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那些事儿优秀作文600字
清明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一天很多人家会去户外踏青、扫墓、折柳条,而我今天要讲的是青团。
青团是由摘艾叶、包青团、吃青团的过程组成。那天,我很开心地和奶奶来到野外摘艾叶。我们来到离家不远的山脚下,那里满地的野草和野花,我对艾叶一点都不认识。奶奶告诉我艾叶其实是一种野菊花,但不是我们公园里看到的菊花,野菊花比在公园里的菊花小很多,野菊花的叶子是毛茸茸的,你在采摘的时候一定要摘叶子是毛茸茸的,不然做出来的青团很苦。
奶奶怕我搞不清,把艾叶指认给我,一株又一株,反复辨认,我认识了。
原来就是这样呀!那我见的多着呢!我拿上了剪刀和篮子,在这剪一点,在那又采一点,因为艾草不是三五群聚在一起而是东一撮,西一撮。有时我们要扒开草从才能看见它。不一会,篮子就满满当当了。我和奶奶高兴的回家。
准备下一个步骤——做青团。
我们先把采摘来的艾叶放入锅中烧一段时间,再把它们捞出来放在纱布上把汁水榨干,再把艾青叶放入米粉中不停地揉,使米粉和艾叶融为一体。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反复揉搓,终于使它们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了。我们再把他们分别搓成一个个如乒乓球的小团,然后把它们弄平,放上馅子,把它揉一揉把里面的馅裹住,艾青团代表着包容,是呀,包容是优秀品质。逐一裹好后,放入蒸笼中蒸,等待蒸熟便可以开吃了。
“大家可以吃艾青团了!”不知道谁一招呼,大家急忙围上来,锅一打开,呀!一阵香气扑面而来,那一个个青团绿油油的,放入嘴中,啊,有甜有咸,真是美味极了!
这就是我们的清明节,有机会来我家吃青团哟!
拓展阅读
1、清明作文800字优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穿越时空,来到杜牧生活的那个年代,和杜牧一起品尝杏花树的美酒。
清明节,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故有“清明前后,种豆得豆”之说。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以前,只知道清明节要扫墓,祭祖,可是没想到,清明节的习俗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一直以为清明节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没想到清明节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活动。原来是因为清明节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冷的食物伤害身体,所以大家就都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扫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每到清明这前后几天,人们都会去给他们逝去的亲人扫墓,进行祭奠活动,我也不例外,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相接,因此,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节扫墓了。古时候扫墓,人们最爱放风筝,尤其是小孩。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以前过清明节时,奶奶总是给我煮蛋吃,我就以为清明节人们都煮鸡蛋吃,后来通过查资料才知道,各个地区清明习俗都不一样。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做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叫做欢喜团;浙江家家户户都要吃清明果;畲族家家户户煮乌捻饭吃;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件常见的食材……这些丰富多彩的食俗,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太丰富了。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里面可能有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他是一个象征,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显示着中国的文明,和它那独特的民族特色。请走近清明,了解清明。
2、清明作文800字优秀
田野里缕缕青烟,袅袅升腾;马路边丝丝柳枝,风中摇曳,都在呼唤着远游的孩子,于清明时节寻回他们的根基。
我,不知从何时起,竟然成为了没有根基的孩子!整日沉浸于学业的繁忙,晨起夜返,勤读伏案,除了自己一心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追逐学子的梦想,对于“时节”的概念几乎是漠然的。又是一年清明来,懵懂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血缘传承千年的族群中的一员,而我更像是一个离群的后裔。
怀着愧疚的心,我跟随祖父回到他曾经出发的地方,回到一代代先辈生活过的故土,朝拜、寻找那失去的根!上香,献花,长跪于先祖坟前。周围亦是越来越多跪拜起伏的身影。
是寻访来处的扣问吗?是疏离忏悔的嗟叹吗?亦或是脱离了族群,浮萍于世的麻木吗?在清冷而陌生的坟冢前,游子之心,欲言又止,一股莫名的酸楚在我的心头生起,浸润着我的眼睛。
曾经鳞次栉比的民居,兴衰绵延的家业,与无数老一辈口口相传的故事,如今都已被“遗忘”的巨掌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抹去。唯有一片突兀的柳林,一座孤零零的家庙与驻守的老人,矗立在空旷的原野中,仿佛在质问:“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家族的传人?”细微的声音在这旷野中倔强地询问着、飘荡着……
我庆幸自己成长在这个稳定而充满着活力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忙碌与梦想,奋勇地追赶着世界的潮流,欢呼着奔向自己的未来。于是,甩在身后的却是历经千年的。祖训、饱经沧桑的族谱、冷清孤寂的氏祠,和绵延诉说的故事,以及默默驻守祠堂的老人。他默默地驻守,默默地等待,默默地看着你到来的方向,看着远方的路。
在清明时节这样祭祀的典礼上,已经很少见少年的身影。偶尔到来的也不过站在路旁愣愣地出神,或折柳踏青,仿佛在看与他们无关的演出、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
钟声敲响,我起身站立。随着深沉而铿锵的诵读祭文的声音,跟随祖先跋涉的脚步来到今天,先祖辉煌的创业与孜孜不倦的精神凝固成天空中的一个个画面,而今他们的子孙又要传承这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坚贞的意志。“先人已逝,再接再砺!”这隽永深邃的声音,更是激励我们后来者携手前行、莫要忘本!身旁的祖父,拍了拍我的肩头,我早已是泪眼恍惚、热泪盈眶!
旷野中,依然是柳枝不言,在风中摇曳……
3、清明作文800字优秀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父亲母亲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父亲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父亲母亲后面走,突然父亲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父亲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姥爷姥姥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姥爷姥姥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姥爷和姥姥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父亲讲姥爷姥姥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父亲念书,自己*了也舍不得看,当父亲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父亲跟母亲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姥爷姥姥,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父亲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父亲的脸,父亲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姥爷姥姥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姥爷姥姥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4、清明作文800字优秀
清明时节,各家各户在四月五日前后祭拜故人。但是根据习俗,清明祭扫是烧纸质的元宝、金银等,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但是对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每到清明祭扫,全国各地不断燃烧纸制品,这样的祭扫方法不仅对空气造成极大的危害,还损害人体的健康;纸制品要砍伐树木,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所以清明前,全国各地*推行“无烟祭扫,清明更明”的祭扫活动。
在古时候,清明节又叫植树节,因为春季是万物生在的好时节,所以*推行以植树、种花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还能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外公家的习俗就是上山扫坟祭拜。但是在*推行的“无烟清明”的活动之下,家里的习俗是上山烧一些纸质的冥币。山上的树木多,且清明时节正式山林易着火的时候,如果一不小心留下一丁点火苗,那么整座山都会被大火烧掉,而且烧纸质品,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所以我向外公和家里的长辈提了一个建议:“既然*推行“无烟祭扫”,我们就按照*的要求,我们去到山上清理坟头,在两旁种植柳树,带上鲜花,既可以“无烟”,也可以保护环境;柳树象征着我们对先贤、古人的思念,“春风拂杨柳”也象征春的生机勃勃,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外公和长辈们没有吭声,既不同意,也没有反对的声音。直到清明那天,我本以为要拿很多祭品上山去,可并不是。家门外有许多椅子高矮的柳树苗,还有一个大师,应该是请来诵经祈福的。
是啊,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果我们依着旧俗,到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是很大的,容易造成全球变暖、加剧温室效应。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空气变得更加新鲜。所以让我们“无烟祭扫,清明更明”,留下一片青山,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地球一片洁净的蓝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3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