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鉴赏《给我一个岛》
你知道吗?在那个夏天的海洋上,我多希望能够象她一样,拥有一个小小的岛。
她的岛实在很小,小到每一个住在岛上的居民都不能不相识,不能不相知。
船本来已经离开码头,已经准备驶往另一个更大的岛去了,但是,忽然之间,船头换了方向,又朝小岛驶了回去。
我问她为什么?是出了什么事吗?
她微微一笑,指着把舵的少年说:
"不是啦,是他的哥哥有事找他。"
码头上并没有什么人,只看见远远的山路上,有辆摩托车正在往这边驶来。天很蓝,海很安静,我们也都静静地坐在甲板上等待着,等待着那越来越近的马达的声音。
果然,是少年的哥哥要他去马公带一些修船的零件回来,样品从码头上那只粗壮黝黑的手臂中抛出,轻缓而又准确的,被船上另一只同样粗壮黝黑的手臂接住了。没听到有人说谢谢,也没听到什么人说再见。只有船上的少年微微向岸上挥一下手,船就离开了。
回头望过去,小岛静静地躺在湛蓝的海上,在几丛毗邻的房屋之间,孩子们正在游戏追逐,用砳硓石砌成的屋墙听说可以支持一千年,灰色的石块在阳光下有一种令人觉得踏实和安稳的色泽。
再延伸过来,在岛的这一边,是连绵着的又细又白又温暖的沙滩,长长的一直伸到海里。天气很晴朗,海水因而几乎是透明的,从船边望下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海底的珊瑚礁。
我问她:
"这是你的家乡吗?"
"是我先生的,他是在这个岛上出生的。"
她的回答里有着一种不自觉的欢喜与自豪,让我不得不羡慕起她来。
船在海上慢慢地走着,在广阔的海洋上,船是多么自由啊!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坐船,喜欢那一种乘风破浪的欢畅,不论在那里,往前走的船永远能给我一种欢乐和自由的感觉。但是,我现在才明白,所有的欢乐和自由都必须要有一个据点,要有一个岛在心里,在扬帆出发的时候,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回来,那样的旅程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原来,自由的后面也要有一种不变的依恋,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
我多希望,也能够有一个小小的岛,在这个岛上,有我熟悉的朋友,有我亲爱的家人。
我多希望,也能够有一个岛,在不变的海洋上等待着我。
不管我会在旅途上遭逢到什么样的挫折,不管我会在多么遥远的地方停留下来,不管我会在他乡停留多久,半生甚至一生!只要我心里知道,在不变的海洋上有一个不变的岛在等待着我,那么,这人世间一切的颠沛与艰难都是可以忍受并且可以克服的了。
你说,我的希望和要求算不算过分呢?
【拓展】:
人物经历
1943年10月15日,席慕蓉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1949年,迁至香港,1953年,席慕蓉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师从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杨蒙中。
1956年,席慕蓉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锳老师。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
1959年,席慕蓉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3年,席慕蓉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1964年, 席慕蓉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后师从里昂·德浮斯教授。
1965年, 席慕蓉的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1966年2月,1966年2月,席慕蓉在比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1967年, 席慕蓉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68年,席慕蓉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1969年,席慕蓉 以萧瑞为笔名,在《*副刊》发表作品。
1970年,席慕蓉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席慕蓉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1976年,席慕蓉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1977年,席慕蓉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79年4月,席慕蓉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1980年,席慕蓉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981年,席慕蓉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1982年3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版《镭射艺术导论》。
1983年2月,席慕蓉的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7月与晓风、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1984年, 席慕蓉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拓展阅读
1、我在青春里爱过一个人的伤感散文
工作之余喜欢跟比较要好的同事聊聊天,同事都是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而我已经工作快四年了,虽然我比她们大,但是,关于爱情我们却有说不完的话题。
那天,同事A跟我们讲了一个她跟她男朋友的故事,同事A跟她男朋友是在刚上大学的时候确定关系在一起的,现在已经三年了,关系一直很好,同事A高中的时候谈了个男朋友小C,小C性格暴躁,一点小事就会生气,这也是同事A跟他分手的原因,同事A上了大学以后就已经很久没有跟小C再联系了,突然有一天,同事A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同事A想都没想就接起电话,原来是小C的电话,小C说,我现在在你上大学的城市,我们见个面吧,同事A自然不愿意,小C说,你不出来我就进你们学校找你,同事A知道小C有点偏激,就有点害怕了,挂了电话,同事A给男朋友打了个电话,男朋友说,没事,下课我去接你,同事A那一天都没有好好上课,生怕小C突然出现在她们教室门口,还好,那一天都相安无事,后来,同事A才知道,那个时候,男朋友怕小C趁上课的时候找同事A,居然逃了一天的课坐在她教学楼的楼下,同事A知道后感动的决定非君不嫁,同事们听了她的故事,既感动又羡慕,连连称赞她男朋友是个好男人。
听了同事A跟她男朋友的小故事,心里多少有点感触,我跟前男友是高中同学,一起去的大学,在大学也是同班同学,还是同桌,只是我们没有走过三年,我跟前男友是在第二天就是我们恋爱三周年的时候分手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分手也已经三年多了,同事A问我,你现在对他还有不舍么?我说,我不舍的是曾经的回忆,那你把他忘了么?我说,他真真实实存在过我的回忆里,怎么可能忘了呢?
是啊,怎么可能忘了呢?真心爱过一个人,怎么可能忘了呢?在大学的时候,我们是同班同学整天形影不离,他对我很好,一直都很好,他会在上课的时候睡觉,而我会认真听课,因为我们是同桌,他睡觉的时候总是要抓着我的手,一起去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他总是会买我爱吃的,冬天太冷,厚的外套都是他带回宿舍给我洗,而我,从来没有给他洗过衣服,毕业以后,我一心想去北京,他想留在我们的小镇,但是,为了我,他还是去了北京,我本来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过下去,没想到,去了北京不到一年,我们分手了,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们会分手,可是,在我毫无察觉的时候,他已经把温柔给了另一个女孩,而给我的只有冷淡了,他用他的冷淡等我说分手,当我终于说出分手后,他就没有再接过我电话了,十天以后,我发现他跟另一个女孩在一起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心真的会痛,呼吸也真的会痛。自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他留在了上海,而我回到了我的小城。至此,我跟他就彻底结束了。
我跟他虽然没有好的结局,但是,在我的青春里,我真心爱过一个人,虽然也受了伤,但是,那又有什么呢?青春里的伤就是用来成长的,当我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再想起曾经那个人,我会说,我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而你,已经不配我了。
2、我的一个学生散文
一支小小的粉笔,三尺神圣的讲台,她用教鞭涂抹着青春的色彩,用无悔点染着人生的梦想。她就是值得我骄傲的扎根农村的小雷,一株大山深处朴实、洁白的野百合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她,出生在昭君故里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师范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并分配到火石岭小学任教。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要为渴求知识的农村孩子架设通往梦想的桥梁。 学校在大山之中,海拔高,属于高寒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刚去时有些苦闷和消沉,许多同学从武汉、宜昌打来电话,劝她下海。她的内心有过犹豫和矛盾,凭她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去山外应聘任何一家私立学校,可获得丰厚的待遇,而一双双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山里孩子的眼睛,使她毅然割舍下那份来自山外的诱惑,继续耕耘在家乡。 她说:“我是山里人,是家乡父老培养我上了师范学校,报答家乡是一个教师的天职和良知。”她说到了,也做到了。这就是深山百合的个性。
两年后,因工作业绩突出,调往更为偏远的需要她的榛子岭小学,无怨无悔,潜心育人,取得了成果丰硕。 在学校,她把无私的爱全部给了学生,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也要化作涓涓细流而精心浇灌。 家住青龙村的学生胡某长期患有低血糖病,每次发病,脸色苍白,昏迷不醒,特别吓人,发病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在上课时间,有时在深更半夜。一次,刚下晚间活动,胡又发病了,一头栽倒在地,不醒人事。当时,窗外一片漆黑,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一看病情危急,她抱起来就往医院跑,等到她和另一位照亮的老师一路小跑,跌跌撞撞来到乡卫生院时,早被暴雨和汗水淋得全身湿透。经过全力抢救,学生终于脱离危险。跑上跑下交药费,拿针药,当忙完这一切后,山村的雄鸡已经啼鸣。
有一回吃午饭,她发现刘某一个人躲在操场的角落——坐在坎边上默默啜泣,她问他为什么不去吃饭,刘说:“我没有钱了,爸爸出远门打工没寄钱回来。”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她禁不住哽咽起来,流着泪说:“你怎么不早说,有老师在就不会让你饿肚子。”说完便拉着怏兮兮的刘来到食堂,含泪给他买了三十元钱的饭票。从此,她更加关注刘的成长,没有文具,她给他买,没有资料,她给他搜集。高山的冬天寒风刺骨,天寒地冻,看他衣服穿得特别单薄,甚至脚上连袜子也没有穿,就给他买衣服、鞋子、袜子,就这样,从2003年二年级开始,她一直资助到刘小学毕业…… 2006年的冬天,在校住读生刘某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一气之下跑出了校园。晚上查寝时发现刘不在,校园里没找到人,家里由于大山里信号差,电话也联系不上,拿起手电往刘家赶。那晚,大雪纷飞,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她一边走一边呼喊,待她翻山越岭,在迷茫的风雪之中两个多钟头走了十多里山路赶到刘云的家中时,她早已成了一个雪人。发现刘并没有回家,来不及喘一口气,连忙和刘的父母沿着上学的路去找,在森林边找到刘时,他已被冻得说不出话来,而此时已是凌晨一点。她心疼地说:“天寒地冻,这样冷。我喊你时,你怎么不答应?你知道老师和你爸妈多着急啊!”刘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怕你责怪我,我不敢答应,都是我的错。”刘的父母连忙道歉。她平静地说:“孩子没有错,都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现在什么也不要说了,赶快回家烧火煮姜汤让他喝,别让他感冒了。”
这一夜,她耐心地做刘的思想工作,使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消除了误解。第二天高高兴兴跟她回到了学校。 学生是她的真爱,教室是她的乐园。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为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不耻下问,经常在办公室向老教师讨教,经常和青年教师切磋教法。她钟爱情感教学法,规定自己没有被课文感动的,绝不传授给学生,她的很多教案是在感动的泪水中写出来的,为此上课时,她的声情并茂,真情流露的演讲,令许多听过她课的同行深深钦佩与折服。由于她孜孜不倦地努力,她所带的毕业班语文在全县调研考试中各项指标均居同类学校榜首,在全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跨市交流的示范课展示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她利用休息时间撰写的《不应忽视的单元导读》等文章在《湖北教育》《三峡商报》等报刊发表。辛勤努力,取得了很多的荣誉,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这个扎根在昭君故里大山之中的乡村教师,像一株山中吐露幽香的野百合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一路走来,她用心血和汗水,以无私的博爱与情怀,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山区的教育事业铺红迭翠,着色添彩,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赞歌。 在我教过的众多学生中,从事阳光下最崇高的教育事业的不是很多,所以我时常回忆小雷的故事。每每想起,总是那样自豪,总是那么温馨。
3、给我一段旧时光网络散文
给我一段旧时光,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静看,天上的云卷云舒,聆听鸟儿灵动歌声,不去想尘世的烦忧,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给我一段旧时代,开间茶馆吧。茶馆里古旧的几张桌椅,几只杯子,静谧的午后,为自己泡上一杯清茶,一首单曲重复纯音乐,远离了喧闹的人群,也远离了那颗浮躁的心,就这样静静的聆听心灵之声,伴着幽幽茶香,昔日情怀萦绕耳际,在指尖下荡涤全无。
给我一段旧时光,去流浪天涯海角。在车厢间看书,缓缓想着心事儿,或望着窗外,看那来来往往的路人,带着各自的故事出现在眼前又渐行远去,其中一些人也许于我就此一面之缘,却在这短暂的邂逅中成回忆。
旧时光,怎样的一场落叶匆匆,怎样的一场花开花落,人生故事本相同,可终究,无法割舍一段美丽的相逢。往事就像一场无言的花开,流水光阴间,花又开了一季。
纵算四季轮回,花开花谢,那老去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纵算岁月流逝,叶落归根,那老去的时光依然可以灿烂辉煌。
旧时光,也曾有过相逢在最深的红尘里,在花开之前我已明白人生不过是一场相遇,相散的路途。往事沉迷,有曾经拥有,有现在回忆。
旧时光,纵算转瞬一切都烟消云散,也当无悔曾经的付出。
旧时光,相逢不需要任何约定,不许山盟海誓,偶然的擦肩,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都可以结下一段缘分。
旧时光,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在悠悠天地间,醉倒在花开半夏。
如果可以,旧时光里,我只想做一株生长在崖边的小树,守着寂寞的年华,在岁月年轮里,等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