被诗中描绘的各种意象所*了。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将自己在路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中通过“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雄浑苍劲的意象,达到了情与景的自然交融,渲染出了一种苍茫的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博大*怀。

杜甫在《兵车行》 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以疾风暴雨骤然即来的声势,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杜甫的诗歌往往通过朴实而悲壮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惊心动魄的悲剧,读杜甫的诗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2、凝重的感情和博大的境界

《登高》这首诗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语言精炼,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中“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全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老病孤残的复杂感情。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风急暗点登高,因登高才觉风急。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然后又写山景。 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副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现实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在《野望》中有这样两句“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诗句境界阔大,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同时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

杜甫的诗正是从苍劲、凝练上构成了自己语言的主要特色。他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

1、准确有力的炼字

杜甫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意。他很善于用实词,如“微风燕子斜”,这个“斜”字,就斜’之语。”杜甫在《旅夜书怀》里有这样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里的“垂”字和“涌”字也是很有锤炼之功的。这个“涌”字也是很有分量的,晚上看不见江水的流动,可是从大江里的月影的涌动,可以感觉到江水的流动。

杜甫诗句炼字的精当,确实已到了惊人的地步。为了在色彩的组合上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意境,他常把色彩字放在句首,如“绿垂风折笋,红锭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红稠屋角花,碧垂墙隅草”《雨过苏端》。他还善用动词和副词,描写水常用“动”,描写鸟常用“度”和“过”,如“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水会渡》。有意用较宽泛的动词,构成了浑融含蓄的意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将*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用一个“臭”字就活现出来了。区区十个字,将统治阶级的罪恶彰显出来,作者的爱憎之情也已表露无遗。真可谓是高度凝练,简洁有力。

2、言简意丰的炼句

杜甫对自己作诗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力求达到“毫发无遗恨”的境地,经常是“读书破万卷”“语不惊人死不休”。当我读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这首诗时,感触就很深。

这是一首初夏景色的诗,首句“糁径杨花铺白毡”写出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路上好像铺了一层白毡,这一句不仅概括力很强,而且还富有形象感。第二句“点溪荷叶叠青钱”仅用了七个字就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的生动传神,使这一句活了起来。

被人所称道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仅仅就是一个典型的诗例。仅用了十四个自就包含了九层可悲的意思。 同时语句又是极其凝练,言简意丰。这也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风格除“沉郁顿挫”之外,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但是风格多样性与他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又是统一在一起的。

通过读杜甫的诗歌,总会有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和收获,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是深刻的思想性和完善的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并且形成了“诗史”的特色,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拓展阅读

1、文经典句哲理签名大全

1、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2、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4、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5、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6、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7、那一刻,我升起了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8、雨落花满莹,方知人已离。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黄卷青灯,美人迟暮。

11、回忆到过去,有种想笑自己傻的冲动。

12、还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何时遇见你、但是、我等你

13、终是铜雀锁深春,不作多情弦外声.

14、夜半不惊鬼敲门,晨钟暮鼓慰平生.

1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6、尘埃落定,我心已逝。

17、如果能重来,诚实的去对待。

18、心动只要一瞬间,心碎也只要一转眼.

19、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

20、谁与老翁同避世、桃花源里捕鱼郎

21、有缘无份空悲伤,有份无缘暗凄凉。

22、看满地繁花,听雨落鸟鸣,红尘多妖娆

23、素心如简,素月如殇,陌陌红尘,缘起缘落,悠悠难弃!

24、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25、情到深处花自开.爱到浅处叶自败.

26、相思印,铅华尽.事不由人皆由命.月上梁,耀空房.凤飞求凰,思之不忘. 深夜里,独自一人孤枕难眠。

27、红烛共谁剪影,交杯尽,缠绵饮,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28、不以**惊天下,只为乱世求真心

29、鸾凰一日因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0、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山中闲宰相,林外野人家。

31、委辔纤婀,人天路阻,琼扉谁启。叹桂华影外,山河依旧,浑莫问,今何世。

32、慕情恋恋* 绸幕潇潇

3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复回。

34、愿做同心人。齐看窗前花开花落。

35、岁月落尽了繁华,鲜血染透了戎甲,谁能为你君临天下?

3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7、云车素鹤听箫管,仙苑蓬莱伴楚辞。青鸟忽来惊落泪,春衫春雨共丝丝。

38、今生有幸遇知己,雨征程不问津。春无限意,寄语未归人。

39、挥刀斩心且笑看红尘,自喻流倜傥那洒脱.

40、一曲清酒一盅,合欢罗带两心同

41、满目青山空念远,不如惜取眼前人

42、花梦醒,镜尘开。画梁应喜燕归来。莫嫌池阁沧桑改,象外犹存七宝台。

43、冷暖心情,醉醒滋味。怨蟾孤照人无寐。起来闲绕曲阑行,万花悄悄和烟睡。

44、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45、月下研磨,提笔泪簌落。孤萧瑟,带飞灰残记。

46、梦不瞒忧,酒难湔泪,愁来无计相回避。蕙炉香袅断肠纹,倩魂摇曳灯里。

47、春桃李,夏月桑麻,秋天禾黎,冬月梅茶。四时景物清佳,一门和气欢洽。

48、画出秋魂,碧罗天淡残霞紫。雁沉钟死,万象都酣睡。

49、渺渺予怀,一叶凌烟水。秋无际,

50、玉壶天地,人在空明里。

51、当你凯旋归来,我们并肩看天地浩大。

52、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5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54、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破帝王忧。

55、一卷书,一杯清茗,于湖心小筑里,浮生偷得半日闲。

2、书院建筑研究论文

在人类历史上是智性纪念碑,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象征性内容,充展示了地方文化形象,是地方文化向外输出的窗口。中国古代,不管是地方官绅还是普通商人,对于书院建筑均比较重视,重视总体建筑和个体建筑之间的结合,重视建筑形式。这就形成了相应的书院建筑,对书院建筑进行,能够提升人们对古代建筑的了解程度。

书院建筑的考察,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方面,针对书院建筑地域性进行考察。站在一般意义的角度进行,每个地方都具备其独居特色的建筑,每个地方的建筑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建筑[1]。正所谓“十里不同”,这不单纯的指某个特定的区域俗,同时也包含建筑等大型视觉形式。因为建筑和其他形式相比更加直观化,因此也就最受人们的重视。第二方面,对书院的历史进行纵向探索。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例如宋代的书院建筑和清代的书院建筑,两者就存在不同之处。不同时代均具备那个时代的建筑美学,从建筑当中寻找历史元素以及差异性,能够帮助我们充把握建筑的本质内容。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在明清时期,湖北地区的教育相对发达,也涌现出大量的人才。书院在选址上,深受禅宗山林文化等的影响,讲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结合。因此古代的书院基本上建设在景比较优美的山林名胜地区,峰峦叠嶂、有清澈的湖水,使人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环境中畅游知识的海洋,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以重庆某书院为例,周围有溪河存在,每到春夏,河水泛涨,有波涛出没。这种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前来学习的人们带来较大的启迪,该地方也十安静,鸟语花香,水波飘逸。士人们聚在此地,相互讲习,给人一种舒适典雅的感受。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屋顶进行优化设计后,能提升适应性,结合屋顶形式和实际类型等,在后续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屋顶的类型包括:房殿式屋顶、悬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卷棚式屋顶、攒尖式屋顶等,在设计阶段需要了解基础要求,结合设计要求进行重建,提升可行性。以重庆某书院为例,这种类型的屋顶主要应用在建筑群当中的次要建筑中,例如可以将这种屋顶类型的建筑当成是书院正门的礼圣门、书院讲堂明伦堂、朱子祠等。书院的礼圣殿是用来祭祀孔子以及门徒的,在区域建筑设计的阶段,对歇山式屋顶有严的要求,结合悬挂的预设要求和屋顶的设计概况和要求等,掌握技要求,只有明确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际类型,才能提升可行性,实现整体进步。这种类型的屋顶早在汉代的石刻当中就已经出现,其级别较高,仅次于庑殿式屋顶。同时这种类型的屋顶被应用在一些规相对较高的重要建筑当中,例如皇帝收藏书画的御书阁,有人认为御书阁建筑应为庑殿顶,但也有人认为御书阁使用的是歇山顶。但两者的等级均相对较高。在屋顶的翘角位置挂铃,鸱尾饰脊、鸱尾在佛经中又称为摩羯鱼,该神兽是雨神的坐骑,其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气球和降雨辟火的寓意,在正脊中有宝珠顶,朱栏画栋,斗拱托檐,给人一种庄严宏伟的感觉。

门楼是建筑的入口,同时也是建筑当中的一个构件。书院门楼大多是砖木结构的,檐下的砖墙上大多雕刻着莲花的纹样。以棂星门为例,其原来使用的是木质结构,建筑上下额坊之间有镂空菱形和方形等的图案,在棂星门的中梁上雕刻了缠枝牡丹,造型比较饱满,同时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在书院当中,建筑众多,这也就需要用到大量的门窗。每个院落相互独立,其内部相互贯通,在洞门、拱券门、长窗等不但能够借景,同时也可以沟通相互之间的空间。建筑中的洞门属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独居特色门,主要设置在院墙上,没有门扇,洞门的形状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长方形以及葫芦形等。以重庆某书院为例,其中的部院墙使用的是比较常见的圆形,这种类型的门洞被称作是月亮门,也有人称之为月洞门。长窗也被称为“隔扇”,隔扇基本上是落地的,人们将其安装在上槛和下槛之间,其不但有窗的功能,同时也能起到门的作用。因此人们称之为“落地长窗”或者“落地门窗”。长窗可以成上部和下部,其中上部心,下部是裙板。若有采光需求,心位置则采用透空设计。在书院,长窗多数采用简爱素雅的装饰方式,如回纹、等龙纹、十字绣等。下半部裙板一般使用素面板,没有雕刻的图案。在书院的礼圣殿,扇设计与一般扇设计不同,其心位置采用套钱纹进行装饰。在民间,人们将圆形视为宝镜,具有镇妖*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平安,同时也寓意吉祥。在御书阁,衡披窗的装饰步步锦花纹,主要是寓意在事业上能够成功,存在步步高升的愿望。

3.3匾额和楹联

匾额和楹联在中国古代建筑当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匾额与银联充展现了文字书法的装饰作用[2]。楹联匾额中融汇了中国古典赋,或者书法篆刻等,其中的一般题字有名人或者文人题字,还有御赐表彰的。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在西碑廊中有“千古余波流圣泽,四周深翠护儒关”,这一内容详细描述了书院周围的`山林景致,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书院文化的源源流长。

3.4其他装饰

相对比传统的预设要求,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压力值测定,一般情况下,进行稳定性掌握工作,结合下垫基础和柱子压力值测定方向等,为了满足稳定性和防潮设计要求,需要了解区域装饰设计要求,提升可行性,实现整体进步。柱础可以被成单层形式的柱础和多层次的柱础,柱础的形状和所装饰的花纹比较丰富多样化,其中有鼓式、莲花形式、海石榴花式的。书院当中的柱础大多采用单层形式的,形状是鼓式础,其中礼圣殿的柱础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在柱础上雕刻着缠枝纹饰,工精巧[3]。在棂星门的旁边有泮桥,在区域性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花岗岩的类型,建筑设计后,本身比较简洁和庄重,在上方预设后,进行装饰重建,结合庭院的概况和铺设实际要求,铺设后可行性高。形式上给人一种精致典雅的感受。在整个书院当中,使用的是白墙灰瓦,黑色的柱子以及红色的梁,部斗拱位置设置了几点绿色,其整体颜色十的和谐、淳朴和典雅。

书院选址通常为山水名胜之地,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根源,有一定的“兴地脉”、“焕人文”的象征,人们更加相信“地灵”便可实现“人杰”。对此,书院选址受到民间水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人相信“水”,因此出现部人故弄玄虚,从而带来一些迷信成。但是所谓的“水”也有科学的一面。以自然环境客观性为依据,通过切实有效的设计,能够促使人与建筑之间和谐相处,这就是水学的真谛。水理念对书院建筑存在一定影响,也在书院文献中有所记载。

4结束语

书院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其体系和特点为古代建筑留下一泓清泉。不同建筑也存在其自身的气质,书院就像是一本古典书籍,其摊开在绿水青山之中,向外散发着极为儒雅的气息,也形成了十强烈的文化气场。书院建筑装饰和书院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不但体现了物质上的美化,同时也彰显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畅.城市本土资源在美鉴赏课中的运用———以南宁市新会书院的建筑一课为例[J].美教育研究,2015(04):146.

[2]周**峰,李国良.从院校建筑比较中外高等教育[J].才智,2012(21):287~288.

[3]赵雯.浅谈晋商家族书院的环境营造[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30(01):109~111.

3、冬天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儿,理解儿的内容;

2、幼儿能够联系实际,更加深刻地理解感受冬天。

重点难点

理解儿的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冬天、感受冬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趁着下雪天,让小宝宝们穿好棉衣戴好棉帽等冬日的新装去户外欣赏雪景,玩雪,引起幼儿对雪花的兴趣,切身感受冬天:

2、冬天下雪、堆雪人的图片;

3、儿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天气状况。

教师:“宝宝们,看看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冷了!下雪啦!)

教师:“是啊,大家的穿着有何变化呢?”(穿棉衣了!戴棉帽啦!)

二、展开部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冬天及其雪花的好奇。

教师:“冬天了,小朋友们见过雪花吗?想不想看下雪的情景啊?”(想……)

老师和幼儿一起观赏有关下雪的图片。

2、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切身理解感受冬天的氛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里的小朋友们穿者打扮怎么样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打扮呢?”

老师引导,围绕上述几个问题展开互动,从而导出《冬天》儿学习。

3、幼儿学念儿

(1)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全班幼儿朗诵。

(2)请能力强的幼儿带上动作朗读儿

(3)实行班级带领式学教儿,(即能力强的充当老师带领几个相对滞后生带上动作朗读儿。实行小组学习,进行小组讲评。)

三、结束部

教师带领幼儿唱读书儿《冬天》,指导儿中小朋友在冬天来的时候注意戴棉帽、穿棉衣等习惯,防止生病感冒。

4、《子夜吴》古词赏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韵。

笼统而言,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也是撩人愁绪的,秋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清,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慷慨天然,是民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有意味的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点击查看更多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0941.html

热门阅读

  1. 李白春天的古诗大全
  2. 浅谈小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论文
  3. 赞美长城的诗句
  4. 猪年新春贺词
  5. 麻烦的近义词及造句
  6.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摘抄
  7. 怀念我的姑妈诗歌
  8. 圣诞搞笑说说
  9.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0.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学设计
  11. 我来带你走情感美文
  12. 教师节感恩教师的贺卡祝福语
  13. 五岁儿童故事睡前故事
  14.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带翻译
  15. 万千的解释及造句
  16. 正月十五元宵节祝福短信精选
  17. 201年三八妇女节祝福语给妈妈
  18. 描写芙蓉树的优美句子
  19. 小学生关于过年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20. 法人身份证明书样板
  21. 关于小年的古诗大全
  22. 教师在中考动员大会上的发言稿
  23. 《蛛与蚕》原文赏析及译文
  24. 意大利童话故事《猴子的宫殿》
  25. 我的中秋小学作文
  26. 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模板
  27. 201年3白色情人节微信祝福语
  28. 201年精选清明节祝福短信
  29. 全心全意等歇后语
  30. 空间留言专用经典语句
  31.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的小学作文500字
  32. 坐立行我最美的教学设计
  33. 描写芒果的句子
  34. 2018年触碰心灵的一句话语录
  35. 201年端午节搞笑幽默的祝福语
  36.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37. 诗经《关雎》鉴赏
  38. 关于善恶的寓言小故事
  39. 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
  40.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9:28:14
本页面最近被 43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上海,TA在页面停留了 10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