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喜庆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5

春节喜庆手抄报内容

每年的春节是所有人都非常期待的节日,孩子们期待春节是因为春节有新衣服和糖果,学生们期待春节是因为春节有寒假,上班族期待春节是因为春节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那么,你期待的春节是什么呢?下面是关于春节喜庆手抄报的内容,**!

1、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5、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6、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0、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2、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1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8、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20、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21、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22、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3、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24、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5、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全家欢喜辞旧岁,满院生辉迎新春。”这句话描写的正是我国一年之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的开始,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初一持续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但不论时间的长短,春节期间的丰富活动与热闹场面都是毋庸质疑的。

其实在春节之前,年三十的准备工作也同样忙碌而快乐、充实。在那一天,各家各户都会贴春联、敬门神、挂年画,以增加过年红红火火的气氛。

在年三十,家家虽然都会准备自己家的拿手好菜,但是有一种食物却是比各种佳肴都重要的传统食物,那就是——饺子。传说古代,名医张仲景到了一个地方,百姓们都十分欢迎他,但不久,张仲景就发现百姓们都患有一种疾病——浑身发冷发颤。于是他把采来的药与羊肉包进面皮并煮熟。乡亲们吃了以后浑身变得暖和,再也不冷了。而那治病的良药就是饺子的雏形。虽然与春节并无关系,但年三十吃饺子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习俗。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人们纷纷走街串巷,寻亲访友。男女老少也都换上了新衣裳。或庄重,或高雅,或潇洒,或艳丽。人们夸奖着彼此美丽的衣裳,街道已经变成了彩色的世界,大家伙儿喜气洋洋,全国上下充溢着喜庆的气氛。

直至今日,在中国人看来,春节已经成为了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代表的不仅是喜庆、欢乐与祥和,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企盼与愿望,激励奋进。春节两千载盛传不衰,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最耀眼、最闪亮、最美丽的璀璨明珠。

拓展阅读

1、元宵文字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夜踏灯》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

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衫袖。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2、元宵文字

中国古俗中,上元(元宵)﹑中元(盂兰盆)﹑下元(水官)合称三元。元宵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确定为重大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原意为“上元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祝活动推向又一个**。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是中国的传统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日。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确定为重大日。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3、五一劳动

五一劳动:赞美劳动的名人名言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 高尔基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陶铸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威廉·配第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 拉·封丹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 马卡连柯 有关劳动的谚语 自己的双寻来的果实,那怕是酸的,吃起来也象葡萄。 —— (维吾尔族)谚语 红糖甜,白糖甜,不如劳动果实甜。 —— 谚语

吃鱼的不如打鱼的乐。 —— 谚语

劳动好,生活才会幸福;水草好,牛羊才会肥壮。 —— (塔吉克族)谚语 劳动的后面跟着幸福。 —— (

维吾尔族)谚语

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 —— (维吾尔族)谚语

要吃饭,大家干,家里不养闲懒汉。 —— 谚语

流多少汗,吃多少饭。 —— 谚语

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 — — 谚语 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 —— 谚语

母亲祝福

1. 没有你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夏秋冬的欢笑,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母亲快乐!

2. 天空广阔,比不上母亲的博爱广阔;太阳温暖,比不上母亲的真情温暖;鲜花灿烂,比不上母亲的微笑灿烂;彩虹鲜艳,比不上母亲的快乐鲜艳。祝妈妈快乐! 3. 道一句谢谢,不能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送一件礼物,不能答您的养育之恩;生命的给予,幸福的传递,唯有一生永铭记,妈妈,我爱你!

4. 把烦恼留下,把快乐给了我;把艰辛留下,把幸福给了我;把操劳留下,把健康给了我;把痛苦留下,把爱给了我;妈妈啊妈妈,祝您日快乐!

点击查看更多春节喜庆手抄报内容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4876.html

热门阅读

  1. 暑期展会实践报告
  2.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3. 2018情人节快乐祝福语
  4.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5. 工作的自我评价范文
  6. 花瓶和茶壶寓言故事
  7. 鼓励人向上的经典语句
  8. 红军长征故事:夜行军
  9. 朋友离别的诗句 鼓励
  10. 感恩节温馨朋友祝福贺词
  11. 鱼儿的保护神随笔
  12. 关于记者述职的报告
  13. 闻到桂花飘香的诗句
  14. 忆江南词·多谢洛城人原文及赏析
  15. 关于打篮球小学作文
  16. 祝福朋友儿子新婚贺词
  17. 歌颂母亲节的诗词
  18. 乔迁新居的对联大全
  19. 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20.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400字
  21. 201鸡年公司新春拜年贺词
  22. 最新非应届毕业生自荐书范文格式
  23. 好句子大全唯美伤感
  24. 植树有感作文450字
  25. 粟米拼音解释及造句
  26. 安装工程的分包合同
  27. 简单平安夜祝福语
  28. 《陈迹清欢》读后感范文
  29. 201年公司给客户的新年贺卡祝福语
  30. 大学辅导员述职范文
  31. 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的动通知
  32. 精选教师节的祝福短信
  33. 人事部招聘工作计划
  34. 冰心散文《山中杂记》第45章 我的家在哪里?
  35. 产品代理协议书
  36. 2016年圣诞节给客户的祝福语大全
  37. 班主任德育交流培训心得感想
  38. 201年感人的元旦祝福语大全
  39. 警告信纪实故事
  40. 201年过年短信问候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0:49:53
本页面最近被 55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海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5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