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抓鸡的寓言故事
山脚下住着一对狐狸母子。
狐狸妈妈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活了。有一天,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孩子,妈妈外出找食物有些吃力了,你现在已经长大,该锻炼一下觅食的本领了,村子里有一家老母鸡新孵出的小鸡该长大了,你去抓两只来,咱娘俩好好吃一顿。
小狐狸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妈妈。
一路上,他看见到处是美丽的花草,蝴蝶和小蜜蜂飞来飞去,就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于是,他蹦蹦跳跳地,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蜜蜂,竟然忘了妈妈交给的任务。一直玩到肚子咕咕叫了,他才想起这件事。
小狐狸轻手轻脚地向村子走去。刚到村口就见到一只肥大的母鸡带着她的孩子们在草丛里捉虫子。他悄悄地靠近他们,趴在草丛中一动不动地等待时机。妈妈以前就是这样教他的。他想,我一定能捉到小鸡的。
老母鸡一边指点给小鸡们怎样捉虫子,吃什么样的虫子,一边回头清点着她的孩子,一共十只。如果有一只小家伙落下了,她就会大声喊,快点跟上。小狐狸趴在草丛中的四肢都麻木了,他有些泄气了,老母鸡看得这么紧,我怎么能抓到小鸡呢?
就在这时,老母鸡招呼她的孩子回家。老母鸡喊着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这些小鸡们一边欢快地答应着,一边追随着妈妈。于是老母鸡满意地领着孩子们走在前面。
可是,老母鸡还是出了差错,她没有发现,竟然有一只淘气的小鸡落在后面。小鸡看着妈妈他们走远就又钻回草丛。这下可把小狐狸乐坏了,心想,看你往哪里跑。小狐狸大模大样地走到小鸡面前,还顽皮地打了个招呼,Hi 。小鸡吓一跳,然后他也大大方方地,Hi 了一声。这倒让小狐狸吃惊了,他怎么不怕我呀,他妈妈一定没教过他怎样识别敌人。于是小狐狸玩性大发,就和小鸡逗着玩起来。
小鸡问,你是谁呀?
小狐狸转转眼睛说,我是聪聪。当然这只是他的名字,不代表聪聪就是吃鸡的狐狸。
小鸡告诉聪聪怎样捉虫子,聪聪没有尖尖的嘴巴,即使看见虫子,他也捉不到,小鸡就捉来喂到他的嘴里面。聪聪吃得还挺香的。他们在草丛中打滚,互相追逐,捉迷藏。天黑了,他俩都想到了回家。但是,他们玩得太高兴了,谁也舍不得分开。最后,因为害怕妈妈担心他们才互相道别,分手时还相约明天再在一起玩。
小狐狸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着怎样跟妈妈说这件事,他很喜欢小鸡,他要和小鸡做朋友,不想抓他来吃。这样妈妈一定会生气,怎么办呀?
聪聪垂头丧气地走着,差点撞到一棵大树上。一低头发现树下的草丛中,有大片的蘑菇,他一下子高兴起来,把衣服**,采了满满一兜的蘑菇。我要和妈妈说,我们以后别吃小鸡了,我每天给她采蘑菇吃,这样不是很好吗?
拓展阅读
1、狐狸和葡萄园的寓言故事
有只狐狸来到一座葡萄园前。只见园中葡萄垂挂,琳琅满目。可是葡萄园的四周围着重重的篱笆,狐狸围着葡萄园转来转去,终于在篱笆底下发现了一个洞。它拼命地想朝里钻,可是这个洞实在大小了,几乎连脑袋都钻不进去。狐狸气急败坏地拼命往里挤呀,钻呀;再次钻呀,挤呀——仍是白费劲!狐狸只好自言自语道:“哎,要是我能变得瘦一些,就能钻进这个洞了。”
于是,狐狸开始不吃不喝。饿了三天以后,它真的变得瘦多了,那胳膊已细得像根脱皮的小木棍。它高高兴兴地重新来到葡萄园,再次往那个小洞里挤。这次总算让它侥幸地进入了葡萄园。狐狸拼命地大吃起来,好好地补偿了挨饿的痛苦。它在葡萄园里尽情享受,过得非常痛快。
收获葡萄的季节临近了,狐狸担心会被葡萄园的'主人发现。它走到洞口,想重新从洞里逃出去。可是你瞧:它刚好只能将脑袋钻过去。这几天,它的身体又变胖了,以至无论怎么使劲,也钻不出去啦。狐狸伤心地缩回脑袋,只好决心重新开始不吃不喝。它一直饿到终于像钻进洞来的时候那么瘦了,这才逃出了葡萄园。
狐狸钻到外面,忧伤地朝葡萄园望了最后一眼,叹息说,“再见吧,再也别想见到我了!你尽管有那甜蜜的果实,但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我出来时还是同进去时一样的消瘦。”
饿得瘦骨嶙峋的狐狸,头也不回,伤心地离开了葡萄园。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2、猫和狐狸的寓言故事
猫和狐狸外出去朝拜圣地,它俩打扮得像两个小圣徒,实际上是两个圆滑刁钻、阿谀奉承的伪君子,名副其实的骗子。他俩一路上尽干坏事,没少骗吃家禽和干酪。根本不花费自己一个铜子。
漫长的旅途十分地枯燥无聊,用争论问题来打发时光是一个好办法,它俩于是争论一些问题来驱除瞌睡。整日里,空旷的路上充斥着这两位朝圣者的吵嚷声。在结束一个话题后,两者谈起了周围的同伴。狐狸对猫轻蔑地说道:“你自认为聪明,其实你懂些什么,我有的是锦囊妙计。”
“那有什么用,”猫说,“我的袋子里只有一招,但它足以赛过各种计谋。”于是两者之间又重新爆发了新一轮的争论,各说各的理,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候,一群猎狗赶了来,于是争吵得以迅速的平息。猫对狐狸说:“朋友,现在就看你有什么锦囊妙计了,多动脑筋想想看,赶紧找一条逃生之计 吧,对我来讲就看这一招了。”话音刚落,猫纵身跳到树上,爬了上去。这只狐狸只得动脑筋想办法了,然而,它想出的上百条计谋根本不管用,不得已只得钻进许 多个窝穴,上百次把这群猎狗引入歧途。狐狸到处找寻安全隐蔽之处,却没找到一个像样的地方。在受到烟熏和矮种猎狗的追咬后,狐狸冒险钻出了地面,随即被两 只动作利索的狗一拥而上,咬住咽喉活活扼*。
由此观之,艺多不养生,许多蹩脚的本事对做好事情并没帮助,倒不如扎扎实实地练出一门本领来,关键时刻还能派上用场。
3、“古”小姐找婆家的寓言故事
——续写孙三周寓言《‘尸’字搬家》
“古”小姐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只是觉得该找婆家了。
“古”小姐急匆匆上路了,太阳火辣辣地晒下来,“古”小姐赶紧买了一顶草帽戴到头上。奇怪,所有人见了她,都说“苦啊”、“苦啊”。
字典老人告诉她:你千万别戴草帽!草头底下一个“古”,注定一辈子要受苦!
“古”小姐无奈地摘下草帽,靠到大树边上乘凉。这時,郁郁葱葱的树叶迅速变黄,纷纷飘落。大树惊慌失措,大声疾呼:“‘古’小姐,快滚开!我要‘枯’*。”
“你要枯*,跟我有什么相干?莫名其妙!”
“不!”字典老人又开口了,“木字旁边加个‘古’,大树小树皆会“枯”!”
原来还真是自己的罪过!
“古”小姐万分痛苦,再也不想找婆家了,恨不得一头撞算了。她捶胸顿足:“我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了!”
“谁不想活了?”“尸”先生跑过来,关切地问。“古”小姐诉说了一番缘由,“尸”先生说:“其实我比你更悲惨。人人见到我,躲得远远的。我想,‘水’是生命之源,快与‘水’交朋友吧,日子一定会好过些,可人们却骂我狗‘尿’远送;我又想,民以食为天,跟‘米’在一起总没错,可人们又骂我臭狗‘屎’;我绞尽脑汁,想到天上鸟儿恩恩爱爱,‘比’翼双飞。竞技场上‘比’高低,体育健儿生龙活虎。跟‘比’牵手总不会吃亏,不料,人们还是骂我什么都不通!唉,生不如死啊!”
于是,“尸”先生和“古”小姐一同呼天抢地:“不想活啦!不想活啦!”
“吵什么吵?”字典老人刚睡下就被吵醒了,很是恼火,起来一看,“哦,是你们哪,你们本来就已经*。‘尸’先生是死‘尸’,难道还活着?‘古’小姐是古人,古人当然也是*呀!”
“怪不得到哪儿都害人!原来咱俩都是*哪!”“尸”先生和“古”小姐彻底绝望了,呜呜痛哭起来。
字典老人说:“不必太悲伤。记得孙三周先生写过一篇寓言叫《‘尸’字搬家》,说的是自身素质不改变,光改变环境是无济于事的。我现在再告诉你们一个新的道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意思?”“古”小姐和“尸”先生面面相觑。
“意思是说,同样的事物容易聚在一起,同类的人比较合群。”字典老人解释道,“比如说,活人可以根活人成亲,*也可以跟*组合嘛!”
“是啊,反正走投无路了,不妨试一试!”“尸”先生随手采了一朵野玫瑰,单腿跪地:“‘古’小姐,嫁给我吧!”
“古”小姐接过野玫瑰,扶起“尸”先生,与他紧紧相拥。
于是,他俩定“居”、安“居”、同“居”了。
4、小老鼠立志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小老鼠向动物们夸下海口:“诸位,我已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屋脊的老鼠。”
“哈哈哈……”
“嘻嘻嘻……”
动物们忍俊不禁,发出了一片讥笑声。
“怎么,你们不相信?”小老鼠愤慨地说,“总有一天,你们会看见我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向你们招手的!”
打这天起,小老鼠便托着腮帮子想呀想,想找到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办法。
一朵白云从天边冉冉飘来,又向珠峰悠悠飘去。小老鼠想,我如果能驾白云,登上珠峰一定没问题。
风吹着口哨跑过来,忽喇喇向珠峰奔过去。小老鼠想,风要是肯帮忙,我的志向*能实现。
一弯月牙高高地悬在星空,像小船一样飘呀飘。小老鼠想,我要能搭乘这只小船该多好!双手握着桨,轻轻地摇呀摇,一会儿就摇到珠峰顶上去了。
小老鼠不停地想呀想,好主意想出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胡子老长老长,他也没向珠峰攀登一步。
“小老鼠,你为什么没有攀上珠峰呢?”
“小老鼠,我们等着看你站在珠峰顶上向我们招手呢!”
“小老鼠,你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哥哥姐姐还有弟弟妹妹们见了小老鼠就问。
小老鼠满面通红,无言回答。
从这以后,小老鼠再也不好意思见人,只好等人们都睡觉了,才悄悄地溜出来找点东西吃。
作者:凡夫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294.cn/articles/44451.html