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一、体会撰写《国榷》的四年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谈迁受到了什么厄运,面对厄运,他*垮了吗?
2. 学生交流:书稿被偷,没有打垮。
这真是致命打击。相机板书
3.他消沉了吗?(没有)
看一段资料:很多人认为……
板书“从头撰写”
4.“从头”之前有个很关键的词是……生:下决心。
在此之前呢?(挣脱)挣脱什么?(痛苦)板书“挣脱痛苦”
5.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谈迁能挣脱痛苦,从头撰写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6.“信念”具体指什么?(决心要编明史)
再指读所出示的段落
7.“经过四年的努力,他……”齐读。看数字,四年长吗?(不长,说明他很努力)
他会怎么努力呢?(忘记吃饭,忘记睡觉)这是怎样的四年?用一个成语说(废寝忘食)
还是怎样的四年?(含辛茹苦;坚持不懈;创造奇迹)没有这四年,就没有《国榷》。这时的他已经57岁了,到他59岁时,为了书稿更为翔实,他带着书稿去北京。
8.让我们走进他在北京的两年半生活,体会他对信念的执着与坚持。板书“执着追求”
二、体会修改《国榷》的两年半
1.哪些句子描写了他在北京的情况?指读
2.静下心,认真读这段话。那些词句让你感动?划下来多读几次
3.学生交流说感受:
(1)终日奔波
(2)面对孤灯
虽然年老体弱,但他不顾一切奋笔疾书。“奋”是挥动笔的样子;“疾”在这里做什么讲?出示字典中的几种含义,让学生选择。(快速)。奋力地挥动着笔,快速地写,这就是“奋笔疾书”。指读该词语
为什么要奋笔疾书?(生命不多)指读相关语句
4.曾有人劝他:你已经60多岁了,这样做何苦?让学生谈体会
5.也许是在酷暑之夜,人们都去乘凉了,而谈迁却……生接读课文
也许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人们都去取暖,而谈迁却……生接读课文
也许是在黄沙弥漫的早晨,也许是在风雪交加的晚上,谈迁……生接读课文
也许他曾经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但第二天谈迁依然……生接读课文
6.在谈迁心目中,撰写《国榷》比什么重要?(生命)
7.还有哪里受到感动?(他四处寻访……)
8.谈迁仅仅是在这两年半里终日奔波、奋笔疾书吗?是几年?(6;20;27)
9.默读这样一组句子,注意数字
在每一年、每一天,他都是这样做的。再读“在北京那段时间……”
板书“名垂青史”
一、总结课文,拓展
1.面对厄运,他挣脱痛苦;面对自己的信念,他执着追求……
2.谈迁的《国榷》最终在1958年出版,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最后一段,说感受。
3.师简述从古到今的坚强者,课件出示他们的图片。从这些人中,我们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齐读最后一段。
4.信念在,希望在,厄运当头又何惧。信念是希望之光能驱散绝望之云,这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拓展阅读
1、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700字五年级作文
外面的小雨“沙沙”的下着,风儿伴着雨滴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眼睛看着语文书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与厄运抗衡的伟大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经过了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可心中的喜悦还没消散,厄运就降临在他的头上,二十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他朝天空大喊两声“老天无眼,老天无眼”,可这致命的打击并没有让谈迁悲观消沉,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有着持之以恒的毅力。生活的苦难和命运的不公平,打不垮谈迁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用生命书写出新《国榷》,在这成功的背后有着他的努力,奋斗。在天刚亮,人们还在梦乡中的时候,谈迁就一袭破衫,奔波在迎面而来的风沙中。在烈日炎炎人们还在树荫下乘凉的时候,谈迁顶着太阳,考察历史的遗迹。在天已黑,人们早早就睡下的时候,谈迁还在面对孤灯奋笔疾书。
像谈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可他也不是也成为发明家么?文天祥有着坚定的信念,带兵抗击。经过努力,南宋朝才得以延续。
他们的成就不就来于他们心中那坚定的信念吗?当梦想折断了翅膀。当命运遭遇了风霜,谁也免不了悲伤彷徨。当忧伤凝固了欢笑,当生活面临恐惧,谁也难免不了失望,迷茫。生活中挫折与伤痛常在,生命中凄惨和痛苦常伴,我们无法逃避,只能勇敢坚强的面对。
窗外雨一停,太阳从云朵中钻了出来,染红了天空,那红色的天空中透露着我对谈迁心中的那份坚定的信念的敬畏。
看了这个故事,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给予的那些磨难,那些曲折?生命只能向前,坚定信念的人都是英雄。
2、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一 方法二: +一 =+一 =+一 =一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什么意思?
1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或1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1 -(+)
=-- =1 -(+) = =1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小括号外面的。
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117.118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2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这个知识点直接告诉了学生。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来。布鲁姆说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的推进教学进程。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计算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他看做单位“1”,然后按照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 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分为两部分:
3
3、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2~133页内容。
1、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画图,列表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3、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绘制示意图设计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
2、通过观察示意图,探寻规律。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小黑板)小明帮妈妈烧水,给客人沏茶。烧水需8分钟;洗水壶需1分钟;洗茶壶茶杯需2分钟;沏茶需1分钟。客人需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喝到沏好的茶?
生:思考汇报。
师:这样做能有什么好处?(节省时间)对!可以节省我们宝贵的时间,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生活中蕴涵着不少数学知识呢,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还要多动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合理,更科学。
师:大家打过电话吗?打电话时应该注意什么?(板书:打电话)
生:思考汇报。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都说得真好,看来打电话之前,一定要想好内容设计好方案,这样才能省时省钱高效节能,现在有这样一个打电话的问题,请看小黑板:
有一个重要通知,校长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通知给3个老师,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这3位老师最快需要几分钟?
师:谁知道,并说说你是如何打电话的。
生:三分钟。一个一个通知,共需要3分钟。
师:谁同意他的意见,有不同意见吗?
生:两分钟。在第1分时,校长通知了第1位老师。(板书:示意图)在第2分时,校长通知了师2和师1同时通知师3(继续完善示意图)(画示意图时,我把第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竖组,第二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竖组这样看起来更加清楚)师边说边板书:
这样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通知3个人只需要2分钟。
师:打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同时打,不重复通知,通知的每个人都不能闲着,每分钟都给要通知的人员打电话。
师:我们通过示意图的设计帮助我们找到了打电话最省时方案。
我们继续看小黑板。
(出示)一个合唱队有7人,为庆祝六一临时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
师:谁来读一遍题?
师:“尽快”是什么意思?
生:用最短的时间最省时。
师:我们看到给3个人打电话最少用2分钟,这次通知7个人,怎么打最省时呢?
师:看来已经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想到了答案了,有同学还在思考,这样我们请前后4人一组合作学习,用集体的智慧商量一套最省时方案,要像老师一样画一个示意图,既可以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使我们的思路不混乱。又使他人看得更加清楚直观。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7个人怎么打最省时呢?开始吧!
师:停!同学们设计好了吗?那咱们就汇报交流一下,交流时要先说出最少需要几分钟,再说说你是怎么打的?看谁说得最干脆最有条理,哪组先来?
师:其他组设计的方案和他们都一样吗?哪组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来说说?
(若一样在叫一组重复一次;若不样对比两组方案那组设计的最省时,让学生在把省时的方案说一遍。)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设计出了最佳方案,
师:没想到打电话,还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数学知识呢。
师:如果要通知15个人,又怎样打最省时呢?先来猜一猜。
生:可能是……利用示意图独立探究答案。
师:演示通知另8人的示意图。
师:通知15人最少只需要4分钟就可以。
师:让我们来看看统计的打电话的情况吧,你们发现了么?
时间/分钟
通话的人数/人
通知的人数/人
生:思考汇报。
(三)探讨规律
师:现在老师要通知1023人,最少需要几分钟?先来猜一猜吧!(可能是……)如果让你求出到底用几分钟?你会怎么做?能不能还是画示意图了呢?
生:遇到要通知的人数特别多的时候,用示意图就太麻烦了,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师: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求解呢?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分钟,通话的人数4可以写成:(2×2=22),通知的人数:22-1;
3分钟,通话的人数8人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2x2x2=23)通知的人数:23-1;
4分钟,通话的人数16人可以怎么写呢?(2x2x2x2=24)通知的人数:24-1;
猜一猜5分钟,已知的总人数用算式怎样表式?
归纳得到:n分钟,通话的人数为:2n,通知的人数为:2n-1。
(小黑板出示2的1次方道2的10次方让同学们读并参考,解决思考题。)
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29=512210=1024
师:通知1023人仅需要10分钟,这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四)深挖内涵
师:现通知5人需要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师:3分钟。因为2分钟时最多可以通知22-1即3人,3分钟时最多可以通知23-1即7人,5人在3人和7人之间。因此时间在2分和3分之间,要保证全部通知,应该选大不选小,因此只能是3分钟可以通知5人。要通知17人,又要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24-1<17<25-1,通知17人在4到5分钟之间,所以要选5分钟。
师:通知50人最少要几分钟呢?
(五)课上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打电话的学习,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虽然学习的是打电话的方法,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打电话这件事,打开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更加聪明,更加有条理地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动脑筋,统筹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合理。
六、板书设计
n分钟,最多通话人数:2n最多通知人数:2n-1
4、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
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
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
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6、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先: 拿耳机,拨号码 接通电话
接着: 向对方问好 问清单位
再: 请对方找通话人 作自我介绍
然后: 开始通话
5、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1、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2、打电话时,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清楚主要内容。接打电话时,都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学会打电话。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将自己要说的内容表达清楚。
1、联系生活与教材中的范例,明确打电话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1)回忆自己打电话的经历,想想自己是怎样打电话的。
(2)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教材中的阿姨和李中的对话,思考:课文中的阿姨和李中是怎样打电话的?
(3)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明确打电话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4)总结打电话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2、依据情境,展开实践。
(1)用教材提供的3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打电话。
(2)创设其他需要打电话的情境,同桌合作,模拟打电话。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得到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打电话的?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打电话的经历)
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人物插图)
学生分角色表演阿姨和李中打电话。其他同学思考:插图中的阿姨和李中是怎样打电话的?
3、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
打电话和接电话的步骤是什么?接打电话时应注意什么?
4、教师总结。
(1)打电话步骤:摘机——拨号——通话——挂机
(2)接电话步骤:铃响——摘机——通话——挂机
(3)接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打电话时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号码要拨对。
②打通电话后要问好,要向对方说明自己是谁。
③打电话时要把话说清楚,说话要简短、有礼貌。
④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
5、打电话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课件出示:
您好请问谢谢再见……
板块二 创设情境,展开实践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3个情境:
课件出示:
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2、分3个小组进行,从3个情境中选择一个,进行实践。组内讨论:怎样接打电话?
3、小组内展示,教师加以指导。
4、每组派两名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根据打电话的要点进行点评、讨论,做得不好的同学要重新展示一次。
板块三 多次训练,模拟表达
1、课件出示:
到同学家玩,同学的爸爸妈妈留你吃饭,你要打电话告诉家里人。
星期天,你主动打电话,邀请同学和你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
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
2、请学生自由选择情境,和小伙伴一起练习接打电话,人人参与。
3、创编打电话儿歌。
课件出示:
您好您好有礼貌,
话儿简单别啰唆。
人不在,记姓名,
打错了,对不起,
说声“再见”再挂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