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说话》教学反思范文650字

发布时间: 2025-07-12 13:32:16

《动物说话》教学反思范文650字

在头晕脑热的感冒中,我用沙哑的声音上完了《动物说话》。课是完整地上下来了,但上的不够深入。主要是因为我对教材理解不够造成的。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最后8小结尾奏多采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和断音奏法,使小动物的形象得到补充,歌曲显得丰满完整。是一首便于学生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

上面这段话是来自书上的,每一课的后面都有的教材分析。跟往常一样,我在备课时,翻开书看了看。大致了解了一下就开始写我的教案了。教学环节一步一步下来,算是完整和规范了。于是,开始试教。大体框架还算可以。但一节课上下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下午,单老师来听我的课了,他对我的评课终于让我知道了我到底缺了什么。没错,我的教学目的是基本达到了,但我的歌曲教学却太过浅显。学生只是会唱而已。而我对声音的要求只有轻声,好听。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特有的特点。那就是歌词的形象性,可爱性;旋律上的模进、重复;节奏的激进……等等等等……如果,我在备课前能够把这课好好地研究一下,我就不至于会出现太多这样的错误……我的这堂课也能上得更为生动些。就像造房子,我只打了个地基,但我却迟迟没把房子造上去。使学生的声音缺少了表现性。

当然,也不能过于依赖教参,因为里面也是有错的。细心的你可以把教材分析处理的更好。总之,拿到教材就应该自己细心的分析一下,而不是不看或是全按教参来上。更要注意要当一个好的“音乐工程师”把“房子”要建的稳稳当当的才好。这是我这次课最大的收获。

拓展阅读

1、植妈妈有办法

《植妈妈有办法》是人民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语言生形象,把自然知识蕴含当中,语言朗朗上口,资料浅显易懂。

全诗共有五小节,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考:植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科道理蕴含其中,孩子们很容易被吸引,并且中介绍的资料大多数的生有必须的了解和体验。所以在中我设计抓住诗歌资料充满情趣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激发生兴趣,引导生在多读且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还设计了在读中感悟的环节,课上我借用画课件创设情境,激发生了解植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生留心身边的事、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课要以人为本,培养生良好的人素养各维度的统一,充分调生的进取性和主性。所以在中,我遵循二年级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生的兴趣,以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经过师与生、生与生应对面地听、、读、问、评、议等去实现课前的设计;课上还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过程中,总的来本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总结这节课的我有以下做法较为满意: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

“兴趣是最好的师”。植王国的奇事十分趣味,从课题的“植妈妈有办法”中,引领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课上的要求,一齐去探究植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这样的引导,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本中。

二、在质疑声中探究知识。

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这样的设计激发和调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为培养孩子们的质疑本事打下了基础。

三、用读、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为了帮忙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喜欢哪位植妈妈的办法。在习课时,我重点带领生一齐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经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生自作好铺垫。这样的读、悟结合的方法,孩子们易于理解,并且自主地交流的练习也让生的语言本事、维本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课后预留作业给生拓展空间。

在课前预留的预习中,我让生收集植,并要求生认真观察各种植,了解植种子传播的一些办法。在时,我让生各自介绍了解的一些植知识,从而发展生的语言本事。课后,我模仿课进行了一个小节的仿写,引领同们能够在课后尝试进行创编,看到孩子们创编的诗歌,既有韵律又蕴含知识,还是很不错的。

2、植妈妈有办法

《植妈妈有办法》是长春版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语(二年级上册)本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知识用韵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作品。全诗共五节,课形象生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位植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阅读。

上课伊始我利用猜一猜,认一认的游戏导入新课,爱因斯坦曾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于是我便让生质疑,然后带着疑问来共同习课,来完成本节课的习任务。结合农村孩子课外读少但接触自然多的现象,利用实生猜和认,极大的调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根据生天性爱玩的特点,利用游戏来熟记生。这样一来调生识的热情,相互交流识方法,提高自主识的效果。为生营造一个简便欢乐的习氛围。我大胆放手让生自我提出问题,适当启发诱导,让生真正成为习的主人。

不足:设想是完美可行的,但毕竟是一种实践,难免出现偏差和不妥之处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在习课时,我怕本节课的任务完不成,就没有给生充足的研究问题的时间,我没能认真地聆听生的讲解。不够注重细节,给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失去了必须的指导性。有的地方没有做进一步的探讨,并且加快了的语速,以致于生的路没有完全的打开。在今后的中,我必须要取长补短,再接再厉!

3、植妈妈有办法

《植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生读懂句子,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石榴都靠传播种子,但又有所不同。

苍耳是挂住皮毛;石榴是娃娃在鸟肚子睡上一觉。豌豆靠弹力来传播种子。对于这些生缺少生活经验,在习中通过读课,让生知道这些植靠什么传播种子,再理解感悟怎样传播种子,从而了解节的内容,同时培养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为今后理解段篇打基础。为了帮助理解重难点,首先我让生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借助一些媒体加深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在指导朗读时我让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使生在读中体会,我告诉生“词语宝宝要回家了,请同们把他们送回家。”

“如果读好了,词语宝宝就回家了。”这样,一下子激起了生的朗读兴趣。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为生持续的阅读提供了内因条件。我把生当作驾驶员,以对驾驶技术的评价来代替对生朗读的评价,使生完全沉浸在送词语宝宝的乐趣之中,消除了生对自己朗读水平的担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营造了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更激起了生的朗读欲。整个课堂,生的朗读积极性很高,真正实现了“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但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我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在生回答问题时我会抢生的题,生对一些词的习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渗透,生只是一知半解———是的,在每次课堂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下一堂课我会努力去做的。

点击查看更多《动物说话》教学反思范文650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5861.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边塞诗的古诗词
  2. 学弈教案模板
  3. 忆诗歌欣赏
  4. 青春的记忆读后感1400字
  5. 婚礼的浪漫祝福语
  6. 关于杜甫诗的古诗句
  7. 《学会教学》读后感1600字
  8. 难忘的母亲节作文
  9. 与辰中诸生书心得
  10. 泛动画形势下动画教育面临的困境论文
  11. 2018年新春佳节的对联
  12. 一起来节水小学三年级作文600字
  13. 形容秋天景色的诗句
  14. 我的水文梦想拼图主题征文范文
  15. 2016年十月一日国庆节祝福语
  16. 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范文
  17. 关于高职院校青年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论文
  18. 《zcs》教案
  19. 2018年新春祝福语短信
  20. 关于货物报关单填制的习题及答案示例
  21. 小抄写员优秀教案
  22.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范文
  23. 小学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4. 古诗《钱塘湖春行》赏析
  25. 给人鼓励的经典语句
  26. 多年的学长都要变海龟校园故事
  27. 高档白酒购销合同
  28. 写在初冬的山野的诗歌
  29. 羊春三月诗歌
  30. 唯美励志的句子
  31. 医院发展管理的演讲稿
  32. 课堂之外的读后感范文
  33. 元宵寄语散文
  34. 梭梭拉拉最要好读后感
  35. 雷锋颂诗歌朗诵
  36. 201愚人节祝福语搞笑短信
  37.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学期总结
  38.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设计
  39. 读《天青》有感范文
  40. 2016年最新平安夜祝福语短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8:25:24
本页面最近被 74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4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