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古风》赏析
《古风·燕昭延郭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十五首(一本为第十四首)。这是一首以古讽今,感慨怀才不遇的五言诗。
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②。
剧辛方赵至③,邹衍复齐来④。
奈何青云士⑤,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⑥,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⑦,千里独徘徊。
【注释】
①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请。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据《史记·燕昭公世家》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国侵占国土之耻,屈身厚币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要想招致四方贤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贤于我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于是昭王修筑宫室给郭隗居住,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乐毅、邹衍、剧辛等都相继来到燕国。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后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②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
③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贤士时,由赵入燕。
④邹衍:亦作驺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⑤奈何:怎么,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当权者。《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显的人。
⑥买歌笑:指寻欢作乐。
⑦举:高飞。黄鹄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古书中“鹄”、“鹤”常常通用),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
【白话译文】
燕昭王延请郭瑰,高筑起了黄金台。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他们宁肯花珠玉来买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此刻我方明白,黄鹤为什么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
【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将离开长安时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对当权者不重用贤士而不满,有感而作。
燕昭王礼贤下士,是*社会怀才不遇的士阶层所景仰的贤王,郭隗等得遇明主,被*社会怀才不遇的士阶层所羡慕。李白用燕昭延郭隗典所写的诗不只一首,大多是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首寄慨而抒怀的五言古诗,开篇四句即以燕昭王求贤的典故入诗,其旨意是十分明显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郭隗、剧辛、邹衍皆为当时之名士。据《史记·燕世家》载:燕昭王以被齐国袭破为耻,决心招揽天下贤士以报齐仇,郭隗对燕昭王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意思是君王要想招贤揽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比我贤能的人都会不远千里来归附于君王。燕昭王立即为郭隗筑宫室并以师尊之,又筑高台,置千金于上以延请天下贤士,这样一来,剧辛、邹衍、乐毅等名士皆纷纷而至,燕国遂强大。在这四句诗里,李白即表达了自己对燕昭王的仰慕,也显露了自己对郭隗等贤才得遇明主的企羡,而生不逢时的喟叹也充溢了字里行间。如果说前四句旨在颂古中透露出自己的愿望和企羡,而中四句则意在讽今中表明自己的激愤和不平。“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青云士,原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语出《史记·伯夷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意思是出身低微的人,只有依靠高尚的人才可能扬名人世而不被埋没。细味诗中的“青云士”,诗人是反其意而用之,恰恰是指那些无德无才的尸位素餐者,他们既无能辅佐君主,又无德选贤任能,有才华有抱负如李白者,就只能被弃置复弃置,终生不见用。而“珠玉”二句更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前句讽刺他们挥霍无度、荒淫奢侈,后句揭露他们贤愚不分、黑白颠倒,与《古风·登高望四海》中“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同意,至此,诗人已把自己对现实*、对最高统治者的清醒认识,昭昭于天下。“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结出诗人自己终究不能忘情于世事,他不忍去国他游,也不愿归隐山林,独自徘徊于苍天白云之下,没有知己,形单影只。“黄鹄举”典出春秋时代田饶与鲁哀公事。田饶久事鲁哀公而终未得重用,于是他就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何为“黄鹄举”?田饶解释说:鸡有五德,忠心围绕在君周围,君主却要把它杀了吃掉,这是因为鸡离君主太近,伸手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食君鱼,啄君黍梁”没有鸡的忠心却受到君主的宠爱,这是因为黄鹄(即天鹅)来自远方,难得见到的缘故,因此我也要离开你,远走高飞。这样,田饶离鲁赴燕,被燕王立为相,治燕三年,天下太平。鲁哀公悔之不及。李白与田饶不同之处在于他对他的国家一往情深,不被世用,也不肯离开,故而他痛苦、他激愤,他牢**满腹,他写诗作文以抒积郁,这正是他的可敬、可爱之处。
拓展阅读
1、古诗《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②》注释与赏析
此地一为别④,孤蓬⑤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⑥班马⑦鸣。
①青山:这里指兖州北二十公里处的九仙山嶂列。时诗人寓居山东兖州。
②郭:外城。
③白水:泗水。从兖州城东绕过。
④为别:分别。
⑤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易折断,常随风飞旋。诗中借喻远行的朋友。
⑥萧萧:马的嘶叫声。
⑦班马:离群的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夜间撤走。晋国大夫邢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左传·襄公十八年》)。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失羣班马,迷轮乱辙。”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写景,而景中的青山和白水似乎有了灵性,知道诗人的心思。它们拦住了远行的友人,依依不舍。
颔联写此地一别,友人就如同空中飞舞的茅草,远行万里,无依无助,令人感伤。颈联写友人就如同天上浮云,行踪不定,而自己就像不肯离去的落日,依依不舍。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写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全诗婉转蕴藉,融景入情,深沉含蓄。既表现了诗人的主体心绪,也折射出离人的客体情感。
2、李白《古风》原文阅读 赏析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
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唐玄宗的后期,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结*营私,妒贤嫉能,排除异己,*越来越*。这首诗揭露和鞭笞了这一现实,对统治者表现了强烈的愤慨,对个人生不逢时表现了深沉的悲痛。
首二句推出诗人的自我形象。“倚剑”,谓佩剑。江淹 《杂体三十首·鲍参军戒行》有“倚剑临八荒”之句。“送春目”,谓在春日纵目远眺。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有“远近送春目”之句。诗人腰佩长剑,登上高台,在融融春色中纵目远眺。一开始就写得豪迈飘逸,气度不凡,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次二句写远眺所见。在春日纵目远眺,按理当见到一派桃红柳绿、姹紫嫣红、风和日暖、生机勃勃、令人欣喜的景象。“悠悠送春目”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颇能启迪读者想象,读者已作好了同诗人一起纵览美好春色的心理准备。谁知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大出读者意外的情景: 深青色的杂木长遍山野,遮蔽了一层又一层的山丘,而琼草却躲进了深深的幽谷。一个“蔽” 字,写出苍榛铺天盖地、无所不在之势;而一个“隐”字,则写出了琼草的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榛是丛生的杂木,不成材,比喻小人;琼草是珍异的草,比喻贤人。东晋庾阐 《游仙诗》 有 “琼草被神丘”之句,这里化用其词,仅用其意,以 “苍榛蔽层丘” 比喻小人当道,以 “琼草隐深谷” 比喻贤人在野,从而隐射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感情也随之堕入了一个低谷。
接下来四句,又变换一个角度,以凤鸟与鸒斯相比,进一步揭示贤人与小人不同的命运。“凤鸟”二句写贤人。凤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祥瑞的象征,一出现就表示天下太平。《论语·子罕》: “子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礼记·礼运》: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西海”,传说中西方海名。《史记·封禅书》: “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集”,鸟停树上。两句以凤鸟比喻贤人,以珍树奇木比喻圣君贤相,以凤鸟无珍树奇木可栖止比喻贤士无圣君贤相可依傍。两句为琼草何以要“隐深谷”下了一个注脚。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时而用,如今昏君佞臣当道,贤士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不善自引退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鸒斯”二句写小人。“鸒 (yu玉)”,鸟名,鸦类,比鸦小而腹下白。“斯”,语气词。“盈万族”,极言其多。在古代诗人笔下,斯鸒与燕雀、鹑鴳、 鸒鸠等俱为小鸟的代表, 或嬉戏于庭树之上, 或奔窜于灌木之间, 作为高飞远举的凤凰、鸿鹄、鵾鹏等神鸟、大鸟的对立面,喻一时得志的小人或胸无大志的俗人。《楚辞》 王褒 《九怀·株昭》: “凤凰不翔兮, 鹑鴳飞扬。”王逸注:“贤智隐处,深藏匿也。小人得志,作威福也。”其寓意为这首诗所秉承。蒿是一种为人所轻贱的草,在蒿下呼朋引类,命俦啸侣,虽自以为得意,毕竟为人所不屑,而犹言“得所居”,隐含讽刺之意。在诗人眼中,凤鸟是宁可“欲集无珍木”,也不愿像鸒斯那样在蒿下“得所居” 的。阮籍 《咏怀》 其四十六云:“鸒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其四十七云:“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其四十八云:“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江淹 《杂体三十首·阮步兵咏怀》 云:“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凤毕竟是凤鸟,鸒斯毕竟是鸒斯,贤士毕竟是贤士,小人毕竟是小人,诗人的是非爱憎、褒贬肯否,是同阮籍、江淹一致的。
末二句点破题旨,总结全篇。“穷途恸哭” 用三国魏末阮籍故事。据《晋书·阮籍传》,魏晋易代之际,政局混乱,阮籍对现实非常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思想非常苦闷,因此常常驾了车子随意乱走,路走不通时就大哭一场返回。这里借古喻今,“晋风日已颓”实际是“唐风日已颓”。诗人面对如此江河日下的世风,深感没有出路,心情就同当年的阮籍一样痛苦。前面偏重于客观描写,隐含诗人的针砭之意,悲愤之情,这里化隐为显,感情喷薄而出,并在情境形象、感情色彩方面与首二句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展示了主题。
开元末年以来,玄宗由一个励精图治、能够任贤用能的开明君主,变成了一个只知深居宫中、沉溺声色的昏君。他将“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使大权旁落,朝政日非。一方面,谗佞竞进,鸡犬飞升。史载玄宗“志大事奢,不爱惜赏赐爵位。开元、天宝中,……宦官黄衣以下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将军,列戟于门“( 《新唐书·宦者传》)。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三个哥哥(族兄)分别任鸿胪卿、侍御史、*御史,杨国忠后来更官至宰相。另一方面,贤士被贬,仕进无门。李林甫任宰相时,竟玩弄骗术,操纵考试,使应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却上表称贺“野无遗贤”;同时一再制造冤狱,打击和迫害比较正直贤能的*。诗人自己曾应诏入京,渴望在*上有所作为,但受到权臣贵戚的谗毁和玄宗的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长安,脱离黑暗的*漩涡,去过那纵情杯酒的放达适意的生活。这首诗可以说既是诗人忧念国事的心情的抒发,也是诗人个人失意的*生活的记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闪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诗篇首二句写登高望远,中六句写远望所见,末二句写远望所感,层层推进, 首尾照应, 结构清晰而严密。苍榛与琼草, 凤鸟与鸒斯, 两两相对,联袂而出,形成了不同形象、不同品调、不同境界、不同命运、不同感情色彩的强烈对比,强化了艺术效果。通篇讽刺鞭笞之意甚明,但无一句直说,纯以比兴象征之辞出之,形象鲜明,含蓄有致,也颇见特色。
这首诗从寓意到手法都深受阮籍 《咏怀诗》 的影响。“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咏怀》 其三十一),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咏怀》 其七十九)正是这首诗所要抒发的感情。以幽邃的境界、新奇的想象、壮丽的辞藻及比兴象征的手法来曲折形象地抒情写意,二者也颇为近似。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两位诗人所面临的世风相似,处境略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行路难》)这不又是一个“穷途失路”么?处境略同,故能心有同感,故能同发悲歌,风格手法也能多所借鉴,如出一辙了。
3、李白诗歌赏析朗诵
1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2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3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4、李白诗歌赏析朗诵
1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2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3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