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世界记叙散文
我怀念春天,是因为春天到处花红柳绿。我们可以挎着竹篮在小麦地里割猪草。小河边芦苇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清澈的小河边抓蝌蚪、或是折几片刚长出来的芦苇叶一层层裹在一起做成一个大哨子,吹一下响遍全村。还可以在风起的日子,扬起一捧沙土,让它吹到远处地里干活的人。更怀念在那细如牛毛的绵绵春雨中,踏着二六式,少铃、缺闸、无泥瓦的自行车去上学。
我怀念夏天,是因为夏天到处郁郁葱葱。池塘边、小河里什么狗刨,潜泳一泡就是一天。饿了,河滩上的棉花地里有西瓜,有香瓜。光着身子猫着腰钻进地里。一旦被人发现,赶紧跳到河里。或是享受一下弄一根Y型树枝做一个弹弓,打一只小鸭鸭放在塘里,大家一起抓的乐趣。还可以找一根竹竿,用铁丝围一个圆圈,套上一个塑料袋做成一个小网。在长满白杨树的河堤上抓蝴螂,然后再来分辨它的公母。终于弄明白叫得是母的,不叫得是公的。童年就这么天真好奇。
我怀念秋天,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水稻一眼望不到边。雪白的棉花绽放在地里如同天上的星星撒落在银河里一般。秋风起百草枯,沟渠边点一把火,火势会顺着风向蔓延,到第二年春天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可以在碾完水稻的场地上捉迷藏,或是从这个草垛跳到那个草垛。还可以慰劳一下自己,捡一抱枯枝,地里扒几个红薯放在火里一烧,那个香至今难忘。
我怀念冬天,一夜北风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对于那个物资相对比较紧张的年代,过年是我们这帮孩子最大的乐趣。放寒假了,我们可以早起在没有人走过的雪地里,你会发现任何东西运动留下的痕迹。顺着自认为是野兔留下的脚印一直追,追到跟前才发现是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大老鼠。还可以掰下屋檐下的冰榴来打架,或是用压岁钱买几盒炮竹,插到雪窟里放.或是在野外雪地里燃起篝火,我们围在边上,看着火苗窜动,我们沉浸在快乐中。
随着社会所谓的进步,麦地里的小草早已被农药除尽。前几年白杨树价格的飙升,河边的芦苇也被连根拔起。种上了不抗水的白杨树。夏季河水上涨,被淹*一茬又一茬。再也没放起来树。乡间的小路由于**的需要,也被铺上了煤渣和石子。上学的孩子都是有校车和家人接送着。一切都变了。只有花还是那么红、柳还是那么绿、春雨还是那么细。
随着工业的发展,夏天小河里、池塘边漆黑的污水。再也看不到孩子洗澡的身影。河边芦苇消失了,做弹弓,抓野鸭也只能是:“飞鸟尽,良弓藏了”。电脑边,钢琴旁的孩子再也不会关心蝴螂的公母了。
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土地不得不机械化。为了收种方便每年两季除了水稻就是小麦。田里再也不见了黄豆、芝麻、红薯,农村好多几岁的孩子不认识这些农作物了,不知这算不算城市化体现。收完庄稼,地里的秸秆成了留守老人又一大难题,草在地里根本无法用拖拉机翻地。经常是冒着被罚款和拘留的危险放火烧掉。抓住了也就成了城市雾霾的制造者了,哎!可悲呀。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暖,已经很难再见到几尺厚的大雪了。更别提用冰榴打架和抓野兔了。物质条件相对富裕的今天,过年对于现代人相对淡多了。谁家也不缺一口吃的。想吃什么平时就可以买。大家聚在一起无非是打打麻将,打打扑克。非要争个输赢,在金钱领域寻找一些刺激。
我怀念童年并不是向往童年,而是真心的希望我们现代人在社会进步的同时能够爱护我们的环境少一些污染,少一些排放。在外面奔波打拼的人能更关心留守老人和孩子。*给他们更多实际的关怀和帮助。孩子也不用一天到晚坐在钢琴旁和作业中了。北大,清华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农村多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少一些,现一片和谐的新农村。
在这里我想抒发一下我们的愿望:有山皆绿,无水不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拓展阅读
1、盛世烟花红尘飘落作文1450字记叙散文作文
——浮生若梦,红尘种种皆镜花水月,没有既定的归宿,没有沿袭的轨道。那情缘两字,谁能看清,谁能悟透,谁能浅笑嫣然不存一丝执着?盛世烟火,红尘飘落。轻轻地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心,无端的蔓延着一丝丝酸楚。
独自凭栏,任雨后的湿热炙烤着孤单的心。着眼远处错落斑驳的光影,那细碎的星星点点,似乎氤氲着不着痕迹的忧伤。萧条庭院,萧条的心情。也许有一种心情是决别后的无措。心找不到方向,情寻不着依托。只任凭脑海里的那丝丝慵懒肆虐全身,无力反抗,也无从反抗。幽幽思量海棠落尽,独愁万千心事无人倾听。
守着窗儿待天黑,饮壶寡酒图一醉。诗意阑珊,落英舞斜阳的傍晚,却再提不起执笔风雅的心情。曾经风华笔墨,诗意人生的日子,终成往事;曾经春柳春花满画楼,桃花笑靥舞蹁跹的景况也终是云烟。猜不透风起,落英为谁舞,为谁没,飘零浮沉,染就一半尘埃一半枯荣。看不明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的悲痛。红尘深处,恹恹前行,再不问碧云空暮,君影何处?再不理,更深夜漏,一室孤独。离愁有几许,思念有几多,都付清风里。
空想一世,思慕一生。也曾期待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初见,繁杂的人世,简单的人生。
春桃梨白,青丝帘影。烟雨时节,着一袭轻纱薄衣,撑把纸伞,在青石老巷邂逅那个净玉无瑕的人儿。你弄萧婉转,我抚琴悠扬。折桃枝鲜妍,醉清风满面。汲相遇之温暖,却初春之微寒。
夏荷清扬,碧玉盛珠。我撑蒿荡起微澜,看碧波轻卷,鱼儿嬉戏,莲藕茎繁。你在桥上,青衣素洁,不看出水芙蓉之锦绣,只为我凝眸。天涯咫尺,咫尺天涯。烟波流转,彼此恬然。
秋枫红艳,蜂藏蝶匿。看秋风扫尽颓靡,徒留苍凉。落英缤纷中,葬一段心事,念一阙愁词。我研墨,你执笔。情到浓时,啼鸟枯叶皆成诗,流云飞沙入清词。老树昏鸦,枯藤瘦马,任江山如画都缱绻成你我眉间心上那点朱砂。
冬雪纷纷,红梅如霞。轻点胭脂,红装轻裘,踏雪去寻梅。一张琴,一缕烟,一壶酒。寒梅树下仙乐袅袅。我闻声起舞,你嫣然一笑。轻灵身姿,分分合合。似青烟,似飞蝶,如梦似幻。分不清烟波浩淼,歌不尽朱颜娇俏。理不清今夕何夕,恋不完暮暮朝朝。
在最美时相遇,在最美时离别。这一生的记忆,都停留在一袭云,一出梦那曼妙的情景里。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谁也看不透人生,人生何其多叵测。没必要怨怼,也没必要后悔。夜寒花碎,剪一只烛花默数心里的过客也别有一番况味。
以你之名,冠我之姓。彼时的憧憬,在不经意的流年里已经幻如泡影。我一壶寡酒只盼酩酊,不想清醒,怎敢清醒!盛世烟花,也不过是那浮华一刹。过眼繁华,谁会懂无人时的泪如雨下。叹无声无息,你已走进我心里。没有刻意的姿态,那率性的模样在我心里惊世而独立。
那一世,是谁在三生石前,虔诚的许下了来生相见的诺言?此生已相见,万千风景,携手走遍。不怪赏花人,自别后总风流云散。天涯梦短,情如流水已逝,不可回还。
那一年,是谁用三春烟雨换了谁一瞬回眸?雨丝弄影蝶舞清愁,烟雨中一眼惊鸿,脑海里已为情深种。没有言语,没有猜忌。前世的风月情债此生来偿,命定的离别也不愿再逃避忧伤。
那一日,是谁倚门独看万家灯火?辗转红尘,一颗心渐行渐远渐薄弱。青灯黄卷,这素淡的景况是我最终的归宿,你终究还是没有陪我。一世欢颜为一人,一世牵念伤己身。
放任春梦随云散,戏观飞花逐流水。也许一个人,便会无端的生出许多闲愁。清浅的浮世,我应劫而来。悲是,寥寥数年,你已远去。喜是,红尘有幸,与你相逢自是年少,春风似少年。也许,流年望断,我终会忘了曾经有那么一个人,让自己痴如生命。许不了永生永世的诺言,就让我,在记得你的时候,写下这一辈子的痴念。
2、来自童年记忆里的美妙味道散文
一直都很喜欢吃豆腐脑,一直都很迷恋它细腻纯白的样子和滋润爽滑的口感,当然还有那绵厚醇美的香味。豆腐脑的吃法很多样,若吃咸味的,加入一点切得碎碎的榨菜末,撒几粒葱花,再倒几滴麻油,若喜欢辣味,便来一点辣椒油。用小勺轻轻搅拌,把榨菜、葱花和油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再舀起一勺送入嘴里,连同驻满口鼻的香味一同滑入腹中,那感觉,一个字:爽!还有一种吃法便是吃甜的。这就更简单了,只是将豆腐脑盛出来,不加任何作料,一眼看去,纯净无瑕,如同凝脂般的肌肤,一见便顿生食欲。再洒上一点糖,拌匀之后,待糖全部化在其中再入口。此时,是完全别于咸味的另一番感受――豆腐脑的原汁原味一齐散发出来,逼迫着你加快节奏,非一鼓作气完成不可。
很长时间都沉醉在甜味豆腐脑中不能自拔,享受那份润滑,享受那份真味。后来也接受了咸味,甚至于辣味,在那样的畅快淋漓中,挥洒着英雄般的豪气,于是,豆腐脑在我的饮食生活中得以完整。这是二种完全不同的境界,面对那甜味豆腐脑容易让人联想到温婉多情的江南少女,娉娉婷婷,无一丝杂质,正是美艳如花娇似水,品尝时必是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宁静与矜持;而那咸味豆腐脑却如同魁伟粗犷之北方大汉,叱咤风云间,直杀得昏天黑地,热汗飞扬。二种味道,二种情趣,二种人生。
对豆腐脑情有独钟,不仅源于它的味道,更是源于对过往岁月的感念,对童年生活片断的珍藏。记忆中,小时候常常去早市上买早点,而卖豆腐脑的地方是常常要光顾的。拿着一个瓷缸,到摊位前排队。装豆腐脑的是一个特别大的缸,当时总有一个问题解不开,这么大,是如何抬到这里,且里面还装着满满一缸豆腐脑呢!至今仍是一个谜。
卖豆腐脑的是一个姓钱的老奶奶,体形肥胖,如同立在大缸边的另一个缸,圆圆的,壮壮的。打豆腐脑时,我真担心她会一不小心摔倒,但终究没有,她的重心似乎很稳,左右转动着,像一个球。钱打豆腐脑的技术很是高超,要论级别,大概也是“特级”吧。一个小铁勺,大约手掌大小,不知是被哪个高超的铁匠敲得薄如蝉翼。豆腐脑是论勺卖的。所以,每当她一勺下去的时候,我那小小的心便莫名地紧张起来,似乎也在和她一起在舀,在用力,心里在念叨:用力些,再用力些!深些,再深些!可是,她总能贴着豆腐脑的表面作精彩的表演,不轻不重,不偏不倚,毫厘不差,每一勺都恰到好处。那勺在她的手上像是安装了感应器似的,切入得精准,滑动得平稳,收起得及时。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勺,实际只是紧贴着铁勺的薄薄一层,充其量也只是半勺而已。并且,速度极快,就像是在激流中自由驰骋的船夫,驾轻就熟。这不禁让我想起大诗人阮元的诗作,“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看来,她是深得其中之奥妙,这不深不浅的火候已被她演绎得登峰造极了。待轮到我买的时候,眼前满满一缸诱人的豆腐脑,空气中满是豆汁的香味,那味道沁入全身每个毛孔,及至血液,恍忽中竟想着跳进去吃个够。
端着买回来的一瓷缸豆腐脑回家,分到每一个碗里,一家人分享。每人能尝到一小碗,也就几勺的功夫便结束了。每每都觉得不过瘾,于是开始期待着第二天再次享受那美味。那时,小小的心里存着的大大的梦想竟就是能痛快地吃一顿豆腐脑,吃撑为止。至今都难以忘记那绝美的味道。如今,去过的饭馆很多,尝过的珍馐不少,但从来没有哪一种菜肴比儿时吃的`豆腐脑味道更美。这大概就是物以稀为贵,少吃多有味的道理吧。我想,更重要的还是那豆腐脑里蕴藉着我的童年,沉淀着过往的岁月。
童年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而是由一个个记忆碎片构成的印象,这些碎片有时是一段影像,有时是一个物件,有时是一种味道,有时就是一种感觉。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不可重现,不可复制,它是不可逆的,它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也是永恒的。珍视现在的每分每秒,便是为未来储蓄,明天的某个时刻会想到今天的某个影像,某个物件,某种味道,某种感觉,那便是一种快乐。而文字将这一切得以实现,所以书写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它有更远大的意义:为幸福奠基。
3、我的童年生活记事散文
劳动之余,时光一久,近乎无味。每每这时,常出去走。一来歇歇手得以活动,二来养养眼,看看灵动着的万物,望望高远的天空得以视阈。于是踏出门庭外面,天空银灰辽阔。浮云涌动,日光熹微。三三两的麻雀在光秃了的枝桠上”叽叽喳喳“。左顾右望,似乎要告诉同伴,“新年来了,准备好了吗?…
隔壁房东老太煮的年味饺子通过窗纱散漫着浓浓的香味,吻到鼻子里使我一颤,于是的感官细胞里已倏的融入了年度里浓郁的香气。我在意识里感觉到了年尾岁末,忽地发觉时光的匆匆,岁月的如流水,静默中,屈指算来,我已是而立之年的光景了,一万零九百五十个**夜夜飘走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去不复返……。
时光好快的,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再次即将来临,转眼过来,感觉恍如昨日。面对此时惊叹。我越发感慨。时光宛若流星,划空而过,生命里三十有一的春秋里,自己度过多少个年岁啊?若是刨去十年懵懂不知的童年。却是廖廖无几啊!岁月千帆过,光阴无情流逝啊!刹那间,面对人生的历尘,年岁的短暂,我越加的要拷问内心与附属身体的灵魂了……。
曾几何时,偶有闲暇,常与哥漫谈生活琐碎,其中提及年龄之事,让我精神为之一震。眼睛为之一亮。哥说,他今年都三十八了,将要奔四的人了。哥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清晰的看到他脸上泛露些许的叹息之情。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又无助。此时我也察觉到了自己。一晃过去,我也是而立之年了,时光一转,日后的日子只剩岁月印迹脸颊的斑痕了,想想真可怕。
蓦然回首时光流逝斑驳的记忆里。遥望依稀可见的童年,童趣里一起玩乐的小伙伴们,一起放学回来赶着羊儿去果树园枯竭河沟里放羊又袅袅炊烟的场景。既无忧又有趣。由今回味起来,恍如做了一场儿时梦。
人生走到奔三又多一的里程里,一辈子让我淡忘不去的是幼时成长在姥姥,姥爷家的记忆。那时家里贫穷万般,一份薄地一年下来光景也不乐观,哥姐都上着学,经济格外困难。食不裹腹自是不为过,父母也努力的张罗着家里的一切,但还是宽裕不了当时的生计。于是把我托养在姥姥,姥爷家。至此,每天在姥姥,姥爷温暖的安乐窝中度过,和姥姥,姥爷家门口的小朋友玩游戏,还有和舅家的表哥表弟作打仗。每次玩到忘了吃饭,待姥姥在喊我乳名方才回去。饭儿凉了,姥姥总是把饭儿热了又热,帮我盛满满一碗。生怕我吃不饱似的。我边吃边看着姥姥慈善的面容,姥姥会心的笑了,笑里透足了满满的爱……
直到我长到五六岁时,该上学了,母亲把我从姥姥家接走,由于长久的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之间融入的浓厚亲情胜过父母给予的爱。记得看到母亲来接我的时候,姥姥哄着我,要我喊,妈妈。我怯怯的躲在姥姥身后,只是嚷嚷着不要离开姥姥,姥爷。任凭我哭泣泪流,最末依旧被母亲领回了家,我又开始了新的生活,之中回到家后也曾几次跑到姥姥家,依偎在姥姥,姥爷暖融融的身旁,不言语,心里却有无名的归属感散漫于屋子的每一角落……
风儿拂动着近边孤树残枝,摇摇曳曳,几只欢快的小麻雀早已飞逝而去,冬日暖阳洒满脸庞。抬头望去。已是斜照,一天又流去了一半,在斗乱的尘世,在静谧的内心空间,忆往昔,远飞的思绪终于拉了回来,我又重温了记忆里最美好的幸福过往,如今,一年又要过去,新的一年复而延续。欢乐和幸福年年递增,年味也一年比一年更浓。姥爷身体大不如以往,但依旧能清晰的记得我,怀有遗憾的只是姥姥已故去,亲情犹在,难以回报……。
凝望着远处,脑海中犹如翻腾着的江水,一幕幕蹦跳于我眼前,似是遥远又是逼近。叹息中越发感慨,我终再回不去年少时光了,也终不能看到故去亲人和蔼的面容了。岁月如飘飞的年轮,勾勒出多彩的过往,缱绻之情搁浅于素笺一页。遥望古树新枝,又是一朝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