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帽》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搞笑表情,感受其面部五官的特点。
2、能运用绘画一种笑脸表情的形式,制作“开心帽”。
3、愿意大胆介绍自己的“开心帽”,并对同伴的作品进行点评。
【活动准备】
2、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
3、画有帽子的图画纸、勾线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主题。
1、教师讲述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请幼儿欣赏。
2、提问:快乐仙子有什么心愿?她用什么办法让别人快乐呢?
二、绘制开心帽,感受快乐情绪的传递。
1、播放PPT,请幼儿欣赏各种笑脸或鬼脸的图片,了解五官的特点。
提问:这些表情是什么样?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五官有什么特点?
2、教师介绍绘画“开心帽”的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搞笑表情,在图画纸上的帽子轮廓中进行绘画。
(2)丰富画面,给开心帽画上各种不同姿势的手和脚。
(3)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先想好自己要绘画的表情,以及该表情的特点。
(2)指导幼儿合理构图,将五官撑满“帽子”的部分。
(3)仔细涂色,保持画面整洁。
三、展示欣赏,尝试介绍及点评各自的作品。
1、请幼儿将自己的“开心帽”进行展示,请同伴欣赏。
2、请个别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
3、各自交流对作品的意见,尝试进行点评。
师:你觉得哪幅作品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让今后的作品更优秀?
拓展阅读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例文优秀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效的概念。
教学难点:质数、台数、济数、偶数的区别
课前谈话:
给教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小-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在我们学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学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数和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学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和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学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约数。(同时板演)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约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约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学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约数?想一想:1的约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学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新数阳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 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 28 31 53 77 89 1ll
学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三、练习巩固
1、坚持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学生操作后,提问: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学生:古代的数学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四、全课总结
学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学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例文优秀
知识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解决实际问题。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复习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课件出示:
1、写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
(1) 故事书的3/5是150本。
(2 )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
2、复习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1)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4)根据题意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二、导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一)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简要回答
2、出示例题:
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
半数:参加活动总人数-2/9= 跳绳的人数
(未知) (已知)
4、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
同桌互相说说,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生反馈,师板书。
学生口头检验对错。
5、对比复习题和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二)巩固新知
看情景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1)生提问题,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三)练习、巩固
打开书,29页,试一试1,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
回过头来看例题,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用除法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明代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
前未曾出仕,明亡后曾参加抗清义军。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背景简介
张岱是继“*三袁”之后的散文作家,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与境,意趣深远。他的散文小品短小隽(juàn)永,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古今异义
1.拿:古义:划动。例句;余拿一小舟。
今义:拿。
2.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
今义:勉强。
我们的发现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游记写作—写景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课后习题解答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1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