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山雾》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06 09:38:42

西师大版《山雾》优秀教学设计

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和个体收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引导、点拨学生的困惑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抓住本文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地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

1苯柚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毖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绷系生活实际,把课文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材简析

《山雾》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期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儿童散文,采用拟人手法,把山雾当做一个调皮可爱的娃娃,让山雾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山雾也和孩子们一样贪玩,到处钻,到处跑,多么可爱啊!课文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山雾在清晨由山下渐渐升腾,并在山林中弥漫,以及太阳出来后,变成露珠的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山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字卡片。

1敝傅佳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毖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焙⒆用牵我们生活在黄瓜山上,夏天的早上我们到学校读书时,眼前白茫茫的,它不是烟,也不是沙,它是什么呢?

2蔽硎窃跹升起的?又是怎样消失的?你们知道吗?

3苯裉煳颐蔷鸵黄鹄囱习《山雾》一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检查生字

1鼻胪学们认真想想,平时你们见到的雾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同学自由说)

2笨挝闹械纳轿碛窒袷裁茨兀壳胪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告诉我。(读通、读顺、读准确)

3笨挝闹械纳轿硐袷裁囱剑磕忝窍不端吗?那么课文中的生字娃娃都成了你们的好朋友了吗?下面就请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4背鍪旧字卡片,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娃娃。

5蹦闶怯檬裁春冒旆记住这些生字娃娃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1毖习第一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段,用笔标出来。

你们是从哪段知道山雾像贪玩的孩子的?

自由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山雾贪玩的?请把它们勾出来。(看看山雾是怎样做的,找出动词)

请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老师板书下来),再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好动词)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当山雾这个孩子?谁来跑一跑,钻一钻?

体会“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谁能把贪玩的山雾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评价一下。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第一段有几句话?写山雾的什么?山雾怎么样?(抓住重点词语读中体会)

2彼能让这么贪玩的山雾听话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

是谁让山雾不见了?它们到哪儿去了?(自由说)

山雾这么听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心中的山雾。

请同学们看看第二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太阳出来了,山雾怎样了?

四、朗读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去感受一下又贪玩又可爱的山雾。(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看到的东西最多最美。

你们刚才看到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美美地读课文。(把自己融入文中,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下去画一幅晨雾图,并说说你画了些什么,它们在雾中像什么。

六、板书

山雾贪玩、跑、钻

(听话)悄悄、躲、偷偷

拓展阅读

1、北比的应用一等奖

六年级数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1、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用数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生感悟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习数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思想。

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

如果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肯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生的回答,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请同们打开科书的54页。出示材54页例2

阅读与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 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

分析与解答:

(1)、稀释液:500ml

总分数:1+ 4=5

1 : 4表示什么意思呢?

浓缩液:水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 4 。

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方法一:

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浓缩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顾与反思: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第1、2题。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按比的配制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a、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b、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3、4题。

2、北比的应用一等奖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具:多媒体课件

一、创情境,激发兴趣

小调查: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7,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3月12日是植树节,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出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习的“比的应用”

二、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出示题目:老这有一筐橘子,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幼儿园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课件显示)

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的同想到要实际分一分)

: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分一分

(老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生小棒的数量,生按3:2分小棒,**)

:分好了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先给班3根,小班2根;然后再给班3根,小班2根,就这样一共分了8次分完。由此可知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生2:我们前两次分得跟他们一样,第三次我们发现剩的太多,我们就给班分6根,小班分4根,就这样又分了两次分完,结果也是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生3:我们的分法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按3:2来分,因为小棒有一堆,我们就想给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后来发现不够,就给班15根,小班10根,剩下的再给班9根,小班6根,正好分完。

:虽然分得结果一样,但是你们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可见同们是用心、用脑去想了。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过科家们的无数次试验得来的,希望你们把这种好的习方法保持下去。

: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1:我觉得不管怎么分我们都要按3:2的比来分,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小棒的个数比是3:2.

生2:我发现6:4,30:20,15:10,9:6结果都是3:2。

生:我觉得按3:2的比分和我们以前过的平均分给两个人不一样,因为平均分后两个人每人分得的个数相同,而按3:2的比分两人分得的个数不同。

:实际上以前我们过的平均分就是按照1:1进行分配的。

:如果现在有140个橘子又该怎么分?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生1:我觉得现在橘子数目了,再像刚才那样一次一次的分太麻烦,实际上按3:2来分的意思就是班3份,小班2份,还是先算出来再分比较好。

生2:。。。。。。

比较不同的方法,说出你的解题思路,并找找他们的共同点(课件展示)

方法一:列表法

方法二:画图

3+2=5 140÷5=28(根) 28×3=84(根)28×2=56(根)

方法三:列式

3+2=5 140× =56(根) 140× =84(根)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同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三、运用新知,以致用

1.独立完成材56页“试一试”,集中反馈。

2.独立完成材56页“练一练”2题.,找生板眼,集中反馈,讲解不同的解题思路。

3.用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归纳拓展,巩固新知

材56页 故故事

五、总结全课

1.生看书回顾本节习内容

2.对于这节课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3.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作业:

按不同的比例把糖和水配成糖水,品尝之后,记录好你最喜欢的糖水比例。

分享:

3、望天门一等奖

1、理解《望天门》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 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第一课时

一、释题:

天门: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在江南的叫东梁。两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

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

1.同座对讲。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图上要有青、江水、孤帆、太阳。

七、板书

张贴生的画。

反馈:

朗读 讨论

作画 背诵

4、八年级数上册《2 立方根》

一、内容与分析:

(一)内容:探索立方根的概念、算和简单性质.

(二)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立方根的概念及算.主要是通过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与归类,探索立方根的概念、算和简单性质.(如知道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立方根运算,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和技巧)

二、目标与分析:

(一)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

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二)分析:.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在习了平方根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

三、支持条件分析: 四、问题诊断分析:本节中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所以在中应强调一个数总有立方根,但未必总有平方根,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

五、过程: (一)复习引入、类比

提问:

(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a≥0)的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什么?

(3)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何关系?

(4)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区别和联系?

强调: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

(5)为了前面场景的问题中,需要引出一个新的运算,你将如何定义这个新运算?

2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

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3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

方根(cube root, 也 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3是-27的立方根,

(三)初步探究

1、做一做:怎样求下列括号内的数?各题中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

( )=-( )=0.001 ; (2)(1)

2、议一议:

33273( )=0. ; (3)641

点击查看更多西师大版《山雾》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9449.html

热门阅读

  1. 清明的诗歌:清明雨
  2. 先道歉的是天使美文摘抄
  3. 医院护理的年终总结范文
  4. 弟子规里的小故事
  5. 领导生日的祝福词
  6. 大学生暑期农村教育战线实践报告范文参考
  7. 巧借评语促写作范文
  8. 设备安装合同样本
  9. 民间故事:岩画的秘密
  10.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论文
  11. 端午节最幽默搞笑的短信祝福
  12. 酒类产销管理办公室酒管工作总结范文
  13. 关于秋雨的相关古诗句
  14. 最新场地的租赁合同范本
  15. 食品安全最重要教学教案
  16. 做一个有理想学生的发言稿
  17. 2018辞旧迎新对联
  18. 课文《黔之驴》教案范文
  19. 小学话题作文:快乐的除夕夜
  20. 关于土的诗句
  21. 大班音乐《春天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
  22. 快乐的春节作文300字
  23. 经典赞美母爱的诗句
  24. 小村风景散文
  25.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26. 关于送女友的小年祝福语
  27. 冰心的散文作品
  28. 沁园春雪试讲教案
  29. 席慕容散文鉴赏《给我一个岛》
  30. 回忆那些的年味的作文
  31. 公司销售管理员的工作总结范文
  32. 《狮子和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3. 2016赞美护士的护士节祝福语
  34. 写就对了杂文随笔
  35. 电子工艺实习的报告范文
  36. 201年清明节伤感祝福语
  37. 托福高分11经验总结范文
  38.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39. 香港回归纪念日的祝福语微博
  40. 数星星的孩子课文的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1:05:14
本页面最近被 23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宁夏,TA在页面停留了 10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