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教学设计范文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图案设计方法,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星星。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星星。
活动准备:
卡纸、彩纸、油画棒、剪刀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引起孩子兴趣。
1、请同学们描述夜晚的星空。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看和自己刚才描述的一样吗?
3、指名学生说异同。
4、这么美丽的夜空大家想把它制作出来吗?
5、教师板书课题:小星星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星星让学生观察。
2、小组内讨论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步骤。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设计要巧妙、独特。
2、要保持地面干净、卫生。
四、展示作品
将做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选出最佳优秀者。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学习网站小学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潮来时,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在读中感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非常熟悉。你有没有见过海水涨潮?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海潮是什么情形?刚才同学所说的海潮气势雄伟,令人赞叹。知道吗?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可是要比其他地方的海潮更宏伟,更壮观。想不想去欣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观潮。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对于钱塘江大潮,你都有哪些了解?要想成为知识丰富的小博士,头脑里不仅要装进课本知识,还要让课外知识走进来。
二、新授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起来读?主动权交给你了。找几个人和你合作,给他们分分工。对读的同学有没有要求?对听的同学?老师给大家提个共同的要求:想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三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同学喜欢潮来时,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我们就先来学这一部分。自读3、4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现在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先说: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然后读!
⑴ 午后一点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模拟。与响雷的区别。)
⑵ 过了一会儿,人群又沸腾起来。
(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喊呀,叫呀甚至跳起来,这种场面用一个词就是-沸腾,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在这一段里。-人声鼎沸。我们就读出这种感觉。)
⑶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表示潮水越来越-大,读的声音就应越来越-高!)
⑷ 再近些,只见城墙。
(白浪翻滚,用手做做翻滚的动作。浪怎么样?大而猛。两丈多高,能有多高?多壮观啊!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颤动起来。
(喜欢这句的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这句。多精彩的语句啊!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面准备一遍,看谁能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你们读的真不错,能让我也试试吗?
谢谢大家的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
(模拟动作,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理清写作顺序: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潮水的句子,不过,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现在,把书反扣上,看看你能不能把屏幕上这五句打乱顺序的话按正确的顺序排好。
作者正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抓住了浪潮由远及近样子及声音的变化写的。先看看样子的变化,将它变成画面。刚开始是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再近些,白浪翻滚,形成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千军万马)。
声音的变化: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现在,你就在江边,目睹着浪潮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那咱就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合作,第一排读第一句,读到第二句时,第二排加进去)
(这种朗读方法设计新颖,符合课文所写的浪潮声音由小到大的特点。)
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震撼了。气势如此雄伟的大潮,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你们的愿望可以实现,一起来观潮。请看大屏幕。
(故意等一会儿)
(吊起学生的胃口,同时让他们体会文中描写的潮来前人们的心情。)
你在等着观潮,此时心情怎样?
(激动、着急、兴奋)
(放录象)
(多媒体效果好,符合情境化教学的要求)
快看,潮来了!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观潮后的感受。是啊,多么壮观的海潮!简直就是一首激昂的诗,一支澎湃的曲,一段热烈的舞!也正因如此,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这个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天下奇观什么意思?这样神奇壮观的景象在我们中国,你心里怎样?为之骄傲、自豪。带着这种感觉齐读第一段。
3、简略分析潮来前、潮退后。
(内容太多,不能进行这一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介绍的还只是一线潮,其实还有交叉潮、回头潮。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写下诗文赞颂这神奇壮丽的景象。唐朝诗人刘禹锡就曾留诗:
(投影)
(找一人读,自己练读,齐读。)
投影: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课上到这儿,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觉得你还想学什么,了解什么?同学们的提的问题真不错,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课后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还有潮来前、潮退后的景象,还可以读读课文。下节课,交流展示你的收获。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
本节课主要理解潮来时的壮观的景象,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课堂上,通过模拟声音以及观看录像、各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堂学习气氛高涨。
课堂上教师注重朗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齐读等。比如:现在,你就在江边,目睹着浪潮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你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那咱就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合作,第一排读第一句,读到第二句时,第二排加进去)这种朗读方法设计新颖,符合课文所写的浪潮声音由小到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示例
为落实肥城市"双帮双联"家访工作*,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进行了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校进行家访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认识并能正确拼摆图形。
一, 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
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
标出名称)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有不同的
形状,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图形。
二, 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
的名字呢 你们知道吗 猜猜看 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师: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 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 "四边形".
师:那什么叫四边形?
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吧!
(1) 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 摸一条边,并说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同学们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咱们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一数.
(2) 那正方形呢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好吗?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 练一练
(1) 问: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2) 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多媒体呈现)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
师:工人叔叔在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咱们看看,它们有几条边 是几边形呢 (多媒体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学生回答后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师: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
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呢 ?(学生猜:六边形)
电脑出示两个六边形.全体跟着电脑数。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 (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然后再交流。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
师:把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 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分一分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能)
多媒体出示第3题。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2, 折一折
师:同学们分得真清楚,老师还会变魔术呢,老师可以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变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所有新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变魔术吗?(想)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老师一起折。(引导学生边折边说出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师示范,是几边形 再依次折,是几边形 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
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
3,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拿出你们手中的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投影出示学生的画法。再电脑演示。
4,剪一剪
师: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 猜猜看.
(多媒体呈现)想好了,就说一说吧。.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图形?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 谁来说一说.
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共同认识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图形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
本节课我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本节课我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我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分图形活动和折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课教学将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的形式,通过课堂延伸,丰富学生见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本课教学实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三定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引导者,是研究问题的合作者。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遗憾之处:
1、同桌合作有些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可能是孩子们年龄小,合作的意识还不够,也是我自己在组织上的欠缺,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有所改进。
2、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还不够,在抛出一个问题后急于让学生解答,总怕时间不够用,任务完不成。没有给一部分学困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4、一年级语文下册《月亮的心愿》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1、巩固本课生字。
2、能正确书写“女、太、气”三个生字。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举动。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
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⑴ “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
⑵ “太”字是“竖撇”,写好“竖撇”,最主要的是要“先竖后撇”,就是先写竖,由竖中弯下写撇。
⑶ “气”字要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写得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教师评价。
读课文,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
四、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谈谈感受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从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
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高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现在已经长成一只大乌鸦。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整天只能坐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紧张,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烈,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抱着它:“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
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
我要学习大乌鸦,
爱爸爸,爱妈妈,
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