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DVD光盘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习方法是:(生齐答: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漓江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 奇 秀 险 人在画中游
原因 特点 感受
拓展阅读
1、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优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保护环境、动物,关爱生命”这一专题编写的。这篇课文讲的是成千成百的小鱼被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小男孩将一条一条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在他眼里,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一个生命,他虽然捡不完,却仍旧尽力地捡着。
本文教学设计核心即以 “ 演读 ” 的手段,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合作、自主、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生命是多么的可贵,要珍惜生命,保护各种动物。
二、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中的拼音,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其中1、2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3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 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 流利 ,很容易受外界的*。 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以第一自然段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自由读、个别读、示范读、齐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文章,品析语言, 展开想象,明白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心,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教学中应挖掘这个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体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珍爱生命”为中心,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教学上采取了步步深入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境体会小鱼的心情,引出大家体会小男孩的心情, 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在 这样的教学理念支配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 、深入课文,领悟内涵
4 、拓展延伸,创读文本
5 、自主发现,指导写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充满真挚情感的爱心,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识字、写字 。而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和感悟课文,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 文 的难点是在读书中体会小男孩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纯洁心灵。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导学生 品读第一自然段 ,问:1、你们还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①假如你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②那你就带着着急的语气读读看吧!
③ 可是几千条活生生的小生命啊!时间长了,这些小鱼回不了大海会怎么样呢?
④这说明当时小鱼的处境怎么样?
⑤小鱼多可怜呀!假如小鱼会说话的话,它可能会说什么呢?让我们读出心里的焦急吧!
教师 准备了几只小鱼模型,让学生上来体验救小鱼的过程
快速地读、默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上来体验救小鱼的过程,弯腰,捧起,送回大海(贴在黑板上)学生重复了五次。让他谈感受。(学生说有些累)通过创设此情境,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个动作,要重复上百次,上千次……
从做中感受小男孩执着的精神,善良的品质。
第一自然段是故事展开的重要前提,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下文中与小男孩的情感产生共鸣做好铺垫。 学生体验救小鱼的过程,弯腰,捧起,送回大海(贴在黑板上)学生重复做多次,学生说有些累。通过创设此情境,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行为,要重复上百次,上千次……让学生从做中感受小男孩执着的精神,善良的品质。
二、 引导学生 品读第二自然段,要求: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小男孩在干什么?
1 、设置对话情境:、①多么有爱心的小男孩啊! 小男孩,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呀?
②你不停地捡鱼、扔鱼,多累呀!怎么不休息呀?
③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能捡得过来吗?
④你明明知道捡不过来,怎么还不停地捡呢?而且还要用力的扔?
2 、教师总结、归纳,并强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3 、那现在让我们带着这颗爱心,一起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快速地读、默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行对话。
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情境,随机“采访”。学生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体会到了小男孩的思想感情,进行读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第三——六自然段
1 、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疑问。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是捡不完的。小男孩还在捡,谁在乎呢?请你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谈谈你的感受。
(小男孩在乎,小鱼的爸爸妈妈在乎,大海在乎,我们在乎,小鱼在乎,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在。)
2 、你知道什么是“叨念”吗?(语不停地说)
小男孩在叨念什么?(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3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啊?(这个省略号表示有许多小鱼。)
4 、那现在让我们带着这颗爱心,一起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 谈感受。 明白要有一颗爱心。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明白要有一颗爱心。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 情感升华,拓展提高
1、读到这里,如果你是一条回到大海的小鱼,你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
2、是啊,生命只有一次。
小朋友,无论鸟虫鱼兽,还是花草树木,地球妈妈都赋予它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小生命,伸出温暖的双手去保护它们。
学生谈感受
这一环节设计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评价设计以学生完成以下技能训练任务为基本要求,以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这些技能训练为基本的要求。具体如下:
本课我主要进行听说读写演的技能训练。
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学生感情朗读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质疑,给了学生读后交流的机会。
听:请一个学生朗读,让其余学生认真听,做出适当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说:扩展活动时说出自己的做法。以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读:齐读、个人读等形式。体现了“以读带讲”的方法。
写:跟着老师书生字,以培养写字、动手能力。
演:让学生练习“捡”的动作,加强对字的理解,近义词“拾”。
2、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优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识字、写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鸟的家在森林,那小鱼儿呢?(大海)!是呀,它们的家在大海,他们也和每个同学一样,都爱自己的家。小鱼在深蓝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巨浪一层一层地拍打着岸边,许许多多的小鱼也被冲到了沙滩上,当潮水退回大海的时候,有些可怜的小鱼被困在了水洼里回不了大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可怜的、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
2、板书课题:浅水洼里的小鱼 理解“浅水洼”的意思。(很浅的水坑)
指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全文,把握整体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可爱的小鱼游到了我们的课堂中,让我们亲切地向它们打声招呼吧!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生字都会读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试一试。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流利。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小男孩救小鱼。)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小鱼很不快活,很惨,非常可怜,很难过……)
2、你们是从文中的哪些句子里读出这些感受的?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被困的鱼儿很多很多)对,这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概括?(成千上万)再读一读,读出被困的小鱼之多。
“用不了多久”说明了什么?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被太阳蒸干”哪一个字震撼了你?“蒸”是什么意思?蒸下面的四点底是由火变来的。
你看到“蒸”,会想到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那此时的小鱼会是什么感受?你能读出这种痛苦的感觉吗?
“它们被困在……”理解“困”的意思。
说话练习:想象此时的小鱼会说些什么?(谁来救救我呀!我快干*。我多想回到大海里去呀!)
3、假如你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此时,你有什么感受?现在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孤独、寂寞、着急……)
4、那你就带着这样的语气给大家朗读。
5、大家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会怎么挣扎呢?(学生想象出各种挣扎的情景)
6、你看,小鱼多可怜呀!假如小鱼会说话的话,它可能会说什么呢?
7、小朋友体会得很好。现在,我们把这几个句子合起来读一读,再体会一下小鱼的可怜,处境的危险。
8、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请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活下来回到大海)
9、这条小鱼想活,那条小鱼想活,所有的小鱼都想活。一个小男孩明白了小鱼的心愿,大家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小男孩在干什么?(捡鱼、扔鱼)
2、扔到哪里去了?把句子连起来说。(小男孩捡鱼、扔鱼,把鱼扔回了大海里。)
3、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小男孩啊!你想当一当这个小男孩吗?请小朋友们起立,大家都来当这个小男孩。请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是谁?(小男孩)你们根据老师描述的小男孩捡鱼的过程来做动作。(学生根据描述做表演动作),然后,教师即兴采访。
1、小男孩,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呀?2.你走这么慢干吗?走快点儿不行吗?3.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多累呀!你怎么不休息呀?4.小男孩,成百上千条小鱼,你能捡得过来吗?5.你明明知道捡不过来,怎么还不停地捡呢?6.你真是个富有爱心的小男孩,你跟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可爱。
4、仅仅表演一次就这么累了,可想而知,小男孩该是多么得辛苦啊!
第一次,他看见浅水洼里的小鱼,他毫不犹豫地──(生接: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第二次,他看见浅水洼里的小鱼,他仍然毫不犹豫地──(生接: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第三次,他看见浅水洼里的小鱼,他还是那么毫不犹豫地──(生接: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第四次……每当他看到浅水洼里的小鱼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生接: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得沉重有力,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得执著坚定,这字里行间的几个动作背后,隐藏着小男孩多少的深情与专注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可是,小男孩这么做又有什么用呢?成百上千条小鱼,他能捡得完,扔得完吗?谁在乎呢?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1、指名三人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自己最为感动的句子。
2、小男孩为什么还在捡呢?请你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3、谁在乎呢?(小鱼在乎!)
小鱼在乎什么?为什么会在乎?男孩子不停地捡鱼扔鱼,是为了──(拯救小鱼的生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理解这句话中省略号的含义。
4、就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来读读这段话,感受小男孩救鱼的执著和对生命的热爱吧!
(自由朗读这段话,同桌互读,全班分组读,起立齐读。)
四、本课小结
正是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才使成百上千的小鱼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瞧!小鱼们在大海中游得多么快活,生活得多么幸福!小朋友,无论鸟虫鱼兽,还是花草树木,地球妈妈都赋予它们宝贵的生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小生命,伸出温暖的双手去保护它们。
五、知道写字
1、出示课文要写的是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久”“乎”“至”“被”。
3、学生练习写字。
4、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男孩马上救助它 爱心 关爱生命
一条一条不停捡 坚信 保护弱小
关注生命考大家 实现
3、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是环保服装设计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常常忽视或放弃一些常见的物质资源,而花钱去给孩子添置各类益智玩具、运动器械。其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
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已具备独特的审美能力。本次活动我将报纸与
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材料来设计衣服,锻炼幼儿小肌肉的活动能力,体验制作环保服装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环保服装,了解环保服装的装饰材料。
2.学习两人合作,利用废旧报纸,运用剪、粘、折、拼接等方法设计、制作服装。
活动重点:
观察环保服装,了解环保服装的装饰材料。
学习两人合作,利用废旧报纸,运用剪、粘、折、拼接等方法设计、制作服装。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观察生活中的人们的服装,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收集废旧的报纸。。
物质材料准备:
1.课件一份。
2.剪子、胶水、双面胶、勾线笔。
3.各种废旧材料:信封、报纸一捆、皱纹纸、塑料袋等。
4.时装表演的音乐、轻音乐。
5.教师事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服饰样品2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书信内容,导入教学活动
1.今天,老师收到一封信和一捆废旧报纸,是森林的动物朋友们寄来的。我们来看看信中写了些吧!
2.上面写着:一年一度的森林环保服装展的日子将要来临,请大四班小朋友们参加。网小朋友想参加吗?(想)那我们就来当回环保服装设计师,设计服装好不好?(好)
二、教师示范操作,幼儿创作服装
1.教师出示作品
老师已经设计了一套环保服装,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2.提问:这件服装用了哪些材料?你们喜欢老师制作的环保服装吗?
教师小结:报纸做的衣服、皱纹纸围的花边、彩色纸剪成的花等。杨老师也
非常喜欢这些报纸做的漂亮的衣服。(观看课件:瞧,蒋老师穿上了杨老师做的
环保衣,多神气。)
3.教师示范讲解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件衣服的制作方法,这件环保衣,最主要的材料就是废旧报纸。
首先,我们要把报纸对折,有折痕的一头朝上,剪出一个领口。
然后,将自己想好的衣服轮廓在报纸的正面画出来,然后用剪刀沿着轮廓线剪下来。
最后,在再剪好的衣服上剪贴上彩色的皱纹纸花边和彩色纸做的花,让废旧报纸做成的环保衣更美丽。
三、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想象操作
1.在制作时,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一位可以扮成设计师,一位可以扮成模特儿穿*保衣。不要争抢,一起合作完成。
2.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注意:幼儿操作时播放轻音乐)
四、幼儿评价服装,走秀展示服装
1.幼儿穿上衣服,提问:
你做得是什么服装?
2.由森林里举办的“森林环保服装展”,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动物们已经坐在了前方的评委席中(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观看的场景),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展示一下我们设计的服装(模特儿与设计师一起走秀),向森林里的所有动物朋友们宣传环保知识,好吗!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优秀
课前透视
本文通过我的发现,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以他的纯真、善良、执着、专注,将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扔回大海的故事。课文内容平实自然,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文章对话描写突出,通过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教学中应挖掘这个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从而受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影响。
大海、小鱼、小男孩都是小孩子熟悉的事物。一个天真的举动,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利于挖掘儿童的生活经验,努力实现情趣交融。教者应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思考中相互影响,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识字、写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
2、插图或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释题: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理解、质疑。围绕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浅水洼?小鱼为什么会跑到浅水洼里?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样了?)教师适时出示插图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导入新课。
2、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鱼吗?如果有一条小鱼不小心掉进浅水洼里你会怎么办呢?如果是一百条,几百条或是更多呢,你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做的呢?
(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挖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初读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尊重主体地位,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
读思
1、自由选择段落,组内同学合作读书,全体同学参与读书。
2、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以读促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挖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知体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识字
1、利用生字词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7个生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指读生字,并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字词。教师适时的强调重点字音。如:甚、至、蒸都是翘舌音。死是平舌音。同时挖掘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和经验向全班展示。如:至是以前学过的到到字的左半部分;乎是将手的第二笔换成点、撇;叨念要用嘴,所以叨是口字旁。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胜小组。读得不准的,小组内同学互相纠正。
写字
1、本课8个要写的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写字经验把字写好。其他的字,指导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特征,重点注意自己认为的难点字的写法。
2、老师范写。要精讲解,多示范,先描红,后临写,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好看。要指导学生知道:久字的撇捺要伸展开,
乎字的横、至字的下横要写长一些,腰字中月字旁的撇、被中皮的撇要写成竖撇。
3、学生书写,师生评议。优秀的作业在全班展示,并让展示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和感受。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发展的一个基础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儿童心理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坚持扎实的实践。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出示小鱼形状的生字卡片]同学们,每条小鱼卡片后面都藏着生字或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读出来了吗?出示字卡,指读字词。
读悟
1、组织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能告诉大家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你就在那个海滩上,见到了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
3、引导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第1自然段可以说是故事展开的重要前提,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鱼的怜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挖掘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有感情地朗读打好情感基础。为下文中与小男孩的情感产生共鸣作好铺垫。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演读
1、分小组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分工(我、小男孩、旁白)。几个人轮流交换角色反复练读、表演。鼓励学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文中人物的语言背下来,真正实现演的感觉。
2、检查小组演读情况:找两三个小组分别上台演读,同学进行评议。
(打破传统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个性化的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小男孩纯真、执着、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的感召。同时,宽松的'表演情境,民主的评议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表现意识,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讨论:
在学生演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在演读理解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2、我听了小男孩的话和看到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阅读是读者与文章实现心灵悟对的生命历程。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有针对性的讨论,挖掘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在讨论中增强了感悟,丰富了体验,训练了思维和表达,同时也受到了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
实践
完成课后想想说说的两道题目,尽可地激发学生想象,鼓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扩展:
你的家乡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走近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看它们是否受到什么威胁,它们生活的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如何保护它们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