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08 11:08:0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设计理念:

凸显人文性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人文性”不仅仅是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地考虑,更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状态,并以此为资源进行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时空。

设计特色:

本课时的设计以读为本,还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以交流的方式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使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明晰课文的语言内涵,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会“给”的丰富内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3、在读中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心里感到特愉快?”

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有个人对什么事最快乐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①谁给了谁什么?②怎么“给”?

3、激发兴趣,导入研读:“同学们真行,就这句话,就一个‘给’字(板书“给”)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了呢?”学生提出应该读书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儿子前往探望时在岛上栽种了许多花草,给高尔基带来了无比快乐。后来,高尔基写信给儿子,告诉他:“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故事对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教学这一课时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明“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觉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对“给”的深刻领会,对“愉快”的意义把握,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本课时确定了“谁给了谁什么,怎么‘给’”这个研读话题。要使课堂有所生成,光有研究的话题还不行,还要有主动研究的动机和积极的研究情境。所以教学中,以谈“快乐”导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切身感受畅谈“快乐”之后,提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使他们处于愤悱状态,心中升腾起读书研究的强烈愿望,从而创设出一个积极探究的情境。]

二、揭示课题,初读感知,浅层研究。

1、揭题:“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

2、初读感知,浅层研究:“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①这句话是谁说的?②课文中,谁给了谁什么?”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然后交流,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课文中讲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或愉快。相机完成板书:

三、深层研读,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过渡:“初读课文后,你们对‘谁给了谁什么’就有所发现,学得真是不错!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深入、具体地研究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怎么‘给’的,好吗?”

(一)研读第2自然段,初悟“给”意。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现:“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谁给了谁什么?”学生交流,从“休养”和“探望”两个词交流各自的想法,知道儿子的探望给高尔基带来了亲情和关爱,从而意会到“探望”就是“给”。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探望”一词。

2、再次朗读:“所以,读这段话时,我们要注意突出这两个词。试着读读好吗?”

[探究,因学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内容和途径。语文学科的探究应具有“语文”的特性,无论是探究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的,还是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都不可抛却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根本任务,它探究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语言文字。这里的设计体现的就是这种语文探究:读文抓词,借助一些字词读文会意,品味悟情。]

(二)研读第3自然段,领会“给”意。

过渡:“读书时就应该这样,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现去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1、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堂交流,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注意,用心听同学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3、整段读悟:“同学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描述画面时,教师注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在交流时板书“栽种”一词。

[这里的教学,从读切入,在读中进行,在交流中铺展开去,又在读中收拢、结束。学生在反复、充分、层层递进的读中,感知、品味,感受着语言,进行着与文本的对话;又在交流中,进行着生生间、师生间网络状的对话、沟通,在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画面:有的或许是只有镢头那么高的儿子,不远万里来到小岛,顾不上休息,栽种着各种花草,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的或许是儿子在跟高尔基依依话别;有的或许是两个画面都有。从而对“儿子栽种花草”、对儿子的“给”建立起丰富的表象,深刻地领会“给”的丰富内涵。]

(三)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美好”。

1、展现画面,激发读书兴趣:老师一边说着:“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一边展开画面,然后问:“美吗?(稍顿后)课文中描写的也很美,想读读吗?”

2、自由读悟:“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你会有所发现有所感受的。”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然后评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在哪里?”在学生读议时,教师相机点拨:①“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想像一下,会有哪些颜色的鲜花?②“花儿轻轻摇晃”是怎样的?它们好似在干什么?

4、听老师读第一句话,读后交流:“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学生交流,体会到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鲜花的美好,还流露着高尔基的喜爱之情。

5、感情朗读:“现在你想怎么来读这段话呢?”

[领悟“美好”的含义,对“愉快”的意义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习第4自然段时,要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鲜花的美丽,并产生愉悦之情,还要深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之情,从而领悟到“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指鲜花,还指一份愉快,一种快乐。]

(四)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过渡:“高尔基真的高兴吗?赶快读读第5自然段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指名朗读:“你觉得他高兴吗?能用读来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

3、深入研究,体会“愉快”:“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学生说议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扣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和“愉快”:“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由学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由学生说)。”

4、感悟“美好”:“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这一段的学习仍然是在读进行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真切地体会到高尔基的“高兴”之情,进一步感悟“美好”的含义。]

三、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用自己的话描写课文第4自然段中鲜花盛开的情景。

附板书:

探望

栽种

总评:凸显人文性的课堂是一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惟课本,不惟教案,关注的始终是学生——完整意义的人!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存在状态,关注他们主体性发挥,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生命成长。这种生成性的教学需要设计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板块,安排教学步骤,运用能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教学语言。更重要的是,采用属于学生自己的“读”的操作机制。为何说“读”是属于学生的呢?因为:①读是一种原生态性的实践方式。学生读书是自己在读,自己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学生当时是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就以怎样的状态进行读,即使外在有什么影响,仍然是他们自己进行着读,是他自己原生态地实践着。②读是一种独特的建构过程。只要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他总是带着一定的阅读期待来读书的。在读的过程中,他会自动地调动自己生命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经验,与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匹配、组合,产生各自的理解、认识和感受。所以说,读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以读为本的教学是凸显人文性的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这篇教学设计,以读为本,还学生“读书”的权利,给予读书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这空间,指的是学生在读书时,完全不受外在的牵制,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匹配着、建构着、生成着。这种建构性、生成性的空间还体现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给大家读一读”、“听他说一说”;“从他的朗读中你有何新的发现”、“听了他说的,你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的交往中,学生在倾听、在沟通、在合作,在建构、在生成。这样的课堂必然弥漫着人文气息。]

拓展阅读

1、幼园中班健康做朋友》及学反思

中班健康做朋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题学活动当中,让幼认识筷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的愿望,学习使用筷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锻炼幼的反应能力,提们动作的协调性,快来看看幼园中班健康做朋友》含反思吧。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认识筷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的愿望。

3、锻炼幼的反应能力,提们动作的协调性。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握筷姿势图PPT、各种各样的筷PPT、室布置成餐厅:四张餐桌,菜肴12盆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进入餐厅、认识餐厅幼进入餐厅找座位。

二、认识筷

1、认识餐具,了解筷

(1)提问交流,认识各种各样的筷

2、老师小结

三、学习使用筷

1、幼第一次尝试使用筷

(1)幼用筷练习夹菜,吃菜。

(2)幼介绍自己吃了什么。

2、学习讨论筷的正确使用方法(结合PPT)

(1)请1-2位孩示范自己使用筷的方法。

(2)幼欣赏PPT,了解正确的握筷的方法。

(3)幼拿着筷跟着歌分句练习。

3、幼再次尝试使用筷

(1)请小朋友用刚才学会的方法夹馄饨到自己的盘里。

(2)幼交流:我是怎样夹馄饨的,用筷夹了几个馄饨。

4、夹豆豆比赛

(1)讲解比赛要求。

(2)幼比赛师提醒幼要用筷夹。

(3)幼数豆豆,比出夹豆豆冠军。

四、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让幼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评的理由。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学中,师首先要以孩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学手段方法,从而让每个幼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每个幼的学习积极性。

扩展阅读:筷,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华夏饮食化的标志之一,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化圈。

2、幼园中班健康做朋友》及学反思

《中班健康《会用筷》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健康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健康《会用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体验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小手的灵活性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幼人手一双筷、一只碟;每组一个小筐内放薯条、小馒头、彩虹糖。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我在一开始就直接出示筷引入,充分的调动了幼的学习情绪,并介绍它的来源用途,激发幼操作筷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础。

2、学习活动。

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第一次练习前,我没有强调使用筷的动作要领,让幼练习自由练习,让幼带着疑问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然后师再讲解使用筷的动作要领。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3.实践活动。

学习筷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提供了薯条,小馒头、彩虹糖,让们通过夹薯条,小馒头、彩虹糖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最后是小结使用筷的好处。

活动前组织谈话活动:说说筷的作用并介绍筷的来历。(筷最大的用处是作为餐具供大家使用,筷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

在实践活动后组织讨论:为什么某某小朋友能迅速地用筷夹起食物,某某小朋友食物夹得很慢?是怎么拿筷的? 结论:要用正确的姿势拿筷、夹食物时先要张开筷,夹住食物后要夹紧。

最后可做游戏:

1、将幼分成5组,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玻璃弹珠夹得多。

2、每组评出夹得最多的幼,鼓励其们学习,平时多练习使用筷

是幼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自于实际生活,孩们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用筷吃饭。《纲要》中提出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在为幼提供一些必备的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们一起收集较为合理,让幼按自己的意愿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幼的发展需求,幼园一般安排在中班开始让幼学习使用筷吃饭,为了培养孩对学习筷的兴趣,我选用了幼喜欢吃的食品,根据孩的能力提供的食品又分不同的层次,如长条的薯条,大又圆的旺仔小馒头、小又圆的彩虹糖。让幼在夹夹、吃吃、说说中学会使用筷。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民主、宽松、动态的育环境,给予孩自由发挥、大胆尝试的广阔空间,让孩了解发现筷的多种用途,激发孩主动学习使用筷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幼不仅学会了使筷,还增强了自己要动手的勇气信心,使幼在比赛中增强了动手的乐趣会用筷的自豪感。

3、幼园中班健康做朋友》及学反思

中班游戏做朋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学活动当中,让幼了解筷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的愿望,学习使用筷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激发了幼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快来看看幼园中班游戏《做朋友》含反思吧。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的方法,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

2.了解筷的不同外形特征,有乐意使用筷的愿望。

3.激发了幼的好奇心探究欲望。

4.培养幼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不同)

活动过程:

一、幼进入餐厅,认识筷

进入餐厅后,马上就看到用餐的筷,由于每位幼用的筷都不一样,引起了幼对不同特征筷的兴趣。在这过程中,师着重从色彩、材质、造型方面引导幼互相观察、交流、概括。知道西方人吃饭用刀、叉,只有我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才用筷,筷就是中国人发明的。

二、游戏:娃娃中餐馆。

第一盘炒什锦:(有各种蔬菜、荤菜)请小朋友用筷夹一些蔬菜荤菜到自己的盘里。(提醒孩只能用筷夹不能用手抓)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幼会用筷夹菜,可有的幼怎么也夹不起来。怎么办呢?让会用筷夹菜的幼来传授经验。师再一起将用筷的方法编成歌:小小筷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拿起小筷;食指中指管外筷,无名指放在里筷下;轻弯食指中指,夹起饭菜吃得香朗朗上口的歌并配上PPT进行演示,不仅生动有趣,也深受幼的喜爱。

第二盘是馄饨:幼用刚学会的方法学夹馄饨,数数每人能吃到几个馄饨。让幼在吃馄饨的游戏中,巩固练习用筷的方法。在活动中师深入观察幼的反应各种表现,关注个别差异,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找到适合的联系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盘是夹豆比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夹豆豆,比比谁夹得又快又好。共同比赛,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享受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大家来评"进餐小明星"。

最后让幼评出今天的"进餐小明星",并说说理由。幼都会从用餐技能、礼仪等方面来评。在评的过程中,让幼了解用餐时不玩筷、不用筷乱翻菜肴、不巧大餐具等等用餐的礼仪。

学过程创设成餐厅游戏的"情境学",为幼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角色间的情感交融、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将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镶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中,能形成以"真"*,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手段,以"美"为整合,以"周围生活"为源泉的情境学。

1. 以"真"*--根植幼的现实生活。选择与幼生活密切的"做朋友"作为学内容,紧密联系幼的生活实际。真实的情境,使孩们能身临其境、如鱼得水。

2. 以"情"为纽带--达成师生的情感交融。建立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是学强有力的纽带。活动中,师为幼营造共同进餐的平等又融洽的师幼合作关系,并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导给幼,以自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幼的情感。情感交融反映了师幼之间既悦纳自己,又接纳了对方,在共同参与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形成积极谐的师生关系。

3. 以"趣"为手段--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喜欢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参与各种有趣的学活动。创设"娃娃中餐馆"这个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能吸引幼的注意力,使幼在"情境-幼-师"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推进、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在这样的磁场环境中,三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活动中,师为幼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练习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学的个性学习,让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做到所有幼的充分活动,达成积极的师幼互动,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

4. 以"美"为目标--实现有效的学整合。"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学要像艺术那样吸引幼。在学中,我们创设美的场景,美的画面并配合歌音乐,将场景、游戏、情感、行为、语言融为一体……以"美"为突破口,以"美"为追求的境界,一方面利用美,另一方面进行"美"的熏陶*。在"娃娃中餐馆"的情景中,让幼欣赏各种不同特征的筷,并自己尝试使用筷,使双手的动作更加优美协调。在进餐的过程中,了解安全常识本礼仪,学习怎样做个"行为美" 的明人。修改后的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之美、活动过程的情景之美,活动手段的多样之美。

活动难度不断提升,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在进餐游戏中不断操作练习。

扩展阅读:筷,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0438.html

热门阅读

  1. 用差距造句
  2.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范文
  3. 镇中心幼儿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
  4. 业务委托协议书
  5. 教师孝道心得体会精选
  6. 读席慕蓉诗集有感
  7. 简短的好朋友生日祝福语
  8. 描写动物的散文600字
  9. 励志的句子说说心情
  10. 关于夏日荷花的诗句
  11.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12. 人何时变老美文
  13. 经典的三八妇女节的祝福语大全
  14. 经典睡前故事
  15. 表示纠结心情的句子
  16. 201年闺蜜结婚创意祝福语
  17. 我的读书手抄报内容
  18. 快乐的滋味抒情随笔
  19. 生命倒计时我们在最美丽时没有错过纪实故事
  20. 优秀班集体的颁奖词范文
  21. 关于大学班长自荐书经典范文
  22. 周末短信祝福客户60条
  23. 《小松鼠找花生》的语文教案
  24. 称赞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25. 给朋友爱人恶搞春节祝福语
  26.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美文
  27. 语文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28. 精彩唯美伤感的句子
  29. 形容谷雨节气的古诗
  30. 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31. 写谷雨的古诗
  32. 墓志湾这个历史很靠谱散文
  33. 有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范文
  34. 安全小故事大道理
  35. 小满节气诗词
  36. 港务公司的安全工作总结
  37. 中秋贺卡祝福语大全
  38. 小学写事作文:快快乐乐过元宵节100字
  39. 席慕容优美诗歌鉴赏
  40. 精选端午节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22 11:33:19
本页面最近被 10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6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