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了它……》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5

《要是有了它……》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训练项目。本次训练意在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自己最理想的东西来,并为此作了4点提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敢想,特别是敢说的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积极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初步使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语言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开动脑筋思维,敢想、敢说,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并能说出特点和用途。

1.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图书、资料。

2.“一家三口因看电视而争吵的情境”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龙龙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可今天这一家人却吵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屏幕。(播放课件:龙龙一家人为看电视争执起来,妈妈要看电视剧,爸爸要看球赛,龙龙要看动画片。)

2.龙龙想请大家来帮忙,帮他解决一下家里的矛盾。怎么解决?请大家想一想。(生想后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假如有那样一种东西不就好了吗?现在,我们就以“要是有了它”为话题,请同学们来个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你最理想的东西来怎么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生读完后指名汇报。

三、介绍资料,引出话题

1.老师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书籍、资料,现在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指名介绍)

2.这些资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科学发明都是发明者先有了奇思妙想,再去动手实践才创造出来的。也有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先从科学幻想开始的。

四、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小发明家吗?那就请你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让想象插上翅膀去飞翔吧!把你最想要的东西想象出来,它也许就会成为你明天的发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思考。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各成员的创意,准备汇报。

五、再创情境,表达创新

1.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是某发明公司的负责人,现场招聘一位小发明家,你们愿意帮老师做小评委吗?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发明家。(交待口语交际要求:说清发明物品的名称、特点、用途,如果能配图说明就更好了。)

2.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推荐的发明,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师相机引导、点拨,注意肯定有独到之处的想法。

3.评选出小发明家,颁发证书。

4.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只要你们善于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们都会成为小发明家的。

六、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由于课堂内时间有限,许多同学的奇思妙想都没有机会说给大家听。那么就让我们课后动笔把自己的创意写一写好吗?(得到回答后)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你的发明想法写在日记里,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带来的快乐吧!

拓展阅读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深入地体会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通过*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3.练习朗读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二、重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通过*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1.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2.感情地朗读课,通过*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三、策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解*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生将自己的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引导生继续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体现生的主体性作用,即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序地展开。

四、过程

(一)导入课,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2.请同们快速读课的一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面对着繁华、热闹的租界地,面对着大伯含糊不清的话语,使他产生哪些疑问?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课件:

租界地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中国的土地吗……

3.只十二岁的*在听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后提出这么多的疑问。而“中华不振”这个词语在课中多次出现,看来这个词语一定很重,那么中华不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

振:①摇动,挥动;②奋起,兴起;③救;④振动。

意图】用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生体会出*在疑问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感受*博大*怀和远大的志向。

(二)深入习,品读感悟

1.默读课的七、八自然段,那*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的呢?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出示课件:

认真默读课的七、八自然段:

*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感情地读读这些语句。

2.全班交流感受。

(1)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这一带”和“别处”分别指的哪里啊?

意图】通过比较,让生把感受充分地交流。

(2)而正当*和同左顾右盼时,突然发现个中国妇女正在哭泣,而旁边站着一个大个子洋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下面请同边读原内容边填空。

出示课件:

她原指望()。谁知(),反而()。()。但,(),()?只能()。

再读读你们刚才填空的内容,就这些内容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将我们体会到的*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意图】培养生质疑能力,借助课前查找的资料,习运用资料理解课内容谈感受。

3.总结法。

通过读七、八自然段,我们抓住*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他的想法。这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后面的习中还用到这样的方法。之前我们中华不振的字面意思,现在也正这种方法让我们和*一样明白“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师导语一:当时,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可在这租界地里……

出示课件:(生齐读)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导语二:同们,在租界地里,我们中国人的遭遇多么的可怜可悲啊……

出示课件:(生齐读)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4.师生对读课第九自然段。

师: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的同说──

师:的说──

师:也的说──

生: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师:而*却说──

师:同们发言的场景*看在眼里,发言时说的话他听在耳中。而他却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抢着发言。就还我们刚刚到的读书方法猜猜*在想些什么吗?你们可以结合上下或资料来试想,然后把写在纸上。

出示课件:

*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抢着发言。他在想:______________。

*此时不仅他回答的语气清晰而坚定的,更他经过沉思后做出的决定和他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同样清晰而又坚定。他不但这样说的,他的一生也这样做的。

(三)总结全,感情升华

啊!*就这样一个着远大志向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远大的志向而努力奋斗。

出示课件:介绍*的生平事迹。

*的一生不但这些说的,这么想的,也这么做的。当他听到中华不振时想到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在思考中产生问题。当他看到我们中国人倍受欺凌时他想到的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因为他想到的振兴中华,不再让中国人受欺负,所以才说出这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感情地朗读课

2.请你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感人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意图

积累语言,习写法。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精读课。本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少年时代的一件事,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周生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他这样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因为他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说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胸怀、疑惑、训斥、屈辱”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深入地体会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三、说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四、说法。

多法,但无定法”,科合理的方法能使事半功倍,达到的和谐统一,在本课中我主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从而让生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五、说过程。

(一)创情境,导课激趣。

1.以谈论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为题,引入少年*的成长故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指导习课题中的“崛”字。通过查字典理解“崛起”及“崛”的意思。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生读课,边读边思考:本围绕着少年*写哪几件事?并找出相关段落。引导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课结构,明确:本围绕着少年*写三件事。

2.*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10—14)

3.*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15—17)

【这一环节的置,让生在初读课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结构,理清课思路】

(三)精读课,感受少年*博大*怀和远大的志向。

共四个部分来

1.课第一部分,引导生体会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的抱负和胸怀。“位同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所思。”,到“那位同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而读书?”同们各想法,而这位同的回答却让魏校长为之一振。时,引导生抓住“所所思”“坚定”这些词语,试想这位生的回答绝不出于一时冲动,而在此之前经过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丝毫动摇。推想一下*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的内心世界。

2.课的第二部分,用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生体会。如,在读*与伯父的对话时,“那不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和思考。

3.第三部分,*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可以引导生边读边想象课中的情景。如,让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生结合课前搜集的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当时的心理感受。

4.引导生在对比中理解,思考*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读书的目的什么不同,使生体会到,为家父、明理、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都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把个人的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

这样的对比中,使生感受到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生谈谈课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可以让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通过交流,让生明白,人不能仅为自己活着,应该活得更意义,引导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生今后的习明确远大的方向。)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感情地朗读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多法,但无定法”,科合理的方法能使事半功倍,达到的和谐统一,在本课中我主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从而让生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远大理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生感知本,体验情感,经过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习中渗透“读——思——议——悟”的法。

(一)、创情境,导课激趣

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注意激发生的习兴趣。因此,在上课时,我充满激情的语言对生说:同们,这样一个人,在飞机遇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把自己的伞包送给一个小女孩,你知道他谁吗?这样一个人,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的人也爱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哀悼之情,你知道他谁吗?这样一个人,他在12岁时就说出一句令所人都喝彩的一句话,你知道他谁吗?

【通过师语言情境的创,吸引生的兴趣,自然引出本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齐读课题,谈谈你对课题目的理解,师做点拨:“崛”兴起的意思,“之”“的”的意思。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提出自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指导生“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因此,在初读课时,一、生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的方式理解词语意思,把课读通顺,读准确。

二、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想想:怎么记住最容易。

【在生自的基础上,师做针对性的指导,如:“嚷”读后鼻音,“惩处”中“惩”读二声,“处”读三声,“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巡”中的撇点不能写成半圆,通过老师的示生的抄写,即培养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扎扎实实地完成识字由“读到认到写”的任务】。

2、生再读课,边读边思考:本围绕着少年*写哪几件事?并找出相关段落。引导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课结构,明确:本围绕着少年*写三件事。1、*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1~6)2、*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7~8)3、*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这一环节的置,让生在初读课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结构,理清课思路】

(三)、初步探究,把握脉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这就希望自己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以“问题”入手,激发生的探索意识,培养生的思考能力。

1、初步探究,找切入点: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词在中出现几次?通过多个问题的置,培养生的理解能力,生通过自己读课,很快就能找出本的关键词“中华不振”,在中出现2次,进而引导生划出句子。

2、比较阅读,交流发现:让生反复阅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处出现的“中华不振”什么不同,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仔细比较阅读会发现:第一次的“中华不振”由伯父告诉*的,第二次的“中华不振”由*自己亲身体会到的。这一环节的置,进一步激发生的探索意识,让会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的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3、默读课,交流感受:新课程标准指出:让三四年级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通过让生默读课,边读边感受:中的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划出相关句子,然后在班上交流感受,通过交流,的同会说:我从伯父的话语中能感受,的会说:从妇女的哭诉中感受。

【这一环节的置,通过让生读课,找句子,谈感受,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更深入的体会当时*的心情,理解*立下志向的原因。

(四)、精读课,体验情感

1、角色朗读,把握情感:请同感情的朗读课第一部分,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对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师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当读到“为什么?那又为什么呢?”这句时,引导生读出*不解、追问的语气,体现他对这些事情的关注;读到“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外国人却可以,这不中国的土地吗?”这句话时,引导生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通过角色朗读,让生入情入境,进入人物的内心,感受*第一次听到“中华不振”时疑惑的心理,进而理解*后来为什么会不听伯父的话,闯入租界,为第二部分的做下铺垫】

2、发挥想象,深入体会:请生朗读课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怎样哭诉的?中国巡警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联系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切身体会“中华不振”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最经常、最重的阅读训练,也理解课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这一环节的置,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打开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本激起共鸣】

(五)、小结全,布置作业

因为“中华不振”,*在年少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请同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体现“中华不振”的事实,并抄写生字词。

点击查看更多《要是有了它……》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1873.html

热门阅读

  1. 有关秋游的小学日记
  2. 三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3. 关于感恩的优美句子
  4. 2015年学校新年晚会贺词
  5. 大学生毕业后的感触随笔
  6.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范文
  7.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市场化效应探讨论文
  8. 才子唐伯虎的诗词
  9. 我最敬佩的老师随笔
  10. 关于财富的名言
  11. 抒情的诗朗诵稿
  12. 201春分经典祝福语
  13. 201年金鸡献瑞迎新春祝福语短信
  14. 描写风景的诗5首
  15. 2018狗年拜年吉祥话祝福语
  16. 201最新在线学法心得体会
  17. 女儿婚礼父母祝福致辞范文
  18. 高一新生国防教育的活动总结
  19. 运动会加油稿100字集锦
  20. 白色情人节暖心祝福语
  21. 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作文2500字
  22. 初一亲情作文500字
  23. 元宵节的短信祝福语
  24. 寒假手抄报内容
  25. 贺春节的祝福语
  26. 祝自己生日快乐祝福语
  27. 亲爱的陌生人想问你们现在过得好吗情感美文
  28. 生命唯美励志散文
  29. 关于爱情诗词
  30. 新闻通稿怎么写
  31.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32. 关于冬天的说说
  33. 201年给男生的情人节祝福语
  34. 超级搞笑幽默的小品剧本《实话胡说》
  35. 2016新年祝福语大全简短
  36. 二十四节气立夏祝福问候短信大全
  37. 有关写高考祝福语
  38. 201年端午节送给朋友的祝福语短信
  39. 201年鸡年公司年会祝福语荐读
  40. 秋季学期期末评语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8:18:09
本页面最近被 64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青海,TA在页面停留了 13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