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请他加入了竽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象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由于一直没被人发现,所以他一直这样欺骗着齐宣王。
后来,齐宣王*。齐湣(mǐn)王当了国君。这个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爱听合奏。他让乐师挨个儿独奏给他听。这一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卷起铺盖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南郭先生弄虚作假,自欺欺人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习好本领,有真才实干,要做实事求是的人。
拓展阅读
1、举一反三的故事成语故事睡前故事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2、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成语
一天,老虎饿了,走在路上看见了一只狐狸猛地一下子把狐狸按住了,狐狸想:我可不能死啊!狐狸说:“你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天上派来的使者,森林里的'动物们看见我吓得调头就跑。如果你不信,我就带你去瞧一瞧。”狐狸让老虎跟在后面,动物们看见老虎来了,就都跑了。狐狸说:“你看见我的威力了吧,我的官比你大,你要听我的,以后要叫我大王,听懂了吗?”老虎连忙回应:“是是是!”
狐狸见老虎这么听话,眼珠转了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狐狸想:如果让老虎吃糖把牙吃掉,到时候,你就不能吃掉我了,否则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
一早,狐狸来到老虎的家中,对它说:“昨天表现得不错,奖励你一些白糖。”老虎禁不住糖的诱惑,张开大嘴一口气把糖吃掉了。就这样,狐狸天天给老虎带糖吃,时间久了,老虎的牙承受不了了,老虎疼得满地打滚,老虎看着牙一天天地脱落潸然泪下。没几天,老虎的牙几乎全掉光了,这时,狐狸来到老虎面前说:“糖好吃吗?今天我又带糖了!”老虎虽然没牙了,可还是听大王的话把糖都吃了。渐渐地老虎感觉自己得了怪病,就请大白羊一声来看病,大白羊看老虎解完手后招来一群蜜蜂,大白羊医生断定老虎得了糖尿病,当时,狐狸在一旁诡异地笑了笑。
看来我这个大王有希望了!没过多久老虎奄奄一息了,狐狸在森林里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猎人设的陷阱,最终,狐狸得了*。
3、毛遂自荐的故事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的故事(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毛遂自荐的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荐。后来用“毛遂自荐”喻指自己推荐自己,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呢?其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后赵先割地议和,秦退兵后,赵又反悔不将城池交付秦,秦王大怒,使王陵领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
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