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鉴赏
【原文】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2)。
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左右流之(6)。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8)。
悠哉悠哉(9),辗转反侧(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1)。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12)。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拓展阅读
1、诗经《白驹》原文译文鉴赏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朝。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乐逍遥。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夜。心想贤人终来临,在此作客心意惬。
马驹毛色白如雪,风驰电掣飘然至。应在朝堂为公侯,为何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避世隐遁太可惜。
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此。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ēn)然:马放蹄急驰貌。贲,通“奔”。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义同“逍遥”。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心:疏远之心。
《白驹》一诗,《毛诗序》以为是大夫刺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从诗本身看不出有这一层意思。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出语较有回旋之余地。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然而汉魏时期,蔡邕《琴操》就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蔡、曹二人都认为这是一首有关朋友离别的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其说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孙鑛评曰:“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诚然。
2、韩翃《羽林少年行》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千点斑斓玉勒骢,青丝结尾绣缠鬃。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羽林少年行》原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有多种名称和体制,都出于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也都是描写皇家禁卫军羽林军士骄浮豪华的气焰的。这首诗虽取旧题,却采取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同样刻画了羽林少年豪华浮浪的形象。
全诗没有写人,也没有写具体的声态。也用不着写这些,只要把这个羽林军少年的鞍马、衣饰,鸣鞭炫耀于长安章台街上的模样写下,人物也就尽在其中、呼之欲出了。
马是有点点斑斓光泽的青骢马,配备着玉勒头,用青丝绾结着马尾,鬃毛还缠着锦绣,真是够英俊华丽的了。这不是沙场上杀敌的战马,战马是用不着如此用华饰来装点的,它只合踌躇满志的少年炫耀之用。把马鞭一挥,傲步于繁华的章台街上,又多么引人注目。拂柳条的春风又吹拂着少年的春衣,薄叶似地飘动着。诗里没有描写这人衣服的华丽,没有用锦绣珠玉字样,但是骑在这样华贵的骏马身上的人的衣饰会是什么样子,读者自己会领会的。
唐代的章台街,据韩翃《章台柳》中所说的柳枝可以任人攀折,已经隐喻是一条花街柳巷了。这个羽林少年在这条街上挥鞭走马,所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无须再说了。而且,诗题还勾起人们的记忆,使人立即想起辛延年《羽林郎》中所描写的那个调戏酒家女的形象,越发把读者对此人的鄙薄之情调动了起来。
光呈现人物的鞍马衣饰,这不仅是烘云托月或借物显人的不写之写,更深刻的命意还在于,光写鞍马衣饰,无异说除了身外的这些东西之外,这个人不值一提,一具行尸走肉而已。常言道: “人要衣装,马要鞍装。”但这人这马总得有几分样子才行,现在连人都不提,可见除了鞍马衣饰之外,这个人是什么玩艺儿了。
3、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赞美老师的诗句鉴赏
1)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____杜甫《岁晏行》
2)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____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引》
3)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____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
4)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____孙光宪《河传·风飐》
5)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____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6)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____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7)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8)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____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9)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____杜牧《阿房宫赋》
10)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____秦韬玉《贫女》
11)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____元稹《织妇词》
12)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____郑遨《富贵曲》
13)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____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4)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____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15)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____李梦阳《汴京元夕》
16)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____杜荀鹤《春X怨》
17)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____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8)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____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
19)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____杜荀鹤《山中* / 时世行》
20)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____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4、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赞美老师的诗句鉴赏
1)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____李涉《牧童词》
2)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____元好问《倪庄中秋》
3)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____李白《公无渡河》
4)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____王维《渭川田家》
5)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7)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____温庭筠《寒食日作》
8)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____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9)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____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10)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11)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____高适《营州歌》
12)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____李白《山人劝酒》
13)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____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14)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____和凝《喜迁莺·晓月坠》
15) 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____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