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的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1

《少年行四首》的全诗翻译赏析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事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⑴边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

⑵骣(chǎn)骑:骑马时,马不加鞍辔。蕃马:西域地区。黄羊:一种野羊,腹部带黄色,故名,古代产于关右一带。

⑶营门:军营之门。

参考译文

青午时在边城使性放狂,

骣骑着蕃地马箭射黄羊。

到如今年纪老没了筋力,

还靠着军营门来数雁行。

诗是写作者对过去边城生活的回忆和现在的状况与心境。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已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越是到这时,越是怀恋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遗里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滴尽致。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

拓展阅读

1、送别: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朝代: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时同”,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时同”的'美丽风光。

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歌第二句“风光不与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2、《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前言】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

【注释】

[1]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2]自许:自我期许。

这是一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我们不能穿凿附会,根据“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是最妥当的。

上片的描写,是把莲花比作了女,以笑脸以花朵,以腰肢比茎干,以“照影弄妆”比喻莲花的迎风临水。这样描写,既有形,更有神,把莲花写活了。总的说,是以花比人、以人喻花,但怎么比喻,落实到具体的词章上,则有一番切入展开、承接转换的手段,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匠心。头一句是从红花和绿叶切入,“笑艳秋莲生绿浦”,“笑”写花之神情,“艳”写花之色泽,“绿浦”则将荷叶铺满了池塘。接着展开描写,“红脸青腰”,好像是把一株莲花叠印在了一位女的身上,红花是她的脸,青梗是她的腰,美艳婀娜的形象立即展现出来。

花与人的结合,很自然地引向了凌波仙子、荷花仙子之类的联想,故而说“旧识凌波女”,把这种联想的范围沿着“旧识”所指示的时间轨道更进一步地拓展开来。写到“弄妆娇欲语”,已是神情毕见呼之欲出了,而作者的笔锋陡然一转,落到了“西风岂是繁花主”一句上。“西风”二字与句的“秋莲”相呼应,亦属点题,而繁华无主则是感叹秋莲之终将凋谢。

3、送别: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朝代: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写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在杭州西湖送别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是南宋人杨万里的组作品,是著名的送别。这两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广为传诵。

相对第一,第二流传甚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西湖夏天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宋代人杨万里的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其二》这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4、《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前言】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十九》“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5、后催租原文、注释及

宋代: 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

次女已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不怕催租苦。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老农眼看着荒芜的田地深深地叹息:那江水滚滚流过的地方,原来是岸边的高地。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我替人干活仍然常常受冻挨饥,真的是没钱来交纳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自从近来新官上任,把皇上免税的诏书再不一提,到处贴出了征租的通告,衙役们挨家挨户催逼。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把卖衣服的钱部上交,多病的身子虽然寒冷,可免去了被绑缚受欺。

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

衣服已经卖完,只好含泪把大女儿嫁出,各分东西。

次女已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二女已托人作媒,也将送出去换上微薄的钱米。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不怕催租苦。

不怕催租的上门,家中还有第三个女儿可以充抵!

老父(fǔ)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老父:老翁、老农。高岸:防洪高堤。

佣耕(gēng)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佣耕:做雇农,为他人耕种。抱长饥:经常遭受饥饿。的知:确知。无力:没有能力;无能为力。输:交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乡官:地方官。黄纸放尽白纸催:皇帝的诏书免除灾区的租税,地方官吏的命令仍旧紧催农民交纳。黄纸:豁免灾区租赋税的告示。白纸:地方官下令催收的公文。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fù)。

纳却:纳了租税。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聊:姑且,暂时。缚:绑缚,指被官府抓走。

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qí)两分

:刚过去的一。到家口:轮到卖家中的人口。临岐:指在歧路上,引申为分别之处。“岐”通“歧”,岔道口。两分:相互分离。意即大女儿已被迫嫁给他人。分,作分离讲,“”一作“手”。

次女已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媒:本指媒人介绍,这里是订婚之意。亦复驱将换升斗:也只好把她卖了换来量粮食缴租。驱将,赶出去,这里指卖掉;将,助词。升斗,指很的粮食。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不怕催租苦。

是围绕着缴租展开的。

的前句,交代因遭灾而无力缴租。第一句说,秋雨淹田,颗粒无收;第二句写江洪泛滥,灾难深重重,难以恢复家园;第三句写不得不放弃家园,外出作佣,而佣耕又难以糊口。这样一层意思进逼一层意思,逼出了第句;“的知无力输租米。”从上面陈述的诸般景况中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无力缴租。对这一事实的坚定叙述,为下面描写纳租者的痛苦,批判官府的横征暴敛创造了前提。天灾与人祸古来是不单的,而且天灾之更能见出*统治者的惨无人道,歌的后十句就分两步具体描写了缴租者的悲惨遭遇和凄苦心情。第一步,卖衣完租;第二步,衣服已尽,卖及人口。在写第二步时,人并没有粘着于今,而是从跟前即将被卖的二女儿,联想到去被卖的大女儿,又推知明的三女儿。这种连卖衣卖口的现实,就是对*剥削的有力揭露。从去、今、明,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的诉说顺序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人更深刻的言外之意。试想一下,明卖了三女儿,后来呢?是否还有第个女儿?歌戛然而止,留下一个顺势即可补足的想象空间,这里不难想象这位老农的悲惨结局。而这,也正是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

内容上的特点就在于揭露的深刻。人写出了*剥削的残酷和农民生活的悲惨,还揭露了在征敛问题上“黄纸放尽白纸催”的丑恶现象,这种现象在宋代是普遍的。租税问题是中唐以来尤其是宋代农村题材歌的'重要主题,但是,像范成大这样揭露得深刻的作不是很多,这是范成大这一类歌的思想价值所在。

作为一篇揭露和讽谕的文字,人并没有像自居易新乐府“章标目,卒章显志”那样直接点揭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老农自我诉说的方式展开内容。人极力不露声色,在一种平静的、客观的叙述中表现沉痛的揭露。开头句,用极平静而又是丝毫不容置疑的语气诉述一个确凿的事实,对事实的认定就是对官府的有力指责。第二三两层次更是如此,卖衣卖口的事实就是最深刻的批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平静的叙述中寄寓了反语的讥讽,人不渲染缴租的艰难,而是表现完租后的庆幸,把一个痛苦的经历以平静而略带庆幸的语气诉说出来,这是凄彻骨髓,痛入肺腑的表现。这种冷峻的嘲讽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揭露了官府催租的残暴。人们宁可忍饥挨冻,宁愿忍痛割爱,也不愿忍受催租的苦难,由此可以想知催租时的种种暴力和农民的诸般惨状。这种把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寓于客观叙述之中的方法使批判具有更沉重的力量,反映了人严峻的批判态度。

中的叙述语言比较平实朴素,但也时见细致之处。如“病骨虽寒聊免缚”,不经意中交代了老农的疾病。大女、二女同是被卖,写来情况也见不同。虽然哪一个被卖都是惨痛的事,但大女儿岁大一点,终能体察家境父情,在一诀别之泪后默默地走上了牺牲的路,而二女儿岁稍小,又有婚约,在生活中多了一份留恋和牵连,只是在父母的驱遣下才接受了被卖的现实。一种况味,两种情样在这些地方,从平淡的叙述之中都可以见出用笔的细致和练达。

点击查看更多《少年行四首》的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1343.html

热门阅读

  1. 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 医学生实习自我鉴定
  3. 优美伤感句子
  4. 像山那样思考之湖山沉思板块教案
  5. 高中暑假学习计划范文
  6. 相亲遭遇臭男人百姓故事
  7. 冬天的古诗有什么
  8. 纪念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短信
  9. 感恩节的英语祝福语有哪些
  10. 201年新年第一天祝贺词
  11. 关于人生哲理的名言
  12.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资料
  13. 有关爱国的诗句大全
  14. 解读语文读后感
  15. 3世界气象日给朋友的祝福语
  16. 2018年给女友的情人节祝福语
  17.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美文
  18. 减轻课业负担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始的教育论文
  19. 古诗长歌行
  20. 我喜欢你枫株湖畔美丽的杜鹃花的散文
  21.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自查报告优秀范文
  22. 网站运营年工作计划范文
  23. 汉语专业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24. 小学四年级关于清明节扫墓作文
  25. 圣诞送爱人祝福语
  26. 一个潸然泪下的感人故事
  27. 实用的建筑公司总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28. 动作描写的句子
  29. 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30. 励志英文说说心情短语
  31.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32. 眼角的泪是爱曾来过的光校园故事
  33. 心已渐渐冬眠诗歌
  34. 《苏珊的帽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5. 张小娴《悬浮在空中的吻》
  36. 新春贺词模板
  37. 故乡是一盏灯散文
  38. 有关看淡人生的诗句
  39. 一暴十寒的故事
  40. 沁园春辛弃疾诗词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20:47:21
本页面最近被 37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4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