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发布时间: 2025-07-12 14:56:35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一种事物来给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或者道理说得更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的三种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似、若、犹、像、等。暗喻将被喻体说成是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化为、当作等。借喻即是喻体代被喻体。

2、比拟

比拟是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的修辞方法。比拟有拟人法和拟物法两种。如《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在两个星座之间来回,具有人的恋情和动作,这是拟人法。如《游金山寺》:“飞焰照山栖鸟惊。”将火光当作会飞的东西来写,这是拟物法。

3、 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有夸大法和缩小法两种。夸张要做到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

4.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来表达情意的修辞方法。

5.对偶

对偶是一种把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与相似,意思有联系的两个句子或者词组成双作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方法。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反复是一种为了强调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设问是一种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修辞方法。

8.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如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

9.引用

引用是一种引用别人现成的话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借代是一种不要把所说的人与事物直接讲出来,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与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简言之,即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种类有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反语是一种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方法。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层递

层递是一种将语言排成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的逐层递进与递退的修辞方法。需要时也可巧妙地综合运用。

13.顶真

顶真是一种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的修辞方法。

拓展阅读

1、 写作技巧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4.夸张

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

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0.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对比

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顶真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14.反语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2、正确运用 正确运用 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梳理

语文《考试吧纲》要求:正确运用。这一要求可分两个方面理解:(1)“”重在“”。“大纲”明确指出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而对其他的,如反语、反复、双关、通感、顶针、移用等,则不作要求。因此复习时要紧扣“大纲”,不要超出范围,浪费精力。(2)“正确使用”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考查是“正确运用”的能力,而不是辨识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上句:_______________

下句: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的能力,题目所要求拟写的标题需采用对偶句式,其实这就是一道拟写对联的题目。要求中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两个短语的限制,所以构思时应从这两个短语入,根据短语内容在短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即可。同时注意必须运用对偶句式。

【答案示例】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例2.(2008年高考山东卷)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描写类语言应用题。该题形式上为图文转换,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完成这个题目,一要明确画面的构成要素,二要把握画面的动态特征,三要理解画面的寓意,四要满足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答案示例】她像一位天使,在五环旗上飞翔;她如一道闪电,在时空之中定格。

例3.(2008年高考广东卷)下面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把观察到的剪纸画面内容充分合理地表达出来。注意从两个方面入,一是认真观察剪纸画,看它是如何来表现两个人物之间“情深”这一主题的。要重点观察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二是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来表达“情深”这一主题。正确运用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理解,掌握的作用,运用多种表达以增强文采和*力,表达要风格统一,逻辑合理。

【答案示例】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

例4.(2007年高考四川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

树叶(感激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

阳光(谦逊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写和运用结合在一起考查,解答有一定难度。要注意题中“感激地”、“谦逊地”这些提示,发挥想象,做到组句贴切而生动。

【答案示例】树叶:①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①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难点攻略

区分易混淆的

(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

(4)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的兼类现象。

(5)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从高考命题来看,“正确运用”主要有两个特点:(1)着重考正确运用。高考考查,一般不考的辨认,着重考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尤其如此。(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高考考查,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相结合的,有与“连贯”相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也很少只考某一种,往往是将多种放在一道试题中去考查,具体说,主要是:①仿照例句,②续写运用特定的句子,③文鉴赏和阅读中的运用。

3、八大的好处与作用 八大的好处与作用 写作技巧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4、读书标语有锦集90条

读书宣传标语(精选80句)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2、书香缑城,正学宁海。

3、让读书走进人生,让人生飘逸书香。

4、不读书,不成人。

5、书香浸润心灵,阅读伴我成长。

6、尽享读书之乐,书香伴我成长。

7、浓浓书声浸校园,浓浓书香润心田。

8、建设学习型城市,营造学习型社会。

10、弘扬优秀文化,丰富精神生活。

11、每天读书向上,长大成功在望。

12、书的天空任我们翱翔,书的海洋任我们畅想。

13、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

14、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15、读书种子又发芽。

16、读经典,闻书香,润人生。

17、年华聚散自有时,书中沉浮无近期。

18、倡导经典阅读,弘扬中华文化。

19、阅读提升品味,求知丰富人生。

20、魅力阅读,精彩无限。

21、书香四溢,快乐无限。

22、拥有一本好书,拥有一份快乐;品读经典佳作,品出精彩人生。

23、读书,给你的灵魂洗个澡。

25、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匆地阅读一本书。

26、沐浴书香,与书为友,快乐成长。

27、捐献一本书,奉献一份爱。

28、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29、梅花朵朵开,书中暗香来。

30、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31、书中有智慧,阅读要定时。

32、少一声喧哗多一片宁静,播洒知识万千创造美好环境。

33、读书造就完美人格,学习点亮精彩人生。

34、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35、成就书**市,开启精彩世界。

36、静悄悄的读书,每天半个小时。

37、遨游书海,润泽心灵。

38、安静的氛围营造温馨的环境,无声的静思给你无穷的智慧。

39、读书,开拓视野;读书,净化心灵;读书,伴我成长。

4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1、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42、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4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44、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45、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4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47、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

50、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51、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5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4、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5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56、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5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9、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6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1、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6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大海中的灯塔。

6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6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65、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6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67、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68、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69、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

70、为乐趣而读书。

7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72、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73、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74、好读书,不求甚解。

75、读一书,长一智。

76、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7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78、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7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5、中考数学解题技巧方总结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3、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这就是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中必考内容。从近年来的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生活经验。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5、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6、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来出。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是最重要的。

点击查看更多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6881.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我身边的小能人作文500字
  2. 创唯星生产的实习报告
  3. 外贸业务跟单个人简历
  4. 关于马的七言诗句
  5. 关于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的范文
  6. 高一上学期年级组的工作发展计划
  7. 工具公司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8. 房产买卖合同模板
  9. 怀念父亲散文
  10. 李白《望庐山瀑布》
  11. 大暑节气的问候短信祝福语大全
  12. 佛法的解释及造句
  13.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真好吃
  14. 施工单位半年工作总结
  15. 第二学期美育工作总结范文
  16. 201年新春给父母的贺词
  17. 老家的小河小学作文
  18. 锄禾第一册优秀教案
  19. 吴渊《沁园春梅》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 201年经典高考祝福语100句
  21. 工厂管理的激励口号有哪些
  22. 八年级《错过》教案设计
  23. 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2016
  24.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500字
  25.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
  26. 鸡年拜年祝福语 201拜年吉祥话大全
  2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教案设计
  28. 关于水电清包工合同的模板
  29. 关于相思之苦的诗句
  30. 煤矿生产流水线的实习报告
  31. 我们的六一记学校的六一演出作文
  32. 形容内心平静的句子
  33. 护蛋行动小学日记300字
  34. 热爱生命的好句子
  35. 关于抒发思念的诗句
  36. 领导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37. 榜罗印象散文
  38. 幼儿园安全工作承诺书范文
  39. 春节拜年祝福语
  40. 李商隐的诗词全集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21:13:20
本页面最近被 43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辽宁,TA在页面停留了 6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