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影出示:称赞像冬日的阳光,给人带来温暖;称赞像夏天的轻风,给人带来凉爽。
2、 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
3、 师述:称赞真的有如此魔力吗?(板书)有,不信,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的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师述:老师想叫几个同学读,每人读二个自然段。这样吧,你们先选好自己喜欢读的章节,再练上几遍,把它读得很棒很棒再读给我和小朋友听,好吗?
4、 学生练读。
5、 学生个别反馈。(每个学生读后,要求其它同学评价,并引导称赞别人。)
6、 齐读课文。(读后教师积极计价。
三、在理解课文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 这个故事中写了谁称赞谁呀?出示:_________称赞___________。(学习生字:刺猬)
2、 它们分别是怎样称赞对方的,把相应的句子划出来。
3、根据此提示反馈:出示:_______称赞______,它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
A:显示:“你真能干 ,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指导朗读,继续要求同学间积极评价(称赞对方),学习生字:板凳,并书写“板”字。
B:显示:“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指导朗读,继续要求同学间积极评价(称赞对方)。
4、听对方的赞美,它们有了什么感受和改变呢?请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5、对相应自然段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范读,让学生称赞)学习生字:瞧、椅
6、出示:听了______的称赞,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四、整理字词
1、 出示:粗糙 但是 傍晚 采果子 背着 但是 傍晚
椅子 留下 瞧 清晨 消除
能干 自信 心意 疲劳 板凳 刺猬
(没随课文学过的用红色标出,要求写的绿色标出)
2、 自由读,抽查读,开火车读。
3、 写字(绿色的字)。
4、 个别作业展示,并让其它同学称赞。
五、作业(略)
拓展阅读
1、高效课堂《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中心小学 王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句。
(2)德育点: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孕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品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句子,锻炼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的图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山河”,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索资料了,那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对黄河的了解。(生说)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的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唐代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了描写黄河的两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翻江倒海不复回”,现在著名作家刘白羽以这句为题写下了一篇散文(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文。
我们本节课的目标有哪些呢?
找学生读一读。
二、出示自学提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
3、作者共几次几个角度看到了黄河?地点在哪里?作者的感受如何?
4、找出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句子和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5、你想对黄河说点什么心里话?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提纲一汇报
找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提纲二汇报
找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原因,交给小组长。 提纲
三、四汇报
跟随作者去看黄河,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师: 板书 记忆中 兰州 刘家峡 飞机上 相机 平视 俯视 仰视
生读出具体的语段,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如何。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说吗? 提纲五汇报
出示黄河被污染的图片,说一说感受,今后应该怎样做?
生汇报,师补充
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汇报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领略了黄河的汹涌澎湃,同时我们也在为母亲河担忧,污染的情况让人震惊,所以希望我们从身边做起保护我们的黄河,让他渊源的流淌下去。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
刘家峡看黄河
无数据龙飞旋而上
冰霜塑出的雪峰
忽明忽暗的长带子
梦幻奇景
万千璎珞闪粉飘荡
利剑插过深山
2、《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优秀
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机出示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一叠",数量词,一堆的意思。"一尺来高",表明文件之多。短短的一个夜晚,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明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紧张,工作量很大。
2,"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是写周总理审稿的情形。"浏览"是大略的看。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的审阅。说明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考,充分反映了周总理审阅文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的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总理一夜工作多么辛劳!一夜的时间批阅完了"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也说明总理工作效率很高
3,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的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喝了一会茶",表明休息时间非常短。"公鸡喔喔的叫明了",表示天亮了。再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周总理让作者去睡觉,自己一直在批阅文件,叫醒作者后又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最后一篇稿子,现在刚喝了一会茶,天就亮了。说明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工作时间多么长啊!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可见周总理是日以继夜的工作,工作劳苦。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体会周总理的品质。
3、《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学设计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评:激趣导入,以孩子喜欢的形式直观展现地球,让他们看到地球美的一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意图,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切入课题后,设疑,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评: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读得也有感情,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让学生想象地球母亲的样子,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评: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多自己搜集查阅资料,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评: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段内容较简单的情况下,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发表的平台。让他们结合实际谈感受,谈想法,更是尊重了学生的个体。]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评:为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为学习者提供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审美和思想的独创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自然资源类别具体特点人类破坏行为造成后果
[评与思:该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充分朗读,读中见悟;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4、高效课堂《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的
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教后记:
5、高效课堂《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古诗三首》,“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黄山云海》和《五岳之首———泰山》两篇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描写了作者几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情景,或惊心动魄,或安逸平静,或雄伟壮观,或让人惊叹,让读者领略到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磅礴雄壮的“形美”和哺育千秋万代的“神美”;《古诗三首》通过伟大诗人流芳千古的名诗佳作,展现了泰山、黄河、长江等祖国壮美山河在古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中的万种风情;《黄山云海》择黄山一绝———云海,将瞬息万变的云海描写得栩栩如生;《五岳之首———泰山》则对五岳之首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饱览众多景观名胜。这几篇课文如同带我们走进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画廊,一幅幅景色美不胜收,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爱美审美的情趣更加浓郁,眼前矗立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流淌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豪迈情怀。“能说会写”板块紧扣主题,情感上一脉相承,畅言谈感受,倾笔诉真情,从读佳作到谈感受,再到写真情,构成了吸纳、内化、倾吐的学习过程。
从编排意图上讲,这是一组写景的文章,一是要让学生通过名家笔下描写的祖国山河培养爱美、审美的情趣,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之情,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二是通过阅读实践过程,掌握一些阅读写景类文章的基本方法,积累好句佳段;三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目标要通过读、说、写、做(语文综合实践)的过程,通盘考虑,整合处理。
因此,教学本单元,要紧紧抓住“祖国山河”这一主题,既心有全局———整体性,又要注重单元各部分内容间的关联和在达成目标中的侧重,特别要关注“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间的协同作用,在主体课文教学中注意为后面内容的教学做好知识、方法、情感
的铺垫和准备,如阅读写景类文章的方法、谈感受的方法、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等。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的一篇散文。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化自李白的诗作《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出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结构分析〕
本文描写了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
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在刘家峡所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第二层(第2~3自然段),写刘家峡黄河的雄伟壮观。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在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飞机上升过程中看到的景象。
第二层(第6自然段),写在飞机上看到的梦幻一般的黄河。 〔语意理解〕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此句为下文描写在刘家峡看到的黄河的雄伟壮观做了铺垫,使兰州的黄河与刘家峡的黄河形成鲜明的对照。
“黄河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40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那是何等惊心动魂的气概呀!”
这是作者40年前第一次眺望黄河时的印象。“奔腾呼啸的激流”是永远刻在作者脑中的,对黄河的第一印象。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南下自此向东转弯,因附近有风陵而得名。同蒲铁路经此,经黄河大桥通陕西省孟塬。为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冰排”,大块的浮冰。“天崩地裂”,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像天塌下来、大地裂开一样。也说“天崩地坼(chè)”。“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在作者的记忆中,黄河是雄壮豪迈、排山倒海的奇观,作者的这个印象也与兰州段黄河的安逸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刘家峡,黄河向我展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
此句为下面对刘家峡黄河描写的总起句。说明了作者对刘家峡黄河的总体印象———雄伟壮观。“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出奇之处。刘家峡,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甘肃中部永靖、临夏和东乡族自治县三县间,长约11千米,落差18米,富水力资源,峡口建有刘家峡水电站。
“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直耸高空,巍然不动。”
这段文字详细、生动地描绘了刘家峡黄河的雄伟壮观,是对总起句的注解。句子的开头以设问提起,更加突出了黄河之壮观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三个“如”字连用,强调了黄河气势的雷霆万钧。“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利用铀、钚等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和破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蘑菇云”,由于原子弹、氢弹爆炸而产生的蘑菇形的云状物,其中含有大量烟尘。火山爆发及星体碰撞等也能形成蘑菇云。“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这段文字暗喻了黄河水势之壮观、威力之宏大有如原子弹爆炸一般,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那奔腾的黄河水发出千万惊雷般的轰鸣。”
此句为仰视所见。“ 岩壁立”,高而险的山岩如峭壁一样耸立。“万仞”,仞,古时8尺或7尺叫做一仞,万仞,形容山非常高。“摩天”,跟天接触,形容很高。从仰望的视角来看,峡谷两岸的山峰愈显得高耸入云,险峻奇伟。“烟雾缭绕”是黄河的奔腾咆哮撞击出的遮天的水雾。“惊雷”是使人震惊的雷声。黄河水的奔腾咆哮之声用“千万惊雷”来形容,可见其声势之浩大,气势之雄壮。
“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这是从坝顶俯视的黄河全景。前文的平视、仰视根本看不清黄河奔流的状态,满视野只有一片烟雾缭绕,满耳只听到万雷轰鸣。而在坝顶俯视,则看清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状态———“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扭”字,无比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旋涡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其水量之大,水流之急,以至于由于剧烈撞击产生的浪头竟高过了岸上的山头!激流与浓雾飞旋而下,波浪互相撞击,猛烈地向上涌起,向前翻滚,其势浩荡,其状汹涌,其神雄劲。三个“远去”连用,抒发了“大河东去,大浪淘沙”的豪迈情怀。
“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是在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
一个简短的过渡,将镜头切换到飞机上。也说明了上文所看到的无比壮观,还不是我所见到的“真正的”黄河雄姿,极大地激发了读者随作者共同一览黄河真正雄姿的愿望。
“一种出乎意料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大地之上!”
这是在万米高空俯瞰到的神奇的黄河:它像天宫的仙女无意间飘落的玉带,若明若暗,飘忽闪烁,弯弯曲曲,飘落凡尘。“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这幅图景简直让人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甚至产生了梦幻一般的感觉。
“这情景真让人惊叹。”
此句与上文在刘家峡看到黄河奔涌时的“这场景真有点惊人”形成对照。黄河的浩浩荡荡,雄劲豪迈只是有些使人吃惊;而高空鸟瞰下的黄河之美则令人不禁惊讶赞叹!“有点惊人”与“让人惊叹”的对比,更生动地反映出此时情景给作者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从侧面表现出黄河于惊涛骇浪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美。
“苍莽的母亲大地啊,是你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
此句由赞美黄河转而赞颂孕育了黄河的祖国大地。“苍莽”,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指黄河的发源地马曲,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所以,对黄河的赞美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就是对祖国母亲的赞美。
“它纵横奔驰,滂沱摇泻,呼啸苍天,排挞岩谷。”
此句继续赞美黄河的雄劲气势。“纵横奔驰”,指黄河奔放自如,势不可当。“滂沱摇泻”,形容黄河水量巨大,一倾千里,气势雄壮。“呼啸苍天”,指黄河涛声巨大,如苍天中万雷轰鸣。“排挞岩谷”,挞即打,指黄河惊涛拍岸,巨浪涛天,劈打着岩石和山谷。
“这时,一曲赞美黄河的嘹亮歌声,从我心中飞出,飞向长天,飞向黄河,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黄河的雄伟神姿令“我”震撼,令“我”惊讶,是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条雄伟而美丽的河流。“我”赞美黄河,“我”赞美苍莽的母亲大地,赞美我们的祖国!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歌唱。
〔写作特点〕
1.按刘家峡和飞机上观黄河的不同所见和感受结构篇章,层次清晰,结构整齐,思路鲜明。
2.综合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黄河的雄伟气势与神奇风采,生动传神。
3.不断变换视角,呈现黄河在各种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通篇文字激荡着一股磅礴气势,抒发了对黄河和祖国的热烈之爱,豪迈雄壮,震撼人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 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主动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诗歌。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把多种方式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把摘抄作为深化理解、梳理感受的重要途径,把背诵作为内化语言、厚实积淀的重要手段,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1)导入新课。
导课1:谈话导课,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导课2:激情导课,营造一个图文并茂、音像交融的情境,让学生伴着雄伟的音乐,看着黄河纵横奔驰、一泻千里的雄姿画面,听着激昂高亢的诗歌,相机揭题。
(2)初读,读通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新词很多,因此读通课文和对新词有个感性的理解是教学关键的前提。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激发起阅读的兴趣,给以充裕的自读时间,是可以自主完成这一目标的。
①自主学习,读通课文。让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通过小组互助、同桌互帮、朗读展示等激励措施使学生勤于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教学的难点是课后生字、多音字及难读字的正确读法,教学前应该有所预设,对学生帮学、交流不到位的,应适当帮助,做到放扶有度。
②小组帮学,理解新词。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画出新词,通过多种方法交流,从感性上理解。对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生僻的词语很多,如果不能有个初步理解,会对下一步理解句段、体会感受构成障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这个阶段较为集中地理解词语。所谓感性的认识,是指对于一个词语,可以由此想象到一个画面、一个情境即可,不求精确、全面地解释。下面是几种感性理解词语的方法提示。
归类理解,如找出课文中“细雨蒙蒙”、“晴空万里”、“霏雨初霁”等描写天气的词语,找出“天崩地裂”、“万雷轰鸣”、“汹涌澎湃”、“纵横驰骋”等描写磅礴气势的词语。
图示理解,如通过画简笔画或课文插图理解“层峦叠嶂”、“
岩壁立”、“万仞摩天”、“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如通过“细雨蒙蒙”和“晴空万里”来推想“霏雨初霁”的意思,联系自己看到过的瀑布想象“天崩地裂”、“一泻而下”、“汹涌澎湃”的意思,联系旅游名山大川的经历或者从影视中看到过的情景,想象“层峦叠嶂”、“ 岩壁立”、“万仞摩天”的意思。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①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下面表格的第
一、二列。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①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即在刘家峡和从乌鲁木齐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②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分别画出这两部分中描写黄河的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品味体会。
诵读:对这两个重点部分,要多次出声练读,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的风采”,读出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学生表演读、教师范读、语气对比读、句式对比读等形式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变文字为画面:把眼前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卷,一边读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享受作者形象的语言带来的魅力。可以是一边默读一边想象,也可以选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来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摘抄和旁注:把自己认为好的段落摘抄下来(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标记出来),在印象最深的词句旁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或是对景色的赞美、或是对作者遣词造句的评判、或是抒发自己的感受,均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点评做好旁注的指导。
③梳理学习成果,填写上面表格的第
三、四列。其中第三列的“景色”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
(5)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美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最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山峦的:
„„
也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几个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的笔顺和“魄”的笔画。
(3)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4.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资料
〔刘白羽〕 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的青年作家,奔赴**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路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
山麓的马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侯度猿人;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距今10000—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都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
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黄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500米3/秒。有洮河、湟水、天宝河、汾河、渭河、洛河、泌河等支流。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峡谷,水流较清;河口至**省孟津县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含泥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于地面的“地上河”。黄河在建国以前经常泛滥成灾,历史上较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建国后,在上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并兴建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在下游修固堤岸,进行综合治理。沿河重要城市有兰州、包头、郑州、济南等。黄河著名的壶口瀑布,雷霆万钧,奔腾而过,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著名的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由此产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霏雨初霁〕 霏,(雨雪)纷飞;霁,雨后或雪后转晴。下过纷飞的雨后刚刚转晴。
〔层峦叠翠〕 层,重叠,重复;翠绿的山峦重重叠叠。
〔静谧〕 安静。
〔云海怒涛〕 云如海潮一般泛起汹涌的波涛。
〔璎珞〕 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万弩齐发〕 弩,弩弓,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无数的箭一齐发出。
〔长风一拂〕 狂风吹过。
歌曲:相信自己 演唱:零点乐队 多 少 次 挥 汗 如 雨 伤 痛 曾 填 满 记 忆 只 因 为 始 终 相 信 去 拼 搏 才 能 胜 利 总 是 在 鼓 舞 自 己 要 成 功 就 得 努 力 热 血 在 赛 场 沸 腾 巨 人 在 东 方 升 起 相信自己 wo.......... 你将赢得胜利 创造奇迹 相信自己 wo.......... 梦想在你手中 这是你的天地 相信自己 wo.......... 你将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相信自己 wo.......... 当这一切过去 你们将是第一 相信自己 wo..........
徐怀钰 我是女生
你不要这样的看着我 我的脸会变成红苹果 你不要像无尾熊缠着我 我还不想和你做朋友 你不要学劳勃狄尼洛 装酷站在巷子口那里等我 你不要写奇怪的诗给我 因为我们没有萍水相逢过 我是女生 漂亮的女生 我是女生 爱哭的女生 我是女生 奇怪的女生 我是女生 你不懂女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