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诸葛亮与诸葛庐
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家、思想家、军事家。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人心中崇敬的偶像。对他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无需多言。
据记载,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前,曾在南阳郡建茅草屋而居。传说诸葛亮曾在此躬耕隐居,一方面读书修行观天下,一方面等候明主。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都发生在这里。关于南阳诸葛庐地点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湖北襄阳西南的隆中卧龙岗,二说是在**省南阳市卧龙岗。
后人为纪念他,在这两个地方都修建祠堂,是为武侯祠,都有诸葛庐。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人们都会来这两处瞻仰。
南阳诸葛庐到底在哪已无关紧要,这两地诸葛庐都反映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敬。
扬雄与子云亭
扬雄(公元前53—公元前18),字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属四川成都一带)人。
扬雄年少时好学,博览多识,但口吃,不善言谈。四十多岁时,扬雄游学京师长安,被举荐任侍郎、给事**门。他为人不慕富贵,不求名利,故历经成帝、哀帝、平帝三朝,始终未得升迁。王莽新朝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别人触犯王莽,扬雄却被株连。为洗刷自己的冤屈,他曾试图投阁*明志,但未遂。后王莽得知他并不知情,又任他为大夫。
扬雄在汉赋写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与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其代表作有《甘泉赋》、《羽猎赋》、《法言》、《方言》等。
子云亭位于四川省绵阳郫(pí)县城西南11公里处的西山,是为纪念西汉文学家扬雄隐居在此读书而建。因刘禹锡《陋室铭》提到“西蜀子云亭”,而更加出名。
孔子与“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出自《论语》中的《子罕》篇。这篇文中有这样的话——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九夷”指东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时汉族是以中原为中心活动,东方边远的地方还有少数民族生活。“陋”是指简陋,但这个“简陋”实际是指生产水平低,生活贫穷和思想文化原始落后。这段话的意思是——
孔子打算居住到东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人说:“那地方太简陋,为什么要去那地方?”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有什么简陋?”
孔子的意思是居住在那,用中原的文化思想教化边远的少数民族,使他们具有君子之道,那么那个地方就不再简陋了,也就是不再原始落后了。
刘禹锡巧妙借用孔子“君子之居,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与陋室联系起来。此时,这句话已经不再含有原来的意思了。
扩展: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拓展阅读
1、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金钱,一个诱人的字眼!为了得到它:有些人失了自己的自尊,有些搞得妻离子散,有些人把亲人变成了仇人。可知,金钱的可怕。
自从学了《陋室铭》,让我懂得了“淡泊名利”的含义。金钱并不是一切,生命比金钱重要,家人比金钱更重要。自古以来,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无不是淡泊名利的人。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就是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并不是所有人却因财富而手足相残。
难道你就愿意把这短暂的一生用在追求荣华富贵的道路上,最终沾得满身铜臭味,以致身心疲惫吗?只有不贪慕虚荣,不奢求,安贫乐道,生活中才会有舒适的心情。如书中所讲,尽管只有“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私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种闲雅之治,正是金钱所难买的。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钱可以买到“房子”,却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娱乐”,却买不到“快乐”;钱可以买到“伙伴”,却得不到一个真心的“朋友”。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又有谁知道,买得到的东西却并不能陪得了你一世。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有心安理得的快乐。
所以,我要学习这种崇高的精神——淡泊名利。
2、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历史典故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3、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诗人刘禹锡在遭贬期间 虽身居陋室,但高尚的品德依然,他和朋友谈经诵佛,抚琴吟诗。来往的仍然是品高雅士,富学鸿儒,他们高谈阔论,论国、论证、论道、论人间不平。
互谈抱负,写诗作赋,没有了朝中的尔虞我诈,没有了政界的繁琐礼仪,没有了如山的公文,也没有了人间的嘈杂和烦恼,乐乎乐乎,悠哉游哉!
虽粗茶淡 ,虽草履布衣, 依然心平气和,不忧不愁。完全没有当今*下台后的烦躁、失落、怨恨、无奈和无望。
但是我们仔细研读,诗人静中有动 ,他自比诸葛亮, 还希望皇帝能像刘 备一样三顾茅庐请自己再出山,这样他就能重新施展才华,为国为民再做献。这时他就能向杨子云一样重新入政做出一番事业!
诸葛亮有意隐居陋室等待明主,扬子云隐居陋室是无心参与宫中那不平和肮脏的交易,而诗人是遭受谗言被贬,无奈中的隐居等待。
他绝不心甘情愿!他在等,等待再次的辉煌!
当然他也看透了当时社会的不平,权贵的*,皇帝的昏庸,也羞于他们为伍!这就是当时诗人的矛盾心理。
我们要学习诗人安居陋室,宁可清苦,也不与猪猪狗狗之辈合流的光明一面!做一个高尚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