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送别的诗句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
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送张五归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青溪>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送杨少府贬郴州>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送熊九赴任安阳>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齐州送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双黄鹄歌送别>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送李员外贤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送李员外贤郎》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青溪》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齐州送祖》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送张五归山》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送熊九赴任安阳》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送杨少府贬郴州》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送朱大入秦》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双黄鹄歌送别》
拓展阅读
1、关于王维古诗《送别》赏析
年代:【唐】
体裁:【五绝】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代诗人王维,大多数人知道他对佛学有所领悟,在他的许多诗中有一种禅静的空明灵静的感觉。但是,在他的有些诗中,却有一种道的味道,就是他的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道的味道就很重。
禅味在诗中表现为一种空静,虚明,灵智的精美感。所以,对于禅味浓厚的诗,许多都很注意诗的格律与对仗,使诗的形式上做到精美,然后是意境上对仗,做到动静相宜,虚明兼空,从而使诗具有灵性,仿佛月光一样玲珑剔透。 因为佛是主要让人从内心修起,所以,一般的诗的意境都具有某种封闭性,以求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使意境无比的精美。在此基础上,使得心灵得以净化,以通向禅觉。 拿 床前明月光 一诗来说,此诗的意境就是相对封闭的,只是由月光泄落床前,从而勾起了思乡之情,整诗精美,而其境只是床前一片月光。 独坐幽篁里 一诗,其境也是封闭的,只是选取一个景点,然后将外围的事物都模糊化了。再拿白日依山尽来说,此诗虽然提到白日,山,黄河,海,楼等,看似景远,但是其诗的意境还是封闭的,最终收到了一个固定的楼里。而且使成了说理诗,使诗味无多,而理性突起。
但是,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则不然,这首诗以极平白的语言写出来,舒叙了一个生活上很细微的情节,然而他的意境却是无限遥远的。 开始只是在路边相遇友人,同时饮酒,然后问话,朋友回答,而其意缈缈。这首诗我不知平仄是否合律,但是整诗却不对仗,而每一句都是按事情的发展情况平平淡淡的写出,不着一点做诗的痕迹,所以,此诗来得很自然。 虽然来得自然得宛若随便,但是诗的味道很浓,其境意无穷尽。 如果将诗划类的话,我想此诗应做为叙事诗,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写的诗或是诗中人物很自然的话语,但是正是这些句子,却反映了许多内容,正如王维的别的诗一样,此诗也是诗中有画,这个画景并不是作者有心去采摘来的,而是适时碰在一起了。下马饮酒,问答,遥指远山,白云缥缈。这首诗又表现了情,朋友相见苦涩的喜悦,朋友之间的关心,以及朋友的失意,还有就是白云无尽时的感叹忧伤。而这些都来自于诗外,却是诗所含有的东西。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2、孟浩然《留别王维》抒情赠友离别诗赏析
寂寂竟何待②,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③。
当路谁相假④,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⑤,还掩故园扉。
【注释】
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读于襄阳鹿门山。四十岁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结交王维、王昌龄等人。离京后,漫游吴越等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出任荆州长史,辟为从事。三年后病逝襄阳。孟浩然怀有从政之愿,但仕途不得志,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隐居中度过。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大多摹写闲居生活和园林风景。《全唐诗》存诗两卷。
②寂寂:孤独,冷落。竟何待: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的呢?
③芳草:《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妻妻。”寻芳草,喻归隐。故人:指王维。违:分离。
④当路:当权者。相假:相助,援引。假:借助。
⑤守寂寞:谓隐居守志,自甘寂寞。汉扬雄不得意于时,作《解嘲》云:“惟寂惟寞,守德之宅。”
【诗本事】
这首诗为作者科试落第,离京时赠别王维之作。
这首诗是留与友人作别的,首联先从自身此刻之境遇感受开始:每日寂寂而待,惘惘而归,究竟还有什么意思呢?这联令人想起寒山的“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来,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诗人想要离开京华回归芳草萋萋的所在,却又不舍就此告别故人。然而今日之运路上,无人愿意帮助援引“我”,信任鼓励“我”的只有“您”一个而已。这联十分感慨。既然世无知音,“我”想自己应当做的便是回到故园,轻掩柴门,静静去守寂寞的时光。尾联颇有陶渊明诗歌真纯蔼然的感觉,深厚有味。其中“还”字是“依旧”的意思,放在这里使得整首诗情调柔缓。
此诗淡、静、真,没有十分警人的句子,但诗人心中的对仕途的失落之意、对田园的归隐之思、对王维的不舍之情都已细细诉出。
【诗评选辑】
①南宋·刘辰翁《孟浩然集评》卷二:(“欲寻”二句)个中人,个中语,看着便不同。末意更悲。
②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孟襄阳“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韦左司“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虽格调非正,而语意亦佳。于鳞乃深恶之,未敢从也。
③明·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一:《留别王维》与《岁暮归南山》,虽无绮思,不妨雅音。
④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卷十:不遇苦况,写得亲切感人。
⑤清·屈复《唐诗成法》卷三:此诗怨甚。合《岁暮归南山》、《临洞庭》观之,襄阳宦情甚浓,时人称其高隐,如太白尚有“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之赠,不可解。
⑥清·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中:三四醇茂,胎息汉人。
⑦清·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卷四:(“欲寻”二句)真情。
3、王之涣《送别》古诗赏析与原文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古人折柳赠行,久成习俗,故大凡送别之词多及之,此诗亦不例外。然大家用笔,必以化熟为生,在众人写滥了的题材中,翻出点新花样来,方能入人者速,感人者切。你看,在王之涣笔下,仍是送别,仍是折柳,然而却送得不一般,折得也不一般。
首句即点出“柳”字,这是欲生故熟之笔。杨柳本为常物,在王氏眼中与别的诗家眼中并无二致。“杨柳东门树”即“东门杨柳树”的倒装,而“东门”乃长安青门,唐时出都东行者,多于此送别,物境与心境即接合无间。下句该落手写送别或折柳了,然诗人却故作迂回,轻轻宕开,仍着眼于物境,写柳之颜色与位置。御河者即京都护城河,柳色所以“青青”者,时序自然是在深春。至此,时与空才全然呈现于读者眼中心中,且首句是远望所见,二句是近观所及。在由远及近的距离感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友踽踽长街的身影,并感受到了那种惜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绝句贵在尺水丈波,即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在只有二十字的五绝中,王氏即连用两句来写景,且送别之意已在其中,读者委实担心他下边如何着笔并能写出新意。谁知他仍写了折柳这个别人写滥了的送别行止。但是且慢,你看他不写自己却从旁设色,说是因别人送别而攀折不绝。且先写看到的情状:“近来攀折苦”,后写情状产生的原因:“应为别离多”。至于他自己折了没有,却根本未提,让读者在众人的“攀折苦”中去体味了。这种由人及己的写法,正见出诗人托情之深,落笔之新。
纵观全诗,字字避题而又字字点题,正所谓写此意不尽而从前后左右写也,难怪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凡例》中说“王之涣‘黄河远上’之外,五言如《送别》及《鹳雀楼》二篇,亦当入旗亭之画”,诚哉斯言!
4、折柳送别的诗句经典
1、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2、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3、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6、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9、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10、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12、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6、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0、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2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5、折柳送别的诗句经典
1、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
2、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3、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6、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7、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8、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9、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岑之敬《折杨柳》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1、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1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13、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1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16、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歌》
17、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8、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1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20、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
21、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22、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鲍照《三日诗》
23、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24、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
2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