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十二花容色最新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说明]
此诗甲戌本、戚序本在第七回正文开头,有“题曰”字样,当是曹雪芹所作的标题诗。
[注释]
1.十二花容——指薛姨妈叫周瑞家的分送给众姊妹戴的“宫里头做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儿十二枝”。
2.名何氏——戚序本作“何名氏”,应从甲戌本。“名何氏”也就是“姓什么”,与答句相应。
[评说]
此回写到冷香丸的制方时,说了许多“十二两”、“十二钱”、“十二分”之类字样,脂评以为“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这里,“十二花容”同样也有双关含义。这样,“惜花人”便是能怜惜女儿命运的人,自是非宝玉莫属。因本回又写“宝玉结秦钟”,故有三、四句的话头。甲戌本初提到“秦钟”之名时,有脂批曰:“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以甲戌、戚序本互校)“秦”谐音“情”,自非脂评任意穿凿。只是作者的真实用意和脂批所言的语意,仅可仿佛想见而难确定。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说明]
这首曲子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曲名《终身误》就包含这个意思。
[注释]
1.金玉良姻——符合*秩序和*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小说中曾写薛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上面所錾的两句吉利话与贾宝玉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通灵玉上“癞僧所镌的篆文”“是一对儿”。薛姨妈也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所以又特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
2.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建立在共同反抗*礼教基础上的爱情。作者虚构宝、黛生前有一段旧缘和盟约:绛珠草为酬报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惠,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两句与宝玉曾在梦中喊骂“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三十六回)的话相似,但“俺只念木石前盟”应是摹写宝玉婚后所说的话。
3.“空对”句——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虽为夫妻而没有爱情。雪,“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冷。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也对她的自命清高、矫情做作有一定的讽刺。
4.“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这里暗寓其死,亦即所谓“已登仙籍”。姝,美女。林,指林黛玉。
5.齐眉举案——《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因以“举案齐眉”为*妇道的楷模。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宝玉对这样的生活始终不满,所以说“到底意难平”。
象征着*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征着自由恋爱的“木石前盟”,在小说中都被画上了癞僧的神符,载入了警幻的仙册。这样,宝、黛的悲剧,贾、薛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在*宗法社会中,要违背*秩序、*礼教和*家族的利益,去寻求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础上的自由爱情,是极其困难的。因此,眼泪还债的悲剧也象金玉相配的“喜事”那样有它的必然性。
然而,*压迫可以强制人处于他本来不愿意处的地位,可以使软弱的抗争归于失败,但不可能消除已经觉悟到现实环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强烈的反叛。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结果终至于一个万念俱灰,弃家为僧;一个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实际是“金玉成空”!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的思想倾向和他对*传统观念大胆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拓展阅读
1、最新红楼梦~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书心得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红楼梦》在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无论何时阅读此书,总能从中获得新的收获。下面我将分享我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荣府的故事,全书展现了中国*社会后半期晚清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家族变迁。通过荣宁二府子女的婚姻、性格、爱情、命运等,反映了*家庭的优越性及其*性,对*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整部小说的推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人物形象,不论主要或配角,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感情纠葛、生命历程都被刻画的非常生动真实。悲剧女主角林黛玉深深刻画了一个少女的疏离孤独和对传统束缚的叛逆。而袭人、晴雯等人物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某一个特定角色,更是反映整个*家族中人物关系的缩影。
《红楼梦》的叙述风格可谓独树一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透过纤细的叙述,揭示出人物的成长、价值取向、时代变换等多方面的问题。梦境、幻想、讽刺、,都是比较常见的手法,在加深人物形象,营造氛围的同时,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思想境界。
《红楼梦》涵盖了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诗、曲、画、文学等。作者借助人物之间的聚会、诗词吟咏,以及各种优美的语言,将这些元素有机的融入到整个小说的情节中,达到了高雅化的作用。同时,可以发现《红楼梦》中也包括了不同种族和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反叛。
虽然《红楼梦》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对今天读者的启迪和启示仍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传统文化、价值观等被更加注重。我们从《红楼梦》中可以发现一种对待生命、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指引。
总之,阅读《红楼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除了享受美的语言、审美意境、人物价值之外,更有对于中国文化底蕴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领悟。《红楼梦》深远的社会思考与文化底蕴,显示了古典文学的高度美学价值和对于现实的指引。无论多少年后,它依然会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也将会通过它,引领着更多人走向文化高峰。
2、最新红楼梦~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书心得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
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
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3、最新红楼梦~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书心得
鲁迅曾说过:“至于说到她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她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她,就是曹雪芹写的《红楼梦》。
书中有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有弄权做事,两面三刀的凤姐;有鄙视功名利禄,被称为*社会的叛逆者的贾宝玉;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的探春;有天生的叛逆,直率的晴雯;有最漂亮,最平凡的丫鬟——平儿……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宝钗,她是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
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一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这也让我浮想联翩,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4、最新红楼梦~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书心得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而十一回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通过阅读红楼梦十一回,我对于人情冷暖、社交伪善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些主题贯穿于整个故事中,不仅让我对红楼梦的情节更加感兴趣,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红楼梦十一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在这一回中,我们看到了贾宝玉在疾病中的孤独和痛苦。他原以为自己能够与林黛玉共度一生,但是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却感受到了周围亲朋好友的冷漠和背叛。当他最需要安慰和支持的时候,亲人们却忙于各自的事情,对他的痛苦视而不见。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无常,以及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关心和为他人着想。
其次,红楼梦十一回让我思考了社交伪善的问题。在这一回中,我们看到了贾母和贾政为了让贾宝玉娶妻,不得不牺牲了林黛玉的幸福。在众人面前,他们伪装出了一副认真考虑、为贾宝玉着想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和传统而不得不做出的决定。这让我思考了社交中的伪善现象,人们往往会在表面上做出谦虚、关心他人的样子,但实际上却在追求自身的利益。通过这一回的故事,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交伪善是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再次,红楼梦十一回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在这一回中,我们看到了黛玉对贾府毫无保留的热情和真心。她为贾宝玉付出了一切,甚至愿意为他去死。然而,贾宝玉却没有能够理解和珍惜黛玉的真心,而是在外面与其他女子纠缠不清。这让我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人们往往会在情感和欲望之间犹豫不决,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这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无奈的矛盾。
最后,红楼梦十一回给了我对于生命的思考。在这一回中,贾宝玉的疾病不断恶化,他面临着生离死别的境地。这让我对于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们往往追逐名利,忽略了生命的珍贵和无常。通过这一回的故事,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更加珍惜和善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红楼梦十一回是整部小说中一个扣人心弦的章节,通过描写人情冷暖、社交伪善、人性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让我对于红楼梦的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主题也让我思考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红楼梦十一回是一部带给我思考和启示的作品,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乐趣,也更加懂得了人的内心和生命的宝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