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优秀教学设计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由4个实践活动组成。
1.训练注意力。
2.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3.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4.根据指令用长方体、正方体、球搭立体图形。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又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学生在一、二年级所观察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汽车、房子等,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学生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立方体,不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抽象的立体图形,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具体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描述等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活动一:训练注意力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行动起来,老师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表演。
请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左眼睛,摸右肩。
请你用右手摸你的右腿,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请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后面,指左面……
(二)活动二: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的后操场工地上有许多叔叔总是在忙忙碌碌的,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说得好,他们正在为我们盖新的教学楼。半年以后,我们就可以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了。同学们,你知道在盖大楼之前要先做什么吗?对,要由设计师精心设计好大楼的图纸,比如一共有几层,每个房间有多大面积、几个窗户等等,然后才由建筑工人按照图纸去盖,那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起来搭房子,好吗?
2.唐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我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搭,其他同学在下面搭。
横着放3个方块,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把右面的方块拿去。
(要注意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同学们,你们搭的和唐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工人。
3.大家想想,老师刚才给你们发了几条指令?最优秀的设计师要尽可能地用少的指令指挥建筑师,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做到这一点。下面我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请一名同学在讲台下面设计,注意不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设计情况。)
李想设计师,请你说说你的大楼是怎样设计的,其他同学作为建筑工人,咱们看看谁最聪明,能够很快明白设计师的意图。
4.同学们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栋大楼,注意用书挡住不要让建筑工人看到,然后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指令让建筑工人搭出你设计的大楼。做完后同桌互换角色,练一练。
(教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要注意发现典型的设计方案。)
哪位设计师上讲台来,把自己的设计告诉全班同学?
(三)活动三: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同学们,唐老师还有一个很棒的本领呢!我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而且也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我动脑筋想一些问题问你们,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相同的大楼,我们试试看吧!高原,请你回答老师的问题: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教师边问边搭)
2.请大家想想,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同学们,高原用了4个立方体,为什么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的结果会不同呢?现在就请大家搭出和高原同学想的相同的房子,你从上面、侧面、正面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
3.下面我再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我们请建筑工人一边提问题,一边搭一搭。
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栋房子,然后建筑工人用尽量少的指令提问设计师,根据他的回答搭出房子来。同桌互换角色练习。(教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谁想知道别人的大楼是怎样搭的?请你上讲台,提问你想知道的同学,我们大家一起搭,看是否能够搭出和他设计的一样的房子。
(四)活动四:根据指令用长方体、正方体、球搭立体图形
1.同学们,我们不仅带来了4个正方体,还带来了一些长方体和球,我们可以用这些物体来搭一搭。下面听老师说,大家搭:
先放三个正方体,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球,长方体放在三个正方体的上面。
2.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这个活动。
总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还想和大家说些什么?
五、教学反思
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拿到教科书就急忙通读了一遍,然后再一起谈感想。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单元,都认为这节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大家都说,他们会搭出来吗?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我们太小看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顺利地完成搭立体图形的任务。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搭出图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案例点评
这节课教师围绕空间观念的培养,组织了四个数学活动,一是左右等方位的摸一摸活动,然后是教科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最后是一个提高的活动。这四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二、三两个活动,教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先是由教师演示,再让个别学生演示,然后让大家总结经验,最后让同学们合作操作。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整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思考、探索等多种实践活动,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初步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点评人:刘辉(**省郑州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
拓展阅读
1、《一事一议》作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塔山初中尹平
1.能够正确、鲜明的提出论点。
2.能够较恰当的采用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3.议论文的结构基本正确。
1、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够较恰当的采用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教学难点:1、能够较恰当的采用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2、议论文的结构基本正确。
一、 导入:
同学们,伴随着时光钟声的敲响,我们迈入了花季,跨入了雨季。对于我们这些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年来讲,对异性已经开始产生了一些兴趣,男女生的交往也已经频繁起来。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中间的男女生交往的真实的事例。
二、 正课:
(一)、出示问题: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天,男生小明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零花钱80元给自己的好朋友女生小敏买了一盒巧克力。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有男生在女生生日的时候给女生送一件小小的礼物,当然也可能有女生在男生生日的时候给男生送礼物。同学们,大声的告诉老师,有吗?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你赞成男女生的这种交往吗?
老师听出来了,我们班的同学大致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赞成男女生的这种交往,一派是不赞成男女生的这种交往。无论是赞成还是不赞成的,同学们,你们能用简洁一句话说出你们自己的观点吗?
(二)、提出论点:
如:1、适度的男女生交往是有好处的。
2、过度的男女生交往是有弊的。
......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正确、鲜明、语言简洁。但这只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怎样才能让别人也接受我们的观点呢?这---就需要证明,用什么来证明?(事实、道理等)
(三)、论证过程:
1、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看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有哪些事例可以用来证明你的观点。前后两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资源共享。(老师将运用举例论证的要求打在屏幕上)
2、让学生交流所讨论的事例有哪些可以用来证明论点。(回答问题的顺序是:我的观点是……我选择的事例是……)
3、老师也准备了几件事想和大家交流,想听吗?
①我有一男学生徐灵,初三上期时成绩一般,只能考上普通高中。下期,我调整了他的位置,让他和我班最优秀的女生赵睿同桌。结果,他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赵睿被台中提前录取,徐灵考上了芦中。
②我还有一学生,初三交上了异性朋友。本来成绩很好,至少能考上芦中。但他们没有把握住自己,听不进家长、老师的多次规劝,双双成绩下滑,中考的结果是他们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最让人难过的是,这段让他们付出代价的感情仅维持到了中考完了的暑假,很快就分道扬镳了。
4、好的,同学们,一篇议论文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充足的事实材料,而且还要讲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适度的男女生交往是有好处的?有哪些好处?或为什么过度的男女生交往是有弊的?有哪些弊端?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找一个记录员,把同学们讨论的好处或弊端记下来。
5、好的,同学们,现在是交流发言时间,哪个小组先来?(我的观点是……我的理由是……)
老师也对适度的男女生交往的好处和过度的男女生交往的弊端进行了小结,我们一起来看:
①适度的男女生交往的好处:
第一,男女生性格互补,男生理性敏捷,女性感性细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大有裨益。
第二,青春期的男女生对异性比较敏感,会十分注意在异性面前的情况。有一项研究:在男女生分别进餐时,男生动作粗鲁,女生吵吵闹闹,而男女生一起进餐时,双方都彬彬有礼,尽显绅士淑女风度,餐桌上安静整洁。由此看来,男女生交往能促进男女生养成良好习惯。
第三,在今后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只和同性打交道。多和异性打交道,能培养社交能力和宽大胸怀。
……
②过度的男女生交往的弊端:
第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过度的把精力放在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时,势必会影响学习;
第二,过度的男女生交往容易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走入歧途。
……
刚才,同学们见仁见智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无非就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其实,我们刚才就是在议论、在讲道理。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讲道理时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警句、俗语等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1、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也通过事例和道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最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注意:(这一结论它不是论点的简单重复)
正面: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把握好分寸,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反面:超出友谊的男女生交往是不可取的。
(四)结构成篇:
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把自己刚才所说的、所想的,以如下提纲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打出写作提纲)
(五)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老师作品:
三、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写法,(老师结合提纲简单讲解)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掌握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法,很高兴大家能和老师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愿我们友谊的天空更宽更亮。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尹平
2、作文训练一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
1、明确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
2、练习写作新闻消息,并能从审题立意上领悟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在写作能够注意新闻消息导语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2、引导学生在构架文章提纲的基础上写好新闻消息的主体部分。
主要教法及学法:理论指导、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一、教师宣布学习任务:1、学习作文的审题立意理论知识;2、进行新闻消息的写作训练。
二、理论方法指导:
审题就是要不得仔细考虑、分析作文题目的含义,反复推敲题目的要求,审查清楚题目的限定范围和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人称和主题思想,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文体;2、确定中心;3、确定人称;4、抓住关键词语分析题目结构;5、抓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6、从题目本身的含义或寓意来领会题意。
立意就是确立的文章内容要具体,有真实感,并从中提炼出富有积极意义的中心思想。它是综合运用观察力、想象力、认识理解力的思维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想深度,是鉴别文章优劣的重要条件。一要注意选材,二要注意写提纲。
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文中的审题和立意,之后通过个别提问加以巩固。
四、练习运用:
1、话题“合作”;2、我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老师、叔叔、同学、邻居等);3、一段有意义的生活;4、我比以前懂事了;5、路。
五、作文布置:
初二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开学伊始,你肯定看到了许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有思考,也有感悟,请以新闻的形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略
3、高一作文活动课:感受与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张霞)
设计说明:语文高考总分150分,作文60分,除此之外,除去客观题30分,主观试题的考核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而写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训练方式。一个作文写得不错的学生,他的语文成绩不可能很差,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但是写作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一直存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我将不断探索的课题。
写作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感受与思考”是高一语文写作训练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写作的基础,文章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本课以此为纲,试图作一次有益的尝试,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循,请指导。
知识目标:1、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2、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德育目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爱生命。
以学生动脑、动笔、动嘴为主,学生协作,老师适时引导。
课本描述比较抽象,力求化难为简。
一、 明确学习重点:
2、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二、明确概念、注重实践。
1、感受要注意的问题?(参照课本)
明确:用心观察
多情善感
*“用心观察”训练:
现场五分钟写作训练:选择班上的一位同学,对他(她)的笑进行刻画.力求语言精炼、传神.(字数不限)
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说明:次训练难度不大,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情善感”训练:
现场五分钟作文训练:以“窗”为引子,由所见之景,发挥联想,写出你的所思所想。字数不限。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说明:提供能够激发“情”“感”的场景为参考。学生也可自由选择场景)
3、思考要注意的问题(参照课本)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有个别到一般
教师引导:说说诗歌单元或散文单元里体现作者将感受上升到思考的地方
(设计说明:本环节难度较高,因此以学过的课文作依托,考虑到时间关系,将思考训练贯穿到综合训练中)
三、感受思考综合训练
片断作文训练:看组图作文(200字左右)(课件展示组图)
写作思路提示:
1观察图中场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力求语言精炼、准确。
2这样的场景引发了你何种感受?
3将这种感受上升到对人生或社会的思考
4可选择一副印象最深的图片也可作总体比较评价。
(设计说明:由浅入深。高考作文对文章的深度有要求,往往涉及人或社会。学生先讨论五分钟,再独立完成。展示成果。互评)
四、课后作业
将看组图作文构思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