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05 09:40:36

白居易诗《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注释

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之一。

②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③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④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⑤竹叶:酒名。

⑥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⑦早晚:犹言何时。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读者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后一首词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两首《忆江南·江南忆》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杭州与苏州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忆”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这两首词与《忆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整体。

拓展阅读

1、歌特点歌的鉴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2、歌特点歌的鉴

这首抒情是作者考中进士后东归省亲时所作,意在写经乱之后对兄弟姐妹的怀念,表达了与家人离别的痛苦之情。前两联人自述所经历的战乱不断、家园荒废、亲人失散等由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人把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将骨肉分离的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也使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被刻画了出来,给人一种孤苦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人以真挚的情思,描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来:深夜,饱受离别之苦的人难以入眠,抬头遥望高悬夜空的明月,不由得想到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如果此时大家都和自己一样远望这轮明月,应该也会黯然落泪吧!这一夜之中,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兄弟们的思乡之情,也都是相同的。人用这样的画面收尾,意境淳朴真切,引人共鸣。

人在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饱经战乱的人们所共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像人这样用描的手法表达出来。全语言清丽,没有任何修饰,像话家常一般,但却紧紧地扣住了主题,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3、歌特点歌的鉴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人被贬赴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州司马。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为第一首,放言*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这首,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 “可知”、 “终非”、 “岂是”、 “不取”、 “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读者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祸,他的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式的呐喊。

4、马的

句】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出处】唐·李马篇》。

【意思】你骑着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唐].李.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乐府集》的编者郭茂倩对《马篇》的题意有一种解释,说它“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还有人说它“皆言边塞征战之事”。李于此袭用旧题而又自出新意,除前人所言“立功立事”、 “边塞征战”而外,他着力表现的乃是人物复杂独特的内心世界,是他本人思想性格的艺术投影。

共二十句,每四句表达一层意思。

第一层,描绘勇士健武的形象。先推出一匹花毛全身躯高大的“龙马” (八尺以上的骏马),再移向雄踞金鞍之上的一位勇士(“五陵”是长安附近汉代五座皇陵区,多住着富豪人家的子弟)描绘他的色如秋霜、刃可切玉的宝剑和缀满明珠的战袍。尽管中没有对容貌、表情等作细部描写,但由于有了骏马、金鞍、宝剑、战袍的组合,人物英姿勃勃的健武形象,也就活脱脱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5、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心秋月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下马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州司马青衫湿。

点击查看更多白居易诗《忆江南·江南忆》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8941.html

热门阅读

  1. 《詹天佑》的优秀教案
  2. 小学科学学科专题教学计划
  3. 痛快哭诉的伤感句子
  4. 201三年级圣诞节作文
  5. 最新软件系统销售合同书范本
  6. 彩色的翅膀教案设计范文
  7. 2016中学生国庆作文600字大全
  8. 描写同学情谊的句子
  9. 小学五年级作文400字:元旦联欢晚会
  10. 狡猾的狐狸幼儿故事
  11. 公主童话故事《孔雀公主》
  12. 孩子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
  13. 美人鱼的故事:红蜡烛和人鱼姑娘
  14. 短幽默有趣的小品剧本
  15. 中国寓言:澄子夺黑衣
  16. 《问道课堂》读后感范文
  17. 2016年有关圣诞节祝福语
  18.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读后感范文
  19. 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 金婚祝福语
  21. 雪鲁迅教学设计
  22. 完小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3. 关于最后的最后情感美文
  24. 2016关于母亲节的作文
  25. 抬起头让泪水看到阳光杂文随笔
  26.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论文
  27. 关于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28. 关于总结范文
  29. 我们把心给了别人就收不回了经典语句
  30. 清明那些事儿优秀作文600字
  31. 小学生小品剧本 搞笑
  32. 最经典国庆节短信祝福语有哪些
  33. 小暑节气祝福语大全201
  34. 街道办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35. 学校名师讲坛的活动总结
  36. 男朋友520送女朋友的祝福语
  37. 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工作实施计划
  38. 小学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教务期末安排通知
  39. 关于《小松鼠找花生》的教案设计
  40. 过年快乐散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21:17:13
本页面最近被 86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陕西,TA在页面停留了 8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