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阅读答案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03 12:43:54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阅读答案及赏析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百花盛开, 绚丽多姿, 花枝影绰, 光影摇曳 (1分),写出了美好绚烂的春色(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1分),写出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2 分)。

2、春“老”比喻春意阑珊,人“老”欢情减少。(1) 明是伤春, 实则自伤 。( 1 ) 表 分 ) 明是伤春 , 实是自伤 ( ( 分 ) 表达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1 分) 、自己年华已逝(1分) 、国家已经沦丧(1分)的无奈伤感之情(1 分) 。

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欢意少”的原因。(3分)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子的艺术技巧。(3分)

(3)与《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1)(3分)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2)(3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3)(4分)①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这首词题是“上巳召亲族”,带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写出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在梦中她还此词是李清照生活安定时期召集亲族聚会饮宴后有感而作。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旧家难归的惆怅。在梦中她还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见其忆念之切,但是一个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见其忆念之切,但是一个" 空"字,毕现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接着转折:在怡乐的酒宴中,发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字,毕现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接着转折:在怡乐的酒宴中,发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悲叹,从而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拓展阅读

1、淑一·湘水经东安县东》原文翻译

【**--诗】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注释

⑴潺湲(chán yuán):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样子。

⑵停凝欲挽东流驾:喻香塘将湘江水留驻于此。东流驾:指湘江之水。

⑶羽化: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

⑷灺(xiè):蜡烛的余烬。

此词选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潇湘十景词》集潇湘胜景,抒赞颂真情,令人大开眼界,乃明之际词作中的精品。《十景词》均以《》谱之,整齐划一却不失灵动,情随景移而独具匠心。前四景分别绘永州四处颇有代表性的绝胜——宁远舜岭云峰、东安香塘渌水、零陵朝阳旭影、祁阳浯溪苍壁,有山有水,亦虚亦实。描摹则生动形象,给人临其境之惑:抒情则真切细腻,传递着诗人的别样情怀。在他的笔下,或险怪、或冷、或瑰奇、或迷蒙,均以情贯之,恰到好处,故脍炙人口。

这首词涉这些问题:香塘为何香气不绝?渌水何以澄碧冰?是桂子飘香,顺漓水而下,注入湘江,汇聚到此而使然;是众溪潺湲,不舍昼夜,在此吐故纳新而风情万种?是造物主恩赐捻香引河?是什么,无须深究,有一条却是千真万确的:千百年来,香塘以其甘甜纯、绿水碧波招引和接纳着历朝历代到此观的名士淑女、迁客**人、庶民百姓。面对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纤尘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涟漪,那优美动人的传奇,惟有净化,惟有陶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中的升降黜罚,顿时会被香塘的流冲洗得一干二净。

词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边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于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将它植入莓苔隙缝之中?能找到这位力大无穷、为人间带来福祉的*吗?这时,只觉得寒气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因而悲喜交集。

与《·舜岭云峰》相比,此词格调颇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显伤感,赞叹之外已蕴悲情,诗人在遣词造句时有所考虑,如“哀泻”、“残香”、“悲余灺”等便是。

2、《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诗词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玉肌冷骨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这是一首假物咏情词。易安居士假双银杏之被采摘脱离母体,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

片开始先咏物以寄兴。“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是说:这银杏的风姿气韵、整个形体都不很起眼,但是较之樽前黄澄澄的甘桔来说,甘桔却只堪称奴婢。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写法,起不同凡响的效果。“都”,在此作硕大、华美解,“未甚都”是指银杏作为果类食品,并不以果肉汁多、形体硕大诱人。银杏,又名白果,其树为高大乔木,名公孙树,又称帝王树;叶呈扇面形,因果实形似小杏而硬皮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为银杏;其味甘而香可食,起滋补药用。据说银杏在宋代初年被列为贡品。“甘桔”为“奴”典出《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丹阳太守衡……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作宅,种甘桔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桔也’。”桔奴,又称“木奴”,唐·商隐有“青辞木奴桔,紫见地仙芝”(《陆发荆南始至商洛》)的诗句。词人在此用现成典故与银杏相比,称桔“可为奴”,足见作者对银杏的偏爱。

词人之所以深爱银杏,未必因为它是珍稀贡品,而是睹物伤情,有所触发。“谁怜流落江湖,玉肌冰骨未肯枯”两句便作了极好的解:这枝双蒂银杏被人采下,永离高大茂密的树干,成为人们的盘中之果,采摘的人自然不会怜它,那么有谁怜它呢?看到它那圆浑、洁白虽离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状,激起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与自伤。这两句是吟物而不拘泥于物,与其说是在写银杏,毋宁说是借双银杏在直接写流落异地的自家夫妻。“玉肌冰骨”一词,意在突出一种高尚的人品道德与不同流合污的民气节;“未肯枯”则是表示坚持自身的理想追求,不为恶劣环境所屈服;这些都是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自尊自强之志。

下片首句“谁教并蒂连枝摘”是实写句,接下来“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一个联想句,一实一虚,有明有暗。这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并蒂完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隆基。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是一对世人共许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侣,他们的名字也几化为纯真爱情的象征。这两句点出了银杏虽被摘而尚并蒂,正如易安夫妇虽流落异地而两情相依。这当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妙处在于使用谐声字:易安居士手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二人一人一颗,情真意切。要吟颂它的滋味如何,是否纯香美,这却深深地蕴藏在两人的心底。“两家新”的“新”字,在这里显然是取其谐音“心”。

该词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最佳解

这是一首假物咏情词.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是说:这银杏的风姿气韵、整个形体都不很起眼,但是较之樽前黄澄澄的甘桔来说,甘桔却只堪称奴婢.

“谁怜流落江湖,玉肌冰骨未肯枯”:这枝双蒂银杏被人采下,永离高大茂密的树干,成为人们的盘中之果,采摘的人自然不会怜它,那么有谁怜它呢?看到它那圆浑、洁白虽离枝而不肯枯萎的形状,激起了词人的无限怜爱与自伤.

“谁教并蒂连枝摘”是实写句,接下来“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一个联想句,一实一虚,有明有暗.这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便保持了并蒂完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隆基.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是一对世人共许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侣,他们的名字也几化为纯真爱情的象征.这两句点出了银杏虽被摘而尚并蒂,正如易安夫妇虽流落异地而两情相依.这当是不幸之中足以欣慰之事.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的妙处在于使用谐声字:易安居士手将两枚洁白鲜亮的银杏掰开,夫妻二人一人一颗,情真意切.要吟颂它的滋味如何,是否纯香美,这却深深地蕴藏在两人的心底.“两家新”的“新”字,在这里显然是取其谐音“心”.

该词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人,贴切深刻;尾句使用谐音手法,不仅略带诙谐而且起脱俗之效.

3、《示秬秸》译文与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1.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前有小序,交代人物、事件写诗目的;正文八句四联,每句七字,起承转合一脉贯通,所以是一首七言律诗。

B.一、二句写景,从视觉到听觉,寓情于景,极写了环境的恶劣凄苦,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艰辛。

C.三、四句正面写卖饼儿的生活:捧着饼盘,出门吆喝,此时,烈风大寒中,街市空旷,不见行人。

D.五、六句写北风“吹衣”“射饼”,一“吹”一“射”,对比强烈,自然引出下句的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张力。

2.张耒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教育儿子的?(6分)

参***

1.AC(A这首诗不是律诗,不合平仄,不对仗,也不一韵到底 C楼市东西人未行是侧写。)

2.前句,塑造了一个生活艰难、意志坚强的卖饼儿形象;后二句正面说理,告诫儿子:男儿当坚强,应该有所追求。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街市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

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示秬秸》此诗以深切的同情,晓畅如话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卖饼儿的情状。表达作者对人民关怀之情。开篇两句写景,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多角度勾勒出凌晨空旷寒冷的环境,对卖饼儿的形象做出有力烘托,使其动作更鲜明,呼声更晰。“歌一声”与“人未行”对比鲜明,对卖饼儿勤奋自强的赞许跃然纸。诗歌在平实的叙述中,也不乏细节特写,“北风吹衣射我饼”,换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一个“射”字,也就更令人感同身受。“不忧衣单忧饼冷”揣摩心态,写出了卖饼儿的艰苦和志气,为诗歌最后两句对儿子的劝诫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4、酒楼秋望 翻译 华岳

酒楼秋望 翻译 华岳,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华岳所创作的一首诗,是华岳在南宋国势跕危之际所创作。

原文:

西风吹客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酒楼秋望字词解释:暂无

西风把客人吹到酒楼的栏杆边,天没有一片云彩,让人感觉宇宙格外辽阔。

秋水和远天连在一起,颜色也都是碧蓝的,傍晚的霞光,映着即将落下去的太阳,一片鲜红。

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枝条显得格外柔软,诗人的肠中,喝下了热酒,吟出来的诗句也不那么寒冷、萧瑟了。

从古到今,留下了多少遗憾的情感,都把它们收拾起来,放到酒杯和菜盘里吧!

试题:

(1)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4分)

(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2分)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1分)

(2)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2分)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1分)③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1分)

酒楼秋望创作背景:暂无

“西风吹客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颔联写景抒情精妙。秋水连天,角度俯视、仰视相结合,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且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再从全诗看,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摇”:写枝随风摇摆,好像人在舞动着帽子;“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摇”“软”二字融与舞为一体,写出了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尾联“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个人资料: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点击查看更多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7956.html

热门阅读

  1. 猫和老鼠优秀教案
  2. 城市奋斗的疲惫的日记
  3. 激励人心的句子大全
  4. 一个母亲的爱的杂文随笔
  5. 检验考核自我鉴定范文
  6. 致拔河运动员的加油稿
  7. 简历里自我评价的范文
  8. 幼师职称评定自我鉴定
  9. 痛到心坎里的伤感句子
  10. 他们都走了的心情随笔
  11. 关于201年鸡年的新年祝福语大全
  12. 学习的正能量语录
  13.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14. 优美的古代诗词
  15. 英语寓言小故事
  16. 精选初三作文:别样
  17. 201年复活节祝福语
  18. 银行外汇经理竞职上岗发言稿
  19. 二手车货车交易协议书
  20. 喜庆的新婚贺词
  21. 汽车制造公司的实习报告
  22. 本能现代诗歌
  23. 关于三八妇女节的经典祝福语
  24. 一个人的山路散文
  25. 可爱的小狗贝贝日记
  26. 学校创文创卫心得体会
  27. 《陋室铭》仿写作文500字
  28. 人类的朋友空气教案范文
  29. 《柳树醒了》最新教学设计
  30. 唯美句子2015
  31. 园林绿化工程合同模板
  32. 课文《春到梅花山》教案设计
  33. 三年级关于春节作文300字
  34. 廉洁文化进校园手抄报
  35. 短童话故事300字
  36. 《旅鼠之谜》课文教案
  37. 躁动的解释及造句
  38. 笑脸面具伤感故事
  39. 201年最温馨护士节祝福语
  40. 感恩的古诗《腊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7:08:41
本页面最近被 40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2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