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行我最美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观看一组不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这组图片后,在你们的班级里,有没有有的同 学喜欢趴在桌子上看书或写字这些现象呢?偶尔趴一次两次没关系, 如果时间长了, 会有什么后果呢?出示脊背变形的图片。 它会影响我 们的健康,使身体变形,还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你愿意做这样的 同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板书:坐 立行我最美
二、教学活动
(一) 、火眼金睛
学生观看一组图片
师:请你说说哪幅图是正确的,哪幅图是错误的?
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交流时要注意坐的时候腿手脚是怎样放的、 站的时候注意哪些等。
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明确:正确的坐立 行姿势。
(二) 、学习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师:出示正确的坐姿、 站姿、 行走姿势图片, 给学生讲解并示范。
1、坐姿:头抬平、肩放平,上身正直,**平稳地坐在凳子上, 大腿平放,小腿垂直,两脚掌平放在地上。坐时伏在桌子上或歪头、 窝胸、双脚科伸、绕腿等均为不良姿势,长期坐姿会造成脊柱弯曲、 心肺功能受影响、大腿神经麻木和肌肉疼痛等。请大家读儿歌:坐如 钟,身子正,腿并拢,脚放平。
2、站姿:身体正直,如松树一样挺拔。抬头挺胸,双肩自然下 垂,双脚立地平稳,双脚距离与肩同宽。站姿时垂头塌胸、身体歪斜 等均为不良站姿,不但看起来不雅观、不精神,还会影响骨骼、肌肉 的生长发育,长大后影响体形的健美。儿歌:头要正,肩要平,眼看 前方挺起胸;腹回收,膝后绷,脚跟相靠指并拢。
3、行走姿势: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保持躯干的正直和全身平 衡,双肩自然摆动,双脚着地由脚跟过渡到脚尖,膝关节和脚尖应该 始终正对前进的方向, 防止举足外撇等均为不良形态; 左扭右歪会引 起膝关节畸形和酸痛,举足外撇者会变成“八字脚” 。儿歌:头要正, 肩要平,眼看前方挺起胸;两臂前后自然摆,两脚直线向前行。 生:与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参与练习,同桌互相帮助练习。 师:有谁想展示自己的坐立行风采?最后请大家一起伴随歌曲 《中国功夫》一起练习。
师领读小结:坐如钟,挺腰板,腿并拢,脚放平。立如松,挺胸 膛,昂起头,看前方。行如风,脚步轻,头不摇,身不晃。
(三)看一看,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说一说那些是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那些是错误的姿势
(四)演一演
*站岗
运动会入场仪式
在阅览室看书
(六)本课总结。
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希 望同学们也能以他们为榜样, 好好努力, 使自己成为坐得正、 站得直、 走得稳的文明小学生, 大家能做到吗?要想保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 势,可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需要长期的坚持,让我们校园生活坐立 行我最美比赛, 比一比每天班级里哪位同学上课时坐得最正, 排队时 站得最直,走得最神奇。
拓展阅读
1、最佳路径教学设计最佳路径的课文原文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dí)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报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辆。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下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课 型
新授
生字卡片
二次备课
1.在实践中自学生字。
(1)自学生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我会认”中的生字,积累字典中的新词语。提示学生“璃”在“玻璃”一词中读轻声。
(2)电脑打字自学生字。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把生字打出来,并用不同的字体或不同的颜色归类。
平舌音(红色):碎、攒
同偏旁(绿色):玻、璃
熟字加偏旁(蓝色):滑、攒、箱
(3)在读词语中巩固生字。(课后的“读读抄抄”)
2.互听互评生字。
同桌互读互听生字生词,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二次备课
3.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有四个词语,把重点放在指导词语的书写上。词语的书写不同于单字的书写,学生已经习惯了写一个字对照一个字,所以,应耐心地指导他们学会写一个词,对照一个词。这样,就会给以后临写三字词、四字词乃至写句子打下基础。与指导写单字一样,词语的书写指导也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如“玻璃”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王字旁和“璃”字。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璃”字右半边部件多,笔画繁,应提示部件要写紧凑,并加强范写指导。“破碎”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石字旁,还应强调“卒”字的.书写:最后一竖是与横一起托住两个“人”,不要**两个“人”中间。“继续”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绞丝旁的复习巩固上。要提示“继”的竖折的起笔要低于绞丝旁,“米”的最后一笔捺变点;“续”的第六笔不要写成秃宝盖。“骄傲”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巩固“平撇”和“竖撇”的书写方法上。要提示“骄”的第六笔撇不宜长;“傲”的三个部件长短相等,中间部件的横画要短,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除词语外,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报、拾。可以通过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提手旁的写法。
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认读生字。
报 拾 滑 封 破 继 骄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7-我为你骄傲,27-我为你骄傲,希望对你有帮助!
3、《鲁班学艺》的教案设计
学生通过单一的浏览式读书,对鲁班印象兴许是朦胧的,所以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要采用“扶”的手段,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悟解初读自学中的疑难。
首先,教师提出初读要求或步骤:
①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意思;
②利用工具书,在阅读中认识理解生字新词;
③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中7个问题;
④根据课后第一题暗示,试给课文分段,想想各段分别写什么。
其次,教师检查初读情况,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巧妙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拜师学艺”一词时,不是孤立地诠释,而先让学生弄懂关键性(疑难)的词素“拜师”的意思;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拜师”的段落、“拜”的句子读读,联系语境,学生不仅知道“拜师”是古代的礼节,而且了解到鲁班尊师的行为。最后,让学生读课文,看哪些地方描写了鲁班的尊师敬人,学生通过读书知道鲁班等师傅来,向老大娘作揖问路等内容体现了这一点。这里,对“作揖”一词理解,可采用演示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敬人之举。这样,“拜师”一词的教学,可谓起到了“触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学生既理解了语意,又感知了课文内容;既学到了知识与方法,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4、《鲁班学艺》的教案设计
虽然在初读中,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但这仅仅是片面零碎的,还未能触击到文章中心。照如下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弄清各段写什么之后,直插“学艺”重点段的阅读。
寻师—→拜师—→学兄—→别师
(1)坐等师傅(1)磨、用工具
(2)口试过关(2)拆装模型
教学要以读书为本。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议、读议结合,从而理解课文,掌握中心。师问:这段里讲鲁班学好了手艺,现在请大家边读边想,鲁班学艺为什么能成功?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到:
①鲁班磨工具时,“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也磨出刃来了”;
②使用工具时,他砍树“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
③拆装模型时,更是废寝忘食,“每一副都认真拆三遍安三遍”,时时琢磨,模型不离手。这样感知后再经过思考,从而明白,鲁班之所以能学艺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勤奋学艺,刻苦磨练。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疑: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么勤奋刻苦呢?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了解到鲁班上终南山拜师学艺,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明白鲁班决心之大,这正是鲁班学艺的巨大动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鲁班所遇的名师,则是成功的外在因素。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师傅是怎样教的,主要弄清师傅收徒前,“三考”鲁班是何用意(一看懂不懂木工基本知识;二看有没有诚心;三看学艺是为自己发财还是给人民做事)。对此,鲁班作了满意的'回答。这时,教师启发体会鲁班答话的含义,从而明白鲁班学艺正确的目的、端正的思想。最后围绕“鲁班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的问题思考,从而归纳出文章中心思想。
5、《鲁班学艺》的教案设计
在概括文章中心之后,教师要把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以加强人物形象对学生的*。总结时,可以启发学生围绕
①你是怎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
②有鲁班那样的刻苦精神吗?
③我们应该向鲁班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讨论,深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并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最后,教师在“结束语”中点化,实现知识迁移,使鲁班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扎根,影响和支配学生由“知”到“行”。结束语可这样设计:“鲁班结束三年学徒生活告别师傅时,师傅对他曾说过一句话(顿,让学生答出)。现在,同学们五年(或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老师也有一句要送给大家,老师只要同学们不辜负老师和母校对你们的殷切希望,不管升学与否,都要以‘名声’为重,像鲁班那样,品学兼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