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5

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1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小黑板、两个杯子、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一、 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个让小组长记录本节课本组同学举手次数总和的环节,伏笔)

1、让我们先一起来和一位老朋友叙叙旧——分数。

2、他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大家欢迎吗?——百分数。

3、你想这位新朋友说些什么呢?

引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百分数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两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和25克)。

师: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这样猜科学吗?那要知道什么才行?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 一号杯:7÷20=二号杯:9÷25= )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 100分之35 、100分之36 进行比较)

(一号杯:7÷20=20分之7=100分之35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书写35%、36%),它的名字就叫百分数。现在好比较了吗,因为分母都是?我们一来就发现了这位新朋友的第一个好处,易 于 比 较。

设问:百分数是怎么构成的呢?引出并认识 百分号。(怕大家忘记,老师还是给你们编个口诀吧: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

1、学习读法。

(1)电视里,新闻联播里肯定听主持人读过不少百分数,那,你会读吗?

(2)读出两个百分数。

设问交流,读时应注意什么?

2、学习写法。

(1)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老师知道了咱班的同学都拿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和老师

分享分享好吗,现在我来做个调查。

(2)你会写吗?

及格率:百分之六十六 优秀率:百分之三十一点八

设问交流,读时应注意什么?

3、即刻反馈,“过关斩将”。

第一关,请读出下列各数:

1%、 50%、37%、99%、100%、140%、 300%、 0.5%、0%、124.5%

第二关:

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在这些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分数吗?(0%、 0.5%)最大的呢?(300%)

第三关:

100%和50%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师:在这些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你能很快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这是为什么呢?(指出:因为百分数固定分母都是100)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那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

师:请你说说 35%、36%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 35%、36% 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什么?(这两个分数都表示)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叫做 百分数。(板书)

师:这句话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我们叫

做?(倍数关系)对!所以百分数又叫做。(板书)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这两位新老朋友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小黑板出示: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都有分子分母,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倍数关系。)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号杯: 7÷20=20分之7 = 100分之14=35% 读作:百分之三十五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 =36% 读作:百分之三十六

及格率:百分之六十六 写作:

优秀率:百分之三十一点八 写作:

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2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师边说边写一个百分数)?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他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它的什么呢?

二、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三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50克和25克)。

师:如果每杯中的糖的质量都是10克,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但是其实老师并没有每杯都放一样多的糖哦,而是——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13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与糖水的比率。

7913 二号杯:13÷50= 三号杯:9÷25=) 202550

352636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进行比较) 100100100

363526结论:因为﹥﹥,所以3号杯的糖水最甜。 100100100(一号杯:7÷20=

(二) 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探究百分数意义。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它的名字就叫百分数。 师:你能尝试着将352636、、改写成百分数吗? 100100100

师:请你说说35%、26%、3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35%、26%、36%这三个百分数表示什么?(这三个分数表示糖的质量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才能叫做百分数呢?

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3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拓展阅读

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它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与代领域的知。下面我将从析、目标、法与法和流程等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

三年级的小生是第一次在课本上接触到,对于他们从发展到是一次的飞跃。本节课是生已经掌握了整“平均”的基础上进行的。材的编写适合于三年级生的性格特点及知规律。力图让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必要性。所以,好本节课知对后续习有关的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知道各部的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

3、感受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理解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知道各部的名称。

难点:理解的意义。

三、法与

课程标准》指出:“应联系现实生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因此,在本节课的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创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生会、爱

本节课主要生的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研讨法”等。在本课过程中,让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流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如下环节。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起源于,为此我创苹果的情境。

1、把4个苹果平均给2,每得多少?把2个苹果平均给2,每得多少?在这里关键强调平均的概念。

2、把一个苹果平均成2,每得多少?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来表示“一半”?让生跟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揭示课题:。在这个环节中,充发挥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生的探索欲望。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体会1/2的含义

结合苹果的例子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而后全班交流,同时用课件演示,使生体会二之一的含义。

2、通过“涂一涂”,了解1/2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的一半。

在已经1/2之后,引导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材P53页“涂一涂”中各图的1/2。师有选择性的投影出生的作品。接着由生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达到引出许多物体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每个先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纸的1/4,再与小组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表示这张纸的1/4。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的意义。

4、其他的四之几

在上一环节中生已经折出1/4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小组在已经折出1/4的几张纸上别表示出2/4、3/4、4/4。然后把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同时板书1/4、2/4、3/4、4/4。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培养生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突破的难点。

5。自课本,获得知

结合板书引导生总结出:像1/4、2/4、3/4、4/4这样的我们就叫做。接着让生阅读课本,自的读写和各部的名称,以3/4为例进一步巩固的读写方法,并渗透各部名称所表示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第一关:说一说他们是如何表示几之几的?

第二关:用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

2、综合练习:

第三关:判断下面的表示的阴影部对吗?

3、拓展练习:

第四关: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的个是无限的。

多层次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把刚刚到的知加以运用,使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生谈谈习本课后的收获。接着,让生找一找生活中用表示的事物。让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激发生在生活中探索的精神。

2、

一、说

”这一单元材是在生已掌握一些整的基础上进行的。整是单位“1”的叠加,而是单位“1”的均,从整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的一次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之一既是一个,又是一个单位,对以后之几、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目标

基于本课内容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目标为:

1、知与技能:初步,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之一,能直观比较几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生经历几之一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具体实例,感受到由整的扩展,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生的习兴趣。

重点:理解几之一的意义;

难点:理解只有“平均”才能产生,建立几之一的表象。

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之一的含义。

三、说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方法,经过丰富多彩的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活动,让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

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米长的线段,两米长的绳子。

四、过程

本节课四个环节完成: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物喜羊羊创一个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几个?

这两个问题,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来描述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几个?生会说每只羊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生浓厚的习兴趣,此时师揭示本节课内容并板书课题:——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习。

(1)电脑演示,初步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之一,写作1/2。(板书:二之一 1/2)

接着引导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线,表示平均线下的“2”表示平均成两份,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生一起读一读,让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的例子,引导生进行讨论,经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在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经过师有意的引导,让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1/2,丰富1/2的表象,建构1/2的意义,使生对由整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习其他提供思路和方法。

(1)猜想: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之一呢?(板书:1/3、1/4、1/5……)

(2)探究:让生利用纸片等材料经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并请部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下面,说说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之一,对也由1/2扩展到了几之一。

(3)举例:让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之一。

指出:像1/2、1/3、1/4、1/5……这样的,都是

3、比较的大小

经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生观察和思考,使生体会和感悟:的个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的份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生对几之一的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生的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别用哪个表示:

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来表示?加深对

(2)下列阴影部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了一道喜羊羊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成2份、3份、4份,让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表示?使生感受到与生活的联系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生:图中涂色部还能用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生的争执中,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由几之一到几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经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

本课的板书,重点突出,展现了生对几之一的逐步和理解的过程。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谢谢大家!

3、最新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

1、知目标。生初步知道用字母式子表示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平面图形面积和周长的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求值。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乘号的简写、略写等习惯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生自主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符号意,培养抽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意目标。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明等越性,增强自主习意生的意志品

生初步知道用字母式子表示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平面图形面积和周长的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求值。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乘号的简写、略写等习惯方法

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明等越性,增强自主习意 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情兴趣

1、师:老师在街上走的时候,拍到几张照片,你有兴趣看看吗? (出示KFc、Wc、RMB……等标志)

2、师:你能说说他们表示的是什么吗?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3、师: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用字母表示现象吗? 二、 创情境,探究新知 1、猜猜老师的年龄

1)、你几岁?(抽三个生)你们基本都是12岁啊?陈老师也已经和大家相处1年多了,你能估估老师大概几岁了吗?

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11岁,也有同12岁,我们就拿同11岁做为例子,(板书:同的岁 11),老师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信息,老师比这位

大12岁现在你能够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板书:老师的岁) .是怎么知道的(11+12)

⑵畅想师生的年龄。

当同们1岁的时候,老师多大呢?(板书:1+12)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同们可以回忆从前,也可以展望美好的未来,推算当你几岁时,那年老师是多少岁。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大组汇报,师板书: 同的年龄 老师的年龄 12 12+12 6 6+12 15 15+12 23 23+12 ┇ ┇

这么多同都想说,老师真的好想把每个的想法都写下来,行不行呢?如果真的都写下来,你有什么感觉呢?(太麻烦。写不完。)

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的想法,表示出老师任意一年的年龄呢?试试看。

(可能的情况有:① a+12 ②a+12=b ③a+b=c等) ⑷讨论含字母式子的合理性及

们用了不同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哪个式子更合理、更简洁呢? 组织生讨论得出:

们的岁是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字母a表示同们的岁,而老师比同们大16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不用别的字母表示老师的岁,用a+12可以了。

追问:a+12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

当a=20时,老师是多大呢?a=32呢? (5)讨论字母a的取值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字吗?表示500行不行?

师小结:看来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量时,字母所取的要符合生活实际。(6)如果用字母n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同们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n-12)

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用a表示同们的年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你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的岁。写好后,先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7)看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有很多的越性啊,你们为它越在哪里呢?

(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很多具体的式子,可以把很多的想法都写出来。)

二)儿歌激趣,继续探究。

你们的水平真高,老师送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可以大声读一读。 (1)(多媒体出示)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

(同们自由读下去)

谁能继续往下编?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大家觉得呢?

那我们用10只青蛙来编一句儿歌。(10只青蛙10张嘴,20只眼睛,40条腿)

我们一起再来用100只青蛙来编一句儿歌。(100只青蛙100张嘴,200只眼睛,400条腿)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点击查看更多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294.cn/articles/4874.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大年三十祝福语送朋友
  2. 百善孝为先小学三年级作文
  3. 禁言宣传口号
  4. 秋天思乡之情的诗句
  5. 周末给客户发送的祝福短信
  6. 两只鸟蛋小学教学设计
  7.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模板
  8. 关于爱情的故事
  9. 寒假数学的实践作业总结
  10. 老师辛苦了手抄报内容素材
  11. 浆果的造句
  12. 媒婆夸姑娘歇后语
  13. 关于春节祝福朋友的短信
  14. 出行之感诗歌
  15.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总结报告
  16. 医院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17. 关于自信的名言警句大全
  18. 环保型技术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19. 怎样办手抄报心得体会
  20.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
  21. 小学三年级语文《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
  22. 小学科学主题实验教学计划
  23. 201电力安全心得体会
  24. 学前班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5. 母亲去世了杂文随笔
  26. 《动物奇迹》的读后感
  27. 唯美的爱情伤感经典语句
  28. 一场风波随笔
  29. 难忘的妇女节作文范文
  30. 发给客户的平安夜祝福语
  31. 高中英语新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范文
  32. 小品剧本《没钱打车》
  33. 关于三十岁生日祝福短信10条
  34. 楼船汀雪的名言名句
  35. 安慰伤心的人句子
  36. 只要你明白就好了情感美文
  37. 201小学生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
  38. 长征教案四教学反思
  39. 药店员工药店自查报告参考
  40. 初一开学第一课教案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8 13:42:26
本页面最近被 20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苏,TA在页面停留了 17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