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9 14:45:08

五年级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求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备注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分别说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如电话号码、牌照号码、人数、钱数等。教师选择其中几个板书,如:7234698、6403105、3210、734、5816、72等。

学生回答后再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根据个位上的数字判断)

3、问:如果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请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生提出看个位上的数,就马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不提出这个观点,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是也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要求:

(1)小组中每个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供大家观察讨论。

(2)仔细观察,探求规律。

(3)各抒已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想法。

4、全班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看个位上的数。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验,探索规律。

1、分类。

(1)请学生先在卡片“()4”中一个数字,使其成为两位数,再将这些数按能否被3整除进行分类。

235484143444647494

(2)分小组验证学生分类是否正确。

2、实验。

(1)实验(1)

A、将上面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数。

备注

424548414344464749

B、通过观察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交流)

(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不能被3整除。)

C、思考: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跟数字所在的位置有没有关系呢?(没有)那和什么有关系呢?

(2)实验(2)

A、将组成各组数的几个数字分别相加,看看会发现什么?

2+4=64+5=912578101113

B、学生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不能被3整除。)

思考: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吗?(初步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

3、验证。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3根小棒摆数,一根小棒在个位表示一个1,摆在十位表示一个10,请你任意摆出一个两位数(如12、21、30),再摆出一个任意的三位数(如111、120、102、201、300),观擦一下,你发现摆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发现(用3根小棒摆的任意两位数、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再讨论3是这些数的什么?(实际上是这些数各位数字的和)那刚才的那句话也可以怎么说?(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这个书就能被3整除)

(2)游戏:用6根小棒或9根小棒在一分钟内摆出几个山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作好记录),观察记录下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用6根小棒摆出的任意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那么两位数呢?四位书呢?为什么?(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6或9,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总结: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实验和游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再对照课本加深记忆。

三、应用规律,巩固知识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课本上练一练第1题)

45517890111201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交流是怎样判断的。

(2)同桌间互说三个能被3整除的数。

2、发展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里有几种填法?(课本上练一练第2题)

23()51()27346()58()0

备注

(2)你能迅速判断出下面的数能否被3整除吗?

396399817263312874219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即先把数字3、6、9划掉,再把凑成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掉,最后把剩下的各位数加起来看能否被3整除。

(3)课本上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你还想研究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谁能帮他解决?

五、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这节课我设计这么情境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由你们任意选一个自然数,考考老师:它能被2或3或5整除吗?看看哪位同学能考倒老师。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都难不倒老师,心里头觉得老师太了不起、太神奇了。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来了,这时老师一语道破:同学们,不是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掌握了有关数学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规律,好不好?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老师,这事很新鲜。本案例的“新”就充分体现在这里。正是这幕别出心裁的“考老师”情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急于想探索数学规律的强烈欲望。

拓展阅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秀

内容: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版)上册79页——83页

1、让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具,在动手操作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方法,正确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生在推导和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思想,形成一定探究意识和力。

3、培养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发展生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1、让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具,在动手操作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方法,正确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生在推导和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思想,形成一定探究意识和力,发展空间观念。

具准备:

一、情境引入

1、师:第一单元我们习了小乘法,谁简单地说一说1.36×0.72,我们是怎样进行算的?(同时大屏幕显示小乘法竖式)

师:(大屏幕显示乘法竖式)我们把1.36×0.72看成136×72来算,也就是把小乘法这个新知转化成我们以前过的乘法这个旧知,这道题我们就会解答了。

2、师:第二单元我们又习了小法,谁再来说一说7.65÷0.85,我们又是怎样进行算的?(同时大屏幕显示小法竖式)

师:(大屏幕显示法竖式)我们把7.65÷0.85看成765÷85来算,也就是把小法这个新知转化成我们以前过的法这个旧知,这道题我们也解答了。

3、师:同们你们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我们刚才小乘法和法的习方法?

师:(板书:转化)其实“转化法”是我们习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方法,许多新知都是通过转化变成旧知,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今后我们在习中如果再遇到一个新知识,无法解决时,我们就可以尝试着用“转化法”去探www.**索。记住了吗?

4、师:王老师班要进行小组评比,班长了两种不同的图形的评比表,这两种图形你们认识吗?(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5、师:现在老师想知道这两种图形的评比表各用了多少塑料板也就是求什么?

师:你会求它们的面积吗?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师:刚才同们说会求长方形的面积,谁来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和它的长和宽有关系,下面老师请同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会和谁有关?(板书底、高)

师:同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和它的底和高有关,老师给同们变两个小魔术,看谁观察的仔细,发现其中的奥秘。(同时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

老师演示:

魔术1、注意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大了?这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肯定和谁有关?(老师在底的下面做标注)

魔术2、注意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小了?这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肯定又和谁有关?(老师在高的下面做标注)

7、师: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和它的底和高有关,在长方形的面积中它的长和宽是相乘的关系,老师请同们再大胆地推想一下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它的底和高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8、师:刚才同们猜想出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它的底和高是相乘的关系,这个乘号就在老师的手上,但是老师还不把它放在底和高的中间,我把它先放在下边,为什么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个结论是同们猜想出来的,它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验证一下。如果同们验证出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老师再把它挪到底和高的中间,你们有没有信心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二、探究建模

(一)格子法

1、师:看大屏幕,同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一样的格子纸,格子纸上画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填在表格里,然后再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各是多少也填在表格里。注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填完之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你们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4、师:通过格子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看来同们刚才猜想的结论还真是正确的。你们真了不起!掌声鼓励一下!看来老师得把这个乘号搬搬家了!老师可以把这个乘号前进一大步,但还不把它放在底和高的中间,为什么呢?因为刚才的平行四边形有点殊,它们有格子我们可以证明它们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如果不格子,或者说不用格子的办法我们证明任意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呢?我们还得用实验验证,离胜利只差一步之遥了,你们有没有信心?谁来说一说你还想怎样验证?(老师给你们点提示。)

(二)转化法

1、师:课前我们通过复习小乘法和法,发现“转化法“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方法。你们可以尝试着用“转化法”验证一下刚才的结论是不是正确?

2、师:如果让你转化,你会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为什么?

3、师:接下来我们就做实验:你们手中都有两张一模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纸板,请你尝试着把其中一张转化成长方形,然后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4、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转化的?(把转化的过程贴在黑板上)

5、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6、师:任意的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都发现它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看来你们猜想的结论是正确。恭喜你们!掌声鼓励!这回老师可以把乘号放在底和高的中间了。

(三)理结论

1、师:我们一起读一下我们发现的结论。

2、师:请同们翻开书自己看书习81页倒第2自然段的内容。

3、师:你到了些什么?

4、师:如果用表示s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四)质疑问难

1、师:这节课同们通过猜想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并且经过验证证明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对于这节课习的内容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解释应用

1、师:同们想一想要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口答题

3、判断题

4、算题

5、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秀

内容:小(人新课标实验版)上册第79~81页。

1. 使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会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力,发展生的空间观念。

具准备:课件、方格纸、平行四边形若干个

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四个,三角板,直尺,剪刀。

一、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1),引入课题

师:(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2)你们会算它们的面积吗?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习第5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算,(板第5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这个单元中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算,这节课我们先来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算。(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下面我们就以这两个花坛为例。课件出示(2)

二:通过方格图,初步感知

(1)你觉得这两个花坛哪个更大一些?

生1:

(2)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

(4)用什么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

(5)下面就用方格的方法在小组内来试一试。课件出示(3)

(6)最后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7)根据你的发现你还想到什么?

三、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要我们算我们校的占地面积,这样就比较麻烦。下面我们不用方格的方法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课件出示(4)

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组内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师**。)

请三个小组的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师: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呢?生:因为长方形是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用课件(5)(6)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7)

(1)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

课件演示(8)

‖ ‖ ‖

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高,请同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板书:s==a×h==a·h===ah

师: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

四: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例1(9),读题理解题意。生试做,交流作法和结果。

2、实践应用(10)

3、思维拓展

(1)出示课件 (11),引导生思考

(2)组织生讨论

(3)课件演示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遗憾的地方?

评析:

王彬老师这一节课的是在64名生的大班中实施的,可后,听*的一致评价是得扎实,理解的透彻,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好。也曾看过上海潘晓明老师执此课的案例,比较之后,有下列思考:

一:大班中的放与收的问题

新课程的提出国成型目标这一概念,即让生体验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强调生自主的思考与实践。在潘晓明老师的课例中,生直接拿出纸上印好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参与生活动,并适时启发、引导。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对于每一个生也确实是一种挑战,但潘晓明老师执的班只有30名生,对于64人的大班,这样开放的问题会导致一些生无从下手,师的指导也必然照顾不全,再加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放”到怎样的程度,如何照顾到全体,王彬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从生活情境中一比大小引入,在生已有的方格的经验中先让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河搞有关系,为下一步的习进行铺垫,在进一步的探索中,生指向明显,很快通过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此过程中,有师的引导,也有生的独立探索与思考,很好的把握了大班中放与收的关系。

二、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时效性问题

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使用避免了当先许多老师课件使用走形式,无时效的弊病,体现了以下点:

1、现实情境的真实感让生体会到习的价值;

2、生动形象的过程演示,使生充分理解算理;

3、丰富多彩的课后练习,拓展了生的思路,开阔了生的思维。

一节好课的标准很多,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落实双基,又培养力、发展智力,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升,这是我们每一位师追求的目标,可在一节课的中,我们很难将这些目标全部落实,但我们可以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王彬老师的这节课或许给与大家更多的启发。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清楚了其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生感受到就在身边,人人有价值的

根据以上对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掌握4~6段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应用公式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公式的过程,培养生抽象概括的力。

3、情感目标:发展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生的思维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和生的认知力,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

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法、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生的思维点,以及新课程理念生是习的主体,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法和法:

1、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发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的重要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的原则和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中充分体现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生的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3、满足不同层次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算方法,提高生的思维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生初步感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的应用,促进生的发展。

三、说过程。

第一环节:创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创情境:小兔乐乐想从三快草地中,找一块面积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却不知道怎么算哪块土地的面积最大,请同们帮助解决。生利用以前的知识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不算出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

这一环节的,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体现出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习的兴趣及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转化—找关系—推导这一过程,让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交流,自己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

这一环节的,培养了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和一些变式的习题。

紧扣内容和环节,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的原则,为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深化应用。

生做应用题。

这一环节的,让生感受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到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力目标:在剪一剪、拼一拼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想一想、看一看中初步感知“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活动,体会转化等方法,发展推理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方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习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剖析:

1、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具、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及电脑课件、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猪八戒和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回到高老庄种起地来,可是孙悟空的地在猪八戒家的旁边,猪八戒的地却在孙悟空家的旁边,它们都觉得干活时很不方便。于是它们商量把地换一下。可是孙悟空的菜地是长方形的,猪八戒的菜地是平行四边形的,它们都在想这样交换公平吗?同们,你们说这样交换公平吗?我们怎样才知道这样交换是否公平呢?

生:算出这两块地的面积,比比就知道了。

师:那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生摇摇头。

师:那你们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齐读习目标:

1、通过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

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

小组讨论:

(1)仔细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据,你发现了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算?该怎样转化?(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必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剪拼。

(3)指生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并观看电脑演示过程。

(4)讨论:

A、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面积变了吗?为什么?(没有,因为它的大小没变),(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B、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平行四边形的(),转化成的长方形的相当于原平行四边形的()。

(6)交流汇报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公式可以写成S=a×h,也可以写成S=ah或S=ah(师板书)

四、当堂检测

1、师:通过同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那现在你们会利用公式解决问题了吗?

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并展示生作业。

A:8×3B:8×6C:4×6D:4×3

通过做此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想办法求出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拓展提升

下面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1、4cm

2、5cm

通过做此题,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七、板书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知识目标:使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发展生的空间思维力,逻辑推理力,灵活变通力,解决问题的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并正确运用。

难点:通过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长方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

[具、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行纸、平行四边形纸、剪刀、三角板等。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让生回顾以前习了哪些平面图形。(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老师根据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形。

2、老师总结多边形的概念,并让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由于正方形是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归入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里面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但还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不会求。今天,我们就来继续习多边形面积的算。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剪拼图形,渗透转化。

(1)小组研究

老师提出要求,让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的材料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汇报结果

第一种是把长方形关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第二种是把长方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三种是把长方形剪成了两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老师提出新的要求,让生以组为单位从这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重新剪拼,并思考:把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根据长方形与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又有什么发现?

(2)生重新剪拼,互相探讨。

(3)汇报讨论结果。

(4)让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5)让生明白如果要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课件展示讨论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否相对应。

(6)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代表公式:S=ah (师板书S=ah)

(7)比较研究方法。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课件显示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

第二层:综合练习

第三层:扩展练习

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习了什么?你会了什么?

附说课稿:

一、 材与与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版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上册第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是在生已经掌握并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习就要让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1、知识目标:使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发展生的空间思维力,逻辑推理力,灵活变通力,解决问题的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评、互评,引导会欣赏别人,认识自己;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并正确运用。

难点:通过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长方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公式。

具、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剪刀、直尺、

二、理念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

2、体现“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3、构建一个以生情感、思维、动作三维参与的“主动参与式”课堂模式。

法:运用迁移规律,体现“温故知新”的思想;组织丰富活动, 引导生自主探究;发挥多媒体优势, 促进多项互动生成。

法:培养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力,使生的观察力、操作力、抽象概括力逐步提高,习。

为了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理念,高效完成目标,结合本班点,如下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我先让生回忆已经过的平面图形,让生进行反馈,以唤取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剪拼图形,渗透转化。

心理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力,才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格子的方法,让生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并且通过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让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我的是首先让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手操作将长方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在这里生充分的发挥了想象,想出了多种拼组方法:有的将长方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有的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有的剪成了两个梯形),从而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建立表象。

2、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再次让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并提出更明确的要求,让生从刚才的发现中任选一种重新剪拼,思考当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还有什么发现?知识的再现将引导生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生将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原来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个环节让生主动经历探索结论的过程,让他们一次次获得新的发现的喜悦,使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

生已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引导生认真看材中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开阔生的思维,让生知道探究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生巩固运用,才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力、拓思维”的原则,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基本练习:

算面积,有利于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第二层:综合练习: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生的混淆,在算中让生明确在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第三层:扩展练习:

1、下面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还在这里画出与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可以画几个?

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把平行四边形模型拉近,它们的面积发生变化了吗?

通过这个过程的操作,让生明白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定时,越拉近它的面积就越小。

个习题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生的注意力,使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习了什么?你会了什么?

有利于生对本节课所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力。

本节课以探究*,以活动为主线,以生为主体,自悟加引导,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始终贯穿于个课堂。通过活动,生“、做、用”,生的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自然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课堂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这节课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中,我会继续研究,相信只要努力了,我的课堂艺术将会越来越完美。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4456.html

热门阅读

  1. 边沿解释及造句
  2. 最暖心的短句签名
  3. 三下乡爱心支教服务队心得体会
  4.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读后感范文
  5. 201年祝中考成功的祝福语精选
  6. 办公室文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7. 汪国真的故事
  8. 关于中国梦的诗歌
  9. 寓言故事《象鹿桥》
  10. 高中生搞笑相声剧本《我的梦想》
  11. 经典伤感时间语录
  12. 关于天气寒冷的QQ搞笑个性签名
  13. qq学习励志个性签名
  14. think and do it散文
  15. 岁月深处的江流五年级作文
  16. 张三的莫名其妙散文
  17. 201微信春节对联
  18. 2016客户早安问候语
  19.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设计
  20. 关于春节的诗句48句
  21. 五一节日祝福语2016
  22. 学校学生代表开学典礼发言稿
  23. 竹韵的诗词
  24. 人人可以一石二鸟美文
  25.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大全
  26. 本科应届生自荐信范文
  27. 闻黄鹂柳宗元诗词
  28. 201年植树节微信祝福语精选
  29. 周五下班送客户的祝福语月
  30.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Letters》的教案
  31. 陆游诗人《观村童戏溪上》的古诗赏析
  32. 一阵的造句
  33. 2016年端午节祝福语送客户
  34. 精选的经典人生格言
  35. 与死亡保持1米的距离美文摘抄
  36. 广电网络分公司的工作总结范文
  37. 《短文》的教案设计
  38. 沁园春雪朗读节奏划分
  39. 《我的儿子皮卡影子灰狗》读后感800字
  40.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8:09:31
本页面最近被 29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澳门,TA在页面停留了 7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