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56:51

《瑞雪图》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语课本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学习生字新词。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 万籁俱寂 瑞雪

小结:通过查词典,初步了解瑞雪的意思。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这场雪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场雪下得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重点指导朗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

(感受雪下得很大。)

第四自然段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通过换词比较,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

师生合作读整段。

(渗透下雪是有顺序的,应该按顺序描写景物。)

第五自然段——

“嗬!好大的雪啊!”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通过看图、换词、比较句子,感悟雪后景色的美丽。在反复地诵读中,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小结:通过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抒*感。

运用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场雪的好处。

介绍时代背景。

品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小结: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更进一步地体会“瑞雪”的深刻含义。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及段落。

了解作者峻青,读读他的作品,如《秋色赋》等。

大 纷纷扬扬

瑞雪图 美 粉妆玉砌 希望

应时丰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句、段大比拼(展示自己积累的好句、段。)

3.听写生字新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为课文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拓展阅读

1、模板集合

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材从“小动物们放回家”这一生动活泼的情境入手,展现了许多数信息,引起同习的兴趣。采用“你问我答”的游戏式,引导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知识目标:

在数游戏的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算。

2、能力目标:

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数游戏的式激发习兴趣,感受习数的快乐。

难点分析:

面对繁杂的情境,怎样提取信息、有序而全面的解决问题。

一课时

一、创情境,故事导入

1、情景导入。

师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课件出示小动物放回家的主题。 师: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动物校放了。瞧,谁背着书包从校里走来?它们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回家的路上

2、观察画面

引导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1、编故事、收集信息

师:请同们看,编一个故事。

生展示他们编的故事。

生:丁玲玲??下课铃声响了,动物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出校园,有的步行回家,有的划着船回家,一群小鸟飞来,纷纷落到树上﹑草坪上。湖里的小鱼看到这,也快活地游来游去,动物校园真热闹呀!

师:你们从他编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数信息。从这幅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数信息?

2、提出问题

师:同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根据这幅提出乘法解决的数问题吗?你都会解答吗?

3、你问我答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数游戏”——你问我答

师注意调控游戏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换”

3、活动反馈

通过抢问抢答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在反馈时要注意训练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条理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①背着书包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3×3=9(只)

②一共有几朵花?6×2=12(朵)或4×3=12(朵)

③一共有几只小鸟?3×5=15(只)

④地上有几只小鸟?5×2=10(只)

⑤一共几条鱼?3×4=12(只)

??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算一算

看书P23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P23第2题的,请同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找新家

课件出示P23的第3题,情境创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选择。

(!)小红每天看5页书,看了3天,( )?

A、共看多少天? B、共看多少页? C、还要看多少天?

(2)振兴小举办书法展,( ),每班交5张,二年级一共要展出多少张书法作品?

A、全校有5个班 B、二年级有70人 C、二年级有6个班

(3)有3盒月饼,( ),一共有多少块?

A、又买来8块 B、吃了8块 C、每盒8块

(题有一定的难度,要让生先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进行选择)

2、同们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5棵树,有4个间隔,每个间隔是4米,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3、王师傅家住六楼,他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那么他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一楼到三楼,有两个楼层,共40级台阶,每个楼层是20级,从一楼到六楼,共5个楼层,要走5个20级,一共是100级)

4、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

(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安排: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自我问答:

《回家路上》的主题蕴涵的数问题非常多,因为材里其他应完成的内容都完成了,所以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充分地挖掘主题里所蕴涵的知识点。

2、五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全面提高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通过课堂,培养生的体育兴趣,充分调动生的积极思维,培养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变师“”的要求为生“”的需要。

二、材分析:

足球运动趣味*强、集体*强、竞争*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水平三的生有一定基础,根据本阶段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脚内侧传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的基础。而脚内侧传球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球技术,它也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技术之一。据统,足球比赛中80%的传球来自于脚内侧传球。

为了圆满实现目标,坚持以“促进发展每一位生”为中心,体现重点,突出难点,本课按“导、点拨、练习、评价”的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策略:

1、根据杜威“玩中”的理论指导,本课在练习中采用了一些小游戏竞赛的策略。通过竞赛激励生的求知欲和习兴趣,挖掘生参与足球技术习的各种潜能,提高技术水平。

2、针对小生心理状态的特点,了合作练习策略进行练习,发扬集体主义精神。3、为了促进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生的练习,肯定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习法等,帮助生完成预定目标,同时为生今后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法储备。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预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六、本课关注点:

1、师的角*的多样化。在这堂课中我不仅担任了“导演”,对课堂整体进行组织和调控,而且担当了这堂课的“参与者”,通过有机的串连,主动的参与,及时点评、鼓励和调度,让生与老师相融合,让师生成为运动的*伙伴。

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生自评、生互评等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

3、预、生成一体化。在过程中密切关注生的言行,敏感地捕捉偶发*和隐蔽*信息,随即应变,即时调整预,促进动态生成。

时间:2017年4月18日授课师:高传奇

3、模板集合

一、 标题(课时)

三、 安排(内容、法和手段)

1、旧课复习(时间)

2、新课内容(时间)

3、新课小结(时间)

四、 作业

五、 后记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附件3:参考格式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讲解、音像讲解等。

参考格式

是体现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大纲对课堂的总体和组织安排,是师实施的基础,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为做好编写规范与管理工作,促进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水平,保证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写的要求

(一)封面、扉页上的课程基本信息。

1.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课程编码、总时(周时)、开课时间、适用年级、专业、使用材、授课师等信息。

2.扉页要求:应填写本课程的目的、法、要求、考核式等信息。

是指正文部分对内容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达,较为充分的体现了师对过程的。主要包括:章节、目的、重点、难点、法、手段、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与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 在编写时应突出以下要点:

第一,确定目的。目的要反映院的办定位、办思路、授知识的

深度、广度、层次;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素质育。

第二,过程。过程应符合生的认知规律,调动生主动习的积

极性,及时矫正生的不良习习惯。

第三,确定法和手段。紧紧围绕课程大纲、材和参考资料,

了解并分析生的基本素质和特点。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选定法。多媒体课件是辅助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课程根据大纲的要求应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但多媒体课件不得替代,必须按要求编写

第四,撰写后记。后记是师对本章节效果反映的总结、分析,可

以全面审视过程中的不足,肯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提高水平。

(三)编写时间要求。

师编写应在上课前完成,其中开准备周前应编写完成前五周的过程中应提前一周编写完成下一周的

4、找次品

内容:版数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1.让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法。

2.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一、谈话引入昨天晚上老师买来三瓶糖,谁知有一瓶给我儿子偷吃了两颗。像这样的商品比标准的商品轻了些,我们就把这商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好不好?(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探究(例1)

1、自主探索。

(1)刚才老师手上的三瓶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称来称。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称来帮忙找出次品。

师:用天平称来称,至少要称多少次保证可以找出次品?

(2)请同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根据生回答板书:3(1,1,1) 1次

小结:从三瓶里找出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多少次?( 1次)

2、置悬念,激发欲望。

如果不是三瓶,而是2187瓶,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1)请同们猜一猜,大胆说出猜想结果。

(2)小结:看来大家的答并不统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但是2187瓶数量太大了,我们先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开始。先研究5瓶吧。

3、组织探究

出示例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一共是5瓶,你还能用天平称将那盒次品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多少次?

1、小组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里互相讨论,小声说一说。

2、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操作过程。

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 2次

师: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2份,一份是2瓶,一份是3瓶呢?

小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操作过程,天平两边放的数量要相等,否则称了也是白称。

三、拓展提高,优化例2)

谈话:5瓶研究过了,但是离我们的2187瓶还相差很远,接下来我们研究9瓶怎么样?

1、明确题目要求。

出示例2,有9口香糖,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明确问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并指出重点词语:次品轻、至少、一定保证。

2、组织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然后让生说说法,师据生回答完成表格:

口香糖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

9(1,1,1,1,1,1,1,1,1)

9

9(2,2,2,2,1) 2(1,1)

9

9(4,4,1) (2,2) (1,1)

9

3(3,3,3) 3(1,1,1)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师:“为什么有些同的次数是4次,有同是2次,他的法高明之处是什么?”

师:“请同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这种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

然后再让生小组讨论:1、找次品的最好法是怎样?

2、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据生回答出示:最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板书)

4、验证刚得到的策略:

如果零件是12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如果不是平均分,又是多少次呢?

五、回顾课前的疑:

师:从2187瓶里找出次品,真要2186次吗?

生:不用。

师:要多少次呢?

师:原来7次就保证找到了次品。

六、小结

师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法是什么?

5、

Teaching Aims
1.Study the lesson to know more about milu deer.

2.The students are trained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3.Get the students to use key words to retell the text.

Step I Warm-up

(Teacher:)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bout some miiu deer. Before we begin to read,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deer.

1.) Where do they live?

2.) What do they like to eat?

3.) How big are they?

4.) Have you ever seen any deer?

Step II 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1. When did the milu deer disappear?

A. During the Ming periods B. During the Qing periods

C. At present D. Both A and B

2. What kind of weather do milu deer like best?

A. Cool and wet B. Cool and dry C. Warm and wet D. Warm and dry

3. Why did too many of milu deer disappear at that time?

A. Because many of them had been killed.

B. Because too many of them had been raised.

C. Because many of them had been sold out.

D. Because many of them had been eaten by tigers.

4. “The milu deer is a kind of deer that used to be common in China long ago.” The sentence means ________.

A.the milu deer is popular in China now.

B.milu deer lived in China in the past, and it s the same with then at present.

C.there were many milu deer in the past but not now.

D.milu deer were popular in the past.

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A. The milu deer has returned to China but its numb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 We should protect milu deer.

C. Milu deer used to be common in China.

D. The milu deer has returned to China and its number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

参***:1-5DAACD

II. Get them to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at the top of the passage.

Step Ⅲ Intensive Reading

1.Play the tape of the passag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2.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aloud each paragraph.

3.Talk about the general idea for each paragraph.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ragraph I:

Where are most of the milu deer in China?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ragraph 2:

1) What kind of animal is the milu deer?

2) When and why did milu deer disappear?

Answer the question in paragraph 3:

Why do they grow well in Britain?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ragraphs 4 and 5:

How many milu deer research centres are there in China? Where are they?

Answer the question in paragraph 6:

What do people plan to do with milu deer in the future?

Main idea of the text:

Part. 1

(Paragraph 1) The number of milu deer in nature park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

Part 2

(Paragraphs 2-3) The history of milu deer in China and in England.

(Paragraph 2) The milu deer disappeared during the Ming and the Qing penods.

(Paragraph 3) The only milu deer alive belonged to the Duke of Bedford in England.

Part 3

(Paragraphs 4-5) The milu deer centers in China.

(Paragraph 4) The life of milu is being studied in the Nanhaizi Milu Park.

(Paragraph 5 ) The number of milu deer has greatly increased in Dafeng.

Part 4

(Paragraph 6) It’s hoped that there will be milu deer living in the wild in China.

Step Ⅳ Workbook

Do Ex.2. ,Do Ex.3 and Ex.4.

StepⅤLanguage focus

Study the language points.

at present = now

research= scientific study

used to common=There were lots of milu deer in China in the past but not now.

return this kind of deer to the wild=set the deer free in a forest or in the countryside.

Step ⅥRetelling

Give your description of the milu deer. What kind of animal is milu deer? What about the animal in the past,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Step Ⅶ Exercises

I.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Milu deer used to be common in China long ago. However, it ________ during the last few centuries. Too _________ of the deer had been killed and some were away to England. The deer liked the _________ weather in Britain and the number of them _________ th

点击查看更多《瑞雪图》教学设计方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9360.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平安夜圣诞节短信贺卡祝福语汇总
  2. 妈妈的三八节作文
  3. 秋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4. 2015年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心得体会
  5. 学校财务人员个人总结范文
  6. 男装天猫店运营策划方案范文
  7. 经典人生哲理句子
  8. 老胡同的高一记叙文
  9. 幼儿园的教学总结
  10. 我的朋友小学二年级作文300字
  11. 2015伤感的句子
  12. 小学春节为话题的记事作文:难忘的春节趣事500字
  13. 托养人员入住福利院协议书范文
  14. 三八妇女节甜蜜祝福短信大全
  15. 古诗关于春节的
  16. 经典诗词歌赋
  17. 必备的个性婚礼祝福语集锦
  18. 悠悠的南瓜情美文
  19. 2016最新冬至问候祝福语
  20.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3000字
  21. 春天希望的诗歌
  22. 真情对印小学美术教案
  23. 诱思探究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
  24. 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读后感
  25. 小学开展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26.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的范文
  27. 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论文
  28. qq空间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29. 七夕有感作文
  30. 201年关于五一放假的祝福语
  31. 幼儿园大班班务方案计划
  32.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
  33. 汽车买卖协议书
  34.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范文00字
  35. 2018水利普查季度工作计划
  36. 2016关于元宵节的祝福语
  37. 20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祝福语
  38. 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范文2000字
  39. 关于小学教科版语文第二册的复习计划
  40. 描写孩子们玩耍的句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9:51:41
本页面最近被 57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新疆,TA在页面停留了 10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