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0 10:45:35

李白诗词《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诗意赏析

【年代】:唐

【内容】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吴越”,泛指江、浙一带;远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从“夜寂”、“独上”、“望吴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写“望”中之景的。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象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多么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 “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象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他苦苦思索什么?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苦闷心情。“古来”、“眼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说,不仅是我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这里“眼中”二字对最后一联,在结构上又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将要写什么。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玄晖,即谢浄,南齐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李白一生对谢浄十分敬慕,这是因为谢浄的诗风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话说,就叫做“今古一相接”(见《谢公亭》)。谢浄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和抒发去国怀乡之愁。“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洁白的丝绸。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浄当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样不幸,心情同样苦闷(李白写此诗是在他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浄笔下的江景,想到谢浄写此诗的心情,于是发出会心的赞叹:“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意思是说,谢浄能吟出“澄江浄如练”这样的好诗,令我深深地怀念他。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我与谢浄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浄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可见李白 “长忆”谢浄,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这正是此诗的命意,在结处含蓄地点出,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诗人是多么的寂寞和忧愁。

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表面看来,似乎信笔挥洒,未加经营;仔细玩味,则脉络分明,一线贯通。这根“线”,便是“愁情”二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如一二、五六句),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如三四、七八句),使这条感情线索时显时隐、一起一伏,象波浪推涌,节奏鲜明,又逐步趋向深化,由此可见诗人构思之精。这首诗中,词语的选用,韵律的变换,在色彩上,在声调上,在韵味上,都协调一致,给人以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得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拓展阅读

1、爱国《罗隐·登夏州》原文 译文 注释

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经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支长戟六钧弓。

【注释】 ①猎猎: 风声。戍旗: 守卫军队之旗。危: 高。②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一钧为三十斤。

【鉴】 这是一首登抒怀言志的爱国作。

人开篇点明边关险隘的特定环境: “寒猎猎戍旗风。” 既为边关之,自然冷清,故而以一 “寒”字领起,“寒” 而兼 “猎猎”风声,守边的大旗便浸淫在一片肃杀凄清之中。人在此时独倚高,遥望中原大地,不禁感慨顿生: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歌语势一振,境随之陡然而升。“万里” 言地域之广,“千年”显时间之久; “唐土地” 既实指大唐疆土,又蕴含华夏之邦地大物博之; “晋英雄”既概晋朝将士与大夏国作战的史实,又感大唐帝国为人窥窃的现状,两两相对,勾勒出一幅时空交织、今昔相照的宏伟画面,突现出人时刻关注国运的爱国情怀。考人一生经历,自以为 “当得大用”,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而能时刻以家国为念,斯为难得。前四句中,首联显得清冷瘦硬,颔联则气势宏大,而无一不包孕着人的沉沉爱国丹心。

那么,人纵使有 “离心”,又何忍耳听边马长嘶?更何况 “经事应须问塞鸿”——苏武牧羊北海,备受艰辛,尚能持节,托长鸿以寄书,耿耿丹心,光鉴后世。人用苏武之典,并非言说 “离心不忍” 的原因,而是感情升华的自然之笔。行至此,始终鼓荡在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潮便决窦而出: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支长戟六钧弓。”一个 “好”字,响亮活脱,顺理成章: 且脱宽袍与儒冠,跟从三军将士,持长戟、挽大弓,纵横驰骋,保家卫国。语流轻快而豪气勃勃,活脱脱一个投笔从戎的班超再世!

这首七言律,凄冷而宏大,沉雄而流畅,在历史延续与现实写照的行里,流淌的是人的爱国之情。

文章作者:胡思成

2、《·春怨》爱情

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这是一首闺怨,其内容是写一位妇女因丈夫远征未归、独守空闺而产生的愁怨情绪。

起句“羁辽海东”,先写征夫。羁,引用的是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句:“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羁侠少年。平明偃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犀渠,是用犀牛皮制成的盾。羁,马络头。侠,侠义。偃、鱼丽,均为作战阵形。左贤,即匈奴左贤王。这六句是说,北方战争的烽火,已照耀着甘泉宫,边境告警,将士们整装从长安出发,出了祁连山,胜利向前,逐赶匈奴统帅。 此处借用“羁”是企图表明思妇之夫是位英武的侠义少年,他为国远赴边疆,奋勇杀敌。辽海,为古辽东郡地,方圆千余里,因南临大海,故古人多称为辽海。此指代遥远的边疆。开头这句是全的中心,也是全的关键,它是思妇产生怨恨的根源。

次句“罗帷绣被卧春风”,暗写少妇。罗帷绣被,为卧室用品。“卧春风”的主人公应是这位少妇。“春风” 二字,一是为扣题,点明是春怨,二是表明正是春风拂煦的好季节。照理说,这位少妇生活在充满春光的室内,躺卧在罗帷绣被之中,心情应该是愉快的。然而,事实却不如此。春风,有时熟悉人情:“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有时,却故惹人烦恼:“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春思》)。因夫婿离家远征,少妇面对温暖的阳光、和畅的春风,只能增添悲愁。

紧承上句的“卧”字,第三句写少妇夜间久久不能入睡的情状。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落”及句中的“飞花”以人的感情。落低轩,是说西落的亮低低地照进窗户,表明夜已深。这就是苏轼《水调歌头》中所说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虽没有写“照无眠”,但亮照着难以入眠的思妇,是可以想见到的,因为落一直窥视着室内的蜡烛,直到它燃尽为止。少妇思念征夫,因愁苦而不能入睡,故一直燃烛而卧。“灯火无情照独眠”(江总《闺怨篇》),落就成了思妇不能入眠的唯一见证者。

末句“飞花入户笑床空”,是化用萧子范《春望古》:“落花徒入户,何解妾床空”句。萧是说,落花徒然飞入窗户,它不理解宫女独守空床的愁苦心情,而反用其,说飞花进入窗户,见到少妇空床独守而感到可笑。上句写夜间,这句写天。无论黑夜还是昼,思妇都寂寞独处,只有“落”和“飞花”与她为伴。但它们不同情她,相反,还窥探她,笑话她,可见她孤寂之甚、愁苦之深。

无一字言“独”、言“怨”,可是孤单、幽怨之隐然见于言外。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说晬语》)而就具有这种特色,能就眼前景、口头语,写出弦外音味外味,浅中见深,风调悠扬。试与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相比,对这个特色就能体味得更深。也是闺怨的名作,采用倒叙手法表现思妇对征夫的怀念之情。两比较,虽都写得言短长,然而,直露,蕴藉含蓄。

3、《·赠孟浩然》唐《赠孟浩然》原文与注释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闻。

红颜弃轩冕,首卧松云。

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①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②红颜:指年青的时候。轩冕:指官职,《庄子》: “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物之傥来,寄也。” 轩: 车子; 冕:*戴的礼帽。卧松云:指退隐山林。③醉醉酒。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思。事君:伴随在皇帝身边。④安:岂。徒此:惟有在此。清芬:指美德。

【鉴】 此大约写于寓居湖北安陆时期 (727—736)。这一时期,常到周围各处游历,与孟浩然相识并结深情厚谊。本形象地概括了孟浩然隐居不仕的一生,热情赞颂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表现出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也从侧面展示了人自己的精神境界。

人首联点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爱”字为全的抒情主线,“风流”二字是孟浩然品格气质的主要特征。因此首联从境上统摄全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颔联以“红颜”对“首”,从纵的方面概括孟浩然大半生的风流情致。他少年时鄙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云间隐居。“卧”字活脱脱地画出一位潇洒出尘的隐士的神态,确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情韵。颈联以“醉”对“迷花”,从横切面描写孟浩然在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侍奉国君的隐居生活。在对于孟浩然的描写上,两联各有侧重,错综有致,笔法灵活,生动地刻画了孟浩然摒弃官职,首归隐,高卧林泉,醉中酒,风流自,迷花不仕,不为尘物所动的高雅形象。尾联回应首联,直接抒情,再度表现对孟夫子的景仰之: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景仰你清香的德行。

以情构篇,线索分明。开头写 “吾爱” 之,中间写孟浩然 “可爱”之处,最终表“敬爱” 之情,形成抒情——描写——抒情的结构。运用 “赋”的手法而又极有情致,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人的敬慕之情。全自然豪放,工整流畅,境深远。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词《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诗意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7450.html

热门阅读

  1. 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
  2. 有关诚信的句子大全
  3. 诗经《月出》
  4. 除夕微信祝福语精选
  5. 201年复活节英语祝福语大全
  6. 2016年国庆节6年祝福语
  7. 201开展三问四提高心得体会
  8. 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英文版
  9. 保护孩子的心灵环境演讲稿范文
  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范文
  11. 幼儿小猪的家环保教案
网页更新时间:2025-10-21 17:50:21
本页面最近被 57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内蒙古,TA在页面停留了 19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