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鹰等寓言故事5则
北林动物园一位驯鹰专家访问美国加利福尼亚动物园,观看了动物园举行的放鹰比赛。他对其中飞得最高的鹰极为欣赏,就想把这种强健的鹰种引进到中国来。经过协商,他把这头鹰买下了。回到北林,园里的一位老饲养员看了,告诉他:这头鹰和自己园里养的是一个品种,原是几年以前加利福尼亚动物园从这里买去的。
这位驯鹰专家上了当了,但他很纳闷:为什么同样的鹰,在加利福尼亚的天空里可以飞入云霄,而他自己驯养的却飞得并不出色?为此,饲养员同他一道检查这些鹰,他们发现,买回的这头鹰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他们自己驯养的鹰也并不错,只是后者的羽毛经过了修剪。修剪过羽毛的鹰看起来要顺眼一些,然而它们的飞翔能力却受到了影响。
老饲养员指出这一点后,说道:“我们应该相信,中国的鹰是能够飞得很高的,只是今后我们再不要修剪他们的羽毛了,让它们自由地飞吧!”
(黄瑞云)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岩石长年累月地经受风侵雨蚀,裂开了一道缝。一棵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
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
种子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
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轻拂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不平凡的幼芽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育。
小草渐渐生长了,长得很健康,很结实。
岩石高兴地说:“孩子,不错,你是倔强的,值得我们骄傲!”她用自己风化了的尘泥,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
一个诗人走过,看见了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不禁欣喜地吟咏道:
“呵!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
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小草谦逊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是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
(金江)
圈圈阵
云雀时常在天空飞翔,它能看到许多发生在地面的新奇事儿。
一天,云雀见几只狮子,追逐着一群斑马。眼看要接近了,斑马蓦地停下,迅速摆成一个大圆圈,一个个头朝里,尾朝外。狮子冲上来了,它们才一触及圈圈阵,便有一只只强劲的后蹄乱踢过来,重重地捶打在狮子的脑袋和身上。狮子吼声震天,却无可奈何。它们吃了大亏,灰溜溜地撤走了。
云雀非常欣赏斑马的圈圈阵,它即兴编了一只新歌,“斑马阵,真厉害,头朝里,尾对外,踢得狮子嘴巴歪”,在空中欢快地唱了起来。
第二天,云雀正在蓝天里唱歌,却发现那几只雄狮,紧紧追赶着一群野牛。距离越来越近了,野牛们呼啦一声撒开,形成了一个大圆圈。可是,它们一个个头朝外,尾向里。云雀急坏了,飞来飞去喊道:
“你们站错了,快,重来,像斑马那样,头向里,尾对外!”
野牛们虽然听到了,却不加理睬,镇定地屹立着不动。
一队大雁在牛阵上空飞动,听了云雀的呼喊,那只领头雁制止道:
“云雀,别瞎叫了,野牛这样布阵是有道理的。”
说话间,饥饿的狮子都张开血盆大口,凶狠地扑向野牛。野牛们肩并肩,一齐舞动着头上的两只锐角,迎击挑衅者。进攻的狮子,被角尖挑得头破血流,狼狈不堪,夹起尾巴逃窜了。云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它一边赶着雁队,一边自我解嘲地说:
“嚯,野牛站的位置,虽然与斑马不同,倒也挺顶用哩。”
头雁嘎嘎地笑了,响亮地答道:
“它们为了发挥自己的本领,站的位置确实相反,不过,它们的精神都极为可贵。那就是:在强敌面前,正如我们雁队所显示的一样,完完全全团结得像‘一’个‘人’!”
(林植峰)
小袋鼠
草地上爬着一只小家伙,看上去像只大田鼠,只是两条后腿特别长,一条尾巴特别粗壮。它就是大袋鼠的儿子。可惜它太小了,不像它妈妈那样善跳会奔跑。
小袋鼠艰难地在草地上爬动,看见一只小羚羊在附近啃草,它便竖起身子,高傲地对小羚羊说:“你知道我停在什么地方吗?说出来你准会羡慕*,我住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的肚子有个袋子是专门装我的,里面又温暖又舒适,比什么丝绵被呀,鸭绒袋呀,还要高级得多;躺在妈妈的袋里,妈妈一蹦一跳,跑得飞快,我就比坐小轿车还痛快;有了好吃的东西,我还躲在妈妈的袋子里吃呢……小羚羊,你瞧我妈妈多爱我啊!你能享受到这一切吗?”
“我妈妈也很爱我,可它不是这么个爱法,”小羚羊回答道,“它带我们练跑,领我们寻草吃,晚上让我们自个儿睡觉,我认为这样挺好,如今我身子骨儿很结实……哟,不好,”小羚羊忽然猛扇耳朵,警觉地说:“我听见远处有狮子吼叫,我们赶快跑吧。”
小袋鼠慌了,它急得哭道:“我要等妈妈来用袋子装我。”
小羚羊伏下身子喊:“狮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快,我驮着你逃开。”
“不行,那会摔死我的!”小袋鼠死也不干,边在地上打滚边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的袋子……”
小羚羊不能再等待,它一溜烟地跑开了。被妈妈娇惯了的小袋鼠,仍然在原地撒野、嚎叫。闻声奔来的狮子自然毫不客气,它一口就把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家伙叼走了!
(林植峰)
鼹鼠的儿子
小鼹鼠有心要见见世面。听说阳光下有青的山、绿的水,水中有漫游的鱼群;河岸上是盛开的鲜花、结着硕果的树木;树上栖息着五彩的孔雀,娇小的黄莺在枝头婉啼……啊,这一切多么富于诱惑力!小鼹鼠非去饱览地面的风光不可了,因为,它这个时候的眼力还是挺不错的。
刚打地面的洞口出去,小鼹鼠撒欢似地跑着,才溜开几步,慈母的声音便从后面追了上来:“乖乖,你是不会游水的,小溪小河虽然幽美,掉*里,‘咕噜咕嗜’几口水会呛死你的!”
“我该怎么办?”小鼹鼠停下来回头问。
“千万小心,*不能到水边去。”
“记住啦。”小鼹鼠应着,放慢了脚步。
“小宝贝,等一等,”小鼹鼠刚走了十多步,母亲的声音又从后面响起,“我忘了提醒你,树上的果子又大又多,成熟了,风一吹便会掉下来,一落到头上,准会将你的脑袋砸扁。”
“妈妈,这真可怕呀,有什么好法儿防止吗?”小鼹鼠大惊失色地问。
“牢牢记住:凡树底下不要走!”
小鼹鼠应了一声,慢吞吞地往前爬动。不一会鼹鼠妈妈从后面赶上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叮嘱道:“好儿子,你大概没听说过,从草地上穿行,空中会有老鹰扑下,往山路上走动,会碰见拦路猛虎……稍微一**大意,我便再也见不到你了!”
“我到底该怎么办?”小鼹鼠急得要哭了。
“你走一步,停一停,把上下左右看分明,再迈第二步。”母亲叹了口气,接着说,“孩子,既然留不住你,就只好让你去旅行……”
鼹鼠妈妈回到洞里,照例掘着地道。第二天,鼹鼠妈妈往前打洞时,和另一只挖洞的鼹鼠碰上了。当它拨开泥土一摸,竟是自己的儿子!
“孩子,你还在这里?”母亲又惊又喜地问。
“是的,妈妈,”小鼹鼠温顺地回答,“听了您昨天的几次吩咐,我觉得我还是一直呆在附近挖洞为好。”
直到如今,鼹鼠已不再做去地面旅游的美梦。最后,它的一双眼睛完全退化,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
拓展阅读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读了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狐狸、狼与狮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狼和狐狸是最好的朋友。一天,他俩捉到一只小鸡,狐狸出于礼节,把小鸡让给狼吃;狼为了面子,把小鸡让给狐狸。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来了一头雄狮,狼连忙把小鸡送给狮子吃;而狐狸不但把小鸡送给狮子吃,还把自己的好朋友狼也送给狮子吃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狼和狐狸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朋友,它们都很狡猾、虚伪。平时,它们捉到可口的食物,出于虚假的“礼节”和“面子”互相谦让。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威胁到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时,就原形毕露了。狼为了讨好狮子,连忙把食物送给狮子吃;而狐狸更狡猾,不但把食物送给狮子,还把自己的好朋友狼也“送”给狮子吃。
真正的朋友是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讲条件的。当朋友有困难时,主动伸出双手去帮助,一心为朋友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友情。我和同班的龚怡诺就是这样真正的朋友。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形影不离。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论我们谁遇到什么困难,对方都会给予真诚的帮助。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寒风呼啸的寒假里,我又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畅游在书的海洋中,而现在我却被一本书深深地迷住了,那就是《中国古今寓言》。
我拿起这本书时,心中不由燃起激动之情。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认真的阅读起来,我的眼睛简直就无法从书中的世界转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翻到了《买椟还珠》这一个小故事,而这也让我受益匪浅,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个颗珍珠和一个精美的盒子,后来他就拿去卖,只是有一个人来看,可是他却不看那颗价值连城的珍珠,而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精美的盒子,爱不释手。之后,顾客就花了大价钱买了这个盒子。这个寓言告诫我们: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恰当,不能没有眼光。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的一颤。原来,这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竟让我懂得了如此的道理。我得出道理后,又像身负使命的使者一样,继续往下看。我接着又看到了《掩耳盗铃》、《高山流水》、《亡羊补牢》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其中《高山流水》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伯牙绝弦》中的词: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而我们所要做的则需要用心看这本书。
《中国古今寓言》它就像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一般,带领我学到世界的真谛,而它又像一个与我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一样,那样贴切。它也是我在书的天空下翱翔……
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胡闹的驴》讲的是驴学猴子跳到屋顶上乱蹦,讨了主人一顿好打,它还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驴不实事求是,只知道模仿别人,好心却办了错事。
《公牛和青蛙》这个故事我在幼儿园时就听老师讲过,但妈妈没听过,我就又给妈妈讲了一遍。讲的是一只小青蛙不小心被公牛踩死,另一只却告诉妈妈:哥哥被大怪兽踩*。妈妈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也不问清楚,就以鼓肚皮来比量怪兽大小,结果最后肚皮都胀破了。这说明不了解清楚情况,冒然行事就会得不偿失。
《披着狮子皮的驴》讲的是调皮的小驴披着狮子皮吓唬动物们,结果被狐狸一下就识破了。小驴冒充别人,欺骗别人是不对的,它就是一头驴怎么也变不成狮子的。狐狸很聪明,很有主意。
《狐狸和蛇》讲的是狐狸看到河里缠住荆棘在漂浮的蛇,就在岸上笑话蛇而不是想办法救它。狐狸很自私,没有爱心,这样做是错误的。蛇很勇敢,也很坚强,遇到危险时不放弃,努力想办法自救,这种做法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