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爱心支教服务队心得体会
20xx年七月份我参加我们艺术与管理系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爱心支教服务队”的活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阳江省阳春市岗美中心小学,行程匆匆,而今回首却记忆犹新。
如果要给这段日子下了定义一个颜色,我想用金色来形容它因为它是火热的,十七个热血青年组成一家,彼此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爱护和谐相处,虽艰苦却乐在其中,一路上欢声笑语,至今音犹在耳。
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安静:漆黑的夜幕上挂着点点繁星,银灰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校园,晚风习习轻拂着我们队员每一颗劳累却愉快的心灵。就这样子,安排我和朱文吉是同一个09美术教育班的,我们俩个是美术支教的。那天,我们几个人在聊这几天的实践心得体会:
“真没想到原来做老师这么辛苦,招生,开课,备课……昨天我准备几个小时内容,今天上课就一个半小时,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以后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对啊,有几个孩子还总是不听话,很是调皮呢,不认真听课,好让我‘气愤’了……”
“跟孩子们在一起真的挺快乐的,什么烦恼都没有,虽然有时候他们调皮捣蛋,但大部分还是很尊敬我们的”,说着说着我们都笑了,仿佛在讲述那个年幼的自己,仿佛又都回到了那个纯真时代,那个最纯朴最无忧无虑的过去……说到这次支教,我们除了安排了数学、英语和艺术综合课外,还开设一些素质拓展的课程,另外,针对小学三、四年级上的是美术课是由我们美术教育班来支教的,学生充满对知识追求的目光,据我了解,小孩子们都不怎么爱艺术课,我们备课有点难,但是我们看情况行事,重在热情地授课、回答学生的问题,有时候他们机灵的小脑瓜子里会产生一些新鲜的想法。还记得,那天我们给小朋友们出iq题,他们不但答的特别快,而且反驳我们,小朋友们提出一些让我们忍俊不禁的问题,但是我们必是会认真地解释给他们听。当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就叫上其他的人一起讨论,找到最佳的答案——充分调动所有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支教的第三天,我们学校的领导来访到我们支教岗美那所学校那里,他们用最亲切的问候,来了解我们最近情况如何,有点同情地看到我们睡在地板上,洗澡的地方有点远,不过,还好有个教师留着一个房间给我们洗澡,但是我们也很快适应了,不过,吃饭还好,第一和第二天在外面吃,然后剩下几天在省*那里吃的饭也自己觉得还不错,晚上还轮流值班,曾经有一天晚上,我们为了明天的课程上的生动一些,就备课探讨很晚……当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想着最近几天的支教生活时,总感到巨大的满足:虽然有时候感觉很累,想到我现在是以园丁的身份在用自己的智慧浇灌祖国的花朵,是在给孩子们展现一个新奇而精彩的世界的时候,就会打心里感到快乐,因为确确实实向他们的传授了不少的知识,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之情充溢了我们的心!
课外,我们和学生融和在一起,我们无话不谈……他们不禁让我们重新体会到了孩子的纯洁真诚,也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放松之了解自己的不足……
我们在酷暑下完成了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我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团队,五天的时光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却收获很多。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解,增进友谊。留下的短短几天将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我要感谢那些可爱的岗美人民,是你们给了我们成长的经历;我要感谢陪我们下乡的领导和老师,谢谢你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阅读
1、精选三下乡心得体会大学生
在20xx年这个假期里,我作为自动化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队的一员赴xx市青水畲族乡进行实践活动,这样的亲身经历使我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我们大学生理应为“三下乡”实践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奉献更大的力量,回想我们的这次实践历程,觉得这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实践团队围绕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了解畲族文化、闽王文化、参观古建筑、进行志愿服务等,不仅充分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文艺表演加深了队员与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我们与人民群众广泛接触与交流,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深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广泛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现有学生44人,男生37人,女生25人。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达标率:88.64℅位居办事处第5名,平均分:82.23分,位居办事处第9名。
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知识领域:(1)数与代数:有关乘除法的估算和口算,稍复杂的乘除法笔算、混合运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2)空间与图形: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面积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3)统计与概率:平均数的意义及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4)实践与综合应用:数据收集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知识。
这部分教学内容联系了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同时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3、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估计给定的长、正方形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的面积。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5、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6、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8、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年、月、日 五、教学措施:
1、用好、用活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营造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各不相同,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特点,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
3、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这种经历。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然后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5、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6、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通过操作、探索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其次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相应的口算和估算练习;再次注重认真仔细、及时检验等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7、把评价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8、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9、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 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六、课时安排:
1、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12课时 2、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1课时 5、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4课时 8、回顾整理
总复习---5课时
潘宪莹
2013.2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潘宪莹 2013.2
3、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情况分析 疫情当下,因延长假期而使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受到冲击。新学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时间短,教学任务依然不能缺少一丝一毫,因此,结合新学期实际,特作出适当调整。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检测网上学习效果。在开学前,学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网络直播学习,开学后要针对学生假期网上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集中统一测试。测试后,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查漏补缺,并据此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2.安排好新学期的补课。尽管很多学生开通了“空中课堂”进行网络直播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家住农村,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网络直播;也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与学校相比大打折扣。
4.开学后实行“零起点”教学,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各单元教学时间。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6.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7.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重视培养学生估测、估算能力。 8.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9.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0.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12.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3.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4、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与学,使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的出现。本单元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2难点:探究并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88---P89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铺垫: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主题图 问题: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
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 使学生明确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都相同,就要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4、教师简单小结比较小数的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的比较方法相同,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有整数部分的小数,要先比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练习:
P90下边的“做一做”
补充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 > ○ > ○ > ○ > ○ > ○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1、这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95~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一、复习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74+28 51+62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 + 2.3
0.9 + 6.2
14.1 + 3.6
2.08 + 0.49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
食盐一袋
火腿肠
味精一袋 1.86元
1.00元
5.06元
9.47元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复习导入新课
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
1、复习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第五步:课堂巩固训练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习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第5课
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单元课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