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13 16:30:42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诵读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3、默读,搜集、感知特点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4、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三、合作探究

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四、语言品味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五、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六、拓展延伸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拓展阅读

1、小二年级语下册《彩色的梦》优秀

材分析:

《彩色的梦》是第四册语第8课,所处的第四单元习主题是“童心”。这是一首美丽的诗歌,讲的是“”有一大把彩色的铅笔,“”用它们编织了一大把彩色的梦。梦里有大块绿色的草坪、大朵红色的野花、大片蓝色的天空,还有葱郁的森林里的雪松、唱歌的小鸟、美丽的小屋和又大又红的太阳……多么美丽的梦境,多么奇妙的想象。这是一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的诗歌,生动有趣,并且语言优美,所以生会非常感兴趣。师要引导生体会所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丰富的想象,启发生仿编诗歌。

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第2、3小节。

2、能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彩、梦”两个生字。

3、通过朗读与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4、能借助图片,运用诗歌中第2小节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彩、梦”两个生字。

3、通过朗读与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难点:借助图片,运用诗歌中第2小节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一、谜语导入,揭题书题

1、师出示谜面(即课第1小节第1句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生猜谜底(彩色铅笔)。师生合作朗读课第1小节第2句话。

2、师:“”用彩色铅笔画出了彩色的梦,那梦里都有些什么呢?这节课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诗歌《彩色的梦》

3、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跟写;穿插书写指导:彩、梦

(点评发现:当“木”字作为偏旁或另一个字的部件时,最后一笔“捺”常常会变成“点”,所以呀,“彩”字和“梦”字中的两个“木”,它的“捺”就变成了一个短“点”)

写——练写、**——反馈——再次练写——同桌互评

4、读题。

意图:借助课第1小节的内容,编成谜语,谜语是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生浓郁的习兴趣。揭题后,指导写字,写字安放此处,一是为确保写字时间,以免放在课的最后写字时间会缩水;二是在引导发现中传递给生这样一个息:当“木”字作为偏旁或另一个字的部件时,最后一笔“捺”常常会变成“点”,以一组字推及到一类字,同时也是一种化的渗透。

二、初读课习字词

过渡语:“”用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你借助拼音来读读这首小诗,再看看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1、反馈诗歌节数,顺势而导

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相一定读得很棒!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4个)

2、分节朗读诗,随机识字

第一小节:指名朗读。

指名朗读,生字:坪

先读一读,读准后鼻音。再说说识记“坪”的方法。

第三小节:

指名朗读,生字:郁、囱、般

先读一读,再说说识记“郁、葱、般”的方法。

第四小节:

指名朗读,生字:精、叮、咛

先读一读,再说说“精、叮、咛”在读音上的共同点。

3、词语集中认读。

意图:初读课后,指名生朗读,老师随机进行正音,穿插生字,从字的读音和字形上进行,让生自己去发现识记的方法,老师再进行方法总结。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细读课,想象画面

小朋友们,你们真厉害。不仅读通了课,读准了字音,还记住了字形。“”用彩色铅笔画的梦里都有些什么呢?

习第二小节,感受美丽、生机的画面

1、请你再读一读第二小节,圈出“”画的景物。

2、课堂交流,课件出示,并把景物图张贴在黑板上。

3、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都是怎么样的?

4、体会朗读: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5、总结句式:大()的______,()了。

(1)出示图片,大()的____,()了。

(2)小组合作讨论仿编。

(3)全班交流。

意图:抓住本空白,引导生自由想象,仿照第2小节的句式写一写,关注语言形式,培养生的语用能力。通过合作练习说话,很多孩子在同伴的影响下表达的欲望更强烈了,孩子有孩子的方法,在互相习中乐于接受。

习第三小节,感受和谐、快乐的画面

1、请你再读一读第三小节,圈出“”画的景物。

2、课堂交流,课件出示,并把景物图张贴在黑板上。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体会朗读:

在葱郁的森林里,

雪松们拉着手,

请小鸟留下歌声。

小屋的烟囱上,

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又大——又红!

感悟朗读,体会诗歌的画面感

齐读第2、3小节(配音)。

意图:引导生通过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四、词语复现,巩固生字

1、出示去拼音词语。

2、齐读巩固。

意图: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五、小结

除了这些景物,“”用彩色铅笔画的梦里还有些什么呢?下节课,们再来讨论。

板书:

2、三年级息技术上册第7课玩打字游戏优秀

·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熟练掌握正确的指法分工

·键盘上的字母键、双字符键和控制键

·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和指法分工

重难点】

重点:指法分工的掌握

难点:数字键输入、上档键的应用

材分析与建议】

经过前面的习,生已经对键盘与键盘操作比较熟悉,因此本课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使生巩固键盘的操作技能,帮助生进一步提高用键盘输入字符的准确率和速度。

打字练习的题目最好结合语科的拼音和英语科的单词等。

在打字训练时可以配上节奏合适的'音乐,营造愉快、舒适的氛围。

要想生做到盲打,要用一两节课做到是挺难的,建议在以后每节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练习。

方法和手段】

讲练结合,强调实践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们认识了键盘,而且还会了输入基本的字母、数字和常见符号。但是要又快又准地输入单词或汉字,还需要们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掌握了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再加上勤奋练习,就能自如地利用键盘与算机进行沟通交流。现在老师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快速的键盘输入。

(让生总结息技术课程的习收获,同时将生的“总结语”输入Word,演示快速“盲打”效果,激发习键盘输入技巧的积极性。)

3、小二年级语下册《彩色的梦》优秀

《彩色的梦》是一篇童谣,写的是小朋友用五彩的画笔,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那么的奇妙。培养生的想象力。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3、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生的丰富想象力。

4、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生回忆和想象力,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感受梦的色彩情感,培养生的丰富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一、创情境,引入梦境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昨晚想着今天要给孩子们上课,也兴奋得睡不着,感觉自己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

梦到自己仿佛有了魔力,用脚尖轻轻一滑,大片的草坪绿了,到处的野花都红了,天空也蓝了,蓝得可爱,蓝得透明。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在一座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般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们也要《彩色的梦》。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认识生字。

1、生自读课,检查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将课读通顺,读流利。

(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

(3)找出中的新词,联系上下理解。

(4)说说课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检查生的初读情况。

(1)将生分成4个小班,每个小班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班读得最好。

(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他。

(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

A后鼻音:坪、囱、精、叮、咛

B边音:聊

(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

(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

铅笔盒聊天草坪葱郁拉手

烟囱精灵叮咛彩色脚尖

森林雪松歌声苹果季节

(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思考。

葱郁:森林里的雪松长得很好,很茂盛。

叮咛:本指紫葡萄叮嘱、交待。

3、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1)生再读课

(2)请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3)师小结。

主要讲了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

三、指导书写。

1、生自由观察10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们注意。

2、同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1)彩字的左上面的部分的写法。

(2)蓝字的上中下部分。

(3)森字三个不同的木字的写法。

(4)“般”字与“船”字的区别。

(5)“灵”字的“彐”部分没有出头。

4、生描红,老师**指导。

5、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童谣,读熟悉,读流利。

4、三年级美术划2020年

一、生情景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本事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应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景,本将继续加强常规育,在指导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习习惯,同时鼓励生在美术习中不断挖掘自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材分析

材资料新颖、合理,包括造型表现、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资料。前两个方面的资料主要是引导生尝试不一样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经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领域的资料则经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资料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资料的编排注重在美术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本事,提高美术素养。

三、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发展创新本事,合作意识,培养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手段在丰富开阔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习的乐趣,传统知识的习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趣味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资料的习。

四、措施

期的将本着“以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趣味的手段激发习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和谐的习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习利用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写绘本等资料,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生的鉴赏本事。养成良好的习习惯。

一、材分析

材是人版美术科书,全册共20课。材资料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要求,兼顾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二、单元目标

造型.表现:认识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绘画一幅画,有意识的使用自喜欢的色彩组合,用拓印添画表现肌理,表现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表现最受人尊敬人物的特点,表现值日的情景,利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图。

.应用: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万花筒的图案,制作趣味、有特色的鞋子,利用皱纸团、废旧材料组合小艺术品,绘制简洁四方连续纹样,制作提议的会响的玩具。

综合.探究:习简单的摄影知识,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资料和工作流程。用绘画、摄影、字方式展示采访结果和感受。

欣赏.评述:了解动画片的不一样类型,欣赏各种动画的同时,使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三、生情景分析

三年级生对美术习的兴趣十分高,平时就有很多生平时就爱画画,但受到右脑模式干扰较强,所以应继续坚持生对美术的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生适当的绘画方法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四、措施

1、注重对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中,让生初步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生的实践本事。师进取为生创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习环境,经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师鼓励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习,发表自独特的见解,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的感受。

3、加强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4、重视对习方法的研究,引导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习方法,进行自主习与合作交流。

5、师以各种生动趣味的手段,如电视、录像、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本事与想像本事,激发习美术的兴趣。

6、引导生利用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必须历史条件下的美术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一、情分析:

本年级有1个班,同们基本构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生对美术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想法,表现自想表现的资料,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生作品缺乏表现力(异常是工艺),使作品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本期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育要点

(1)对各种自然平面形进行认识和感受。

(2)运用复杂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表现景和物。

(3)用记忆画形式表现自的人和物,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表象。

(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忙生认识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2、本事培养要点

(1)激发生观察生活、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中能很多描绘所见所想的形状,画出色彩鲜明的画面。

(3)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涂、描、撕、剪、拼贴等,较顺利地完成作业。

3、审美育要点

(1)经过欣赏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生了解祖国优秀的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

三、材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中(异常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本事,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难点:

1、想象本事的培养和动手操作本事的提高。

2、在绘画、工艺中,使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动手本事,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

四、本期提高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育,审美育,本事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生的审美本事。

2、本期时,要求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生大胆作画的心和决心。

3、加强中师生的双边互动,既重视师的,也重视生的,确立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习,加强美术与其他科的的联系,与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本事。

5、注重习方法的研究,引导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习方法,进行自主习与合作交流。

6、手段生动趣味,运用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本事与想象本事,激发习美术的兴趣。

7、与息技术整合,鼓励运用算机和网络美术,引导生利用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五、个人展望:

培养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本事,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提高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5、九年级语下册

第一课时

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

2.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习重点:

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习过程

一、导入:

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三、默读课,整体感知课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课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四、朗读课,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习一些舞台表演技巧。

2.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

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

五、探讨性阅读

1.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应允许生有不同的看法。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

2.课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有什么好处。

品味课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有:

①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②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③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在频繁的对比冲突中,情节丰富了、形式更多样更活泼了,剧本的主题也更好地显露出来。

3.读完本课,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们面前,活灵活现的。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作品既为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4.介绍故事梗慨,请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离奥地利以后的.情形。请注意,想应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为依据。

故事梗概:

女主角玛丽亚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的见习修女。她热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丽。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之间像云雀一样歌唱,在清澈的溪水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成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

她来到前奥地利帝国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师。特拉普上校是一个脾气古怪的鳏夫,他爱他的孩子但却不懂得育孩子,他的七个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而变得异常顽劣,曾气走了11位家庭师。玛丽亚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待他们以诚恳和真诚,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由衷的喜爱。她孩子们唱歌,带孩子们去郊游,歌声与笑声洒满了田野和山谷。玛丽亚的到来给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相爱了,他们建立了和谐幸福的家庭。

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

第二课时

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征;

2.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习重点:

习欣赏、评论电影。

习过程

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课中将与们见面的就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整体感知:

默读课,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

应鼓励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理解。

本为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而电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过程。先给生充足的余地去构想,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生的头脑中逐渐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

1.课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生一定有更多新颖别致充满妙趣的比喻,尽情去欣赏和称赞他们吧,因为孩子是与诗最接近的人。如果有的生感到困难,可以点拨他从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或强调她的灵动不羁,或强调她的能歌善舞,或强调她的不拘小节,或强调她的善良可爱──重在体会和表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神似意会。

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

也许那该是一个“爱”字吧。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是那么光彩照人!

3.中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片阴冷的愁云惨雾之中,你认为怎么样?

中有两处场景,都很美丽。但山坡草地上的风光充满野趣,而修道院里的景致优雅、肃穆。这样的场景描写一方面衬托了人物的行动与性格体现,另一方面又构成了一种对比。在两相比照中,越发突出了身处自然风光中的玛丽亚是多么欢快活泼,也显出身处修道院中的玛丽亚收敛得何等艰难。

对于第二问,允许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有生认为故事发生在阴冷的场景中更能突出女主人公乐天的性格,并使她的歌声和容颜如阳光般具有驱散愁云惨雾的功能,也是不错的想法。不妨对他改换角度思考问题予以赞扬。

四、拓展延伸

1.组织生欣赏电影《音乐之声》,品评译名。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译名上曾发挥想像力,做了多次再创作。香港的译名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强调影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台湾的译名是《真善美》,道出该片的真谛;埃及的译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译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泰国的译名是《天乐的魅力》;西班牙的译名是《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侧重刻画女主角的性格;德国的译名是《的歌,的梦》……当你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请你品评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译名?你还有更好的译名建议吗?

2.为什么《音乐之声》能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你认为它堪当此殊荣吗?出示电影海报,要求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或就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发表看法,如人物形象、故事内容、音乐运用、场景置等。

3.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山麓,那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迷醉;而素有“音乐之乡”之称的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具灵气。影片中的许多歌曲更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献给人类灵魂的高尚礼物,半世纪传唱不衰。让们来唱这些经典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精神境界和美感的提升。附:《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曲目:《哆来咪》(D Re Mi)、《音乐之声》(The Sund f Music)、《雪绒花》。

点击查看更多我的信念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3458.html

热门阅读

  1. 用差距造句
  2.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范文
  3. 镇中心幼儿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
  4. 业务委托协议书
  5. 教师孝道心得体会精选
  6. 读席慕蓉诗集有感
  7. 简短的好朋友生日祝福语
  8. 描写动物的散文600字
  9. 励志的句子说说心情
  10. 关于夏日荷花的诗句
  11.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12. 人何时变老美文
  13. 经典的三八妇女节的祝福语大全
  14. 经典睡前故事
  15. 表示纠结心情的句子
  16. 201年闺蜜结婚创意祝福语
  17. 我的读书手抄报内容
  18. 快乐的滋味抒情随笔
  19. 生命倒计时我们在最美丽时没有错过纪实故事
  20. 优秀班集体的颁奖词范文
  21. 关于大学班长自荐书经典范文
  22. 周末短信祝福客户60条
  23. 《小松鼠找花生》的语文教案
  24. 称赞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25. 给朋友爱人恶搞春节祝福语
  26.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美文
  27. 语文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28. 精彩唯美伤感的句子
  29. 形容谷雨节气的古诗
  30. 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31. 写谷雨的古诗
  32. 墓志湾这个历史很靠谱散文
  33. 有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范文
  34. 安全小故事大道理
  35. 小满节气诗词
  36. 港务公司的安全工作总结
  37. 中秋贺卡祝福语大全
  38. 小学写事作文:快快乐乐过元宵节100字
  39. 席慕容优美诗歌鉴赏
  40. 精选端午节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24 21:49:10
本页面最近被 69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9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