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精品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探讨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进而探求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
2、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于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基本特征。
3、通过对小说的整体介绍和对课文节选部分的具体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习其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小说宏观结构的把握以及节选部分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以及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教学的重难点。
自读,解决基本内容;讨论问题,希望有所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模仿全书首句造一个句子:多少年后,某某(学生名)诗人、作家、科学家回到了西砚山上,他感慨万端,向我们讲起了他当年在瑞中的学生生活。
分析这个句子:站在现在,预测未来,又从未来回想过去。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自由地穿梭。
<《百年孤独》的时间关系就是如此,作者来往于时间的长河中,自由自在,也使全书有了迷离的时间感>
(小说的开头,是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在我们读过的所有作品的开局中,这个开场白真可以算得上精巧神奇了,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
2、简介全书内容:
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佰年孤独》。这两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相对峙。前者刻画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后者虚构了—个叫做马贡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到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甚至有人认为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令人觉得害怕。
二、让学生自读课文,作如下要求: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并找出“魔幻”的语句
(提醒学生用吉普赛人的到来为线索来梳理)
第二课时
一、概括课文内容:
1、磁铁风波
2、放大镜、航海仪、炼金实验室带来的故事
3、迁居探路活动、第二次迁居活动的流产及决定留在家里教育孩子
4、看冰块
二、分析“魔幻”句子
1、要求学生起来读出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像,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度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人,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像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2、学生其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样的“魔幻”的现实,之所以能被人认同,是由于作者遵循了“心理逻辑”,合乎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而不是乱夸张。
<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作用>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作家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军总司令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城镇马贡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旋风卷走,布恩地亚家族的最后一代被蚂蚁吃掉,以至完全消亡的100年历史演变过程。该书描写的历史长、人物多、场面大,堪称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世界文学巨著。
当然,“百年”更是“漫长”的意思。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的西北部,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地处热带,盛产咖啡、可可、香蕉、橡胶,蕴藏着石油、煤、黄金、白银、铀等丰富的地下资源。16世纪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19年正式独立。1903年,原属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在美国的唆使怂恿下宣布独立,美国势力从此侵入渐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迄今,由保守*和自由*两大资产阶级政*轮流执政。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 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像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拓展阅读
1、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设计
5、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第17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
5、
4、
3、2的退位减法计算,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
5、
4、
3、2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提卡,学生快速抢答。
11-9= 16-8= 13-7= 10-4= 4+8= 11-7= 12-8= 15-6= 10-7= 2+9=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的两组算式。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把你计算的方法说给你的小组听。 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三、巩固训练
1. 17页的“做一做”。 2. 12-几的退位减法。
1 / 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自由练习,指名回答。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并说一说算式的差与减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师小结: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 3. 17页的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已知算式的特点,再根据要求填一填。
四、课堂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谈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2 / 2
2、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设计
5、
4、
隆小
杨延莉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十几减
5、
4、
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进行十几减
5、
4、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认识他吗?(喜羊羊)它喜欢跟爱动脑筋的同学做朋友。喜羊羊出了几道算式,考验你们的真本领,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1、开火车。
12-9
14-8 16-7
13-6 7+6 8+6
2、填括号。
3+(
)=11
5+(
)=13
4+(
)=12
(
)+7=11
二、激趣学习 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灰太狼有12个苹果,喜羊羊买了5个,还剩几个苹果?
2、引导列式: 12-5=
3、探究算法。
(1) 分组交流。 (2) 全班交流。
师板书:10-5=5 5+2=7 (破十法)
5+(7)=12 12-5=7 (想加法算减法)
12-2=10 10-3=7 (平十法) (3)比较择优。
13-5= 12-3= 12-4= 11-2= 14-5= 13-4= 说说怎样算。
5、读儿歌。
6、揭示课题:十几减 5 4 3 2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表现很好,喜羊羊愿意跟大家交朋友了。不过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才能去哦,那就是书上第17页的做一做。(板书)
5+□=13 4+□=13 5+□=14 5+□=11 13-5=□ 13-4=□ 14-5=□ 11-5=□ 填完后 ,说说填的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又好又快。
2、小兔过河。
13-5= 11-2=
12-4= 11-3=
14-6=
3、解救狗熊.
先说图意再列式解答。
4、猴子摘桃。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书本18页第
5、
4、
3、2
12-5=7
(1)10-5=5 (2)12-2=10 (3) 5+(7)=12
5+2=7 10-3=5 12-5=7
3、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家在进行复习练习:
13-3=
5、
4、
第六课时十几减
5、
4、
3、2
5、
4、
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一、口算复习
1、口算
11-814-613-315-5
15-610-610-312-2
11-717-912-716-8
2.说一说()里应填多少。
14-()=1013- () =1012- ()=1015- ()=10
3.12—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拓展练习
小明家买了12只小鸡,有5只小鸡在吃虫子,还有几只小鸡在草丛里呢?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布置课堂练习。
4、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5、4、3、2》教案教学设计
5、
4、
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
5、
4、
3、2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5、
4、
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
5、
4、
3、2.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
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5、
4、
3、2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
5、
4、
3、2”】,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
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学内容:
5、
4、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地选择计算方法,独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悉并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与态度:再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6、
5、
4、
3、
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课件,口算卡片、蓝蘑菇和灰蘑菇
一、复习导入,生成问题
9、
8、7及20以内进位加的相关口算题。
9+3 12-9 15-9 8+6 14-8 17-8 7+6 13-7 16-7 (1)开火车算(一生口算报得数,其余生评价)。
(2)选几题说说想法。
2、揭题: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
9、
8、
7、6,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几减
5、
4、
3、2。(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例4)
12-5= 11-4=
12-4= 11-3=12-3= 11-2=
1、自主探索
12-5= 12-4= 12-3= 想一想,算一算
2、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1)12-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12-5=7
方法一:5+7=12 12-5=7 方法二:10-5=5 5+2=7 方法三:12-2=10 10-3=7 方法四:从12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3)交流算法。
12-4= 12-3= 方法类似
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吗?
你能不能利用找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问题:
11-4=11-3= 11-2=
1、自主探索
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或找到的规律算一算
2、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你们还记得小狗汪汪吗?(出示)今天它也来了,想和你们进行口算比赛。看看你们谁算的正确,可以吗?
(课件:得数设置
四、五秒)
12-4 11-3 13-5 11-4 13-4 12-3 11-2 14-5
2、你们算的这么好,老师也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礼物,快看一看吧,(口算卡),快快算一算,让你们的卡片快快住进它们的楼房。(学生贴卡片)
7 5 9
12-5= 11-6= 11-2=
11-4= 2+3= (这张卡片住不进楼 10-3= 15-10= 房,那我们现在就14-7= 13-8= 来盖一所楼房好
16-9= 14-9= 不好,你还能让
17-10= 0+5= 哪些算式住进来 )
2+5= 12-7=
3、这些居民住进了新家,非常感谢你们,看,他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谁能得到?
12-8= 13-6 11-7= 11-3= 12-5= 13-4= 11-2= 14-5=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5、
4、
3、2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5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