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3 10:08:40

赠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赏析

《赠何七判官昌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前言】

《赠何七判官昌浩》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不甘心老死阡陌之间,决心乘风破浪,为世人做一番排难解纷的大事业的崇高志趣。此诗前半写不愿白首为郎,而愿拚剑沙漠,建立功业;后半赞何判官有管、乐之才,愿与之同驱疆场,为国立功。全诗抒写远大理想,洋溢着努力进取的积极精神,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注释】

⑴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称何七。安旗云:”似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判官:节度使属官。

⑵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⑶平明:天明。啸咤:高号长啸。

⑷纷:世间的纷争。

⑸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见《汉书·伏生传》

⑹夫子:指何昌浩。管乐:指春秋时齐相管仲、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⑺将:与。沮溺:指春秋时两位著名隐士长沮、桀溺。见《论语·微子》。

【翻译】

有时我忽觉心情惆怅,兀然独坐直至夜半。天亮时空怀壮志,仰天长啸,,欲为世间解乱释纷,一展怀抱。我的心随长风直上万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济南伏生,九十多岁了还在啃书本,吟诵古文。不如撰剑而起.到沙漠上去拚杀厮斗,为国立功。一辈子老死于阡陌之间,怎能扬大名呢?夫子您是当今的管仲和乐毅,英才名冠三军。我想您终会一起建功立业,岂能一辈子与长沮、桀溺为伍呢!

《赠何七判官昌浩》此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抒发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最终以摆脱这种苦闷而展示出诗人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可分三段,第一段为前四句。开篇”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积郁于心的”惆怅“。这惆怅虽仅时而出现,但对积极进取、乐观豪爽的诗人来说,却也是非常严重的。为此,他正襟危坐,自夜至明,最后竟不得不用长啸声来加以发泄:”平明空啸咤!“然而,”啸咤“是无济于事的,只不过聊以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而已,所以用了一个”空“字。”思欲解世纷“,用了战国时鲁仲连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之所以”惆怅“,原因是为了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中的矛盾和苦闷心情也是产生于这里。

诗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在积极用世和消极思想的对比之中进行多层次的交叉抒写。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诗的第二段。这一段共八句,在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方面较之第一段更加深入具体。”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作飞动的描写,用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这是正面的直抒。”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是反面的对比。就李白看来,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这是一层。”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又是一层。这两句承上而言。如果自己不能乘风破浪,实现”济苍生,安黎元“的抱负,那么,也应在国难当头之时,拔剑而起,为统一祖国而建立功勋。这是正面的发挥。”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又是反面的对比。

诗的第三个特点是把古人、友人与自己交织在一起来加以描写。这明显地体现在第三段,即最后四句里边。”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怀抱。李白在诗中多次把管仲、乐毅作为自己仰慕和效法的榜样。最后”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二句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

拓展阅读

1、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翻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是欧阳修离别洛阳后在途中所写的首抒怀之作。上阕直抒胸臆,下阕以景见情,打破了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见套式。另外本词以仄声押韵,使词人郁结不舒的离情别意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人对一个地方的感情主要是对这个地方的人的感情,词人作别洛阳后,在所思所念者之中,最牵肠挂肚的是那个最知心的人。而这个人也是一位萍踪浪迹者,他在词人离别洛阳之后也可能到异地去漂泊远行。“别后不知君远近”一语看似平平,却蕴含着至少有上述的许多感情,他不知道在他走后,他所思念的人是否还在洛阳或者是已离开洛阳远行?“触目凄凉多少闷”,概括了词人羁旅途中的愁闷心境,此时虽然正值芳菲满目的春日(见《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此词与这首《玉楼春》乃是同一时间之作),但在一个被离愁别恨缠绕的远行之客来说,春天的繁荣反而倍增心境的凄恻。他所触目的虽然不是万木萧瑟、落叶飘零的秋色,但心境的凄凉悲苦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秋者也相仿相近。“渐行渐远渐无书”,描画出了行程日以远,音书日以稀,离愁随着行旅的距离日益增长的心境变化的轨迹;而“水阔鱼沉处问”则进一步写出音书断绝时的无奈的心情:古人以鱼雁传书为沟通消息的象征。而今天长水阔,雁落鱼沉、词人该到处询问故人的音信?

下阕以旅途的夜景,形象地呈现词人思人念远的悲凉心境:“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词人独宿于旅途的孤馆之中,他深宵不寐,听着窗外风吹竹叶的声响,仿佛一片萧瑟秋声,而这阵阵声响吹奏出来的都是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词人把自己心中的情感对象化,春天的风竹敲出萧瑟的秋声,万叶千声奏响的都是离恨,这里的景物都染上了作者浓重的主观色彩,这也正是词人情感的**和外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敲”字,确为掷地有金石声,它写出风竹之声在词人心头勾起的悲抑之情,有如敲击似的沉重,这是词人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一个闪光的词眼。“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攲”者,倚也;“烬”者,灭也。此二句把词人欲去梦中追寻故人,而梦又未成,且灯已熄灭的旅途苦况和惆怅的心境作了十分真切的描述,使我们也不禁为之深深叹息。

2、《辋川闲居裴秀才迪·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辋川,水名,在今天陕西省蓝田县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诗题中的裴迪,唐代诗人,天宝后为蜀州刺史,曾尚书省郎,他也曾居终南山,与王维多有唱和。

这首诗写辋川别墅的秋景,表现了闲适与隐逸之情。王维诗的景物描写多有独到之处,这首诗写秋景就采用了多种视角和多种层次。第一句是远观。诗人看到远远的一带寒山绿得更浓。从色调上看,这是由嫩绿色变为滞重的青绿色,是秋天特有的景色,也是远观在视觉上造成的特殊印象。第二句是近听。近处的流水潺潺,发出清脆的叮咚声。这又是写听觉造成的印象。以上两句一看一听,一静一动,对比十分鲜明。接下去诗人又展开另一个层次的描绘:他拄着拐杖踱出柴门之外,听到暮蝉在临风鸣叫;抬起头来又看到渡口处的夕阳,村落里飘荡的袅袅炊烟。这里又是听觉和视觉交错,动境和静境结合。于是诗人用他那支生动的多彩的画笔,画出了一幅秋天的图画:苍翠的远山,潺潺的流水,暮蝉的鸣叫,落日的余晖,村落里的孤烟……这是一幅淡远、宁静、色彩斑斓的秋意图。它的主调是“静谧”。诗中关于动境的描写:流水声,蝉鸣声,或者只有在极其宁静的氛围中才能细细分辨出来;或者鸣叫声更增加了氛围的宁静。因而它使整个天地显得更加寥廓和静谧。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接舆比裴迪,五柳先生自比,画出了裴迪与自己相处的生动场面。接舆,即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曾被称为“楚狂”。五柳先生即陶潜,曾著《五柳先生传》,后人因以五柳先生名之。狂歌的裴迪,听歌的王维,诗人为这幅秋意图添上了两位隐士,于是画面就更为完整了。

3、戴叔伦《苏溪亭》翻译、注释

苏溪亭上草漫漫(2),谁倚东风十二阑(3)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4)

(1)此诗的写作地点与时间,与上首《兰溪棹歌》相近。

(2)苏溪:浙江省义乌县附近有苏溪。亭:又称长亭,旅客休息之地。

(3)十二阑:即阑干十二曲。乐府古辞《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4)汀:水岸平地,多指沙洲。

这是一首特殊的怀念诗,怀念的人是谁?作者始终未说,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首先,题名《苏溪亭》,就有点以李代桃,名不副实,因为整首诗并非真咏苏溪亭,而是怀念“谁”。当然,说起苏溪亭,这个“谁”与作者本人都会心照不宣,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首句“草漫漫”三字,点出作者怀念的这个“谁”,已经很久很久了,想念之苦,漫漫青草,就是见证。“天涯芳草”,作者唯有发挥想象能力了,对方这时可能也正在东风吹拂之中,倚阑而立。作者想,这位倚阑人又在想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眼看暮春将尽,春事已晚,时光蹉跎、美景不再,可燕子还久久不归旧窝,作者望着眼前的沙洲,一片烟雨迷蒙。美丽的杏花,在寒意未消的春风料峭中瑟瑟抖动,心中不禁涌起无端的惆怅、无穷的哀愁。

全诗四句都为写景,没有话语、人物迷蒙。作者和远方倚阑人沉郁的心情,与转瞬即逝的暮春景色溶为一体,默默无言、悠悠怀念,画面优美、韵味无穷。

点击查看更多赠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10392.html

热门阅读

  1. 2018年万圣节祝福语精选
  2. 暑期展会实践报告
  3.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4. 2018情人节快乐祝福语
  5.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典故
  6. 工作的自我评价范文
  7. 花瓶和茶壶寓言故事
  8. 鼓励人向上的经典语句
  9. 红军长征故事:夜行军
  10. 朋友离别的诗句 鼓励
  11. 感恩节温馨朋友祝福贺词
  12. 鱼儿的保护神随笔
  13. 关于记者述职的报告
  14. 寓言故事成语
  15. 闻到桂花飘香的诗句
  16. 忆江南词·多谢洛城人原文及赏析
  17. 关于打篮球小学作文
  18. 祝福朋友儿子新婚贺词
  19. 歌颂母亲节的诗词
  20. 乔迁新居的对联大全
  21. 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22.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400字
  23. 201鸡年公司新春拜年贺词
  24. 最新非应届毕业生自荐书范文格式
  25. 好句子大全唯美伤感
  26. 植树有感作文450字
  27. 粟米拼音解释及造句
  28. 安装工程的分包合同
  29. 妇女节的作文:母亲的爱
  30. 简单平安夜祝福语
  31. 《陈迹清欢》读后感范文
  32. 201年公司给客户的新年贺卡祝福语
  33. 大学辅导员述职范文
  34. 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的动通知
  35. 精选教师节的祝福短信
  36. 人事部招聘工作计划
  37. 冰心散文《山中杂记》第45章 我的家在哪里?
  38. 产品代理协议书
  39. 2016年圣诞节给客户的祝福语大全
  40. 班主任德育交流培训心得感想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21 05:57:21
本页面最近被 71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西藏,TA在页面停留了 10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